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儀征市市級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儀征市市級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儀征市市級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儀征市市級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儀征市市級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儀征市市級名校2024屆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下列政策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有①1950年土地改革②農業合作化③人民公社化運動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發祥于巴爾干半島南端的希臘,缺少開闊平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自然局限,希臘人憑著超凡的智慧和毅力,開辟出一個理想的生存空間,創造者以其特出的理性和智慧建構起來的巍峨宏闊的文化大廈,至今仍令世人驚嘆不已!以下文明成就成充分體現希臘這一偉大貢獻的是①伯里克利時代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②輝煌的希臘文化被拜占庭帝國兼收并蓄并成為它文化的一部分③以大競技場為代表的希臘建筑對后世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④古希臘哲學成就突出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中國近代化的歷程開始于A.禁煙運動B.鴉片戰爭C.太平天國運動D.洋務運動4.下圖中的詩歌內容反映的是哪一歷史背景國民改為人民,中間用意深深,民眾站立起來,堂堂地做個人。…—黃炎培《天安門歌》國民改為人民,中間用意深深,民眾站立起來,堂堂地做個人。…—黃炎培《天安門歌》A.開國大典的舉辦B.抗日戰爭的勝利C.改革開放的推行D.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5.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國農奴家庭,他的經歷中可能出現的是()A.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B.無償得到一塊份地C.參加十月革命D.參加斯大林格勒保衛戰6.“省”這一名稱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書省、尚書省等,設在宮禁之中。元朝時,在全國重要地帶設立行中書省,作為中央行政機關中書省在外地的代理機構,亦簡稱為“省”。據此推測,行省的設置A.破解了藩鎮割據的難題B.體現了國家權力中心的變化C.不利于地區間的交流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7.中國歷代疆域的沿革是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見證。下列四幅示意圖按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8.1921年俄國糧食產量是22.13億普特,1923年達到34.55億普特。這得益于實行了A.工業化政策B.新經濟政策C.農業集體化D.“五年計劃”9.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關系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兩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始于()A.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B.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C.1972年中美發表《聯合公報》 D.1978年中美兩國簽署建交公報10.日本歷史上有兩次變革,一次是“漢化”;另一次是“歐化”。其中“漢化”是()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 C.新經濟政策 D.羅斯福新政11.由下表可知,1787-1865年,英國女性對家庭經濟貢獻(%)時期(年)1787—18151816—18201821—18401841—18451846—1865高工資農業區10.519.99.27.413.9礦業區20.126.325.313.40.0工廠區32.125.136.539.747.1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B.機器生產加劇了工人失業C.輕紡工業成為重要經濟部門D.開始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12.孔子曾提出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間的關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B.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C.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D.美蘇爭霸局面的出現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帶來落后。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十九大報告(1)“開放帶來進步”,善于學習和吸收東方文明促進了歐洲的發展,請舉例說明。(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歷史轉折,中國打開封閉的國門,走向世界。請問,中國對外開放的思想基礎是什么?構建對外開放格局的第一步是什么?(3)“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下,我國中西部不少省份和重點城市紛紛提出要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請問,內地重點城市是何時開放的?結合對外開放的歷史作用回答,“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可能給西部省份和重點城市帶來什么益處?14.在中國古代歷史的舞臺上.涌現出許多封建帝王,他們為人類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圖示人物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請說出圖片中的人物是誰?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他們各自取得的成就或貢獻。15.根據下面提示寫出相關內容。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的事件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8年發動的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急于求成,不切實際地提出向共產主義過渡,超越了農村生產力實際水平,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③不符合題意,故把包含③的ABD項排除。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土地,農業合作化加強了農民的互助合作,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得農民獲得生產經營的自主權,①②④項都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所以C符合題意,故選擇C。2、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明成就成充分體現希臘這一偉大貢獻的是①伯里克利時代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②輝煌的希臘文化被拜占庭帝國兼收并蓄并成為它文化的一部分、④古希臘哲學成就突出。大競技場是古羅馬建筑,③以大競技場為代表的希臘建筑對后世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的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①②④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3、D【解析】試題分析:洋務運動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批企業,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化得發端;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得開端,兩個要注意區分。考點:中國的近代化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產生的歷史影響,注意區分近代史和近代化的不同,開啟中國近代史的鴉片戰爭。4、A【解析】

由“民眾站立起來,堂堂地做個人”依據所學知識,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擺脫了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開國大典的舉辦標志著新中國成立。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5、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知識遷移能力。題文給出俄國農奴出身的托洛斯基生活的時間是1842年-1889年,在此期間,俄國于1861進行農奴制改革,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并非無償得到份地,十月革命發生于1917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發生于1942年,因此托洛斯基不可能參加這兩次活動。故答案選A。【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加強?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6、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行省的設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遼闊,是當時亞洲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為了進行有效的管轄和統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明清及后來政治制度影響深遠。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保留至今。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7、D【解析】

依據所學判斷,圖一中有嶺北行省等,可知當時在地方上實行的是行省制,應為元朝。圖二,北方有匈奴,還有西域都護府,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故圖二為漢代。圖三,中國疆域西跨蔥嶺,東臨太平洋,這應是清朝的疆域。圖四中,北有匈奴,都城在咸陽,這應是秦朝的疆域。按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應為④②①③,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8、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921年,蘇俄政府實行新經濟政策,用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有利于農業的發展,B符合題意;工業化政策與糧食產量無直接關系,排除A;農業集體化是斯大林時期的措施,時間不符,排除C;“五年計劃”是斯大林時期的措施,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與農業無直接的關系,排除D。故選B。【點睛】題干中“1921年俄國糧食產量是22.13億普特,1923年達到34.55億普特”是解題的關鍵,1921年,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蘇俄政府放棄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新經濟政策,用糧食稅取代余量征集制,受到了廣大農民歡迎,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農業發展。9、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并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美國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是中美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美兩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的開始。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0、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C新經濟政策是蘇聯的一次改革。D羅斯福新政是美國的一次改革。B明治維新是近代日本學習歐美進行的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A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學習中國隋唐制度的一次改革。故答案應選A11、C【解析】

從材料內容明顯可以看出,當時女性對家庭的貢獻率不斷的上升,尤其是在工廠區,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從輕紡織業開始的,女性從事更多的輕紡工業生產勞動,所以對家庭的經濟貢獻就不斷增加。由此說明,輕紡工業已成為重要經濟部門。故C符合題意。AB不能從表格中體現,不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9世紀70年代,D項錯誤;故選C。12、B【解析】

“君子和而不同”“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其實就是“求同存異”。周恩來曾經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處理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間的關系,并且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中蘇建立外交關系,主要是因為中國和蘇聯在意識形態上是相同的。中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美蘇爭霸局面的出現都存在對抗的因素。故答案選B。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新航路開辟(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經濟特區(3)1985年;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引進資金、技術對周邊起到輻射作用;中國工業布局更趨合理,有利于均衡發展;為21世紀實施新的戰略奠定了基礎【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善于學習和吸收東方文明促進了歐洲的發展,如:新航路開辟,把歐洲、非洲、亞洲連為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發展起來,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構建對外開放格局的第一步是建立了經濟特區,1980年我國開放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內地重點城市開放是在1985年開始開放的;“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給西部省份和重點城市帶來的益處如:中國對外開放形成了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內地的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引進資金、技術對周邊起到輻射作用;中國工業布局更趨合理,有利于均衡發展;為21世紀實施新的戰略奠定了基礎等等。14、圖(1)是秦始皇,圖(2)是唐太宗。圖(1)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圖(2)唐太宗統治期間,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貞觀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解析】

根據圖片信息,可知圖(1)是秦始皇,圖(2)是唐太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1)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圖二唐太宗:(2)唐太宗統治期間,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土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此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15、(1)南昌起義(2)中共十八大【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共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