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蘇州工業園區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蘇州工業園區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蘇州工業園區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蘇州工業園區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蘇州工業園區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蘇州工業園區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以上三個條約對中國影響的共同點是()A.巨額賠款,加重人民的經濟負擔B.協定關稅,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C.開設工廠,便利了列強資本輸出D.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2.《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頒布于A.羅馬共和國時期B.羅馬帝國時期C.東羅馬帝國時期D.西羅馬帝國時期3.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其中“多強”是指A.歐盟B.日本C.中國D.俄羅斯4.“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義宣布,我們將衷心接受這個宣言……我們以……議會制定的法律作為治理這個國家的準則……”聽秘書朗讀完后,他面色嚴肅地當眾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這個宣言”A.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B.使英國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C.標志著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獨立D.是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典范5.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表述中推論合理的是:選項史實推論A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種姓制度將雅利安人劃分成不同等級B羅馬共和國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里元老院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C西歐莊園中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佃戶需要向領主提供勞役D西歐中世紀興起了大批手工業和商業城市西歐城市的興起推動了宗教文化的傳播A.AB.BC.CD.D6.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華戰爭時期中國取得“歷史的進步”是A.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國際地位提高B.中國國民黨“圍剿”共產黨的計劃破產C.中國歷史偉大轉折,奮起直追世界強國D.中國贏得民族獨立,社會性質改變7.“漢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王道霸道,交錯為用”。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A.“無為而治”B.儒法并用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8.托馬斯·潘恩在1776年發表的《常識》中寫道:“不列顛對這個大陸的統治,是一個遲早要結束的政權形式。”該書與同一時期發表的一份文件相互呼應,構成了磅礴的輿論氛圍。此文件是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共產黨宣言》 D.《人權宣言》9.在談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時,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龔書鐸說:是因為“在他手上打了敗仗丟了土地,沒有面目見先帝”。這里所說的“土地”是指()A.廣州 B.香港島C. D.遼東半島10.與此前中國與列強間不平等條約相比,《辛丑條約》具有新的特點。以下表述,符合新特點的是()A.損害中國領土主權 B.勒索巨額的戰爭賠款C.強迫中國開放口岸 D.清政府成為侵略工具11.下圖摘自某學生的讀書心得,他評價的歷史事件是()維護國家統一,廢除奴隸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A.拿破侖對外戰爭 B.俄國1861年改革C.日本明治維新 D.美國南北戰爭12.某校七年級的同學在排練歷史課本劇《文景之治》片段。下面符合史實的情節是……A.漢景帝討厭節儉的人B.漢文帝下令修建豪華的宮殿C.官員李選因為重視農業受到漢文帝獎賞D.農民李二把一年收成的1/3上交朝廷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人類文明具有多樣性,中世紀各主要文明實現封建化的過程中具有各自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封建等級制度是通過哪一改革在西歐逐漸確立起來的?后來,誰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日本的大化改新是效仿哪個國家的制度?改革對日本有何重大影響?公元8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已發展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公元750年之后,帝國帝都在哪個城市?為什么說它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14.經濟的繁榮,是每個歷史時期人們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請舉例說明。經濟發展和時代變化息息相關。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指出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體制改革是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動力。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次改革的實施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有何積極影響?15.近代化主要是指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確立的過程,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近代化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艱難起步。(1)中國近代化艱難起步的歷史進程中,主要經歷了哪些運動?(2)這些運動分別體現了什么樣的思想主張?(3)這些思想對中國近代化的起步分別起了什么積極作用?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協定關稅,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是《南京條約》的影響,開設工廠,便利了列強資本輸出是《馬關條約》的影響,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是《辛丑條約》的影響,三個條約都有巨額賠款,加重人民的經濟負擔,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2、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第一部可以按律量刑的法,是古羅馬固有習慣法的匯編,它總結了前一階段的習慣法,并為羅馬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淵源“。許多世紀以來,《十二表法》被認為是羅馬法的主要淵源。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3、ABC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美國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時還存在幾個重要的力量中心: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并正在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所以ABCD符合題意,故選擇ABCD。4、B【解析】

依據題干“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義宣布,我們將衷心接受這個宣言……我們以……議會制定的法律作為治理這個國家的準則……”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規定議會的權利高于國王,法律至上,國王的權利被限制,使英國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B項符合題意;1688年的宮廷政變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A項不符合題意;《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獨立,C項不符合題意;《法典》是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典范,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5、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歐莊園中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佃戶需要向領主提供勞役,C符合題意;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的種姓制度,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于奴隸的地位。A不符合題意;羅馬共和國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里,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平民自己選出的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B不符合題意;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西歐城市的興起沒有推動宗教文化的傳播。D不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6、A【解析】

依據材料“歷史災難……歷史的進步……20世紀三四十年代……”等關鍵信息可知,面對著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奮起抵抗,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戰勝了日本法西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國際地位得到了提高,A項符合題意;B是屬于國內戰爭,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真正使中國獲得民族獨立是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D不符合題意;故選A。7、B【解析】

根據題干“尊儒術以約束官吏”、“效法家而嚴懲貪官”等信息可知,題干材料說明漢武帝治國的特點是儒法并用,B符合題意;“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重用外戚、“以德化民”材料均沒有涉及,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8、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發表了《獨立宣言》,要求脫離英國而獨立,選項B符合題意;《權利法案》是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的法律文件,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的確立,排除A;《共產黨宣言》是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的,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排除C;《人權宣言》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法律文件,排除D。故選B。9、B【解析】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時,中國的皇帝是道光帝。“在他手上打了敗仗丟了土地”意思是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后,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所以這里說的“土地”是指香港島,答案選B。10、D【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內容。1900年,列強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與以往的不平等條約相比,《辛丑條約》有新特點,即條約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等,從而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正確;《辛丑條約》沒有涉及割地的內容,A排除;BC所述內容在以往的不平等條約中已經得到體現,排除。故答案選D。11、D【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維護國家統一,廢除奴隸制度”可知,南北戰爭是美國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基本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較好的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障礙,并為美國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故D符合題意;ABC與題干無關,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2、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提倡節儉,A不符合題意;漢文帝提倡節儉,在位二十多年,宮室、園林沒有什么增加,B不符合題意;文景之治時期,重視農業發展,C項說法符合題意,文景之治時期,實行三十稅一,所以農民李二把一年收成的1/30上交朝廷,D不符合題意,由此可見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查理.馬特改革教會(2)效法中國的制度。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3)都城:巴格達原因:①哈里發掌握國家軍政大權,也是伊斯蘭教的最高領袖;②《古蘭經》既是宗教經典,也是國民必須遵守的法律(答對其中一點就給分)【解析】

(1)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上半葉由查理.馬特發起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了歐洲封建等級制度,因此封建等級制度是通過查理.馬特改革在西歐逐漸確立起來的。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教會在當時擁有大量的土地,神權與王權相互勾結,教會控制了西歐的思想文化,成為中世紀歐洲的最大的封建主。(2)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因此日本的大化改新是效仿中國的制度進行的改革。第二小問,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3)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都城設在巴格達。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制統治。哈里發為專制政體的最高首領,集政權、軍權和神權于一身,控制著從中央到地方的軍政、稅收與宗教三大權力系統,既是帝國最高元首,又是全體穆斯林的宗教領袖。同時全體公民必須遵守《古蘭經》。因此說它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是因為:①哈里發掌握國家軍政大權,也是伊斯蘭教的最高領袖;②《古蘭經》既是宗教經典,也是國民必須遵守的法律。14、(1)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窘馕觥?/p>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東京城市商業繁榮,打破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分置的布局;店鋪經營時間長,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后半夜。(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全國抗戰初期,重慶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抗戰后期,重慶的經濟卻瀕于崩潰,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日本阻斷了重慶的物資供應和銷售的國際通道;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為了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國家對城市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對國企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實施,增強了城市經濟發展的活力,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15、(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2)“師夷長技”(自強、求富);維新變法(變法圖強或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