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實例中,最可能發(fā)生了不可遺傳的變異的是()A.表型正常的夫婦,生下一個患紅綠色盲的女兒B.通過誘變育種培育出抗蟲棉花品種C.因水、肥等條件不同,兩塊地的同種玉米的產(chǎn)量不同D.四倍體葡萄的果實比二倍體的大得多2.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是正常結腸上皮細胞中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并累積的結果。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B.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可能會促進細胞凋亡C.高度分化的人體細胞不能增殖,不會發(fā)生癌變D.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的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3.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的特點,下列不能體現(xiàn)該特點的是()A.基因突變可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B.基因突變可發(fā)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C.基因突變可發(fā)生在同一個DNA分子的不同部位D.一個基因可以發(fā)生不同的突變,產(chǎn)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4.下列有關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A.對生物體來說,基因突變要么有害,要么有利B.基因突變后,基因間的位置關系并沒有發(fā)生改變C.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都能發(fā)生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5.癌癥是目前人類面臨的重大醫(yī)學難題。下列有關細胞癌變的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癌變后其細胞周期可能變短,且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B.癌細胞易于分散和轉移與其細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關C.只要遠離致癌因子,人體細胞就不會發(fā)生癌變D.現(xiàn)代醫(yī)學相當發(fā)達,在癌癥發(fā)生的早期就能及時發(fā)現(xiàn)6.已知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并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一對色覺正常但患有并指的夫婦生育了一個手指正常但患有紅綠色盲的兒子(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對夫婦中有一方為純合子B.該對夫婦再生育一個手指正常兒子的概率為1/4C.人群中紅綠色盲女性患者多于男性D.紅綠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來自其母親7.如圖甲、乙兩個細胞為兩個不同植物體的正常體細胞,據(jù)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甲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含有甲細胞的植物體為三倍體B.基因A與B所在的染色體可構成一個染色體組C.乙細胞中的基因A突變后,其遺傳性狀可能不發(fā)生改變D.含有甲細胞的植物體結籽率會極低8.如圖是關于兩種染色體互換的比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①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屬于基因重組B.②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C.大多數(shù)發(fā)生①②的變異對生物體是有利的D.②會使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9.下圖是同一種生物體內有關細胞分裂的一組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DNA分子的復制和基因的表達只發(fā)生在圖⑤所表示的時期B.基因重組的發(fā)生與圖②有關,而與圖③無直接關系C.若圖②、③均已發(fā)生基因突變,該生物體的性狀有可能不變D.在雄性動物的睪丸中能同時觀察到上圖5個分裂時期的細胞10.一表型正常的男性與一患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女性結婚,二者無論是生男孩還是女孩,孩子的患病概率都是50%,這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不可能是()A.常染色體隱性遺傳B.常染色體顯性遺傳C.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D.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11.愛美人士都不喜歡自己的臉上有雀斑。研究發(fā)現(xiàn),雀斑多數(shù)是有遺傳性的,且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一對均患遺傳性雀斑的夫婦,生了一個不患遺傳性雀斑的兒子和一個患遺傳性雀斑的女兒。下列有關遺傳性雀斑的敘述,正確的是()A.某人因暴曬而出現(xiàn)的雀斑一定能遺傳給后代B.需在患者家系中調查,才能確定遺傳性雀斑的發(fā)病率C.遺傳性雀斑與鐮狀細胞貧血的遺傳方式相同D.該女兒與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遺傳性雀斑孩子的概率為2/312.通過對胎兒或新生兒的組織細胞進行顯微觀察,不能發(fā)現(xiàn)的遺傳病是()A.苯丙酮尿癥 B.唐氏綜合征C.貓叫綜合征 D.鐮狀細胞貧血13.下列有關生物變異的敘述,錯誤的有()①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均會導致基因突變②染色體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而基因突變則不行③多倍體都是人工培育出來的④一般情況下,染色體變異的危害比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危害更大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14.有些人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其外貌與正常女性一樣,但無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體上有一個隱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圖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Ⅱ-1的基因型為XaYB.Ⅱ-2與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為eq\f(1,4)C.Ⅰ-1的致病基因來自其父親或母親D.人群中基因a的頻率將會越來越低15.下列有關單倍體和多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只含有1個染色體組B.水稻的單倍體植株所結的種子小、產(chǎn)量低C.自然界中某些單倍體能產(chǎn)生可育配子D.體細胞中含有3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三倍體16.玉米(2N=20)種群中偶爾會出現(xiàn)三體植株(2號染色體有3條),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這3條染色體中的任意兩條移向細胞一極,剩余一條移向細胞的另一極,其他染色體正常分離。下列有關三體玉米的敘述,正確的是()A.三體玉米植株的體細胞中含有3個染色體組B.三體玉米植株的出現(xiàn)是基因重組的結果C.三體玉米植株的細胞中最多有21條染色體D.三體玉米植株測交,子代出現(xiàn)三體植株的概率為1/217.果蠅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XO時分別表現(xiàn)為雌性和雄性,性染色體組成為XXX、OY時胚胎致死。以白眼雌果蠅(XrXr)與紅眼雄果蠅(XRY)為親本雜交,F(xiàn)1中偶然出現(xiàn)了一只紅眼雄果蠅和一只白眼雌果蠅。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親本雌果蠅產(chǎn)生了含兩條X染色體的卵細胞和不含性染色體的卵細胞B.親本雄果蠅產(chǎn)生了性染色體組成為XY的精子和不含性染色體的精子C.F1中紅眼雄果蠅和白眼雌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XRO和XrXrYD.題中所發(fā)生的變異可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到18.生物的某些變異可通過細胞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染色體的行為來識別。甲、乙兩模式圖分別表示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出現(xiàn)的“環(huán)形圈”“十字形結構”現(xiàn)象,圖中字母表示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兩圖中兩種變異類型分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重組B.甲圖是個別堿基的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shù)目改變的結果C.乙圖是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互換的結果D.甲、乙兩圖所示現(xiàn)象常出現(xiàn)在減數(shù)分裂Ⅰ的前期,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之比為1∶219.尿黑酸癥和棕色牙齒為兩種罕見的遺傳病,分別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一種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如圖為某家族遺傳系譜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尿黑酸癥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棕色牙齒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Ⅲ3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Xb的概率為1/4D.Ⅳ1和Ⅳ5近親結婚,生育一個棕色牙齒女兒的概率是1/420.已知鵪鶉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育種專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白羽雌鵪鶉突變體,突變性狀是由性染色體上的某個基因突變產(chǎn)生的(假設突變性狀和栗羽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為了進一步了解突變基因的顯隱性和在染色體中的位置,設計了雜交實驗方案:利用該突變鵪鶉與多只純合栗羽雄鵪鶉雜交,觀察并記錄子代雌雄鵪鶉的表型及比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突變基因為隱性,位于Z、W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子代雄性全部表現(xiàn)為白羽性狀B.若突變基因為顯性,位于Z染色體上,則子代雌性全部表現(xiàn)為白羽性狀C.若突變基因為隱性,位于Z、W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子代雌性全部表現(xiàn)為白羽性狀D.若突變基因為顯性,位于Z染色體上,則子代雄性全部表現(xiàn)為白羽性狀二、非選擇題21.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的紅細胞由中央微凹的圓餅狀變?yōu)閺澢溺牭稜睿渲虏C理如圖所示,圖中X、Y表示堿基,①~③表示生理過程。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X、Y分別表示堿基________,②過程的場所在________,導致鐮狀細胞貧血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發(fā)生圖示堿基的變化以外,發(fā)生基因突變時還可能發(fā)生堿基的________。(2)若雙親均為鐮狀細胞貧血致病基因攜帶者,則他們生下一個鐮狀細胞貧血兒子的概率為________。(3)與只能合成正常血紅蛋白的個體相比,鐮狀細胞貧血致病基因攜帶者能同時合成正常的血紅蛋白和異常的血紅蛋白,其在氧含量正常時不表現(xiàn)出鐮狀細胞貧血的癥狀,且對瘧疾有較強的抵抗力,推測在瘧疾高發(fā)地區(qū),人群中鐮狀細胞貧血致病基因攜帶者所占比例較其他地區(qū)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某二倍體作物有高產(chǎn)易感病甲(DDtt)和低產(chǎn)抗病乙(ddTT)兩個純合品種,利用甲、乙品種進行如圖所示的作物育種。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環(huán)境,使生物發(fā)生變異,進而培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技術,太空育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過程①②的育種方法為________,該育種方法利用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過程④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讓植株戊和植株己雜交,發(fā)現(xiàn)子代高度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過程①⑤⑥的育種方法為__________,過程⑤表示________,利用該方法培育新品種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人類的苯丙酮尿癥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體內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發(fā)生了改變,該基因的模板鏈局部堿基序列由GTC突變?yōu)镚TG,使其編碼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變成了組氨酸,導致患者體內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使體內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轉變成酪氨酸,而只能轉變?yōu)楸奖幔奖嵩隗w內積累過多,就會損傷嬰兒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材料中的苯丙酮尿癥是由于相應基因的堿基發(fā)生了________而引起的一種遺傳病。(2)從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編碼谷氨酰胺的密碼子為________。(3)以下為某家族苯丙酮尿癥(設基因為B、b)和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設基因為D、d)的遺傳系譜圖,其中Ⅱ4家族中沒有出現(xiàn)過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①圖可推知,苯丙酮尿癥是________染色體________性遺傳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是________染色體________性遺傳病。②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________。③若Ⅲ1與一正常男性婚配,他們所生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在父親基因型為Bb的情況下,該性別的孩子患苯丙酮尿癥的概率為________。24.某二倍體植物的花色受獨立遺傳且完全顯性的三對等位基因(用I、i,A、a,B、b表示)控制。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徑如圖所示。請分析并回答:(1)正常情況下,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某基因型為IiaaBb的紅花植株中有少部分枝條開出了白花,推測可能是由于形成花芽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________,也可能是因某條染色體發(fā)生缺失,出現(xiàn)了基因型為________的花芽細胞。(2)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由于染色體發(fā)生了結構變異(重復)或者數(shù)目變異,出現(xiàn)了基因型為IIaaBbb的開粉紅色花的植株,這是因為花芽細胞中b基因數(shù)多于B基因數(shù)時,B基因的表達減弱而形成粉紅花突變體。請設計雜交實驗,確定該突變植株屬于哪種變異類型?實驗步驟:讓該突變體植株與基因型為IIaabb的植株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①預測結果:若子代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則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若子代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②請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雜交過程用遺傳圖解表示。答案:1.C解析生物的變異,有的僅僅是由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的,而不是由親代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有的是由親代生殖細胞內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能夠遺傳給后代,屬于可遺傳的變異。因水、肥等條件不同,兩塊地的同種玉米的產(chǎn)量存在差異,這種變異通常僅是由環(huán)境因素變化引起的,不能遺傳給后代,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C符合題意。2.C解析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A、B正確;高度分化的人體細胞可能會發(fā)生癌變,如結腸上皮細胞就是高度分化的細胞,C錯誤;細胞癌變是由于正常細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故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的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D正確。3.D解析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xiàn)為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fā)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個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一個基因可以發(fā)生不同的突變,產(chǎn)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D符合題意。4.B解析對生物體來說,基因突變可能破壞生物體與現(xiàn)有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關系,而對生物體有害;但有些基因突變對生物體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突變;還有些基因突變既無害也無益,是中性的,A錯誤;基因突變的結果是改變了基因的種類,可產(chǎn)生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但不會改變基因的位置,B正確;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C錯誤;有絲分裂過程中不發(fā)生基因重組,D錯誤。5.A解析一般情況下,細胞癌變后其細胞周期變短,在適宜條件下,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A正確;癌細胞易于分散和轉移與其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有關,B錯誤;致癌因子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因素,遠離致癌因子可大大降低細胞癌變的概率,但在沒有外來因素的影響時,基因突變也會由于DNA復制偶爾發(fā)生錯誤等原因自發(fā)產(chǎn)生,因此就算遠離致癌因子,人體細胞也可能發(fā)生癌變,只是發(fā)生細胞癌變的概率較低,C錯誤;在癌癥發(fā)生的早期,患者往往不表現(xiàn)出任何癥狀,因而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D錯誤。6.D解析并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并指夫婦能生育手指正常的孩子,說明雙親均為雜合子,生育手指正常兒子的概率為1/4×1/2=1/8,A、B錯誤;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紅綠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來自其母親,C錯誤,D正確。7.A解析如果含有甲細胞的植物是由配子直接發(fā)育而成的,則該植物體是單倍體,A錯誤;基因A與B所在的染色體為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可構成一個染色體組,B正確;乙細胞中的基因A突變后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或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等原因,其遺傳性狀可能不發(fā)生改變,C正確;含有甲細胞的植物體為三倍體或單倍體,在產(chǎn)生配子時聯(lián)會紊亂,故結籽率會極低,D正確。8.C解析①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屬于基因重組,A正確;②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B正確;②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大多數(shù)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會導致生物體死亡,C錯誤;②會使染色上的基因數(shù)目或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D正確。9.A解析DNA分子的復制和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主要發(fā)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即圖⑤所示的時期,而基因表達也能發(fā)生在其他時期,A錯誤。10.D解析假設控制該遺傳病的基因為A/a,若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則患病女性的基因型為aa,其與基因型為Aa的表型正常的男性結婚,后代中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患病概率都是50%,A不符合題意;若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則表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為aa,其與基因型為Aa的患病女性結婚,后代中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患病概率都是50%,B不符合題意;若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則表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為XaY,其與基因型為XAXa的患病女性結婚,后代中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患病概率都是50%,C不符合題意;若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則患病女性的基因型為XaXa,表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為XAY,二者結婚,后代中男孩都患病,女孩都正常,D符合題意。11.D解析某人因暴曬而出現(xiàn)了雀斑,其遺傳物質不一定發(fā)生了改變,不一定會遺傳給后代,A錯誤;調查遺傳病的發(fā)病率應在人群中隨機取樣調查,B錯誤;遺傳性雀斑與鐮狀細胞貧血均為單基因遺傳病,但遺傳性雀斑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鐮狀細胞貧血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錯誤;假設控制遺傳性雀斑的基因為A/a,該夫婦均患遺傳性雀斑,但生出了不患遺傳性雀斑的兒子,說明這對夫婦的基因型均為Aa,其女兒患遺傳性雀斑,基因型為1/3AA、2/3Aa,則該女兒與正常男性(aa)婚配,生出不患遺傳性雀斑孩子(aa)的概率為2/3×1/2=1/3,則生出患遺傳性雀斑孩子的概率為1-1/3=2/3,D正確。12.A解析苯丙酮尿癥屬于單基因遺傳病,其形成原因是基因突變,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A符合題意;唐氏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形成的原因是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貓叫綜合征形成的原因是染色體結構變異,均可通過顯微鏡觀察到;鐮狀細胞貧血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通過顯微鏡觀察不到,但患者的紅細胞是彎曲的鐮刀狀,可通過顯微鏡觀察到,B、C、D不符合題意。13.C解析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換不一定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故不一定導致基因突變,①錯誤;染色體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而基因突變則不行,②正確;多倍體可以是自然條件下產(chǎn)生的,③錯誤;一般情況下,染色體變異的危害比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危害更大,④正確。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14.C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女性化患者的基因型應為XaY,題圖中Ⅱ-1為女性化患者,故其基因型為XaY,A正確;Ⅱ-2的基因型為XAXa,她與正常男性(XAY)婚后所生后代患病(XaY)的概率為eq\f(1,4),B正確;Ⅰ-1的基因型為XAXa,若致病基因來自父親,則其父親的基因型為XaY,為女性化患者,不可育,不符合題意,故Ⅰ-1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其母親,C錯誤;由于女性化患者不育,故人群中基因a的頻率將會越來越低,D正確。15.C解析體細胞中只含有1個染色體組的生物一定是單倍體,但單倍體的體細胞中不一定只含有1個染色體組,A錯誤;自然條件下,水稻是二倍體,其單倍體植株長得弱小,且不育,B錯誤;單倍體并非都不可育,含有奇數(shù)個染色體組的配子直接發(fā)育成的單倍體,一般表現(xiàn)為高度不育,含有偶數(shù)個染色體組的配子直接發(fā)育成的單倍體可能會產(chǎn)生可育配子,C正確;體細胞中含有3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不一定是三倍體,若該個體是由配子直接發(fā)育而來的,則為單倍體,若該個體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則為三倍體,D錯誤。16.D解析由題可知,三體玉米植株的2號染色體有3條,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其仍是二倍體,體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A、B錯誤;三體玉米植株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最多,有42條,C錯誤;三體玉米植株產(chǎn)生的配子中,一半染色體數(shù)目正常,一半染色體多一條,則其測交,子代出現(xiàn)三體植株的概率為1/2,D正確。17.B解析由題分析可知,親本雌果蠅產(chǎn)生了含兩條X染色體的卵細胞(XrXr)和不含性染色體的卵細胞(O),雄果蠅產(chǎn)生的精子正常(XR和Y),F(xiàn)1中紅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RO,白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rXrY,A、C正確,B錯誤;由題分析可知,紅眼雄果蠅和白眼雌果蠅的出現(xiàn)是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的結果,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可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到,D正確。18.D解析甲、乙兩圖變異都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A錯誤;甲圖中部分基因發(fā)生了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shù)目改變,B錯誤;乙圖中的右上角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與左下角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發(fā)生互換,且它們之間的互換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所以該變異為易位,而不是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互換的基因重組,C錯誤。19.D解析根據(jù)Ⅱ1和Ⅱ2不患尿黑酸癥,Ⅲ2患尿黑酸癥,可確定尿黑酸癥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再根據(jù)題干“其中一種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及“Ⅲ2是棕色牙齒,而Ⅳ2不是棕色牙齒”,可確定棕色牙齒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B錯誤;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Y、AaXbXb,Ⅲ3的基因型為AAXBXb的概率為1/3,C錯誤;Ⅳ1與棕色牙齒有關的基因型為XBXb,Ⅳ5與棕色牙齒有關的基因型為XbY,二者婚配生育一個棕色牙齒女兒(XBXb)的概率是1/4,D正確。20.D解析鵪鶉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雌鵪鶉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雄鵪鶉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Z。若突變基因為隱性,位于Z、W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親本白羽雌鵪鶉的基因型為ZaWa,栗羽雄鵪鶉的基因型為ZAZA,子代雄性和雌性鵪鶉全部表現(xiàn)為栗羽性狀,A、C錯誤;若突變基因為顯性,位于Z染色體上,則親本白羽雌鵪鶉的基因型為ZAW,栗羽雄鵪鶉的基因型為ZaZa,子代中雄鵪鶉的基因型為ZAZa,全部表現(xiàn)為白羽性狀,雌鵪鶉的基因型為ZaW,全部表現(xiàn)為栗羽性狀,B錯誤,D正確。21.(1)A、U細胞核纈氨酸取代谷氨酸,使血紅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改變增添或缺失(2)1/8(3)高在瘧疾高發(fā)地區(qū),鐮狀細胞貧血致病基因攜帶者在氧含量正常時不表現(xiàn)出鐮狀細胞貧血的癥狀,且對瘧疾有較強的抵抗力,其生存機會更大,能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由圖分析可知,X為腺嘌呤(A),Y為尿嘧啶(U)。②過程表示轉錄,其場所在細胞核。由圖分析可知,導致鐮狀細胞貧血的直接原因是纈氨酸取代谷氨酸,使血紅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改變。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圖示基因發(fā)生了堿基的替換,故發(fā)生基因突變時還可能發(fā)生堿基的增添或缺失。(2)若雙親均為鐮狀細胞貧血致病基因攜帶者,則他們生下一個鐮狀細胞貧血兒子的概率為1/8。(3)由題分析可知,在瘧疾高發(fā)地區(qū),人群中鐮狀細胞貧血致病基因攜帶者所占比例比其他地區(qū)高,原因是在瘧疾高發(fā)地區(qū),鐮狀細胞貧血致病基因攜帶者在氧含量正常時不表現(xiàn)出鐮狀細胞貧血的癥狀,且對瘧疾有較強的抵抗力,其生存機會更大,能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22.(1)基因突變(2)雜交育種基因重組(3)秋水仙素處理或低溫誘導植株戊是二倍體,植株己是四倍體,其雜交子代為三倍體,減數(shù)分裂時聯(lián)會紊亂,不能產(chǎn)生可育配子(4)單倍體育種花藥(或花粉)離體培養(yǎng)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得到的個體都是純合子解析(1)太空育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變。(2)由圖分析可知,過程①②的育種方法為雜交育種,其原理是基因重組。(3)過程③④屬于多倍體育種,過程④可采用的方法有秋水仙素處理或低溫誘導,其目的是誘導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植株戊是二倍體,植株己是四倍體,它們的雜交子代為三倍體,三倍體在減數(shù)分裂時聯(lián)會紊亂,不能產(chǎn)生可育配子,因而高度不育。(4)過程①⑤⑥屬于單倍體育種,⑤表示花藥(或花粉)離體培養(yǎng),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且得到的植株不但能正常生殖,而且每對染色體上成對的基因都是純合的,自交的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某某市抗旱應急預案
- 內分泌學(醫(yī)學高級):腎上腺疾病考試答案(題庫版)
- 2025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內部控制與審計解題技巧與真題分析含答案
- 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對皮膚衰老的改善作用
- 老年人-可學習彈鋼琴等
- 魯科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 2025年天津國科匯康健康體檢中心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內蒙古興安銀鉛冶煉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海洋防波堤修建要點
- 老師職業(yè)心態(tài)培訓課件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 人工智能引論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學
- 自愿放棄財產(chǎn)協(xié)議范本書
- 省級電子政務外網(wǎng)-統(tǒng)一云平臺建設方案
- Soul app用戶體驗分析市場調研分析報告PPT模板
- 柯南偵探原理詳解之3柯南與干冰(專業(yè)應用)
- JIS G4304-2021 熱軋不銹鋼板材、薄板材和帶材
- 大氣海洋數(shù)據(jù)分析與同化考試復習題
-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
- 園林綠化工程竣工驗收資料表格-綠化工程竣工驗收單
- 甲級寫字樓服務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