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壽中學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壽中學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壽中學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壽中學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壽中學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壽中學2024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進入19世紀90年代以后,德國首相俾斯麥試圖保持德國僅僅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強國的政策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統治階級的貪婪欲望……德國政府在對外政策上改弦易轍,逐漸從“大陸政策”向“世界政策”轉變。德國對外政策的變化主要是由于A.德國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B.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C.世界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D.德國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情緒的蔓延2.聯產承包責任制采取了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原則……必將使農業社會主義合作化的具體道路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這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這一制度的實行A.實現了農民的土地所有B.解放了農業生產力C.私有經濟成為社會主義的有益補充D.開始建立農業合作社3.“科教興國”這一觀點在日本發展歷程中得到證實的史實有()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維新③法西斯上臺④二戰后日本的崛起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4.空閑時聊聊天,吃飯時拍個照片發朋友圈,看到二維碼掃一掃據統計,目前國內外微信活躍用戶已達5億人,微信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A.航天技術的進步B.生物技術的突破C.新材料技術的應用D.網絡技術的發展5.倭仁為反對1867年同文館決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員學習算學而上奏說:“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由此可推斷倭仁屬于A.頑固派B.洋務派C.維新派D.革命派6.下列中國近代重要歷史人物,他們的主張應是A.“自強”“求富”B.“變法”“維新”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學”7.19世紀上半期,能夠出現在英國的現象是A.開小汽車上班 B.乘飛機旅游 C.進入鐵路時代 D.打電話聯絡8.當今世界,聯合國在處理國際事務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聯合國的敘述,正確的是①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②聯合國秘書處是聯合國的行政秘書事務機構③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④以聯合國名義派出的武裝力量,被人們稱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魏主曰:“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玆大舉,光宅中原。”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A.曹丕 B.劉邦 C.孝文帝 D.唐太宗10.觀察下面圖片所示內容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A.中央集權的弱化B.重文輕武C.地方權力的加強D.皇權的強化1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國家的獨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奮戰,威震敵膽,下列軍事行動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渡江戰役②南昌起義③平津戰役④劉鄧千里挺進大別山⑤百團大戰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⑤③①④ D.②⑤③④①12.下列哪一歷史事件體現了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游天竺 C.鑒真東渡日本 D.遣唐使來華13.“紅十字”被認為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據此,你認為“紅十字”標記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道教14.近年來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中國企業為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捍衛正當權益,應訴求于A.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B.聯合國C.歐洲聯盟 D.世界貿易組織15.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蘊含著“凝聚血緣、合家團圓”的寓意,是中華民族自我認同的一個文化符號。與這一寓意關系最為密切的是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科舉制16.中國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國民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戰爭都改變了中國的政治面貌,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下列關于這兩次革命的表述,正確的是A.使中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B.都基本上推翻了當時國內的統治基礎C.都屬于民主革命D.都以建立社會主義為新的目標17.對以下大事年表解讀正確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遼訂立澶淵之盟西夏建立宋夏達成和議金滅遼金滅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與金簽訂和約A.各民族政權始終處于戰爭狀態B.北宋政權存在不超過一百年C.遼與南宋維持相對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權并立與力量消長18.口號是歷史的濃縮,從口號中我們可以直接看到一個真實的歷史,“打到一切”“造反有理”“停產鬧革命”這類口號出現在A.新中國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時期C.社會主義建設時期D.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東京夢華錄》記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50余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學習和接受了漢族先進的文化B.北方人遷到江南,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C.城市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D.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20.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崩潰的標志是A.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的召開B.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C.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D.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21.《人權宣言》的作者們認為,“宣言所宣布的基本原理是普遍適用的,但實際上它是當時歷史條件的產物”。下列敘述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是①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②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③封建專制統治受到打擊④法國君主立憲政體已經確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2.觀察下面兩幅圖片,其相關事件的內在聯系是A.三大改造為“一五”計劃奠定了制度基礎B.土地改革為工業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場C.“一五”計劃促進了土地改革的順利進行D.土地改革為三大改造奠定了經濟基礎23.下面的一組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是()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C.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24.近代中國被迫與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其中19世紀90年代與19世紀40年代的不平等條約相比,最主要的區別是A.割占中國領土的面積擴大B.開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內地C.索取中國賠款的數額加大D.列強獲得對華資本輸出的特權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讀“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地名)爆發的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次農民大起義。項羽率領起義軍在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劉邦抓住有利時機,率軍直抵秦都,秦朝統治者被迫投降。26.構建學科思維導圖,有助于形成“關聯化知識”“理解性記憶”“結構化思考”“可視化思維”的歷史學習能力,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學根據所學教科書目錄制作的有關“一戰后的世界”學科思維導圖。請你幫助他完成未填寫的內容。A:B:C:27.________是美國資本主義內部的一次自我調節,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與鞏固;________是列寧建設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大轉變,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羸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实壑?,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握?!匀私贪妗吨袊鴼v史》七年級上冊稂據材料一指出這是什么制度?有何特點?材料二按照憲法規定,美國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聯邦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寥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幾灾腥A書局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該憲法的名稱及影響。材料三中華各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浴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9月15日)據材料三指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的意義。材料四現在,一些黨員、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認為依法辦事條條框框,束縛手腳,凡事都要自己說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權壓法。……各級干部須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人類政治制度演變的基本趨勢并談談對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啟示。29.(6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直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四大發明,對改變世界面貌產生了巨大作用,而其在歐洲所產生的震撼作用尤為強烈。隨著造紙術、印刷術的傳入,歐洲的學校相繼建立并發展,讀書識字的人迅速增加。印本書沖破了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成為動搖歐洲封建統治的巨大力量?;鹚幒突鹌鞯膫魅耄l了歐洲武器的革命。▲的引進使歐洲船隊得以離開地中海和大陸周邊的近代海洋?!ń贪妗吨袊鴼v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一中的橫線處為哪項發明?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四大發明在歐洲社會發展進程中所產生的“震撼作用”。材料二1793年,第一個來中國的英國使團在向乾隆皇帝提出建立貿易關系的請求后遭到了傲慢的對待。大清皇帝在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信中說道,英國的請求真是出乎意料。“正如你的大使親眼所見的,”他繼續寫道,“我們擁有一切,我不認為奇技淫巧有何價值,貴國的產品沒有用處”。事實上,這是自我吹噓,清朝后來還是同意了這些條款.——(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從材料二中我們得知乾隆皇帝認為西方技術(奇技淫巧)沒有價值,為什么淸朝后來卻“同意了這些條款”?材料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诩o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根據材料三概括抗日戰爭的勝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材料四圖一開國大典圖二喬的笑圖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為中國追趕世界打下了怎樣的基礎?圖三中的會議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決策?在此次會議后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我們黨逐漸形成了什么理論體系?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應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0.(7分)判斷分析史實結論A魏晉南北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特別是8年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C1972年2月,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并與中國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疍1919~1920年協約國分別與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一系列條約,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列強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1)上表A~D四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不正確的一項是。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選之項)。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90年代,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德國的經濟及軍事實力持續增強。德國的迅速工業化,使德國本身無法容納強勁的經濟增長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資產階級就迫切需要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去尋找他們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所以德國將“大陸政策”轉向“世界政策”,故B符合題意。德國的“大陸政策”和“世界政策”都是軍國主義傳統的表現,不是轉化的原因。故A不符合題意。世界經濟危機是在1929年,故C不符合題意。德國的復仇情緒是一戰后的《凡爾賽和約》引起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B【解析】

根據“聯產承包責任制采取了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原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符合題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是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A不符合題意;C項材料沒有體現,C不符合題意;開始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是三大改造時期的,D不符合題意。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3、D【解析】

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是學習中國隋唐的制度,不能體現“科教興國”這一觀點;日本明治維新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能證實“科教興國”這一觀點;法西斯上臺和“科教興國”無關;二戰后日本的崛起和重視科技關系密切,能證實“科教興國”這一觀點。②④符合題意,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4、D【解析】試題分析:此題為材料型選擇題。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內容。據題問,微信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電腦計算機技術,也就是網絡技術,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選項中D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究键c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5、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材料反映出立國的根本準則,在于崇尚禮儀禮節而不能崇尚權謀欺詐;國家根本希望,在人心而不在技巧奇藝。這可以看出此人反對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的,因此此人屬于頑固派,故A符合題意;B.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不符合題干。故B不符合題意;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題干并未提及。故C不符合題意;革命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題干并未提及。故D不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6、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題干人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代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掀起了一場“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故A符合題意;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維新”,故B不合題意;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民主、共和”,故C不合題意;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主張“民主、科學”,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7、C【解析】

由材料時間“19世紀上半期”可知,這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只有C項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物,C正確;ABD三項都產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故選C。8、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①符合題意;聯合國秘書處是聯合國的行政秘書事務機構,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最高行政首長,領導整個秘書處工作,被看作“世界的總管”,②符合題意;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③符合題意;以聯合國名義派出的武裝力量,被人們稱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④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擇D。9、C【解析】

據題干“魏主曰:‘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甚為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可知,題干中的“平城”是今天山西大同,“魏主”決定將都城遷到洛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接受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所以C符合題意,其他三項均布符合,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解題關鍵在于“徙居平城”、“移風易俗”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考查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內容。1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可知,題中圖片信息反映了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由六部分理朝政、清雍正帝設置軍機處,它們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皇權高度膨脹。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1、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推翻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東北解放軍與華北解放軍發起平津戰役,解放華北地區;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因此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⑤④③①。故選B。12、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古代,講究華夷之別,但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視為兄弟,派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漢族、吐蕃關系的發展,故A符合題意;玄奘西游天竺、鑒真東渡日本、遣唐使來華,均是中外文化交流,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1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耶穌就是“救世主”,耶穌叫人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人“天堂”?;浇虅摿⒄呤莻髡f中的耶穌。選項C符合題意;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A排除;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B排除;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推動道教在民間興起的主要人物是張陵,D排除。故選C。14、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歐洲聯盟都屬于區域性的組織,不能解決題干中的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爭端。AC不符合題意。聯合國屬于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性的政治組織,也不負責處理經濟糾紛。B不符合題意。在選項中只有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性的經濟貿易組織。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就是為了調解貿易糾紛,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故中國可以利用世界貿易組織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D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故選D。1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分封制的相關知識。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分封制與“凝聚血緣、合家團圓”的寓意關系最為密切。禪讓制是民主推選首領的方法,郡縣制是地方管理制度,科舉制是選官制度,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夏、商、西周的興亡16、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國民大革命最終失敗,沒有使中國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故A錯誤;國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兩者都基本上推翻了當時國內的舊式統治,故B正確;國民大革命側重于民主革命,解放戰爭不是側重民主革命,故C錯誤。國民大革命以反帝反封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并不是以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根本目標,故D錯誤;故選B。17、D【解析】

依據題干的表格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宋朝時期,是多個政權并立的時期,北宋和遼經歷了多次戰爭,最后簽訂了澶淵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國家政權之間也是戰爭不斷,但總體上說,此時期是一個各民族政權并立,力量彼此消長,各民族之間相互影響的時期,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說法都違背了史實,排除;故選D。18、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打到一切”“造反有理”“停產鬧革命”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間,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連劉少奇都被迫害致死,到處都是所謂的停產鬧革命,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使國民經濟遭受巨大損失,故B符合題意;ACD與題干口號無關,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9、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50余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材料反映宋都開封商業發展的新變化,出現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擴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勾欄。選項C符合題意;而選項ABD與題干材料不符。因此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解題的關鍵需理解“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50余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這句話的涵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北宋開封城內)街南有桑家瓦舍(古代商業娛樂場所名稱),靠近城北處則有中瓦(指中型的瓦舍),其次是里瓦(指瓦舍的名目,一說指管理官奴的官署),其中有大小的瓦舍五十多座。這里面中瓦子蓮花棚和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和象棚最大,均可容納幾千人。材料反映宋都開封商業發展的新變化,出現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所以,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擴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20、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標志著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故C符合題意;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是建立一戰后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的國際會議。故A不符合題意;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的標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建立德國法西斯專政。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是1939年。故B不符合題意;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是在1942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崩潰是1939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解題的關鍵是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美等戰勝國通過兩次國際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新秩序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崩潰的標志是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2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果實,頒布了《人權宣言》。當時的歷史條件是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法國大革命沉重打擊了封建專制統治。故B正確。1848年,馬克思主義誕生,故②不符合題意。法國建立的共和制的資產階級政體,故排除④。故排除ACD項。故選B。22、B【解析】根據圖片信息“農民拔除地主的界碑”,“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由此判斷體現的是土地改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而第一個五年計是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所以圖畫內容說明了土地改革為一五計劃,也就是為工業化提供原料和市場。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23、C【解析】

圖片反映的是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及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等歷史事件,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中的重大事件。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符合題意,答案選C。24、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世紀90年代簽訂了《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外國取得在華設廠的權利,反映了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的新侵略要求。所以答案選D考點: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侵略與反抗?甲午中日戰爭。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大澤鄉一或1(2)巨鹿(3)咸陽【解析】

依據題干“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1)公元前209年,在大澤鄉(地名)爆發的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2)項羽驍勇善戰,率領起義軍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3)劉邦抓住有利時機,率軍直抵秦都咸陽,公元前207年,秦朝統治者被迫投降。26、A: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B經濟大危機C:美國羅斯福新政【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國家確立了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0世紀20年代,特別是在1924--1929年間,資本主義世界基本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一時。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從美國開始爆發,迅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持續時間比較長,從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個年頭;涉及范圍特別廣,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破壞性特別大,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2/3。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引起了政治危機,導致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為消除經濟危機的影響,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羅斯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靶抡笔敲绹Y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的里程碑。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所以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故A處填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B處填經濟大危機;C處填美國羅斯福新政?!军c睛】識記與靈活掌握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經濟大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史實。27、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21年,列寧領導的蘇俄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使蘇聯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大危機,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美國,為擺脫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采取新政,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因此創新促進發展。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君主專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特點:皇權至上;皇位世襲。(2)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使美國成為一個擁有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聯邦國家,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意義: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或者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力)。(4)基本趨勢: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制。認識: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和尊嚴,捍衛憲法法律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的原則等【解析】

(1)根據材料“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羸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实壑?,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握?!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君主專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特點是皇權至上;皇位世襲。(2)根據材料二“按照憲法規定,美國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聯邦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憲法的名稱是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影響是使美國成為一個擁有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聯邦國家,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3)根據材料三“中華各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的意義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或者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力)。(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政治制度演變的基本趨勢是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啟示是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和尊嚴,捍衛憲法法律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的原則等(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29、(1)指南針;促進了歐洲近代社會的到來、促使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3)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錄。(4)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或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5)堅持科技創新,堅持改革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等。(至少寫出兩點)【解析】

(1)依據材料一“▲的引進使歐洲船隊得以離開地中海和大陸周邊的近代海洋”可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