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次學情問卷試卷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次學情問卷試卷
一、知識積累與運用(18分,每小題3分)
1.(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①奧本海默是一個bá尖的人物,鋒芒bì露。②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恩的研究生。③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④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大約已四十多歲了,他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⑤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1)文中填入的漢字和給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拔畢rúkānB.撥畢rúkàn
C.撥必rǔkànD.拔必rǔkān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上述文段選自楊振寧撰寫的人物傳記《鄧稼先》。
B.第③句中的“常常”一詞不能刪去,因為它表現了事件發生的經常性,突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的性格特征。
C.第④句中劃線部分有語病,句中“大約”與“多”重復了。
D.第⑤中的“佩服”、“他”、“很”、“少”分別是:動詞、名詞、副詞、形容詞。
(1)A
(2)D
常用易錯字字音;代詞;作家作品
(1)“bá”寫作“拔”;“bì”寫作“畢”;“孺”讀作“rú”;“堪”讀作“kān”。
故解析為:A。
(2)
ABC:正確。
D:有誤,“他”是代詞。
故解析為:D。
(1)本題考查字音、字形。根據積累作答。漢字的音與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漢字字形不同,讀音不同,意義不同。因此,平時的學習中對字音與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誤讀,不誤解,不誤寫。
(2)本題考查語文綜合知識積累。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學現象、文學流派,文體知識等。重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
2.(2023七下·巴州月考)下列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諸葛亮的一生。
B.“冷血護工”虐待養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會各界群眾義憤填膺。
C.聞一多先生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D.我國大江南北分布著眾多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雄偉的泰山、險峻的華山、奇絕的黃山、秀麗的廬山……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D
特定含義與使用范圍的成語;常見易混成語辨析
本題考查學生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
A正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
B正確,義憤填膺: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
C正確,目不窺園: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
D有誤:巧奪天工: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用在這里不恰當。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學生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解答此題,平時要有大量的成語積累,還要結合句意表述,從詞性、詞義輕重、感彩、習慣用法等多方面考慮,確定正確選項。成語運用的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語境不符等。
3.(2023七下·巴州月考)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用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因為魯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飯后必吃“脾自美”藥丸一、二粒。
B.剛剛我不是來過了嗎?怎么會好久不見?就是上午我來的那次周先生忘記了,可是我也每天來……怎么都忘記了嗎?
C.以后我想起這件事來,私下和許先生談過,許先生說:“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們學不了的。哪怕一點點小事。”
D.剛好了,這些就都一起開始了,還計算著出三十年集(即《魯迅全集》)。
A
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A:有誤,“一、二粒”是約數,中間的頓號要去掉。
DBC:正確;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使用正誤的辨析。解答此題,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用心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書寫過程中也要做到盡可能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另外對于一些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積累。
4.(2023七下·巴州月考)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然而,岳飛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鐵血丹心,辛棄疾的雄心壯志,張騫的拓路功跡……早已載入史冊,成為民族精神的瑰寶。若心無國家之尊嚴,他們怎有如此壯行?
①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掩埋了絲綢路上的聲聲駝鈴
②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蕩滌了風波亭里的點點殘血
③幾百年的瑟瑟秋風,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場的連營吹角
④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沒了零丁洋里的陣陣嘆息
A.①④②③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B
句子排序
注意后面提到的四個人物,岳飛對應風波亭,所以對應②;文天祥顯然對應零丁洋,接④;辛棄疾征戰沙場,對應③;張騫出使西域,對應駝鈴①.所以順序是②④③①。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述順序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多種,其中邏輯順序最為復雜,有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
5.(2023七下·巴州月考)下列各句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B.蒙辭以/軍中多務
C.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D.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B
停頓與節奏;文言文斷句
ACD:正確;
B:有誤,句意為:呂蒙用軍中事務多推托。朗讀停頓應劃分為:蒙/辭以軍中多務。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誤的判斷。解答此題可根據句子意思來分析,判斷正誤。
二、現代文閱讀(24分)
(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魯迅先生從下午兩三點鐘起就陪客人,陪到五點鐘,陪到六點鐘,客人若在家吃飯,吃過飯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剛剛喝完茶走了,或者還沒走就又來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點鐘,十點鐘,常常陪到十二點鐘。從下午兩三點鐘起,陪到夜里十二點,這么長的時間,魯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斷地吸著煙。
客人一走,已經是下半夜了,本來已經是睡覺的時候了,可是魯迅先生正要開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闔一闔眼睛,燃起一支煙來,躺在床邊上,這一支煙還沒有吸完,許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邊睡著了(許先生為什么睡得這樣快?因為第二天早晨六七點鐘就要起來管理家務)。海嬰這時也在三樓和保姆一道睡著了。
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是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
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有時許先生醒了,看著玻璃窗白薩薩的了,燈光也不顯得怎樣亮了,魯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樣黑大。
魯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舊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來了,魯迅先生才睡下。
海嬰從三樓下來,背著書包,保姆送他到學校去,經過魯迅先生的門前,保姆總是吩咐他說:“輕一點走,輕一點走。”
魯迅先生剛一睡下,太陽就高起來了。太陽照著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著魯迅先生花園的夾竹桃,明亮亮的。
魯迅先生的書桌整整齊齊的,寫好的文章壓在書下邊,毛筆在燒瓷的小龜背上站著。一雙拖鞋停在床下,魯迅先生在枕頭邊睡著了。
6.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所寫的三件事。
7.選文第一段用了7個“陪”,能否將其簡化為“魯迅先生從下午兩三點鐘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點”?為什么?
8.寫魯迅的夫人許先生和兒子海嬰睡覺的原因是什么?
9.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畫魯迅先生,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6.魯迅先生不得不花大把時間陪客人;魯迅先生深夜勤奮工作;為讓魯迅先生安靜休息好,家人從不打擾他。
7.不能簡化,七個“陪”字的連用,強調了魯迅先生會客時間之長、客人之多,更好的體現了對客人的熱情真誠,能使情感更強烈,使讀者對魯迅先生花大把時間專心陪客人產生更強烈的反響。
8.這里起到對比的作用,以此反襯魯迅先生因為陪客人不得不把工作時間調到后半夜到清晨,同時也起到表述魯迅先生的敬業與辛苦。
9.表述了對魯迅先生的愛戴之情以及對魯迅先生辛苦寫作的同情。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體會情感態度
(1)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時,認真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將故事情節概括即可。
(2)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理解感悟能力。品味精彩的語言表述藝術的能力。賞析句子,我們應該從修辭、語言、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慮。看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表現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深刻含義,語言上有怎樣的特點。
(3)本題是對內容概括的考查,根據問題,找到相應的段落,逐條總結即可,在總結的時候尋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
(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解答時,立足于對文意的理解,結合題干找到原文相關語句并給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6.結合文段的閱讀理解,文段主要講的是魯迅先生的一些日常瑣事,主要敘述了魯迅先生家有很多客人不斷的到訪,魯迅先生深夜才開始寫作,家人為了先生早上能休息好,總是很小心不打擾先生休息。注意總結概括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內容,同時做到具體簡潔。
7.結合對文章第一段的閱讀體會,七個“陪”字的使用,可以更好的體現魯迅先生對客人的熱情真誠,能使情感更強烈,使讀者對魯迅先生花大把時間專心陪客人產生更強烈的反響。而簡化之后就不會有這種效果。
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理解感悟。文段通過對魯迅先生日常待客和寫作的敘述,來表現先生對待客人熱情以及對待寫作的刻苦和辛苦。接待客人之后,深夜才開始寫作,而且一直寫到早晨,這種工作熱情和辛勞是所崇敬的。寫許先生醒來早晨看到魯迅先生寫作的背影,以及海嬰上學不打擾魯迅先生,都是通過對比,來襯托魯迅先生的敬業與辛苦。
9.結合對文段的閱讀和理解,我們發現文段以魯迅先生的作息時間為順序,敘述了魯迅先生每天待客和寫作的辛勞,從中就可以體會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時看到魯迅如此的辛勞,內心也是十分同情的。
(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各題
追念聞一多先生
冰心
①聞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詩人,他的詩從《紅燭》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讀過。他學貫中西,對于中國的古詩和西洋詩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中西的詩的格律他都融會貫通,用起來流暢自如,得心應手。
②我不是詩人,我說不出評詩的內行話,作為一個詩的愛好者,聯系到聞一多先生的一生,與其說是詩如其人,還不如說他自己就是一首詩——一首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詩,一首偉大的愛國詩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談話,往多里說,也只有七八次。我記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們在美國波士頓的留學生演古典劇《琵琶記》,一多先生從紐約來波士頓過春假,因為他是學美術的,大家便請他替演員化裝。劇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幾位同學來看我。那天人多話雜,也忘了都說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記得很清楚的見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實秋先生到我們的燕京大學的新居來看我們。他們一進門來,揮著扇子,滿口嚷熱。我趕緊給他們倒上兩玻璃杯的涼水,他們沒有坐下,先在每一間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間站了一會,一多先生忽然說:“我們出去一會就來。”我以為他們是到附近看別的朋友去了,也沒有在意。可是不多一會,他們就回來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煙來,往茶幾上一扔,笑說:“你們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沒有茶煙待客,以后可記著點!”說得我又笑又窘!那時我們還不慣于喝茶,家里更沒有準備待客的煙。一多先生給我們這個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條煙茶待客“風俗”。
④我雖然和一多先生見面的次數不多,但他在我的腦中是個很熟的熟人。吳文藻和他是清華同學,一多先生的同學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認識。從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斷地聽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詩,更多的是他這個人!他正直,他熱情,他豪放,他熱愛他的祖國,熱愛他的親朋,熱愛一切值得他愛的人和物。他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
⑤他在留美時期,懷念鄉土,懷念著朋友和親人,他提早回國來了,他發現在他“尺方的墻內”并沒有和平,中國有的是“戰壕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沒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戰時期,他興奮地隨著他教學的清華大學,輾轉到了昆明,但是國民黨政府的“抗戰的成績漸漸露出馬腳”,他的興奮情緒又因為冷酷的事實而漸漸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來,更加冷酷的事實,使他更是站在進步的年輕人一邊,使他覺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們應該把自己知識配合他們的力量”。這個時期他沒有寫詩,但他說:“詩是負責的宣傳。”他重視詩的社會價值。他把自己的詩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濤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終于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
⑥作為一個詩人,一多先生寫的詩并不比別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偉大的詩!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說:“我希望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熱血要流在天安門,流在鐵獅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筆尖,流在紙上。”“也許有時僅僅一點文字上的表現還不夠,那便非現身說法不可了。所以陸游一個七十衰翁要‘淚灑龍床請北征’,拜倫要戰死在疆場上了。所以拜倫最完美、最偉大的一首詩,也便是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寫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聞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顧過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無盡!毛主席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曾經是民主個人主義者,而首先是個愛國者的聞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廣大人民結合才能救國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凜然不屈地迎著“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偉大的詩篇!
(選自《聞一多紀念文集》,有刪改)
10.追念聞一多先生,為什么先由聞一多的詩入手?
11.第⑤自然段記敘了聞一多先生回國后的心緒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過程,請在括號內補充完整。
失望——()——()——()
12.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④段中劃線的句子。
“他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
13.臧克家說,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標”;冰心先生說聞一多先生是“一首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詩”,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請你也用這樣的語言,說一說你對聞一多先生的認識。
10.因為聞一多先生具有詩一樣的性格和那比詩情更熾熱、更濃烈、更豪放的情緒。
11.興奮——低落——奮起
12.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聞一多先生比作“一團白熱的火焰”“一束敏感的神經”,生動形象地突出了聞一多先生的熱情、豪放、易感的性格特征,從而表述了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之情。
13.略
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比喻;句子仿寫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題關鍵要讀懂文本內容,明白的創作意圖。
(2)本題是對文章內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順序找到相應段落,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等語句,分析的心理或找出表述感情的詞語即可。
(3)本題考查學生的賞析能力。本句可以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首先指出修辭方法,寫出本體和喻體,然后寫出作用和表述的情感。
(4)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屬于同類事物,二是句子的結構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語氣要一致,有的還要求寫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辭方法相同。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需要通讀文本,把握聞一多和他的詩之間的關系。如:“還不如說他自己就是一首詩——一首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詩,一首偉大的愛國詩篇!”“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詩,更多的是他這個人!他正直,他熱情,他豪放,他熱愛他的祖國,熱愛他的親朋,熱愛一切值得他愛的人和物。他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可以得出,因為他就是一首詩,一首正直,他熱情,他豪放的詩,他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所以先寫他的詩。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的把握。仔細讀第⑤自然段,把握關鍵詞。結合“他在留美時期,懷念鄉土,懷念著朋友和親人,他提早回國來了,他發現在他‘尺方的墻內’并沒有和平,中國有的是‘戰壕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可以看出的他的情緒是失望;抗戰時期,他興奮地隨著他教學的清華大學,輾轉到了昆明。可以看出此時他的情緒是興奮;但是國民黨政府的“抗戰的成績漸漸露出馬腳”,他的興奮情緒又因為冷酷的事實而漸漸低落下去;可以看出此時她的情緒是低落;他終于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可以看出此時他的情緒是奮起。
12.本體是聞一多,喻體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一束敏感的神經”。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聞一多的熱情、豪放、易感,表述了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之情。
13.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解析不唯一,結合文本中聞一多的精神和自己對聞一多的了解,仿照二人的詩句格式贊美聞一多即可。
三、古詩文識記與理解(24分)
14.(2023七下·巴州月考)古詩文名句默寫
①鄉書何處達?。(王灣《次北固山下》)
②,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③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述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與同情的詩句是“,”。
歸雁洛陽邊;深林人不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注意“雁、寄”。
故解析為:
①歸雁洛陽邊;
②深林人不知;
③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本題考查了學生古詩文名句默寫能力。學生答題時要正確理解句意,邊誦邊寫,規范書寫,認真檢查,力求不出錯別字。
(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古詩,完成各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5.賞析詩中“飛”“暗”二字的表述效果。
16.本詩與《夜上受降城聞笛》都寫夜間“聞笛”,都抒發思鄉之情,但寫作方法上卻有所不同,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15.“飛”字寫出出乎聽眾的意料,使無形的聲音形象化;“暗”字有“斷續、隱約”之意,寫出了吹笛人是毫不經意地吹,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勾起無限情思。
16.《春》詩運用想象和夸張,突出了笛聲無處不在,借抒發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曲表述詩人的思鄉之情;《夜》詩借景抒情,借月下的回樂烽、受降城、沙漠等景色,烘托了戍邊將士濃烈的思鄉之情。
體味古詩詞曲的遣詞;古詩詞曲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述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2)本題考查詩歌關鍵句賞析。詩歌句子賞析需要我們在了解詩歌的結構和思想情感的基礎上作答,常見的答題格式: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或寫作方法,寫出來什么內容,表述了什么感情。可從手法、情感、語言等方面任選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詩歌常見的思想感情:憂國憂民,建功報國,懷古傷今,懷才不遇,思鄉懷人等。
15.本題考查字詞的表述效果。已經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暗”“飛”,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16.本題考查寫作方法。《春夜洛城聞笛》寫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笛聲隨著春風傳到各處,引起客愁鄉思。笛聲吹的是《折柳》,這首思鄉之曲,讓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泛起故園情,是運用想象。《夜上受降城聞笛》開頭兩句,寫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觸發征人鄉思的典型環境。借景抒情。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征人望鄉之情。“一夜征人盡望鄉”,不說思鄉,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行為展現其心理,寫出了人物不盡的鄉愁。
(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資治通鑒》)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隸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③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⑥賓客⑦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環謁⑨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⑩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選自《王文公文集》)
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隸:屬于。③收:取,團結。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漸漸。⑦賓客:把……當作賓客。⑧扳:通“攀”,牽,引。⑨環謁:四處拜訪,⑩明道:宋仁宗趙禎年號(1032-1033年),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17.下列加點詞語的理解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見往事耳見:了解父異焉異:詫異
B.蒙乃始就學就:從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就:完成
C.蒙辭以軍中多務以:介詞,用或以錢幣乞之以:介詞,用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不能稱前時之聞之:助詞,的
18.下列加點詞語的稱謂語屬于敬稱的一項是()
A.君與家君期日中B.孤常讀書
C.大兄何見事之晚乎D.卿今當涂掌事
1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20.呂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請結合自身學習經歷談一談你受到的啟發。
17.A
18.C
19.①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②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0.略
啟發、思考、感悟等開放類型;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稱謂
(1)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2)本題考查謙敬詞的分析。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之外還要注意課外積累,不能只關注課本知識。平時注重文學常識的積累。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4)本題考查閱讀感悟啟示的表述,答題時應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義,結合中心作答,結合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感悟,注意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運用比喻等修辭;成語。偷梁換柱把的在該文章中的觀點、體驗換成自己的話再重新演繹一遍。
譯文:
甲: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
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應當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長兄你知曉事情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后分別了。
乙:
金溪縣有個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輩輩以耕種為生。仲永出生五年,還沒有見過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驚奇,就向鄰居借書寫工具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贍養父母,團結族人為主旨,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到老家金溪,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他說:“方仲永已經完全如同常人了。”
17.A:不完全正確。異,對……感到詫異。BCD:完全正確。
故解析為:A。
18.A:君:家父,是和別人稱自己的父親,是謙稱。B:孤是自稱。
C:大兄:長兄。對別人的敬稱。
D:卿是愛稱。
故解析為:C。
19.①重點詞:孤,古時王侯的自稱;豈,難道;治,研究;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邪,同“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的語氣。句意: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②重點詞:利,認為……有利可圖;日,每天;扳,同“攀”,牽,引;環,四處,到處;謁,拜訪。句意: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0.本題考查閱讀收獲。結合“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句可得出:呂蒙后天認真學習,才略進步驚人;乙文中“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泯然眾人矣”句可得出:不論先天的稟賦如何,后天的學習和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四、名著閱讀(4分)
(2023七下·巴州月考)下面是下面是選自《駱駝祥子》的一段話,請閱讀后回答問題。
“先生!”祥子低著頭,聲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這個月的工錢,你留著收拾車吧:車把斷了,左邊的燈碎了塊玻璃;別處倒都好好的呢。”
21.選文中的“先生”是指,祥子叫先生另找人的原因是(事件)
22.結合作品內容談談該先生給了祥子怎樣的幫助。
21.曹先生;祥子拉車摔傷了曹先生
22.曹先生幫他出好主意(或答成“讓祥子到他家拉車”、“安排他與小福子的生活);幫他重燃生活的信心。
作品的基本內容;作品的經典情節;《駱駝祥子》
(1)本題考查了名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積累。解答此類題時,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注意對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節的把握。
(2)本題考查學生對名著情節的梳理能力。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必須多下功夫,對名著情節進行梳理,熟悉相關的人物、地點和事件。解答此類問題,必須對名著中的重要情節進行重點識記。
21.選文中的“先生”是指曹先生,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對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頭上,他和曹先生都摔傷了,祥子很難受,所以祥子叫先生另找人。
22.曹先生答應祥子拉包月車,而且愿意把小福子也一并接來。祥子覺得生命又有了希望,幫他重燃生活的信心,他又從死里活了過來。
五、寫作(50分)
23.(2023七下·巴州月考)微寫作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但蕭紅筆下的回憶性散文《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卻大量細致地記敘他的工作、生活瑣事,對于這樣寫,一些學友表述了自己的看法。請你也擬一個網名昵稱,發表一下觀點,100字左右。
示例:
網名昵稱:楊柳拂風
觀點:更真實。偉人也像凡人一樣會生病,會害怕,也聊天、看電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點和習慣,這就給了讀者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魯迅。這樣的魯迅,更讓人覺得可親。
網名昵稱:
觀點:
示例:網名昵稱:莘莘學子觀點:更直觀。通篇都是對魯迅的工作生活瑣事的記敘,讓我們直接感受到魯迅的為人、做事、對待生活、對待工作方面的許多感人之處,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點。而這些都不是從的抽象說教中來的。
見解表述;微寫作(片斷寫作);語言得體
根據示例:莘莘學子:更直觀。通篇都是對魯迅的工作生活瑣事的記敘,讓我們直接感受到魯迅的為人、做事、對待生活、對待工作方面的許多感人之處,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點。而這些都不是從的抽象說教中來的。
故解析為:
莘莘學子
更直觀。通篇都是對魯迅的工作生活瑣事的記敘,讓我們直接感受到魯迅的為人、做事、對待生活、對待工作方面的許多感人之處,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點。而這些都不是從的抽象說教中來的。
本題考查對作品的個性化理解。解答此類題型,結合文章內容去思考想要呼吁表述是什么,順著的思路去表述,要有的放矢,不可胡亂編造。
24.(2023七下·巴州月考)寫作
請以《你▲的樣子,真美》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襲;④文中不能出現與自己有關的真實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550字。
略
半命題作文
本題考查的是一篇半命題作文。請以“你_____的樣子,真美”為題,寫一篇作文。“你”可以是別人,也可以是自己。側重點在“美”,“美”可以是一種表象,也可以是內心的一種心理感受,一種感覺。審題、選材時要抓住這個題目的核心。對考生來說,自己成長路上收獲的甘甜、家人親情的美好感受、父母師長的支持鼓勵、日常生活獲得的點滴感動……凡是讓自己感受到美好,感受到愛護與滋養的生活中平凡日常的現象,都可以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再就是注意修飾詞“樣子”,這種“美”是有故事的,是和平常不一樣的,是有獨特體驗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樣子”同時提醒考生完整地敘述一件事情,側重描寫事情給帶來的甘甜美好的感受,也提示考生要選取典型事件,充分體現出“這樣”的“美”在何處,這是寫文章的重點之一。以“我”為中心或作為見證人,敘述親情、友情、師生情、自然情。不但要具體生動地呈現事情本身,還要體現出自己在這個經歷中的心路歷程。題目中的“這樣的”并不明確指定具體方向,不僅可以是學習,也可以指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有意義的、令人興奮、獲得感動的事,校園內、社會上、家庭中乃至國際上的事都可以寫。但是不熟悉或感情平淡不出彩的材料少用或者不用。
本題考查半命題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語確定寫作的內容和范圍,其次要立意深刻。為文章確定一個明確,深刻的主題,表述積極向上的思想,傳播正能量;選材要精確,明了,運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這樣才能突出真情實感,表述才能明了,精當。寫作時,一定要根據題目的特點和要求,突出表現題目的關鍵詞語。
1/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次學情問卷試卷
一、知識積累與運用(18分,每小題3分)
1.(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①奧本海默是一個bá尖的人物,鋒芒bì露。②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恩的研究生。③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④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大約已四十多歲了,他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⑤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1)文中填入的漢字和給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拔畢rúkānB.撥畢rúkàn
C.撥必rǔkànD.拔必rǔkān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上述文段選自楊振寧撰寫的人物傳記《鄧稼先》。
B.第③句中的“常常”一詞不能刪去,因為它表現了事件發生的經常性,突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的性格特征。
C.第④句中劃線部分有語病,句中“大約”與“多”重復了。
D.第⑤中的“佩服”、“他”、“很”、“少”分別是:動詞、名詞、副詞、形容詞。
2.(2023七下·巴州月考)下列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諸葛亮的一生。
B.“冷血護工”虐待養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會各界群眾義憤填膺。
C.聞一多先生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D.我國大江南北分布著眾多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雄偉的泰山、險峻的華山、奇絕的黃山、秀麗的廬山……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3.(2023七下·巴州月考)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用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因為魯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飯后必吃“脾自美”藥丸一、二粒。
B.剛剛我不是來過了嗎?怎么會好久不見?就是上午我來的那次周先生忘記了,可是我也每天來……怎么都忘記了嗎?
C.以后我想起這件事來,私下和許先生談過,許先生說:“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們學不了的。哪怕一點點小事。”
D.剛好了,這些就都一起開始了,還計算著出三十年集(即《魯迅全集》)。
4.(2023七下·巴州月考)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然而,岳飛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鐵血丹心,辛棄疾的雄心壯志,張騫的拓路功跡……早已載入史冊,成為民族精神的瑰寶。若心無國家之尊嚴,他們怎有如此壯行?
①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掩埋了絲綢路上的聲聲駝鈴
②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蕩滌了風波亭里的點點殘血
③幾百年的瑟瑟秋風,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場的連營吹角
④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沒了零丁洋里的陣陣嘆息
A.①④②③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5.(2023七下·巴州月考)下列各句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B.蒙辭以/軍中多務
C.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D.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二、現代文閱讀(24分)
(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魯迅先生從下午兩三點鐘起就陪客人,陪到五點鐘,陪到六點鐘,客人若在家吃飯,吃過飯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剛剛喝完茶走了,或者還沒走就又來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點鐘,十點鐘,常常陪到十二點鐘。從下午兩三點鐘起,陪到夜里十二點,這么長的時間,魯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斷地吸著煙。
客人一走,已經是下半夜了,本來已經是睡覺的時候了,可是魯迅先生正要開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闔一闔眼睛,燃起一支煙來,躺在床邊上,這一支煙還沒有吸完,許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邊睡著了(許先生為什么睡得這樣快?因為第二天早晨六七點鐘就要起來管理家務)。海嬰這時也在三樓和保姆一道睡著了。
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是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
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有時許先生醒了,看著玻璃窗白薩薩的了,燈光也不顯得怎樣亮了,魯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樣黑大。
魯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舊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來了,魯迅先生才睡下。
海嬰從三樓下來,背著書包,保姆送他到學校去,經過魯迅先生的門前,保姆總是吩咐他說:“輕一點走,輕一點走。”
魯迅先生剛一睡下,太陽就高起來了。太陽照著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著魯迅先生花園的夾竹桃,明亮亮的。
魯迅先生的書桌整整齊齊的,寫好的文章壓在書下邊,毛筆在燒瓷的小龜背上站著。一雙拖鞋停在床下,魯迅先生在枕頭邊睡著了。
6.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所寫的三件事。
7.選文第一段用了7個“陪”,能否將其簡化為“魯迅先生從下午兩三點鐘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點”?為什么?
8.寫魯迅的夫人許先生和兒子海嬰睡覺的原因是什么?
9.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畫魯迅先生,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各題
追念聞一多先生
冰心
①聞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詩人,他的詩從《紅燭》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讀過。他學貫中西,對于中國的古詩和西洋詩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中西的詩的格律他都融會貫通,用起來流暢自如,得心應手。
②我不是詩人,我說不出評詩的內行話,作為一個詩的愛好者,聯系到聞一多先生的一生,與其說是詩如其人,還不如說他自己就是一首詩——一首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詩,一首偉大的愛國詩篇!
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談話,往多里說,也只有七八次。我記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們在美國波士頓的留學生演古典劇《琵琶記》,一多先生從紐約來波士頓過春假,因為他是學美術的,大家便請他替演員化裝。劇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幾位同學來看我。那天人多話雜,也忘了都說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記得很清楚的見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實秋先生到我們的燕京大學的新居來看我們。他們一進門來,揮著扇子,滿口嚷熱。我趕緊給他們倒上兩玻璃杯的涼水,他們沒有坐下,先在每一間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間站了一會,一多先生忽然說:“我們出去一會就來。”我以為他們是到附近看別的朋友去了,也沒有在意。可是不多一會,他們就回來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煙來,往茶幾上一扔,笑說:“你們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沒有茶煙待客,以后可記著點!”說得我又笑又窘!那時我們還不慣于喝茶,家里更沒有準備待客的煙。一多先生給我們這個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條煙茶待客“風俗”。
④我雖然和一多先生見面的次數不多,但他在我的腦中是個很熟的熟人。吳文藻和他是清華同學,一多先生的同學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認識。從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斷地聽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詩,更多的是他這個人!他正直,他熱情,他豪放,他熱愛他的祖國,熱愛他的親朋,熱愛一切值得他愛的人和物。他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
⑤他在留美時期,懷念鄉土,懷念著朋友和親人,他提早回國來了,他發現在他“尺方的墻內”并沒有和平,中國有的是“戰壕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沒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戰時期,他興奮地隨著他教學的清華大學,輾轉到了昆明,但是國民黨政府的“抗戰的成績漸漸露出馬腳”,他的興奮情緒又因為冷酷的事實而漸漸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來,更加冷酷的事實,使他更是站在進步的年輕人一邊,使他覺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們應該把自己知識配合他們的力量”。這個時期他沒有寫詩,但他說:“詩是負責的宣傳。”他重視詩的社會價值。他把自己的詩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濤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終于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
⑥作為一個詩人,一多先生寫的詩并不比別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偉大的詩!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說:“我希望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熱血要流在天安門,流在鐵獅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筆尖,流在紙上。”“也許有時僅僅一點文字上的表現還不夠,那便非現身說法不可了。所以陸游一個七十衰翁要‘淚灑龍床請北征’,拜倫要戰死在疆場上了。所以拜倫最完美、最偉大的一首詩,也便是這一死……”
⑦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寫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聞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顧過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無盡!毛主席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曾經是民主個人主義者,而首先是個愛國者的聞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廣大人民結合才能救國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凜然不屈地迎著“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偉大的詩篇!
(選自《聞一多紀念文集》,有刪改)
10.追念聞一多先生,為什么先由聞一多的詩入手?
11.第⑤自然段記敘了聞一多先生回國后的心緒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過程,請在括號內補充完整。
失望——()——()——()
12.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④段中劃線的句子。
“他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
13.臧克家說,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標”;冰心先生說聞一多先生是“一首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詩”,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請你也用這樣的語言,說一說你對聞一多先生的認識。
三、古詩文識記與理解(24分)
14.(2023七下·巴州月考)古詩文名句默寫
①鄉書何處達?。(王灣《次北固山下》)
②,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③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述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與同情的詩句是“,”。
(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古詩,完成各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5.賞析詩中“飛”“暗”二字的表述效果。
16.本詩與《夜上受降城聞笛》都寫夜間“聞笛”,都抒發思鄉之情,但寫作方法上卻有所不同,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2023七下·巴州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資治通鑒》)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隸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③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⑥賓客⑦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環謁⑨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⑩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選自《王文公文集》)
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隸:屬于。③收:取,團結。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漸漸。⑦賓客:把……當作賓客。⑧扳:通“攀”,牽,引。⑨環謁:四處拜訪,⑩明道:宋仁宗趙禎年號(1032-1033年),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17.下列加點詞語的理解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見往事耳見:了解父異焉異:詫異
B.蒙乃始就學就:從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就:完成
C.蒙辭以軍中多務以:介詞,用或以錢幣乞之以:介詞,用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不能稱前時之聞之:助詞,的
18.下列加點詞語的稱謂語屬于敬稱的一項是()
A.君與家君期日中B.孤常讀書
C.大兄何見事之晚乎D.卿今當涂掌事
1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20.呂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請結合自身學習經歷談一談你受到的啟發。
四、名著閱讀(4分)
(2023七下·巴州月考)下面是下面是選自《駱駝祥子》的一段話,請閱讀后回答問題。
“先生!”祥子低著頭,聲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這個月的工錢,你留著收拾車吧:車把斷了,左邊的燈碎了塊玻璃;別處倒都好好的呢。”
21.選文中的“先生”是指,祥子叫先生另找人的原因是(事件)
22.結合作品內容談談該先生給了祥子怎樣的幫助。
五、寫作(50分)
23.(2023七下·巴州月考)微寫作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但蕭紅筆下的回憶性散文《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卻大量細致地記敘他的工作、生活瑣事,對于這樣寫,一些學友表述了自己的看法。請你也擬一個網名昵稱,發表一下觀點,100字左右。
示例:
網名昵稱:楊柳拂風
觀點:更真實。偉人也像凡人一樣會生病,會害怕,也聊天、看電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點和習慣,這就給了讀者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魯迅。這樣的魯迅,更讓人覺得可親。
網名昵稱:
觀點:
24.(2023七下·巴州月考)寫作
請以《你▲的樣子,真美》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襲;④文中不能出現與自己有關的真實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55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1)A
(2)D
常用易錯字字音;代詞;作家作品
(1)“bá”寫作“拔”;“bì”寫作“畢”;“孺”讀作“rú”;“堪”讀作“kān”。
故解析為:A。
(2)
ABC:正確。
D:有誤,“他”是代詞。
故解析為:D。
(1)本題考查字音、字形。根據積累作答。漢字的音與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漢字字形不同,讀音不同,意義不同。因此,平時的學習中對字音與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誤讀,不誤解,不誤寫。
(2)本題考查語文綜合知識積累。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學現象、文學流派,文體知識等。重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
2.D
特定含義與使用范圍的成語;常見易混成語辨析
本題考查學生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
A正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
B正確,義憤填膺: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
C正確,目不窺園: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
D有誤:巧奪天工: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用在這里不恰當。
故解析為:D。
本題考查學生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解答此題,平時要有大量的成語積累,還要結合句意表述,從詞性、詞義輕重、感彩、習慣用法等多方面考慮,確定正確選項。成語運用的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語境不符等。
3.A
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A:有誤,“一、二粒”是約數,中間的頓號要去掉。
DBC:正確;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使用正誤的辨析。解答此題,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用心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書寫過程中也要做到盡可能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另外對于一些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積累。
4.B
句子排序
注意后面提到的四個人物,岳飛對應風波亭,所以對應②;文天祥顯然對應零丁洋,接④;辛棄疾征戰沙場,對應③;張騫出使西域,對應駝鈴①.所以順序是②④③①。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述順序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多種,其中邏輯順序最為復雜,有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
5.B
停頓與節奏;文言文斷句
ACD:正確;
B:有誤,句意為:呂蒙用軍中事務多推托。朗讀停頓應劃分為:蒙/辭以軍中多務。
故解析為:B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誤的判斷。解答此題可根據句子意思來分析,判斷正誤。
6.魯迅先生不得不花大把時間陪客人;魯迅先生深夜勤奮工作;為讓魯迅先生安靜休息好,家人從不打擾他。
7.不能簡化,七個“陪”字的連用,強調了魯迅先生會客時間之長、客人之多,更好的體現了對客人的熱情真誠,能使情感更強烈,使讀者對魯迅先生花大把時間專心陪客人產生更強烈的反響。
8.這里起到對比的作用,以此反襯魯迅先生因為陪客人不得不把工作時間調到后半夜到清晨,同時也起到表述魯迅先生的敬業與辛苦。
9.表述了對魯迅先生的愛戴之情以及對魯迅先生辛苦寫作的同情。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體會情感態度
(1)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時,認真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將故事情節概括即可。
(2)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理解感悟能力。品味精彩的語言表述藝術的能力。賞析句子,我們應該從修辭、語言、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慮。看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表現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深刻含義,語言上有怎樣的特點。
(3)本題是對內容概括的考查,根據問題,找到相應的段落,逐條總結即可,在總結的時候尋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
(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解答時,立足于對文意的理解,結合題干找到原文相關語句并給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6.結合文段的閱讀理解,文段主要講的是魯迅先生的一些日常瑣事,主要敘述了魯迅先生家有很多客人不斷的到訪,魯迅先生深夜才開始寫作,家人為了先生早上能休息好,總是很小心不打擾先生休息。注意總結概括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內容,同時做到具體簡潔。
7.結合對文章第一段的閱讀體會,七個“陪”字的使用,可以更好的體現魯迅先生對客人的熱情真誠,能使情感更強烈,使讀者對魯迅先生花大把時間專心陪客人產生更強烈的反響。而簡化之后就不會有這種效果。
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理解感悟。文段通過對魯迅先生日常待客和寫作的敘述,來表現先生對待客人熱情以及對待寫作的刻苦和辛苦。接待客人之后,深夜才開始寫作,而且一直寫到早晨,這種工作熱情和辛勞是所崇敬的。寫許先生醒來早晨看到魯迅先生寫作的背影,以及海嬰上學不打擾魯迅先生,都是通過對比,來襯托魯迅先生的敬業與辛苦。
9.結合對文段的閱讀和理解,我們發現文段以魯迅先生的作息時間為順序,敘述了魯迅先生每天待客和寫作的辛勞,從中就可以體會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時看到魯迅如此的辛勞,內心也是十分同情的。
10.因為聞一多先生具有詩一樣的性格和那比詩情更熾熱、更濃烈、更豪放的情緒。
11.興奮——低落——奮起
12.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聞一多先生比作“一團白熱的火焰”“一束敏感的神經”,生動形象地突出了聞一多先生的熱情、豪放、易感的性格特征,從而表述了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之情。
13.略
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比喻;句子仿寫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題關鍵要讀懂文本內容,明白的創作意圖。
(2)本題是對文章內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順序找到相應段落,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等語句,分析的心理或找出表述感情的詞語即可。
(3)本題考查學生的賞析能力。本句可以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首先指出修辭方法,寫出本體和喻體,然后寫出作用和表述的情感。
(4)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屬于同類事物,二是句子的結構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語氣要一致,有的還要求寫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辭方法相同。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需要通讀文本,把握聞一多和他的詩之間的關系。如:“還不如說他自己就是一首詩——一首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詩,一首偉大的愛國詩篇!”“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詩,更多的是他這個人!他正直,他熱情,他豪放,他熱愛他的祖國,熱愛他的親朋,熱愛一切值得他愛的人和物。他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可以得出,因為他就是一首詩,一首正直,他熱情,他豪放的詩,他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經!所以先寫他的詩。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的把握。仔細讀第⑤自然段,把握關鍵詞。結合“他在留美時期,懷念鄉土,懷念著朋友和親人,他提早回國來了,他發現在他‘尺方的墻內’并沒有和平,中國有的是‘戰壕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可以看出的他的情緒是失望;抗戰時期,他興奮地隨著他教學的清華大學,輾轉到了昆明。可以看出此時他的情緒是興奮;但是國民黨政府的“抗戰的成績漸漸露出馬腳”,他的興奮情緒又因為冷酷的事實而漸漸低落下去;可以看出此時她的情緒是低落;他終于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可以看出此時他的情緒是奮起。
12.本體是聞一多,喻體是“一團白熱的火焰,一束敏感的神經”。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聞一多的熱情、豪放、易感,表述了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之情。
13.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解析不唯一,結合文本中聞一多的精神和自己對聞一多的了解,仿照二人的詩句格式贊美聞一多即可。
14.歸雁洛陽邊;深林人不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注意“雁、寄”。
故解析為:
①歸雁洛陽邊;
②深林人不知;
③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本題考查了學生古詩文名句默寫能力。學生答題時要正確理解句意,邊誦邊寫,規范書寫,認真檢查,力求不出錯別字。
15.“飛”字寫出出乎聽眾的意料,使無形的聲音形象化;“暗”字有“斷續、隱約”之意,寫出了吹笛人是毫不經意地吹,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勾起無限情思。
16.《春》詩運用想象和夸張,突出了笛聲無處不在,借抒發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曲表述詩人的思鄉之情;《夜》詩借景抒情,借月下的回樂烽、受降城、沙漠等景色,烘托了戍邊將士濃烈的思鄉之情。
體味古詩詞曲的遣詞;古詩詞曲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述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2)本題考查詩歌關鍵句賞析。詩歌句子賞析需要我們在了解詩歌的結構和思想情感的基礎上作答,常見的答題格式: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或寫作方法,寫出來什么內容,表述了什么感情。可從手法、情感、語言等方面任選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詩歌常見的思想感情:憂國憂民,建功報國,懷古傷今,懷才不遇,思鄉懷人等。
15.本題考查字詞的表述效果。已經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暗”“飛”,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16.本題考查寫作方法。《春夜洛城聞笛》寫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笛聲隨著春風傳到各處,引起客愁鄉思。笛聲吹的是《折柳》,這首思鄉之曲,讓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泛起故園情,是運用想象。《夜上受降城聞笛》開頭兩句,寫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觸發征人鄉思的典型環境。借景抒情。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征人望鄉之情。“一夜征人盡望鄉”,不說思鄉,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行為展現其心理,寫出了人物不盡的鄉愁。
17.A
18.C
19.①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②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0.略
啟發、思考、感悟等開放類型;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稱謂
(1)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2)本題考查謙敬詞的分析。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之外還要注意課外積累,不能只關注課本知識。平時注重文學常識的積累。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4)本題考查閱讀感悟啟示的表述,答題時應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義,結合中心作答,結合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感悟,注意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運用比喻等修辭;成語。偷梁換柱把的在該文章中的觀點、體驗換成自己的話再重新演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普法法律講授活動方案
- 服裝店年底活動方案
- 期末員工活動方案
- 普法宣傳專場活動方案
- 服裝店集贊活動方案
- 樅陽幼師聯誼活動方案
- 景區房產活動方案
- 暑期優惠折扣活動方案
- 杭州普法活動方案
- 智創高新專場活動方案
- 2025至2030中國柔性直流輸電行業運營規劃及發展前景深度分析報告
- 安全產風險管理制度
-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研提綱
- 小學騎車安全課件
- 公司個人獨資章程范本
- 《中國酒類企業ESG披露指南》
- 2025年航空安全管理專業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玉米淀粉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 安徽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預填表(普通類)
- 2025高考全國一卷語文真題
- 詐騙諒解書和退賠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