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湖南廣益實驗中學十校聯考最后歷史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明確時間順序是理解歷史的基礎。下列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①國民政府規定重慶為陪都②“胡世合慘案”③《屈原》在重慶國泰劇院首次上演④“六五”大隧道窒息慘案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2.《英國通史》中寫道,過去以天為價位。現在以分鐘、秒為單位……火車還教會人們守時,準時準高成為了現代生活的準則,人們開始隨身帶上一塊表,時間概念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業革命(
)A.提高了生產效率 B.改變了生活習慣” C.拉大了貧富差距 D.改善了生活質量3.孫中山認為:“(太平天國失敗)最大的原因是,他們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爭皇帝,閉起城來自相殘殺。”“那種失敗,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為避免這種現象的重演,孫中山主張()A.政治革命,建立民國 B.土地革命,廢除剝削 C.社會革命,平均地權 D.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4.15、16世紀時,意大利的父母給孩子們命名,不是取《圣經》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愷撒、荷馬、梭倫、伯里克利等。這是因為()A.殖民擴張不斷加劇 B.文藝復興運動興起C.啟蒙思想廣泛傳播 D.資產階級革命爆發5.1492年4月17日,哥倫布與西班牙王室經過三個月談判,雙方簽訂協議,哥倫布被任命為發現地的統帥,可以獲得發現地所得一切財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稅,但是殖民地的主權還是屬于王室的。談判內容反映了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了()A.獲得財富 B.傳播基督教 C.掘取殖民地 D.和平交往6.2018年石油價格不斷創歷史新高,石油資源供不應求,導致石油成為當今主要能源的重要原因是()A.蒸汽機的發明 B.發電機的發明C.內燃機的廣泛應用 D.航天技術的發展7.“中共的和平誠意和‘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建國口號,贏得了全國民眾的認可。解放區‘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使共產黨贏得了農民的衷心擁護。”材料揭示了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A.過程B.原因C.表現D.影響8.在中國民族大家庭里,民族融合是主流,下面關于民族交往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A.唐朝時,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B.宋朝時,我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C.明朝時,設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D.清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9.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是()A.文字獄 B.廢除丞相C.設置廠衛特務機構 D.設立軍機處10.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說到:“如果我們追溯新中國融入世界的歷史,那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永遠銘記……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文中所說的“第一扇窗”是指()A.經濟特區 B.沿海經濟開放區C.沿海開放城市 D.內地11.北魏孝文帝遷都是史上次頗具智慧的著名事件。面動重重阻力,孝文帝以進為退收放自如終于如愿以償,把以“漢化”為中心的改革事業推進到新的階段。這次遷都的地點是A.建康B.長安C.洛陽D.咸陽12.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擔當的民族。下表空白處與人物相對應的事件是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鄧世昌歷史事件抗擊倭寇收復血戰黃海A.抗擊沙俄 B.虎門銷煙 C.收復新疆 D.武昌起義13.下列關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的敘述,正確的是()①都結束了政權分裂局面,完成全國統一②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③都建立施空前遼闊的疆域④都進行了制度創新,加強了中央集權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④14.“省”這一名稱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書省、尚書省等,設在宮禁之中。元朝時,在全國重要地帶設立行中書省,作為中央行政機關中書省在外地的代理機構,亦簡稱為“省”。據此推測,行省的設置A.破解了藩鎮割據的難題B.體現了國家權力中心的變化C.不利于地區間的交流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15.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圖是某同學對兩個歷史事件的比較,他比較的是A.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B.戊戌變法與廢除農奴制改革C.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D.明治維新與廢除農奴制改革16.1861年,美國公布《反聯邦脫離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腳截掉,但絕不會為了保全手腳而斷送生命。”他所說的“手腳截掉”是指A.維護統一 B.解放奴隸C.擺脫殖民 D.擴張領土17.有人用“梅開三度”來形容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你認為“梅開三度”不包括()A.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8.下表中各項對應錯誤的是A《權利法案》體現議會至上原則,確立君主立憲制B《獨立宣言》體現三權分立原則,確立民主共和制C《人權宣言》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人民積極性,扭轉戰局A.A B.B C.C D.D19.某著作描述某一時期的歐洲人民“不再滿足于坐在那里當觀眾,他們在生活舞臺上充當演員,他們堅持要對自己個人的思想進行表達”。這反映了當時的歐洲人民A.熱愛戲劇表演 B.反對自我表達 C.重視個人價值 D.追求個人利益20.18世紀前后,世界歷史上爆發了一系列的資產階級革命,這些資產階級革命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下列資產階級革命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的是()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法國大革命 C.美國獨立戰爭 D.美國南北戰爭21.讀圖是了解歷史的方式之一,下圖是《1952~1956年中國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統計表》,下列說法從圖表中讀不到信息的是()A.工、農業生產均衡發展B.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突出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D.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成績顯著22.1987年《歐洲一體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國明確表示“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對美國構成了威脅”,認為這將是“拒美國商品于國門之外的歐洲堡壘”。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莫爾說:“如果歐洲共同體的計劃成為保護主義的產物,美國最大的海外市場將危在旦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歐洲聯合損害了美國的利益B.美國將失去海外市場C.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出現分裂D.歐洲開始擺脫美國控制23.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指出:“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納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使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東西卻完全被忽略了。”材料中“這場持續了三十五年的運動”指的是()。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24.下圖中能反映我國進入人類文明時代的標志是A.稻谷B.半地穴式房屋C.甲骨文D.司母戊鼎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力的戰略支撐。英國機械師______,改進蒸汽機,為機器大生產奠定了基礎,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_________,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_________成功培育的秈型雜交水稻,給中國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并惠及世界,被譽為“東方魔稻”。26.提出“原子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哲學家德謨克里特。27.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青銅器是________。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今年年會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這一主題契合了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等重要主張。請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著作全球化的開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開創了現代全球化……﹣﹣《大預言:2049年的世界》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開始,請結合所學知識解釋這一觀點的含義。材料二:從新航路的開辟開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系開始增多。在激烈的貿易競爭和殖民地爭奪中,19世紀中期,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束20世紀初,隨著科技革命的深入,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世界市場迅速擴大。二戰以來,交通運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世界各國各地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資本和勞動力的國際流動。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近代以來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三:1975年,日本千葉市川崎煉鐵廠將嚴重污染的鐵礦石廠轉至菲律賓,這個事件在當時的日本被認為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轉移到其他國家,不致危害本國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稱,這是為發晨中國家提供了賺取外匯和工人就業的機會。﹣﹣《污染轉移與生態殖民》根據材料三所盲,你是否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為什么?材料四:歷史學家陳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國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紀的,是被轟出中世紀的。”(注:中世紀指封建社會)。在全球化潮流的沖擊下,中國瞢兩次與世界接軌,一次給我們帶來了屈辱和苦難,一次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近代中國是如何開始與世界接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又是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的?材料五:針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壞而希望擋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認為是不可取的,”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則認為“由于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并沒有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盞,反而造成……富國愈富,窮國愈窮”。根據材料分別歸納克林頓與卡斯特羅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全球化的認識。29.(6分)大國崛起,因素眾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各方面的巨變,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心(思想)的變化,下面兩個人物就是引起人心巨變的代表。但丁:中世紀最后一位詩人,新世紀笫一位詩人。伏爾泰: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根據材料一,舉出近代歐洲影響“人心巨變”的兩件重大事件。材料二:英囯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一種新的政治制度……制度營造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否則,就難以想象,英國社會如何能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材料二中英國“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依據哪部法律文獻而確立?根據材料二分析這種新制度對英國社會的影響。材料三:美國前總統布什在演講中說:“人類歷史最為珍貴的是實現對統治者的馴服,因為只要馴服他們,他們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從布什的話,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總統的權利是受到限制的,你知道把美國總統送進籠子里的美國早期法律是哪部?該法律體現哪一政治原則?材料四:然而到19世紀60年代,俄國弱點暴露無遺,內部很不穩定,對外則比想象中虛弱許多,其關鍵弱點是政治的,又是經濟的……﹣﹣《資本的年代》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60年代俄國“關鍵弱點”是什么?俄國是怎樣解決“關鍵弱點”的?解決后的俄國社會性質發生了什么根本變化?材料五:“過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國人引進(到日本)的,從此以后我們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1868年,一位日本官員話根倨材料五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人為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進行了改革,改革中日本學習“西洋文明”的內容有哪些?這次改革對日本發展有何積極作用?綜合上述材料,歸納促成大國崛起的主要因素。30.(7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材料二從武帝時期開始,中華大地從東北到西南,從草原到嶺南,凡是中央王朝統治所及之地,無不染儒風,最終都成為儒學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學的傳播過程中,儒家傳統的“大一統”民族觀日漸在人們頭腦中生根,并逐漸發展成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政治理念,它不僅直接推動著漢民族這個民族實體向前發展,而且也直接推動著中國古代各民族朝著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實體向前發展。——李克建《西漢儒學改造對中華民族民族觀的影響》材料三在君主和國家權力的干預下,后世儒學逐漸喪失了原典儒學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氣。……早期儒學的禪讓主張和“革命”思想,主張權力授賢不授子、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權力等,這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閹割。——白華《漢代儒學官學化的動力及其影響》請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的“從武帝時期開始,中華大地……無不染儒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學傳播的歷史影響。據材料三,概括指出后世儒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明朝為例,說明早期儒學“革命”思想遭到了閹割。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國民政府規定重慶為陪都是在1940年9月;②“胡世合慘案”的時間是1945年2月;③《屈原》在重慶國泰劇院首次上演是在1942年4月;④“六五”大隧道窒息慘案是在1941年6月。所以正確的時間排列順序是①④③②,故選A。2、B【解析】
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工業革命后,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人們需要獲知準確時間才能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時間概念成為全新的概念。材料表明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故答案為:B。3、A【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那種失敗,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反對封建帝制,所以為避免這種現象的重演,孫中山主張政治革命,建立民國。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把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革命目標。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所以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選A。4、B【解析】
依據題干“15、16世紀時……愷撒、荷馬、梭倫、伯里克利等。”結合所學知識,文藝復興起源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思想基礎。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文藝復興運動的史實,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5、A【解析】
依據“1492年4月17日,哥倫布與西班牙王室經過三個月談判,雙方簽訂協議,哥倫布被任命為發現地的統帥,可以獲得發現地所得一切財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稅”的信息可知,談判內容反映了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了獲得財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黃金成為最貴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換手段,追逐金錢的夢想推動歐洲人到海外去獲取黃金等各種財富,于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家走上了探尋新航路的道路,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熟練掌握新航路的開辟的原因、過程和影響。6、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項蒸汽機的發明,蒸汽機是以煤炭為燃料的;B項發電機是以電力為動力的;C項內燃機的應用是以石油為燃料的,以石油為燃料,必然促進石油工業的發展,導致石油產量的增加。D航天技術是科技時代,與題意不相符。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7、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1947年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當時為了滿足解放區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調動廣大農民的革命積極性,支援解放戰爭,解放區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解放區無地少地農民分得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故B項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8、D【解析】試題分析: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此題考查的是古代我國各個朝代民族交往的史實,屬基礎題。我們可以用排除法:A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是“唐太宗”不是“唐玄宗”;B是“元朝時”形成的新的民族“回族”不是宋朝;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故C“明朝時”是錯誤的。故正確答案選擇D。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9、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君主集權強化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高度強化,故選B。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明朝君權的加強10、A【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永遠銘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中央決定設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深圳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與“第一扇窗”不符,不符合題意;故選A。11、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北魏建立后,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也為了學習和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孝文帝首先遷都洛陽,之后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內容包括改漢姓、穿漢服、學漢語、通漢婚。這些措施的最大的作用是促進了民族融合,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1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擊沙俄的是康熙帝,故A不符合題意;1839年,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故B符合題意;收復新疆的是左宗棠,故C不符合題意;發動武昌起義的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和元朝都結束了政權分裂割據的局面,完成了全國統一,進行了制度創新。故D符合題意;隋朝是漢族建立的政權,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②不符合題意;元朝建立起空前遼闊的疆域,隋朝沒有,③不符合題意,含有②或③的ABC項應排除;所以本題應選D。【點睛】本題以“相同之處”為切入點,考查隋朝和元朝的相關知識。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比較好用的,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14、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行省的設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遼闊,是當時亞洲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為了進行有效的管轄和統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明清及后來政治制度影響深遠。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保留至今。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15、C【解析】
依據圖片“相同點”和“不同點”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情況下,1898年6月—9月,光緒帝在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的推動下,頒布一系列變法詔令,史稱“戊戌變法”。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廢除變法詔令。在變法中,維新派依附了沒有實權的光緒帝,結果失敗。所以,題干中事件1是戊戌變法。1868年,日本面臨危機,為了變法圖強,富國強兵,發展資本主義,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在改革中,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改革派已經掌握了實權,結果成功。所以,題干中的事件2是明治維新,C項符合題意;洋務運動不屬于制度變革,A項不正確;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不是向西方學習,BD兩項不正確。由此可知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本題是比較型選擇題,比較題的解法是找出比較項,通過內容分析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常用的是排除法,根據題意找出正確的答案。可判斷“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符合圖片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信息。16、B【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信息“1861年”“反聯邦脫離”。結合課本所學,1861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發展。為此南方的奴隸主發動叛亂,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國家面臨著分裂。在這場內戰中林肯政府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廢除了南方的黑人奴隸制,結束了分裂,保全了美國。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題干“《反聯邦脫離法》”、比喻道:“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腳截掉,但絕不會為了保全手腳而斷送生命。”是解題的關鍵。理解其意,為了保全美國聯邦共和國存在,可以廢除美國中不重要的東西。據所學,美國獨立后南北雙方因兩種經濟制度的不同,面臨著分裂。林肯的比喻主要是指為了國家的統一需要廢除奴隸制,但絕不能為了南北方的和諧共存而無視美國因奴隸制的存在而發展受制,甚至有分裂之虞。因此這里的“手腳截掉”指廢除南方的奴隸制;“保全生命”指國家統一。17、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準則,故D符合題意;ABC均是七十年代外交成就,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18、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787年憲法規定了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的體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這就使得權力相互制衡,避免了專制和集權,故B對應錯誤,符合題意;《權利法案》體現了議會至上原則,標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故A對應正確,不合題意;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人權宣言》,體現了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故C對應正確,不合題意;林肯政府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人民積極性,扭轉戰局,故D對應正確,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9、C【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他們堅持要對自己個人的思想進行表達”可知,該內容反映的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于個人的價值的追求,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影響,選項C符合題意;ABD項與題意不符,故選C。20、C【解析】
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巨大缺口,為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獨立戰爭樹立了范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聯邦總統制共和制國家:美利堅合眾國,同時又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從而解放了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寬廣的道路。C選項符合題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君主立憲制開始確立起來。A選項不符合題意;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這次革命也為此后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B選項不符合題意;美國南北戰爭摧毀了奴隸制,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21、A【解析】根據題干表格的數字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糧食與棉花屬于農產品,鋼、煤和原油屬于工業產品,從數據上看,工業產品產量的增長率明顯大于農產品,充分體現了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成績顯著,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突出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CD都符合題干表格的內容,A項無法體現,所以答案選A。點睛:解題的關鍵是首先把握1952—1956年我國的階級發展特征,再通過數據比較選出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22、A【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歐洲經濟一體化對美國的影響。根據“如果歐洲共同體的計劃成為保護主義的產物,美國最大的海外市場將危在旦夕。”可以看出,美國認為歐洲的一體化建設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對美國構成了威脅,故A項說法正確。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23、A【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納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使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東西卻完全被忽略了。”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洋務運動。為了維護清朝統治,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掀起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客觀是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洋務運動只學習技術,沒有改變封建制度,最終導致失敗,故A符合題意;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與題干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24、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里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故B項正確;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反映的是商朝人民的生活。本題正確的選項是B。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關知識,屬于識記層面,難度不大。但是容河姆渡原始居民記混,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著干欄式的房子;半坡原始居民居住著半地穴式的房子。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瓦特;(2)東方紅1號;(3)袁隆平。【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蒸汽機。為機器大生產奠定了基礎,使社會進入“蒸汽時代”。因此填寫瓦特。(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因此填寫東方紅1號。(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的秈型雜交水稻,給中國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并惠及世界,被譽為“東方魔稻”。因此填寫袁隆平。26、古希臘;【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哲學成就突出。德謨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因此填寫古希臘。27、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1492年哥倫布遠航發現美洲大陸為代表的新航路開辟,打破世界各地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使整個世界開始逐步連威一個整體.(2)新航路開辟;西方列聾的殖民擴張和掠奪:三次科技革命(交通、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的進步);世貿組織的成立;兩極格局的瓦解:絕大多數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跨國公司的推動等.(3)不是.在全球化過程中,在環境向量引起國內普遍關注的情況下,發達國家將一些重污染的企業遷移判發晨中國家,說明了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仍然存在.(4)近代中園: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被打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被卷入贅本主義世界市場,新時期: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貿組織,融入國際社會:實施科教興國.(5)克林頓主張腰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卡斯特羅認為當前經濟全球化仍然缺乏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是不公平的.認識: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全球化有利于各國之間優勢互補,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應該應全球化潮流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共贏;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處于不利地位,應增強風險意識,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案.【解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遠航發現美洲大陸為代表的新航路開辟,打破世界各地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使整個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所以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開始。(2)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以來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因素有:新航路的開辟,開始把世界連為一個整體,是經濟全球化的雛形;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最終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產生;世貿組織的成立;跨國公司的推動等等。(3)根據材料三的內容可知,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家將一些重污染的企業遷移至發展中國家,說明了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仍然存在,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所以這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被打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被破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主動實行了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積極融入國際社會,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5)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克林頓認為經濟全球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各個國家都應該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卡斯特羅認為當前經濟全球化仍然缺乏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不公平的。我們認為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全球化有利于各國之間優勢互補,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應該應全球化潮流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共贏,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處于不利地位,應增強風險意識,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案,在此基礎上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9、(1)文藝復興,啟蒙思想運動。(2)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開放的環境,英國和平地實現現代化。(3)1787年聯邦憲法,三權分立(或分權制衡)。(4)農奴制危機(或農奴制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廢除農奴制改革(或1861改革)。俄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5)“殖產興業”,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文明開化等。日本擺脫淪為殖民地的民族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6)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法律保障,改革開放。【解析】
(1)據材料一“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各方面的巨變,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心(思想)的變化,下面兩個人物就是引起人心巨變的代表。但丁:中世紀最后一位詩人,新世紀笫一位詩人。伏爾泰: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歐洲影響“人心巨變”的兩件重大事件是文藝復興,啟蒙思想運動。近代歐洲促進思想解放的運動分別是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其次是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啟蒙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2)據材料“英囯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一種新的政治制度……制度營造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否則,就難以想象,英國社會如何能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英國“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開放的環境,英國和平地實現現代化。(3)據材料“人類歷史最為珍貴的是實現對統治者的馴服,因為只要馴服他們,他們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布什的話,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總統的權利是受到限制的,你知道把美國總統送進籠子里的美國早期法律是1787年聯邦憲法,該法律體現三權分立(或分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22932-7:2025 EN Mining - Vocabulary - Part 7: Ventilation
- 2025至2030中國男士襯衫行業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電子汽缸鎖憑證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田園綜合體行業發展規模及前景規劃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現代化養豬場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策略與投資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物聯網云平臺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護理交接班制度》考試試題(附答案)
- 學生情緒管理教育心理學的實踐
- 教育App在家庭學習場景的創新
- 班干部培訓總結
- 安徽青碩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公司適用法律法規標準清單2025年08月更新
- 2025年4月自考00077金融市場學試題
- 國家開放大學機考答案 5個人與團隊管理2025-06-21
- 大慶師范學院《跳高》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廣元市中考語文試卷真題(含標準答案)
- 幸福與健康課件
- 幼兒弱視防治指南
- 2025人教英語初中七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窗簾實施方案(3篇)
- 主管輪值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