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洪湖市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洪湖市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洪湖市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洪湖市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洪湖市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洪湖市2024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下列關于《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共同點的說法不準確的是A.都反對封建專制統治 B.都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C.都具有歷史的進步性 D.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2.《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說:“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边@句話表明()A.法律是治國的重要手段之一B.羅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據C.羅馬法可以消除羅馬的社會矛盾D.羅馬法對歐洲乃至世界影響深遠3.香港和澳門能夠回歸祖國的最主要原因是A.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B.中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C.“一國兩制”構想適合港澳區情D.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4.東漢末年,關中地區人口從240萬減少到50萬,揚州從320萬增加到433萬,荊州(今湖北境內)從359萬增加到620萬.導致這一時期南北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區開發 B.北方戰亂頻繁 C.經濟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強5.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時滿足“閃電戰”“海戰”“日本發動”這三個條件的是A.莫斯科保衛戰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保衛戰D.諾曼底登陸戰6.人們把生產領域的革命性變化稱為“工業革命”哈格里夫斯發明了提高生產效率的紡紗機。下列關于這部紡紗機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①它發明在1733年②它被命名為珍妮機③它發明在17世紀④它發明在英國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7.某歷史興趣小組正在進行以“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世界為主題”的探究活動,可以為該探究活動提供史實依據的是A.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相對穩定時期”B.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專政C.蘇聯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D.美國實施新政8.1974年,歐洲共同體執行主席的聯邦德國外交部長謝爾說道:“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機構和自己相處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合格證都有美國的座位。”對謝爾的觀點理解最準確的是A.歐共體的九個成員國都敵視美國B.歐共體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美國C.歐共體與美國之間存在利益沖突D.歐共體與美國的矛盾不可調和9.“美國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獨創性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之路,將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占據了一個多世紀?!毕铝蟹厦绹蔼殑撔缘陌l展之路”說法的是A.建立聯邦共和體制B.進行海外殖民擴張C.政府主導經濟發展D.制定五年發展計劃10.丘吉爾曾說過:“斯大林是一個世上無出其右的最大的獨裁者,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核武器?!边@突出說明了A.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符合蘇俄實際B.斯大林模式有其積極作用C.斯大林借鑒了羅斯福新政D.《全國工業復興法》起積極作用11.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這一生可能經歷哪些事情?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⑤戊戌變法⑥義和團運動⑦辛亥革命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12.小明正在準備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主題的小論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選的有①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貪污②頒布均田令③革除鮮卑舊俗,吸收漢族先進文化④頒布“推恩令”⑤遷都洛陽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13.下圖是《三國鼎立形勢圖》,判斷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權順序正確的是A.蜀、吳、魏B.魏、蜀、吳C.魏、吳、蜀D.吳、魏、蜀14.宣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的事件是A.印度獨立B.新中國成立C.古巴獨立D.納米比亞獨立15.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它是我國最高監察機關,其設立是建立中國特色監察體系的創制之舉。秦朝在中央設置的負責監察的官職是A.太尉B.御史大夫C.司隸校尉D.丞相16.“選民通過普選選舉議會,議會多數黨或若干黨派的聯合組成政府,政府對議會負責。首相根據黨派原則挑選內閣,內閣指導各部工作。國王雖世襲而且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國王的職務完全是禮儀性的,不具有任何行政功能。”材料反映的是哪國政治體制?()A.前蘇聯 B.中國 C.美國 D.英國17.“每當人們在中國義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這觀點的是①蔡倫改進造紙術②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③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④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①18.下列情景符合1935年英法兩國生產或生活狀況的有()①漢姆利用電燈照明②卡爾用筆記本電腦作課件③珍妮在學校用油印機印試卷④瑪麗坐在汽車上用留聲機播放音樂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魏蜀吳三國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國走向局部的統一。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戰役是…A.官渡之戰 B.長平之戰C.馬陵之戰 D.赤壁之戰20.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五四精神②抗戰精神③小崗精神④長征精神⑤井岡山精神A.①⑤④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④②③21.在洋務企業的刺激下,l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沿海一些地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買辦和手工業作坊主開設工廠,雇用工人進行生產。這說明洋務運動()A.引進了西方機器工業 B.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國資本主義擴張22.下圖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功勛獎章,獲得這枚獎章的是A.袁隆平B.王進喜C.焦裕祿D.鄧稼先23.“圖說歷史”是解讀歷史的一種方式。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反抗外來侵略B.推翻清王朝統治C.近代化探索D.掀起工農武裝割據24.某歷史公眾號準備推送一期“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和振興”專題。下列各項可以放進專題資源包的是A.論文:《民族認同與德國的統一》B.圖片:《納米比亞獨立》C.視頻:蘇聯的改革D.二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當今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一超是指________26.16世紀英國的文學巨匠是_____;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的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巨匠是_____。27.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中現象反映的是________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此次經濟危機開始于________國。在經濟大危機的沉重打擊下德國走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黨魁是________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中國夢”是中國人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之夢。近代以來,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國救民,上下求索;一輩輩英雄妤漢,前赴后繼,熱血染江河。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材料一反映了李鴻章的什么主張?有人認為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失敗了,有人認為成功了,你的觀點是什么,并說明理由?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啟超把材料二的主張變為實踐的政治運動是什么?談談你對梁啟超這句話的理解。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一場文化啟蒙的運動終于在中國展開。﹣﹣《復興之路》(上)材料三中為什么說“一場文化啟蒙的運動終于在中國展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分析中國人在救國道路的探索上,對西方的學習體現了一種怎樣的規律?29.(6分)從鴉片戰爭開始,一些愛國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關心時局,尋求強國御侮之道。閱讀下列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給近代中國帶來屈辱的事件?(舉出兩例)材料二:對于辛亥革命的百年慶典,很多人主張在武漢舉行,也有不少人主張在南京舉行。請依據上述圖片提供的信息說說兩個的選擇理由。結合所學,說說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中國向西方學習的近代化過程具有怎樣的特征?材料三:“楚歌聲里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薄?905年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認為)“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和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范文瀾《中國近代史》(3)與材料三相關的這兩場農民階級進行的反抗斗爭失敗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過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30.(7分)有世界“史庫”之稱的美國《時代》周刊創辦于1923年。該雜志辟有“封面人物(或專題)特寫”,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進入《時代》的視野,往往意味著在“時代”留下痕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時代》周刊封面上,設計者將畫面切割成五塊——尼克松與毛澤東、周恩來的會面,參觀長城以及觀看歌舞演出順次羅列其上?!?972年3月6日《時代》周刊材料二1979年1月1日,鄧小平的頭像再次被赫然印在《時代》周刊封面上,標題寫著:《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周刊說,鄧小平獲選為1978年“年度風云人物”是因為他把中國的大門向世界打開了,讓中國走向世界,同時讓世界了解中國?!?979年1月1日《時代》周刊材料三2006年,《時代》周刊(亞洲版)刊登了一份“亞洲英雄榜”,評出過去60年里56位亞洲英雄人物,鄧小平上榜。鄧小平入選的理由是:他改革了國家,也改變了世界。他的名字總與中國令人稱奇的經濟發展聯系在一起,他給中國帶來了全新的經濟發展思路。他推行的種種舉措幫助數億中國人在幾十年里擺脫了貧困,推動中國走向繁榮和現代化,走向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未來。世界1/4人口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保持世界局勢的平穩。中國經濟政策的徹底轉變,如果確實有效,將意味著對蘇聯模式的共產主義提出了另一種選擇。這個轉變,無論是在正面還是反面,都將影響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006年《時代》“亞洲英雄榜”材料四2015年4月16日,入選2015年《時代》百大人物榜,周刊稱:在政治管理上具有豐富的經驗……雖然前方阻礙重重,但同樣擁有強大的自信和民族使命感。的成功關乎中國以及世界的命運。中國將成為亞洲的主導經濟體,同時中國正尋求通過其積極的外交政策將這種經濟實力轉變成地緣政治影響力和新的全球秩序。——2015年《時代》百大人物榜請回答:材料一中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對中美國關系產生了什么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使尼克松訪華的原因有哪些?根據材料二,打開“中國的大門”指的是哪一重大決策?該決策的政治前提是什么?根據材料三歸納《時代》周刊認為鄧小平“改變了世界”的理由。根據材料四并結合知識,列舉一例中國成為“亞洲的主導經濟體”的具體表現。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國領導人屢次登上《時代》周刊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A【解析】

BCD都是三個文獻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獨立宣言》反對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不是《人權宣言》和《權利法案》的內容。故選A。2、A【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須用法律來鞏固”、“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可知,說明法律能夠起到維護統治的作用,是治國重要手段之一,A項符合題意;B項的“唯一依據”表述錯誤,與“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相矛盾;C項表述錯誤,法律能調節社會矛盾,但是不能消除社會矛盾;D項在材料中未體現。由此可知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抓住信息“須用法律來鞏固”、“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是解題的關鍵,說明了法律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保護統治階級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它是羅馬治國重要手段之一,進而得出答案。3、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使香港和澳門得以回歸,故A正確。中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港澳回歸的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耙粐鴥芍啤钡臉嬒胧歉郯幕貧w的關鍵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排除C項。由于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才使國際地位提高,故排除D項。故選A。4、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由于戰亂,北方人為了遠離戰火而開始向人煙稀少的南方遷移,,導致這一時期南北人口變化,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5、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軍隊出動大批飛機,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B符合題意。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不是海戰,排除AC。諾曼底登陸戰與日本無關,排除D。故選B。6、D【解析】

18世紀六十年代(1765年),英國織布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引發了棉紡織生產領域的一系列發明,后來其他生產部門也發明制造機器,人們把生產領域這種革命性的變化稱為“工業革命”,D正確;含有①③的ABC排除。故選D。7、D【解析】

依據題干“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世界為主題”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為了緩解危機,維護資本主義統治,羅斯福實行新政,D項符合題意;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相對穩定時期”,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專政,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蘇聯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與題干信息不符,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8、C【解析】

依據材料“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機構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可以得出,歐洲企圖擺脫美國的控制,由此可以得出歐共體與美國之間存在利益沖突。故選C。9、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創性的發展之路”指美國建立的“三權分立”的聯邦共和體制。1787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10、B【解析】依據題干信息:“斯大林是一個世上無出其右的最大的獨裁者,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核武器”可知,斯大林模式有其積極作用,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躋身于世界一流工業強國之列,B項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開始于1933年;《全國工業復興法》是羅斯福新政的核心。由此分析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1、C【解析】

依據題干“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是1840至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至1860年;甲午中日戰爭是1894至1895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1900至1901年;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義和團運動興起于19世紀末,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發,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因此老人這一生可能經歷的事情包括②③④⑤⑥⑦。故C正確。12、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關知識。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495年正式遷都洛陽;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①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貪污;頒布均田令;革除鮮卑舊俗,吸收漢族先進文化;遷都洛陽都和北魏孝文帝有關。頒布“推恩令”是漢武帝的措施,可以排除。故①②③⑤符合題意。故選A。【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政權的分立與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13、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礎。赤壁之戰后,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229年孫權稱帝,三國鼎立局面形成。魏國在北方,吳國在東,蜀國在西。故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權順序是魏、蜀、吳。故B符合題意;①處是魏,故AD不符合題意;②處是蜀,故C不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記魏蜀吳三國的位置,認識魏國在北方,吳國在東,蜀國在西。14、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宣告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故D符合題意;印度獨立、新中國成立、古巴獨立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5、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加強封建統治,首先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覽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故秦始皇在中央設置的負責監察的官員是御史大夫,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6、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政府對議會負責”“首相根據黨派原則挑選內閣”“王雖世襲而且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可知,材料指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在這一政體下,政府對議會負責,首相任命內閣,國王統而不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故D項正確。前蘇聯建立的是蘇維埃制,A項錯誤。中國建立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項錯誤。美國實行總統共和制,C項錯誤。AB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7、B【解析】依據題干“科技史料時”,“主要焦點就在宋代?!苯Y合課本所學,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雕版印刷術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北宋中期,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北宋時期,指南針被發明并開始用于航海。大約在南宋初期,指南針開始裝入刻有度數和方位的元盤中,近代稱之為“羅盤針”或“羅盤”。②③項正確,B項符合題意;東漢年間,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們稱這種紙為“蔡侯紙”。①項錯誤,AD兩項不合題意;唐朝的煉丹家們發明了火藥,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④項錯誤,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18、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電燈、油印機、留聲機、汽車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到1935年都已發明使用。故①③④符合題意。筆記本電腦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到1935年,尚未發明,故②不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9、D【解析】

根據所學,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孫劉聯軍最后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0、A【解析】

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五四精神形成于1919年;②抗戰精神形成于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時期;③小崗精神形成于1978年;④長征精神形成于1934年到1936年長征時期;⑤井岡山精神形成于1927年,因此排列順序應是①⑤④②③,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1、B【解析】

結合題干中的內容可知,洋務運動刺激了中國的一部分人開始創辦近代企業,使中國的沿海地區出現了近代化的工廠,這說明了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军c睛】掌握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解題的關鍵。22、D【解析】

依據題干“兩彈一星勛章,”結合所學知識,“兩彈一星”指核彈、導彈、人造衛星。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D選項符合題意;袁隆平,他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1975年和協作組成員一起攻克了制種技術關,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雜交水稻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糧食產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的年種植面積約有1.3億畝,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0%,產量占稻谷總產的57%。每年全國因此增產的糧食超過100億公斤,相當于一個中等省全年的糧食總產。由于雜交水稻獲得巨大成功,他先后獲得迄今惟一的國家特等發明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八項國際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A選項不符合題意;王進喜,1960年,他率領11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B選項不符合題意;焦裕祿,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被稱為黨的好干部。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2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給出的三幅圖片分別反映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它們反映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也是我國近代化的過程,他們共同主題是近代化探索,C符合題意,AB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24、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和振興是亞非拉國家實現民族獨立,故B符合題意?!睹褡逭J同與德國的統一》是歐洲國家德國的統一,蘇聯的改革是歐洲國家蘇聯的發展,二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是戰敗后的日本恢復了國民經濟,故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美國【解析】

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美國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時還存在幾個重要的力量中心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并正在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美國。26、莎士比亞列夫托爾斯泰【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一位文學巨匠,一生創作了三十多部劇本,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巨匠托爾斯泰的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紀后期倒到20世紀初期俄羅斯社會不平等的現實,揭露了當時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托爾斯泰被列寧成為“俄國革命的鏡子”。因此,題干空處填寫:(1)莎士比亞;(2)列夫托爾斯泰。27、1929美國希特勒【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現象反映的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時間是1929年,此次經濟危機開始于美國。(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經濟大危機的沉重打擊下德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黨魁是希特勒。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或引進西方軍事技術或學習外國利器)。成功說:我認為是成功的。理由:引進了西方的機器工業(或先進技術);培養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啟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對華經濟侵略;為民族自強作了努力。失敗說:我認為是失敗的。理由: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洋務企業衙門式管理,腐敗嚴重,效率低下;創辦的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辯證說:我認為洋務運動既有積極作用,又有局限性。理由:從成功和失敗兩個方面各理由即可。(2)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梁啟超的政治主張是變法圖強,只有變法維新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3)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所以說“一場文化啟蒙的運動終于在中國展開”。(4)由學習技術(或器物)到學習制度,再到學習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解析】

(1)根據材料中“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袊詮娔鐚W習外國利器。”可知,李鴻章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2)根據材料二“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變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根據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也?!笨芍?,這句話表明,梁啟超的政治主張是變法圖強,只有變法維新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3)根據材料“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一場文化啟蒙的運動終于在中國展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場文化啟蒙的運動”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因為《新青年》的創辦是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先后經過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發展近代工業(主要是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以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的統治。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主要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或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宣傳了民主和科學的思想,促進了人民思想的解放。29、(1)《南京條約》的簽訂,火燒圓明園,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馬關條約》的簽訂,《辛丑條約》的簽訂等給近代中國帶來屈辱的事件。(2)武漢: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發;南京: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由學習技術到學習制度到學習思想文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3)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4)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窘馕觥?/p>

(1)依據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可知,材料一提及了《南京條約》的簽訂,火燒圓明園,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馬關條約》的簽訂,《辛丑條約》的簽訂等給近代中國帶來屈辱的事件。(2)依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發;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中國向西方學習的近代化過程具有由學習技術到學習制度再到學習思想文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的特點。(3)與材料三相關的這兩場農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