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篇2 根及根莖類藥材_第1頁
教案下篇2 根及根莖類藥材_第2頁
教案下篇2 根及根莖類藥材_第3頁
教案下篇2 根及根莖類藥材_第4頁
教案下篇2 根及根莖類藥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狗(Gou)脊【來源】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莖。第一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

原藥材:呈不規則的長塊狀,表面深棕色,密(Mi)被光亮的金黃色茸毛,上部有數個棕紅色葉柄殘基,下部叢生多數棕黑色細根。質堅硬,難折斷。味微澀。第二頁,共三百零九頁。生狗脊片:不規則的塊片,外表深棕色,偶有未去盡的金黃色茸毛。斷面淺棕色,近外皮約2-5mm處有一條突起(Qi)的棕黃色木質部環紋或條紋,質堅脆,易折斷。第三頁,共三百零九頁。第四頁,共三百零九頁。熟狗脊片:全體呈黑棕色(Se),木質部環紋明顯??v切面橫切面第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纠砘b別】根莖粉末用甲醇回流,取濾液滴于濾紙上,置(Zhi)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顯亮藍白色熒光。(與各種黑狗脊相區別)第六頁,共三百零九頁。綿馬貫(Guan)眾

【來源】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帶葉柄殘基的根莖。第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倒圓錐形,稍彎曲。

2、表面黃棕色,根莖上密被葉柄殘基及鱗片。葉柄殘基扁圓柱形,斷(Duan)面有黃白色的點狀中柱5-13個,排成環。

3、質堅,味苦、辛?!撅@微鑒別】

具有細胞間隙腺毛。第八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九頁,共三百零九頁。第十頁,共三百零九頁。大(Da)黃【來源】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palmatum、唐古特大黃R.tanguticum、藥用大黃R.officinale的根及根莖。前兩種習稱“北大黃”、后一種習稱“南大黃”【產地】

道地藥材:青海、甘肅。第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第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

2、質堅,橫切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根莖髓部可見星點,環列或不規則散在。

3、根類藥材形成層明顯,具明顯的放射紋理,無星點。

4、氣清香,嚼之粘牙(Ya),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黃色。第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一、根莖橫切面:1、木栓層:殘留。2、皮層:窄,有CaC2O4簇晶。3、韌皮部:射線寬一至數列細胞,內含棕色物,韌皮部中有粘液腔。4、形成層:成環。5、木質部:導管稀疏(Shu),徑向排列,非木化。第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6、髓部:寬廣,有異常維管束(韌在內,木在外),薄壁組織中含CaC2O4簇晶及淀粉粒。

二、根橫切面:木質部分化到中心,髓部不明顯。

三、粉末(淡黃棕色):

1、CaC2O4簇晶:眾多,棱角多短鈍。

2、導管:多網紋導管,非木化。

3、淀粉粒:單粒臍點星狀,類圓形(Xing),復粒由2-5(7)分粒組成。第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纠砘b(Jian)別】1、微量升化:(檢查游離蒽醌)可見黃色菱狀針晶或羽狀結晶。(因升華溫度不同結晶形狀各異)+堿-→紅色2、取少量粉末于濾紙上,+1%氫氧化鈉試液,濾紙染成紅色。3、熒光檢查:稀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

uv晾干-→棕色至棕紅色熒光。不得顯亮藍紫色熒光。第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靖阶ⅰ?/p>

偽品山大黃(土大黃):同屬植物藏邊大黃、河套大黃(波葉大黃)、華北大黃、天山大黃等的根及根莖。

uv

含土大黃甙-→顯蘭紫色(Se)熒光。第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掌(Zhang)葉大黃第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唐古(Gu)特大黃第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藥用大(Da)黃第二十頁,共三百零九頁。掌葉大(Da)黃根莖橫切面第二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星(Xing)點(掌葉大黃)第二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星點(唐古(Gu)特大黃)第二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掌葉大黃(Huang)根縱切面第二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二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二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藏邊大黃(Huang)橫切面(uv下)第二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何首(Shou)烏【來源】

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multiflorum的塊根。第二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紡錘形或塊狀,表面紅棕色(Se)或紅褐色(Se),有皺紋及皮孔。第二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2、質堅(Jian),橫切面淡紅棕色,有粉性,具有“云錦花紋”,中央為一正常維管束,皮層散有多數異型維管束。

3、味微苦澀。第三十頁,共三百零九頁。【顯微鑒別】塊根橫切面:

1、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含紅棕色物質。

2、韌皮部外側的組織中有異常維管束,一種是單個的維管束,另一種是復合維管束,均(Jun)為外韌型。

3、中央維管束形成層成環狀,導管較少,有管胞及少數木纖維,中心為初生木質部。薄壁細胞中含有淀粉粒及CaC2O4簇晶。第三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三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懷牛膝(Xi)川牛膝(Xi)

【來源】

莧科植物牛膝--懷牛膝川牛膝的根--川牛膝第三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產地】懷牛膝主產于河南,川牛膝主產于四川、云(Yun)南、貴州。第三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性狀鑒別】

懷牛膝川牛膝形狀:細長圓柱形圓柱形(較大),稍粗糙直徑:

0.2--1cm0.5--3cm顏色:灰黃色棕黃色、灰褐(He)色皮孔:較少多數橫向突起斷面:淡黃色,黃白色小點黃白或棕黃色,同心環多排列成斷續環(淡黃色小點排成斷續環)質地:硬脆易斷,受潮變軟堅韌不易斷第三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顯微鑒別】

懷牛膝川牛膝

同心環2--4輪3--8輪最外束間形成層清楚無或不太清楚

CaC2O4砂晶較少(Shao)砂晶較多第三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牛(Niu)膝川牛膝第三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牛膝(Xi)表面觀川牛膝表面觀第三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牛膝(Xi)橫切面川牛膝斜切面第三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第四十頁,共三百零九頁。第四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川烏、草(Cao)烏、附子【來源】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的母根(主根)--川烏北烏頭A.kusnezoffii的塊根--草烏烏頭的側根加工品--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第四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北(Bei)烏頭烏頭第四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性(Xing)狀鑒別】

一、生川烏:1、呈圓錐形,中部多向一側膨大,頂端有殘留的莖基。2、表面棕褐色,皺縮不平,有側根及去掉側根的痕跡。第四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地堅實,橫切面粉白色,可見(Jian)多角形環紋(形成層)。4、味辛辣而麻舌。第四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

二、生草烏:(較川烏瘦小)1、圓錐形,形如烏鴉頭,頂端有殘留的莖基。2、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皺縮有縱皺紋,有的具突起的支根(習稱(Cheng)“釘角”)。第四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地堅硬,橫切面灰白色,有多角形環紋(形成層)。4、味辛(Xin)辣麻舌。第四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

三、附子:1、鹽附子:圓錐形(長4-7cm,直徑(Jing)3-5cm)。表面灰黑色,有鹽霜。頂端寬大,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第四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質重而堅硬(Ying),難折斷,受潮則變軟。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多角形環紋及食鹽結晶。第四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2、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表面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光澤,略透明,有縱向脈紋(Wen)(導管)。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第五十頁,共三百零九頁。

3、白附片(Pian):去皮,全體黃白色,半透明。余同黑順片。白附片(熟附片)(黃附片)第五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1、烏頭根橫切面(雙子葉植物次生構造(Zao)不發達的根):①后生皮層為黃色木栓化細胞。②皮層窄,細胞切線延長,偶有石細胞。③內皮層明顯。④韌皮部寬廣,散有篩管群。⑤形成層常呈多角形環。⑥木質部導管位于形成層內側,多單列或略呈“V”字形排列。第五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五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⑦髓部明顯。2、北烏頭根橫切面:不同點:①皮層石細胞多。②在韌(Ren)皮部有韌(Ren)皮纖維束。第五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境煞帧?/p>

總生物堿含量0.82-1.56%。主要為雙酯類生物堿(有劇毒):中烏頭堿、次烏頭堿、烏頭堿等。(內服(Fu)須經炮制)

中烏頭堿為鎮痛的主要活性成分。第五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理化鑒別】

取川烏粉末約0.1g加乙醇5ml,浸漬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干,加2%醋酸1ml,攪拌,濾過,濾液中加碘化汞鉀試液2滴,產(Chan)生黃色沉淀。(檢查生物堿)第五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黃(Huang)連【來源】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chinensis--味連、雞爪連三角葉黃連C.deltoidea

的根莖--雅連云南黃連C.teeta

--云連第五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味連:①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雞爪,習稱“雞爪黃連”。表面黃褐色,粗糙,節密生,部分節間平滑,習稱“過橋”。②上部具有棕色鱗葉殘基,表面有須(Xu)根及須(Xu)根痕。第五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③質地堅硬,折斷面不整齊,皮(Pi)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金黃色,髓部紅棕色或成空洞。④味極苦。第五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2、雅連:多單枝,較粗長(Chang),微彎曲,“過橋”長(Chang)。3、云連:單枝,細小,呈鉤狀,有“過橋”,折斷面較平坦。雅連云連第六十頁,共三百零九頁。【顯微鑒別】1、味連根莖橫切面:①木栓層為數列細胞。②皮層寬廣,石細胞單個或成(Cheng)群散在。③中柱鞘纖維成束,或伴有少數石細胞,均顯黃色。④維管束外韌型,環列。束間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黃色,均木化,木纖維發達。⑤髓部均為薄壁細胞,無石細胞。第六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2、雅連:髓部有(You)石細胞。3、云連:皮層、中柱鞘及髓部均無石細胞。第六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第六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4、味連粉末:黃棕色或黃色①鱗葉表皮細胞:長方形,綠黃色或黃棕色,壁波狀彎曲或呈連珠狀增厚。②石細胞:形多樣,黃色,壁厚,壁孔明顯。③纖維:中柱鞘纖維紡錘形或長梭形,壁厚。木纖維較長,壁較薄,有稀疏的點狀紋孔。④導管:網紋或孔紋。⑤淀粉粒:多單粒,類圓(Yuan)形。⑥木薄壁細胞不易察見。第六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第六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鱗葉表皮(Pi)細胞第六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石(Shi)細胞第六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中柱(Zhu)鞘纖維木纖維第六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淀粉(Fen)粒第六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5、雅連粉末與味連相似,但石細胞較多,金黃色?!境煞帧?/p>

均含多種異喹啉類生物堿。主要為(Wei)小檗堿(黃連素)-→以鹽酸鹽的形式存在。第七十頁,共三百零九頁?!纠砘b別】

UV1、熒光:斷面--→金黃色熒光,木部尤明顯。2、粉末+95%乙醇1-2滴+30%硝酸1滴,加蓋玻片,放置片刻,鏡檢:黃色硝酸小檗堿(Jian)針晶,加熱-→針晶消失。(硝酸小檗堿)第七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3、取本品粗粉約1g,加乙醇10ml,加熱至沸騰,放冷,濾過。取濾液5滴,加稀鹽酸1ml與漂白粉少量,振搖(Yao)后,溶液顯櫻紅色;另取上清液1ml,加5%沒食子酸的乙醇溶液2-3滴,在水浴上蒸干,趁熱加硫酸數滴,即顯深綠色。(檢查小檗)

第七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習題(Ti)一1.狗脊藥材表面()。

A.被粗刺B.被光亮的金黃色茸毛C.被棱線

D.被硬毛E.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

2.正品大黃藥材橫切面()。

A.根有星點B.根莖有星點

C.根與根莖都有星點D.根與根莖均無星點

E.根有星點,根莖無星點

第七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3.何首烏異型維(Wei)管束的存在部位是()。

A.皮層B.韌皮部C.木質部

D.木栓層內方和韌皮部外方E.木栓層內側4.附子的商品規格有()。

A.泥附子、鹽附子、白附子B.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C.泥附子、黑順片、白附片D.黑順片、白順片、黃順片

E.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第七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5.除哪項外均為味連的性狀特征?()

A.多單枝,圓柱型,“過橋”長

B.表面(Mian)黃褐色,有結節狀隆起及須根痕

C.斷面不整齊,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

D.有放射狀紋理,中央有髓

E.氣微,味極苦.6.單子葉植物根及根莖斷面的一圈環紋是()。

A.形成層B.木質部C.外皮層D.內皮層E.韌皮部

第七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7.雙子葉植物根及根莖斷面的一圈環紋是()

A.外皮層B.內皮層C.形成層

D.木質部E.韌皮部

8.川烏的劇毒成分為(Wei)()。

A.異喹啉類生物堿B.雙蒽酮苷類C.雙酯類生物堿

D.烏頭多糖E.胺醇類生物堿

9.黃連的主要成分為()

A.生物堿B.黃酮C.揮發油D.苷類E.萜類生物堿

第七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10.川烏斷面可見多角形環紋是()

A.內皮層B.石細胞環帶C.纖維層

D.形成層E.外皮層

11.味連的原植(Zhi)物為()

A.黃連B.雅連C.云南黃連

D.峨眉野連E.三角葉黃連12.大黃星點的存在部位是()

A.皮層B.韌皮部C.韌皮部外側

D.髓部E.韌皮部內側

第七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威靈(Ling)仙【來源】毛茛科植物威靈仙、棉團鐵線蓮或東北鐵線蓮的根和根莖。第七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威靈仙:①根莖呈柱狀,表面淡棕黃(Huang)色,上端殘留莖基,下側著生多數細根。②根細長圓柱形,(長7-15cm),直徑1-3mm。③(根)表面黑褐色,有細縱紋,有的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第七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④(根)質堅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木部淡黃色。(木部略呈方(Fang)形)⑤氣微,味淡。第八十頁,共三百零九頁。2、棉團鐵(Tie)線蓮:根莖短柱狀。根長4-8cm,偶達20cm,直徑1-2m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木部圓形;味咸)第八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3、東北鐵線蓮:根莖上著生多數細根,細長如馬尾狀。根長5-20cm,直徑1-4mm;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斷面皮部白色,木部較小(Xiao);味辛辣。(木部近圓形)第八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白芍(Shao)赤芍(Shao)

【來源】毛茛科植物芍藥--白芍芍藥及川赤芍的根--赤芍第八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性狀鑒別】

白芍赤芍(芍藥)①呈圓柱形圓柱形,稍彎曲②表面淺棕色或類白色,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粗糙,光滑外皮易脫落,或皮部與(Yu)木部

易分離③質堅實,不易折斷質硬而脆,易折斷④斷面類白色或微紅色,角斷面平坦,粉白色或微紅色,質樣,木部有放射狀紋理木部射線明顯,有時具裂隙⑤氣微,味微苦而酸氣微香,味微苦澀

第八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白(Bai)芍赤芍第八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白芍(Shao)橫切片赤芍橫切片第八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白芍表(Biao)面赤芍表面第八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廣防(Fang)己粉防(Fang)己【來源】馬兜鈴科植物廣防己的根--廣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粉防己、漢防己、防己

第八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

廣防己粉防己①圓柱形或半圓柱形圓柱形或塊片狀,屈曲不直,

形如豬大腸②未去粗皮者表面灰棕色,表面淡灰黃色粗糙,去盡栓皮者淡黃色③質硬,不易折斷(Duan)。斷(Duan)面粉質堅實而重。斷面平坦,灰性,有明顯的車輪紋(灰棕、白色,富粉性,有稀疏的放類白色相間排列)射狀紋理,顯車輪紋第八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

延胡(Hu)索【來源】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塊莖。第九十頁,共三百零九頁。【性狀鑒別】①呈不規則扁球形,直(Zhi)徑0.3-2cm。②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不規則網狀皺紋。③頂端略凹陷,有莖痕;基部稍凹陷呈臍狀,或呈圓錐狀突起。第九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④質堅而脆,碎斷面黃色或暗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⑤氣(Qi)微,味苦。第九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成分】含多種生物堿,總量0.59-0.74%。其中延胡索乙素(Su)為主要的鎮痛、鎮靜成分。第九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廣防(Fang)己粉防己第九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廣(Guang)防己橫切面粉防己橫切面第九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廣防己縱(Zong)切面粉防己縱切面第九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

葛(Ge)根【來源】

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甘葛藤第九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性狀(Zhuang)鑒別】1、野葛根:

常為斜切或縱切的塊片,類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時可見殘留的棕色栓皮;切面粗糙,纖維性強;質輕松;氣微,味淡。第九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2、甘葛藤根:纖維性較弱,有的呈(Cheng)綿毛狀。質堅硬而重,富粉性。氣微,味微甜。第九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成分】

含黃酮類物質。注意:葛根長霉后總黃酮含量顯著降(Jiang)低。第一百頁,共三百零九頁。甘(Gan)草【來源】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脹果甘草G.inflata、光果甘草G.glabra的根及根莖。第一百零一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一、甘草:1、根呈圓柱形,外皮松緊不等。表面紅棕、暗(An)棕、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及橫長皮孔。兩端切面中央稍下陷(有的不明顯)。第一百零二頁,共三百零九頁。2、質堅實而重,斷面黃白色,纖維性,有粉性,具明顯的形成層環紋及放射狀紋理,有裂隙。3、根莖表面有芽(Ya)痕,橫切面中央有髓。4、味甜而特殊。

第一百零三頁,共三百零九頁。二、脹果甘草:根粗(Cu)壯木質性強,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Cu)糙。質堅硬,木纖維多,粉性差,斷面多裂隙。

第一百零四頁,共三百零九頁。三、光果甘草:外皮大多灰棕色,不甚粗糙,皮孔細小而不明顯,裂隙少,纖維性(Xing)強。第一百零五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1、甘草根的橫切面:

①木栓層為數列紅棕色細胞(粉甘草外皮已除去)。②韌皮部及木質部中均有纖維束,其周圍薄壁細胞中常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③束間形成層不明顯。④導管常單(Dan)個或2-3個成群。⑤射線明顯;韌皮部射線常彎曲,有裂隙。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少數細胞含棕色塊狀物。第一百零六頁,共三百零九頁。2、甘草粉末:淡黃棕色①纖維成束,壁厚,晶纖維易察見(含方晶)。②草酸鈣方晶:易見。③導(Dao)管:具緣紋孔,直徑較大,稀有網紋。④淀粉粒:多為單粒,臍點點狀,卵圓或橢圓形。⑤木栓細胞:多角形,紅棕色,側面觀為類長方形。⑥棕色塊:形狀不一。第一百零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成分】甘草甜素(三萜類化合物)。甘草甜素對毒物有吸附作用,水解后產(Chan)生的葡萄糖醛酸能與毒物結合,故可解毒?!纠砘b別】TLC:見教材P116。第一百零八頁,共三百零九頁。黃(Huang)芪【來源】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var.mongholicus、膜莢黃芪A.membranaceus的根?!井a地】

以栽培的蒙古黃芪質量佳。第一百零九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圓柱形,極少分枝,上粗下細。2、表面灰黃色或淡褐色,有縱皺及(Ji)橫向皮孔。栓皮易剝落,露出黃白色皮部。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第一百一十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韌不易斷,斷面纖維性,顯(Xian)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菊花心,顯(Xian)放射狀紋理及裂隙。

4、有豆腥氣,味微甜。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顯微鑒別】1、根橫切面:①木栓層為數列(Lie)細胞,栓內層為厚角細胞,切線延長。②韌皮部有纖維束,與篩管群交替排列;近栓內層處有時可見石細胞及管狀木栓組織;韌皮射線外側彎曲,有裂隙。③形成層成環。④木質部導管單個或2-3個成群,有木纖維束,木射線明顯。薄壁細胞含淀粉粒。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2、粉末:淡黃色①纖維:韌皮纖維細長,胞腔??;木纖維壁較厚。②石細胞:較少,壁厚,胞腔較大。③導(Dao)管:網紋或具緣紋孔導(Dao)管。④木栓細胞:多角形,棕色。⑤淀粉粒:多單粒,偶見2-3分粒組成的復粒。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境煞帧?/p>

膜莢黃芪含黃酮類、皂甙類;蒙古黃芪含黃芪多糖等多種多糖,有些多糖具有免(Mian)疫促進作用。【理化鑒別】1、檢查氨基酸、多肽:水浸液1ml(3g→30ml)+0.2%茚三酮2滴,沸水中加熱5分鐘→冷卻后顯紫紅色。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2、檢查糖:水浸液1ml于60℃水浴中加熱10分鐘,+5%α-萘酚乙醇溶液5滴,再沿管壁緩緩加入濃硫酸0.5ml→試液與硫酸交界處出現紫紅色環?!靖阶ⅰ?、據報道,全國黃芪的偽品有多種,除上述兩種外,常(Chang)見的還有:(了解)

豆科植物大野豌豆的根?!耙巴愣埂钡谝话僖皇屙?,共三百零九頁。豆科植物苜蓿的根。“土黃芪、苜蓿根”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的根。豆科植物白香草木樨的根。“白香草木樨”豆科植物草木樨的根。豆科植物蘭花棘(Ji)豆的根。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根及根莖。豆科植物單體蕊黃芪(鰲山黃芪)的根。豆科植物苦馬豆的根。錦葵科植物陸地棉的根?!懊藁ǜ?/p>

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2、紅芪: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根。通稱“晉芪”。表面灰紅棕(Zong)色,栓皮易剝落露出淺黃色的皮部及纖維。質堅硬而致密,難折斷。折斷面纖維性強,且富粉性。氣微而特異,味微甜。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顯微:有晶鞘纖維,草酸鈣棱晶,無石細胞。3、南芪:??浦参镂逯该业母?。亦稱(Cheng)“五爪龍”第一百一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一百一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一百二十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一百二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一百二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⑤薄壁細胞含有多數細小淀粉粒(紅參已糊化(Hua))。栓內層、木薄壁細胞及木射線中含有草酸鈣簇晶。簡圖第一百二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2、粉末:淡黃色(生曬參)或紅棕色(紅參)①樹脂道碎片:呈管狀,內含黃色分泌物。②草酸鈣簇晶:較小(Xiao),棱角銳尖。③淀粉粒:眾多,單粒類球形,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紅參的已糊化)④導管:多為網紋或梯紋。⑤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微帶棕色。第一百二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境煞帧亢傇磉凹s4%,須根含量較主根高。共分離得到32種人參皂甙。人參皂甙中以四環三萜的達瑪脂烷(dammarance)系皂甙為主要活性成分,其次為五環三萜的齊墩果烷(oleanane)系皂甙。達瑪脂烷型皂甙又分為20S-原人參二醇類皂甙和原人參三醇類皂甙。

含揮(Hui)發油約0.12%;含少量人參多糖。第一百二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纠砘b別】1、人參的乙醇浸出濾液,置蒸發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銻飽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呈紫色。(檢查甾(Zai)萜類)2、人參總皂甙薄層層析:層析圖譜由下往上依此為:人參皂甙R0、Ra、Rb、Rc、Rd、Re、Rf(淺)、Rg1。

第一百二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緜纹贰?主要是偽充紅參及朝鮮紅參)1、豆科植物野豇豆的根2、商陸科植物商陸或垂序商陸的根3、茄科植物華山參的根:河南稱“熱參”或“大紅參”(沁陽)4、菊科植物山萵苣的根5、馬齒(Chi)莧科植物櫨蘭(錐花土人參)的根第一百二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此外還有:(書中未列出,了解)①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根。②茄科植物莨菪的根(其種子為天仙子)。③桔梗(Geng)科植物桔梗(Geng)的根。④桔??浦参锝疱X豹的根。⑤桔??浦参锼娜~參的根。第一百二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

西(Xi)洋參【來源】

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產地】

原產加拿大、美國。第一百二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性(Xing)狀鑒別】1、主根呈長圓錐形、紡錘形或圓柱形。2、表面淺黃褐色或灰黃色,有較密集的橫環紋及細縱皺紋,主根下部可見支根痕。第一百三十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較堅硬,難折斷。折斷面較平坦,略呈角質,或有小裂隙、略顯粉性;淡黃白色,形成層附近色澤較深,皮部散有多數紅棕色點(Dian)狀樹脂道。4、氣微香,味微苦、后甜。第一百三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人參加工的(De)假洋參第一百三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人(Ren)參加工的假洋參第一百三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人參加工(Gong)的假洋參第一百三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人參加工的(De)假洋參片第一百三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三(San)七【來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的根?!井a地】

多系栽培,以云南產者為地道藥材。第一百三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静墒?Shou)加工】剪下的蘆頭、側根、須根曬干后,分別稱為“剪口”、“筋條”、“絨根”。筋條絨根第一百三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銅皮鐵骨”1、略呈紡錘(Chui)形或類圓錐形。2、表面灰黃或灰棕色,常有蠟樣光澤,頂端有瘤狀突起。第一百三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堅實,擊碎后皮部與木部常分離。橫切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細小棕色樹脂(Zhi)道。4、氣微,味苦而后微甜。第一百三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成分】含多種皂甙,主為達瑪脂烷系皂甙。尚含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附注】1、三七以“頭數”論好(Hao)壞。每斤能稱的三七個數,稱為多少“頭”,“頭”數越少價越高,質量越好(Hao)。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莖,民間習稱“土三七”。第一百四十頁,共三百零九頁。3、三七價格較(Jiao)昂貴,偽品較多,主要有:(了解)①姜科植物莪術的根莖雕刻而成。②五加科植物大葉三七的根莖?!爸窆澣摺雹勐淇浦参锾偃叩膲K莖。④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莖,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顏料酸性大紅并摻了適量墨汁進行染色加工而成?!把摺钡谝话偎氖豁?,共三百零九頁。⑤姜科植物姜三七的根莖。⑥豆科植物綿三七的塊根。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樹和冬青科植物熊膽木的葉,經煎煮所得提取液加入木薯(Shu)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黃泥粉中搓滾。第一百四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全須(Xu)生曬參第一百四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生曬參和(He)糖參第一百四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紅(Hong)參第一百四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白(Bai)直須第一百四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紅(Hong)混須第一百四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一百四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一百四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一百五十頁,共三百零九頁。朝鮮紅(Hong)參第一百五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朝鮮白(Bai)參和紅參第一百五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野(Ye)豇豆第一百五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商(Shang)陸第一百五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華(Hua)山參第一百五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山(Shan)萵苣第一百五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櫨(Lu)蘭第一百五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紫(Zi)茉莉第一百五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菊三(San)七第一百五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莪術加(Jia)工品第一百六十頁,共三百零九頁。竹(Zhu)節三七第一百六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藤(Teng)三七第一百六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木薯(Shu)偽造品第一百六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白(Bai)芷【來源】傘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根。白芷第一百六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

白芷杭白芷形狀:圓錐形類圓錐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灰棕色,皮孔橫向突起,皮孔橫向突起,散生多四縱行排列斷面:灰白色,皮部散有多皮部散有多數棕色油點,數棕色油點,形成形成層環略(Lue)呈方形,木層環圓形,木部約部約占斷面1/2

占斷面1/3第一百六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當(Dang)歸【來源】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第一百六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根圓柱形,上端稱“歸頭”(廣東稱主根為歸頭),主根稱“歸身”,支根稱“歸尾”,全體稱“全歸”。2、表面黃棕色至深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主根粗短,頂端有殘留的莖基,支根數條(Tiao),上粗下細。第一百六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柔(Rou)韌,斷面黃白色,形成層環明顯,黃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點。根莖具髓部有空腔(歸頭)。4、有濃郁香氣,味甘辛、微苦。(可與獨活區別:獨活具特異香氣,味苦辛、麻舌。)【成分】

含揮發油及水溶性成分。油中主要成分為藁本內酯及正丁烯基酜內酯,為解痙的主要成分。第一百六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

獨(Du)活【來源】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根。--川獨活第一百六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主根粗短,圓柱形,下有分枝(Zhi)。2、根頭膨大有橫紋,表面灰褐色,有縱皺紋及隆起的橫長皮孔。第一百七十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地較硬,回潮變軟。斷面(Mian)有一棕色環,皮部灰白色,可見多數散在的棕色油點,木部黃棕色。

4、具特異香氣,味苦辛、麻舌。第一百七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香獨活(毛當(Dang)歸)第一百七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

羌(Qiang)活【來源】傘形科植物羌活、寬葉羌活的根莖及根。第一百七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性狀鑒別】按藥(Yao)材形態分為“蠶羌”、“竹節羌”、“大頭羌”、“條羌”。1、蠶羌:①根莖略彎曲,環節緊密似蠶,節間短。表面棕褐色,有點狀根痕及鱗片。第一百七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②體輕,質脆,易(Yi)斷。斷面具放射狀裂隙,皮部棕黃色,有朱砂點(黃色分泌腔),木部黃白色,髓部黃色至黃棕色。③氣香,味微苦而辛。第一百七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2、竹節羌:根莖環節疏生似竹節狀,節間較長,氣(Qi)味同上。(以上二者原植物多為羌活)

第一百七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3、條羌:為根莖及根。類圓柱形,表面棕褐(He)色,近根莖處有較密的環紋,根部有縱皺及皮孔。氣味較淡。4、大頭羌:根莖粗大,節部顯著膨大,頂端有數個莖基,根較細。氣味較淡。(以上二者原植物多為寬葉羌活)大頭羌第一百七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防(Fang)風【來源】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第一百七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長圓柱形。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紋,習稱“蚯蚓頭”,環紋上有毛狀殘存葉基(Ji)。2、表面灰棕色,粗糙,有多數橫長皮孔(有時不太明顯)。第一百七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3、體輕質松易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Se),有裂隙,木部淺黃色(Se),稱“菊花心”。4、氣特異(有敗油氣),味微甘。第一百八十頁,共三百零九頁。柴(Chai)胡【來源】傘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狹葉柴胡--南柴胡同屬數種植物的根。第一百八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一百八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一、北柴胡:1、圓錐形,常有(You)分枝。根頭膨大,頂端殘留數個莖基,或有(You)毛刷狀纖維(殘存葉基)。近根頭處無明顯環節。第一百八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2、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又稱“黑柴胡”),質硬而韌,不易折斷(Duan)(又稱“硬柴胡”),斷面呈片狀纖維性。3、氣微香,味微苦。第一百八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二、南柴胡:1、根較細(Xi),多不分枝。頂端密被毛刷狀纖維(殘存葉基),近根頭處具細(Xi)密環紋,橫向皮孔明顯突起。第一百八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2、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又稱“紅柴胡”),質稍軟,易折斷(又稱“軟柴胡”),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3、具(Ju)敗油氣。第一百八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境煞帧?/p>

含柴胡皂甙及揮發油等。【附注(Zhu)】1、柴胡屬植物在我國約有30多個種,很多都可以入藥,主要有:興安柴胡、竹葉柴胡(膜緣柴胡)、銀州柴胡。2、同屬植物大葉柴胡,有毒,不可當柴胡使用。第一百八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3、柴胡的地上部分或(Huo)帶根全草,商品稱“竹葉柴胡”4、銀柴胡:石竹科植物銀柴胡的根。第一百八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白芷(Zhi)(祁白芷(Zhi))白芷(禹白芷)第一百八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杭(Hang)白芷(杭(Hang)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第一百九十頁,共三百零九頁。白芷斜(Xie)片第一百九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當歸根(Gen)頭部第一百九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歸(Gui)頭及歸(Gui)身第一百九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當歸及飲(Yin)片第一百九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北(Bei)沙參南沙參【來源】北沙參: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南沙參: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杏葉沙參的根。輪葉沙參珊瑚菜第一百九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Jian)別】

北沙參南沙參①沸水燙后去外皮。表面凹陷處殘留有棕褐色栓皮②根細長圓柱形,偶有分根呈圓柱形,少有分枝,枝,頂端有根莖殘基。頂端常有蘆頭(根莖)。

③表面淡黃白色,粗糙,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點狀皮孔突起明顯。點狀皮孔不明顯。④質硬脆易斷,斷面細質輕泡易斷,斷面多裂隙。膩體重。⑤氣特異,味微甜。無臭,味微甘。

第一百九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熟悉)

北沙(Sha)參南沙(Sha)參油室(傘形科)乳管、菊糖(桔??疲┖矸哿?。第一百九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

龍(Long)膽【來源】龍膽科植物龍膽、三花龍膽、條葉龍膽、堅龍膽的根及根莖前三者稱為“龍膽、關龍膽”,后者稱為“堅龍膽”。第一百九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龍膽:①根莖呈不規則塊狀,其上著生多數細長的根。根表面淡黃或黃棕色,上部有明顯的橫紋,下部有縱皺。②根質脆易斷,受潮變軟。斷面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部有5-8個白色木質部束環狀排列,習稱(Cheng)“筋脈點”。③味甚苦。第一百九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2、堅龍膽:

區別要(Yao)點①根表皮膜質,易脫落。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略呈角質狀,無橫紋。②質堅脆易斷,中央有黃白色木心,易與皮部分離。第二百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1、龍膽根:為次生構造不發達的雙子葉植物根。(熟悉)特點:有表皮(殘留)、內皮層和髓。薄壁組織中有草酸鈣針晶;韌皮部寬廣,木部導管“V”字排列;皮層及韌皮部多具裂隙。2、堅龍膽不同點:內皮層以外組織多已脫(Tuo)落,導管均勻密布,無髓。第二百零一頁,共三百零九頁。黃(Huang)芩【來源】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静墒占庸ぁ孔⒁猓翰墒蘸?,切勿使其受潮,否則易變質。當藥材變綠時,即已變質。第二百零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性狀鑒別】1、圓錐形,多扭曲。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不規則的縱紋,頂端殘留(Liu)有莖基。第二百零三頁,共三百零九頁。2、質硬脆易斷,斷面黃色,中心紅棕色。遇水受潮易變黃綠色。3、老根斷面中央暗(An)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或已成空洞者稱“枯芩”;新根稱“子芩”或“條芩”。4、味苦。第二百零四頁,共三百零九頁?!境煞帧亢喾N黃酮類衍生物,其中主要有黃芩(Qin)甙4.0-5.2%,漢黃芩甙、黃芩素、漢黃芩素等。第二百零五頁,共三百零九頁。

地(Di)黃【來源】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井a地】主產于河南、浙江,四大懷藥之一。第二百零六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一、鮮生地:1、紡錘形或條狀,表面淺紅黃色,有皺紋及皮孔。2、肉質,斷面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3、味(Wei)微甜微苦。第二百零七頁,共三百零九頁。二、生地:表面灰黑色,極皺縮。質柔韌不易斷,斷面棕黑色,有(You)光澤,具粘性。

第二百零八頁,共三百零九頁。三、熟地:全體黑色,油潤,有光澤,具粘性?!境煞帧亢卸喾N甙類,其中以環烯醚萜甙為(Wei)主。第二百零九頁,共三百零九頁。巴(Ba)戟天【來源】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第二百一十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扁圓柱形,表面灰黃或灰黑色,粗糙。2、外皮橫向斷裂而(Er)露出木部,形似連珠。第二百一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皮部厚,易與木部剝離。斷面皮部淡紫色,或紫黑色,木部黃棕色。3、味(Wei)甜微澀。第二百一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經驗(Yan)鑒別:①看:肉厚心細,形似雞腸,結節狀。皮部淡紫色,木部黃棕色。②嘗:味甜帶澀。③水試:取巴戟天皮部(肉片)少許,開水泡后水液淡藍紫色為正品。第二百一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北沙參(栽(Zai)培品)第二百一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輪葉(Ye)沙參第二百一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杏葉沙(Sha)參第二百一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北沙參斷(Duan)面觀第二百一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輪葉沙(Sha)參橫切面第二百一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龍(Long)膽第二百一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三花龍(Long)膽第二百二十頁,共三百零九頁。條葉(Ye)龍膽第二百二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條葉龍(Long)膽根上部第二百二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堅(Jian)龍膽第二百二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二百二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三(San)棱【來源】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塊莖--荊三棱(京三棱)莎草科植物荊三棱的塊莖---黑三棱

第二百二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

荊三棱(黑三棱科)黑三棱(莎草科)①圓錐形扁圓形②去皮,有刀削痕,多不去皮,須根點狀須根痕密集痕較少③體重質(Zhi)堅沉于水體輕浮于水

第二百二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天南(Nan)星【來源】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東北天南星、異葉天南星的塊莖。第二百二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性狀鑒別】1、呈扁球形,表面類白或淡棕色,較光滑(高1-2cm,直徑1.5-6.5cm)。2、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其周圍有麻點狀根痕,有的周邊具(Ju)球狀側芽。第二百二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堅硬,不(Bu)易破碎,斷面白色,粉性。4、味麻辣。第二百二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粉末:淡黃白色1、淀粉粒:眾多,單粒為主,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大粒層紋明顯;復粒由2-12粒組成。2、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San)在。3、導管:螺紋或環紋。草酸鈣方晶多見于導管旁的薄壁細胞中。第二百三十頁,共三百零九頁?!境煞帧浚ㄊ煜ぃ┖?Tie)皂甙、安息香酸(苯甲酸)及多種氨基酸。3種天南星及虎掌塊莖水解后薄層層析圖譜上有3,4-二羥基苯甲醛(原兒茶醛)的斑點?!纠砘b別】天南星粉末+0.5%鹽酸濕潤,微量升華,鏡檢---→白色結晶(檢查3,4-二羥基苯甲醛)第二百三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附注】同科植物掌葉半夏的塊莖--虎掌南星。塊莖呈扁圓形,周邊生有數個小球(Qiu)狀塊莖,形似虎掌,故又名虎掌南星。第二百三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二百三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半(Ban)夏【來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第二百三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性狀鑒別】1、呈類球形,表面白色或淺黃色(直(Zhi)徑1-1.5cm)。2、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3、質堅,斷面潔白富粉性。4、味辛辣,麻舌而刺喉。第二百三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生(Sheng)半夏清半夏法半夏第二百三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

粉末:類白色(特征與天南星類似)1、淀粉粒:眾多,單粒臍點呈裂縫狀或星狀稍偏心性;復粒由2-6分粒組成。2、草酸鈣針(Zhen)晶:眾多,散在或成束于粘液細胞中。3、導管:螺紋或環紋。第二百三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境煞帧亢?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多種氨基酸、原兒茶醛等。原兒茶醛為半夏辛辣刺激(Ji)性物質。第二百三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二百三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白附(Fu)子【來源】

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習稱“禹白附”。第二百四十頁,共三百零九頁?!靖阶ⅰ竣僮⒁馀c白附片區別,后者為毛茛科中藥附子的加工品。②古代所指的白附子,是指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Gen),習稱“關白附”。近代多數地區是以禹白附作白附子使用。第二百四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石菖(Chang)蒲【來源】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鮮石菖蒲第二百四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1、扁圓柱形(直徑<1cm),多彎曲,常有分枝。2、表面棕褐色,環節明顯(節間長<1cm),葉痕三角形,左右交互(Hu)排列。第二百四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或微紅,可見內皮層環及棕色油點。4、氣芳香,味苦(Ku)、微辛。第二百四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顯微鑒別】

典型的單子葉植物根莖構造①表皮細胞類方形,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Han)紅棕色物質。②皮層寬廣,散有纖維束及葉跡維管束;葉跡維管束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成環,木化。③內皮層明顯,成環。④中柱維管束周木型及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較少。⑤纖維周圍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⑥薄壁組織中散有油細胞,并含淀粉粒。第二百四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境煞帧亢瑩]發油1-3%,油中主(Zhu)要成分為β-細辛醚62.38%,等。藥典規定含揮發油不得少于1%。第二百四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靖阶ⅰ克牌眩簽橥浦参镙牌训母o(Jing)。較粗大(直徑1-1.5cm,石菖蒲為0.3-1cm),少有分枝;環節疏(節間長1-3cm,石菖蒲為0.2-0.8cm);質松。第二百四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第二百四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三(San)棱第二百四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三棱(Leng)(黑三棱(Leng))第二百五十頁,共三百零九頁。三棱(Leng)(去皮)第二百五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三棱須(Xu)根痕第二百五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黑三(San)棱(去皮)第二百五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川(Chuan)貝母【來源】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cirrhosa、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鱗莖。前三者按藥材性狀的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后者藥材習稱“爐貝(虎皮貝)”。第二百五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川貝(Bei)母和暗紫貝(Bei)母第二百五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一、松貝:1、小,圓錐形,心臟形,表面類白色(Se)。高3-8mm,直徑3-9mm(<1cm)。第二百五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2、外層鱗葉2枚,大小懸殊(Shu),緊密抱合,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端閉合。3、底部平坦,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鱗莖盤,斷面粉性。4、微苦。第二百五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二、青貝:1、圓錐(Zhui)形,稍大(高4-14mm,直徑4-16mm)。2、外層鱗葉兩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端開口,可見心芽。第二百五十八頁,共三百零九頁。三、爐貝:1、長圓錐形,較大(高7-25mm,直徑5-25mm),表面常見黃棕色斑塊,故又(You)習稱“虎皮貝”。2、外層鱗葉5枚,大小相近,頂端開口。3、基部突出,呈圓錐形,放不平。第二百五十九頁,共三百零九頁。四、岷貝:1、甚?。ㄒ话悖?mm),圓錐形,頂端微尖。2、外(Wai)層鱗葉2枚,大小懸殊,緊密抱合,裂隙極小或無。第二百六十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

松貝:粉末白色

1、淀粉粒:甚多,形(Xing)狀多樣,單粒或半復粒(2-4臍點)。臍點多呈點狀、短縫狀,大多位于較小端,層紋細密,隱約可見。

2、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類圓形,副衛細胞5-7個。

3、螺紋導管。

4、草酸鈣結晶:小且少,方形或簇狀。第二百六十一頁,共三百零九頁?!靖阶ⅰ?、據報道,約有38種貝母屬植物的(De)鱗莖做貝母入藥,常見的(De)有如下幾種:①湖北貝母:為湖北貝母的鱗莖。。②安徽貝母:為安徽貝母的鱗莖。2、川貝母的來源還有:①伊貝:為伊犁貝母或新疆貝母的鱗莖。②平貝:為平貝母的鱗莖。第二百六十二頁,共三百零九頁。3、土貝母:偽品①百合科植物益辟堅(麗江山慈姑)的球莖。又稱“草貝母”。不分瓣,黃白色,有大毒,含秋水仙堿(為提取的重(Zhong)要原料)。②葫蘆科植物假貝母(土貝母)塊莖。不分瓣,黃紅色,表面凹凸不平,斷面角質樣。第二百六十三頁,共三百零九頁。浙貝(Bei)母【來源】

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采收加工】

加工成“大貝”(元寶貝)和“珠貝”。第二百六十四頁,共三百零九頁?!拘誀铊b別】一、珠貝:1、為完整鱗(Lin)莖,扁球形。2、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枚,呈腎形,相互對合,其內有2-3枚小鱗葉及干縮的殘莖。第二百六十五頁,共三百零九頁。3、質脆易斷,斷面白色富(Fu)粉性。4、味苦。第二百六十六頁,共三百零九頁。二、大貝(Bei):為鱗莖外層單瓣肥厚的鱗葉,一面凸一面凹,呈新月形,余同“珠貝”。第二百六十七頁,共三百零九頁?!撅@微鑒別】粉末:類白色①淀粉粒:多為單粒(稀有復粒、半復粒)。臍點多呈點狀、裂縫狀,均位于較小一端。較大的淀粉粒可見偏心層紋。②表皮細胞及氣孔: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氣孔扁圓形,副衛細胞4-5個。③螺(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