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概論部分**為什么學習經濟學知識?有些人的智商相對較高,也有較好的情商,但為什么他們經常感覺到錢不夠花呢?原因在于這些人的財商很低。財商(FQ):衡量一個人的理財能力和創造財富的智慧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當今社會中存在著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和客觀的經濟規律,而這是無法回避的。作為一名大學生,你應該能夠讀懂一般的財經新聞和報道,能夠對政府稅收、財政赤字、通貨膨脹以及失業、股市熱點有自己的判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有必要了解經濟學方面的知識,為你的判斷提供工具。(經濟理性)**經濟學是研究各種稀缺資源在可供選擇的用途中進行配置的科學。定義三要素:欲望、稀缺性、選擇**稀缺性資源稀缺(有限)Scarcity。稀缺性是個絕對、也是個相對的概念。絕對是指在任何社會和時代資源都存在稀缺,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相對性是指相對于無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資源也是稀缺的。什么是資源?資源是用來生產那些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勞務)的手段或者物品。除了時間與信息兩種重要的資源外,經濟學討論的資源基本上有三種: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資源與生產要素當資源被投入生產過程用以生產滿足人們欲望的最終產品與勞務時,它又被稱為生產要素。生產五要素人力---勞動L財力---資本K物力---土地N:一切自然資源智力---企業家才能E技術---技術T資源為什么是稀缺的?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一定時期內,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存在資源稀缺,又存在資源浪費!**選擇稀缺的資源如何進行合理配置,包括以下一些問題:即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1)生產哪些物品或勞務(what)?(2)生產多少某種物品或勞務(howmany)?(3)怎樣生產這些物品或勞務(how)?(4)何時生產這些物品或勞務(when)?(5)為誰生產這些物品或勞務(forwhom**機會成本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使用一種資源的機會成本是指把該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理論上說,機會成本是某項資源改作它用的各種可能中最優的選擇;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夠滿意的選擇。機會成本雖然不構成一般意義上的成本,不構成實際支出,也不入帳,但它是決策者進行正確決策所必須考慮的現實的因素。忽視了機會成本,往往有可能使投資決策發生失誤。**基本假設一)經濟人假設(1)經濟主體所有的經濟行為都是有意識的和理性的。(2)在經濟活動中,經濟主體所追求的唯一目標是自身經濟利益最優化。(二)產權明確產權:由法律和倫理所確定的個人或廠商對財產的權力。經濟學認為,在理想化的市場經濟中,一切市場行為都必須以明確的產權為前提。(三)完全信息經濟活動的所有當事人都擁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并且獲取信息不需要成本。信息是完全對稱的。(四)廠商以利潤最大化為唯一目標廠商(firm)是指運用生產要素、生產產品與勞務的私人經濟單位。宏觀部分**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國民經濟的總量及其變化規律主要宏觀經濟變量: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消費量,投資量,儲蓄率,貨幣存量,政府預算,失業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假設:資源有效配置目標:資源充分利用**正確理解“宏觀調控”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一國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對象是宏觀經濟變量,如國內生產總值、消費、投資、儲蓄、貨幣供應量、失業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等宏觀調控的手段是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它通過調節宏觀經濟變量間接影響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動政府行政部門對微觀經濟主體的直接干預,即使中央政府實施(如信息產業部對電信業的管制)也不是宏觀調控,更遑論地方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以“宏觀調控”的名義直接對市場主體進行各種限制是與市場經濟背道而馳的,往往導致效率損失**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宏觀經濟學是把整個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通貨膨脹、資源的利用程度和經濟增長等各種經濟現象的原因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并為政府試圖解決各種經濟難題的經濟政策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宏觀經濟學中最基本的概念是總供給(aggregatesupply)和總需求(aggregatedemand)。總供給是指以貨幣表示的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總需求是指以貨幣表示的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總支出。**宏觀經濟的主要診斷指標經濟增長就業/失業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產品市場一)薩伊定律薩伊定律是指他的名言:供給創造它自身的需求(supplycreateitsowndemand)。(二)利率、儲蓄與投資在古典經濟學看來,居民戶存款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利息,因而儲蓄S是利率R的增函數,利率越高,這部分儲蓄越多。即S=S(R),S′>0而投資I是利率R的減函數。利率越高,投資越少。即I=I(R),I′<0利率、儲蓄和投資的關系如圖所示。利率的靈活變動可以使資本市場上的資本供求達到均衡。**國家干預的擠出效應政府的財政支出存在擠出效應(crowding-outeffect),即政府支出的增加將導致私人消費與投資的相應減少,而總需求仍然保持不變。**貨幣市場貨幣數量論的基本觀點是貨幣數量的變化僅僅影響總價格水平,而不影響總產出水平。1.費雪方程式費雪方程式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費雪(IrvingFisher)提出的。費雪方程式可以表示為MV=PYM:貨幣流通量;V:貨幣流通速度;P:總價格水平;Y:總產出水平或國民生產總值。按照費雪的解釋,貨幣流通量的變動是因,總價格水平的變動是果。劍橋方程式劍橋方程式是20世紀初以馬歇爾(AlfredMarshall)為代表的英國劍橋學派經濟學家提出的。劍橋方程式可以表示為:M=kPY貨幣存量的變動是因,總價格水平的變動是果。**勞動市場的均衡古典經濟學認為,生產函數可以表示為其中,Y代表總產出水平,N代表就業量,K代表資本存量。在短期內,資本存量是既定不變的,總產出只是勞動投入的函數。根據總量生產函數可以導出勞動的邊際產出函數。由于廠商根據勞動的邊際產出等于工資報酬的原則來決定勞動需求,因此勞動的邊際產出曲線就是勞動需求曲線,可以表示為:勞動的供給是實際工資的增函數:勞動市場均衡:凱恩斯“革命”(一)否定薩伊定律薩伊認為供給創造需求,兩者通過價格機制自動達到均衡。凱恩斯認為,供給與需求并不必然相等,如果收入不全用于支出,供給就不會與需求相等。二)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資與儲蓄理論古典宏觀經濟理論認為,儲蓄總能通過銀行的作用,使其自身轉化為投資。貨幣市場通過利率機制使投資和儲蓄達到均衡。凱恩斯認為,儲蓄與投資來源于不同的經濟主體,儲蓄的動機與投資的動機不同,影響儲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影響投資的主要是貨幣需求的變化。因此僅憑利率調整難以達到投資和儲蓄的均衡。三)否定古典宏觀經濟就業理論古典宏觀經濟理論認為市場機制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就業是常態,而凱恩斯認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充分就業不是常態。(四)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古典宏觀經濟理論強調市場機制,反對國家干預,而凱恩斯積極主張政府干預經濟。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凱恩斯將決定均衡國民收入的需求稱為有效需求,指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均衡國民收入就會低于充分就業的產出水平,失業就會出現。凱恩斯運用以下三個所謂的基本心理定律來解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第一,邊際消費傾向是遞減的。引起需求消費不足。第二,資本邊際效率是遞減的。引起投資需求的不足。第三,人們的流動性偏好。流動性偏好就是指人們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與利率存在反向變動關系,但是當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貨幣需求的變動將不再受利率影響。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與流動性偏好引起投資需求的不足。投資需求不足與消費需求不足引起總需求不足,從而使經濟中長期存在失業現象。凱恩斯認為,由于存在工資剛性等制度約束,古典主義強調的市場機制在短期和長期可能都無法發揮作用,經濟無法自動恢復均衡。他主張政府應該采取相機處置的宏觀經濟政策,促進經濟恢復充分就業均衡。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就應該實行預算赤字政策來增加總需求。當前世界各國紛紛推出經濟刺激計劃正是這種思想的產物。現代貨幣主義貨幣主義經濟學家相信市場機制本身具有促使經濟恢復充分就業均衡的力量,主張政府實行平衡預算的財政政策,同時中央銀行應該執行貨幣供給的一貫規則,保持貨幣存量增長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供給學派供給學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解決失業和通貨膨脹等經濟問題的主導思想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投資。主張政府減稅、放松行業管制等代表人物:拉弗理性預期學派理性預期學派認為:人們會知道政策的最終結果,并且對政策做出理性反應,使得政策失效。最好的政策就是不實行政策(無為而治)。這與古典主義的觀點類似。為了保持經濟的穩定性,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學家主張貨幣供給應該保持穩定的增長率,稅率也應該保持穩定性,同時財政政策應該具有公開性并能取信于民。代表人物:薩金特、盧卡斯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grossnationalproduct,簡稱GNP)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生產的最終產品(包括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最終產品是和中間產品相對而言的。最終產品(finalgoods)是指現期生產出來的產品和勞務;中間產品(intermediategoods)是指雖然也是現期生產的但是進入了其他產品或勞務的產品和勞務。特點(1)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最終產品不僅包括有形產品,而且包括無形產品—勞務,例如修理服務(2)按照市場價格計算,而不包括自產自用的產品。例如,農民生產的糧食如果供自己消費則不計算在GNP中。(3)僅計算本年度產品價格總和,而不包括以前產出。例如,在某一年轉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價值不應計算在該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中,但在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勞務,即傭金,是該年的勞務,應計算在該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中。(4)是最終產品的價格總和,而不包括中間產品。國民生產凈值(netnationalproduct)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年中凈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額。把國民生產總值減去資本消耗(折舊)就得到了國民生產凈值。國民生產凈值=國民生產總值-資本折舊國民收入(nationalincome)指各種生產要素在現期的生產過程中獲得的收入總額。也是一個衡量產出的概念從國民收入中減去公司未分配利潤、凈利息、社會保障支出,再加上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個人的利息收入、個人股利收入、企業的轉移支付,就得到了個人收入(personalincome)從個人收入中減去個人稅收和非稅支付,就可以得到個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本國領土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以領土為統計標準。無論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屬于本國還是外國,只要是在本國領土上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就都計入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暫住國外的本國公民的資本和勞務創造的價值-暫住本國的外國公民的資本和勞務創造的價值為了能夠對不同時期的國民生產總值進行有效的比較,我們選擇某一年的價格水平作為標準,各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都按照這一價格水平來計算。這個特定的年份就是所謂的基年(baseyear),這一年的價格水平就是所謂的不變價格(constantprice)。用不變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叫做實際國民生產總值(realGNP),而用當年價格(currentprice)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叫做名義國民生產總值(nominalGNP)。可以根據某一年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和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來計算價格指數,即國民生產總值隱含折算數(implicitpricedeflatorforGNP)。其計算公式如下:國民生產總值隱含折算數=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用國民生產總值隱含折算數計算通貨膨脹率的方法是:t年的通貨膨脹率=(t年的GNP隱含折算數-(t-1)年的GNP隱含折算數)÷(t-1年的GNP隱含折算數)×100%應該用人均的國民生產總值來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在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或者在比較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時,用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大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很可能比一個經濟相對發達的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要多。一般價格水平是指產品市場上的物價總水平,用來概括種類繁多的產品價格,在理論分析中是抽象的概念。價格水平是由價格指數來反映的。常用的價格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GNP(GDP)縮減指數。金融市場上的利率主要有基礎利率、貼現率等。考察利率時要區分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名義利率是指現實中的市場利率,實際利率則是指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后的利率。即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是指已經失業但正在積極找工作的人數占勞動力總人數的比例:支出法(1)私人消費支出總額是指由家庭和非營利機構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額。(2)私人國內投資支出總額包括固定投資和存貨投資。固定投資是指非居民購買的新生產的建筑和耐用生產設備的市場價值總額加上居民購買的新建造的住房的市場價值。存貨投資是指廠商持有的存貨價值的變動。失業率=已失業但在積極尋找工作的人數失業率=已失業但在積極尋找工作的人數勞動力人數×100%(3)政府購買支出是指各級政府部門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支出,包括政府在軍事設施和物資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員的薪金支出。不包括政府的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因為轉移支付僅僅把收入轉移,沒有交換的產生。(4)凈出口是指商品和勞務的出口價值減去商品和勞務的進口價值的差額。表示本國最終產品和服務有多少通過外國人支出而實現了它們的市場價值。是國外對本國產品與勞務消費的凈支出。二、收入法把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加總起來(國民收入),再經過一些項目的調整即可獲得GNP生產法由于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年中新生產出來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因此可以對各個生產階段創造的價值或者按照生產部門劃分分別進行加總來核算國民生產總值。這就是所謂的生產法或者增值法。現行國民收入核算不反映總產出第一,由于國民生產總值是根據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格來計算的,因此有許多生產活動沒有反映到國民生產總值之中。第二,地下經濟也沒有得到反映。國民收入核算沒有很好地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第一,國民生產總值不能很好地衡量精神收入。第二,國民生產總值只能比較最終數值大小,而無法說明生產的是什么商品和什么勞務。第三,國民收入核算不能反映出生產技術的進步。國民收入核算沒有很好地反映福利狀況——人均的實際消費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福利狀況的比較好的指標。“經濟福利尺度”(measureofeconomicwelfare,簡稱MEW)與“凈經濟福利”(NEW)。從含義上講,經濟福利尺度和凈經濟福利是一致的,都是試圖通過這一指標對國內生產總值指標進行校正。對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的調整:第一,加入閑暇的價值。第二,加入家庭主婦勞動的價值。第三,減去為消除污染所付出的代價。第四,減去尚未引起人們注意的現代城市生活造成的其他損失。第五,減去國防、軍備等支出。兩部門經濟收入流量循環模型⒈兩部門、兩市場模型家庭部門家庭部門企業部門租金、工資、利息、利潤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最終產品和勞務消費支出銷售收入產品市場要素市場⒉兩部門、三市場模型國民收入被分成消費和儲蓄兩部分。兩部門的總需求與總供給從總需求看:總產出=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消費(C)+投資(I)=C+I從總供給看:總產出=要素收入總和=工資+利息+地租+利潤=消費(C)+儲蓄(S)=C+S如果總供給=總需求,則C+I=C+S,即I=S三部門經濟收入流量循環模型三部門經濟是指在兩部門經濟的基礎上加上政府部門,政府是一個非營利的社會管理部門。家庭部門家庭部門企業部門租金、工資、利息、利潤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最終產品和勞務消費支出銷售收入產品市場要素市場金融市場儲蓄投資政府部門凈稅收政府購買三部門的總需求與總供給從總需求看:總產出=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需求=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C+I+G從總供給看:總產出=要素收入總和=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稅收=消費(C)+儲蓄(S)+稅收(T)=C+S+T如果總供給=總需求,則C+I+G=C+S+T,即:I+G=S+T四部門經濟收入流量循環模型家庭部門企業部門家庭部門企業部門產品市場要素市場金融市場政府部門國外部門出口收入進口支出出口產品進口產品從總需求看:總產出=國內需求+國外需求=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出口(X)=C+I+G+X從總供給看:總產出=國內供給(產出分配給各要素)+國外供給=消費(C)+儲蓄(S)+稅收(T)+進口(M)=C+S+T+M如果總供給=總需求,則C+I+G+X=C+S+T+M,即:I+G+X=S+T+M總需求:在國民收入核算中由需求或支出計算出來的國民收入。兩部門總需求AD=C+I總供給:由收入方面計算出來的國民收入。這是由于各種生產要素得到的收入是他們創造價值的衡量。兩部門總供給AS=C+S消費函數(consumptionfunction)是指居民的消費支出和決定消費的變量之間的關系。假定只考慮收入對消費的影響,則消費函數可以表示為:C=a+bY自主消費與引致消費全部消費可以分為兩部分:不取決于收入的自主消費(截距a);隨收入的變動而變動的引致消費(bY)。邊際消費傾向(MPC)MPC=ΔCMPC=ΔCΔYMPC=dCdY或平均消費傾向(APC)平均消費傾向指消費占收入的比重:APC=C/Y儲蓄函數儲蓄函數(savingfunction)是指居民的儲蓄和決定儲蓄的變量之間的關系。在宏觀經濟學中,儲蓄被定義為可支配收入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即S=Y-C因此,儲蓄函數可以寫為S=Y-(a+bY)=-a+(1-b)Y其中,S代表實際儲蓄,Y代表實際國民收入。-a是自發儲蓄(autonomoussaving)。1-b是邊際儲蓄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簡稱MPS),即收入每增加一單位時相應的儲蓄增加量。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等于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消費函數C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消費函數CDI)CO45°投資函數(investmentfunction)是指廠商的投資支出和決定投資的變量之間的關系。在只考慮產品市場時,不涉及貨幣市場和利率因素,假定廠商投資不受其他因素影響,自行決定,則投資函數可以寫為:I=I0均衡國民收入具有兩個特點:第一,它是指總需求和總供給相等時的國民收入。第二,它是一個穩定的國民收入水平。在其他條件沒有變化時,不隨時間而變化。兩部門均衡中C+I=C+S,即I=S,投資等于儲蓄,這在國民收入核算中是成立的,因此這里I為實際投資。實際投資包含計劃投資和非計劃投資。計劃投資也稱做意愿投資,非計劃投資也稱做非意愿投資。即:I=I0+Δinv其中,I代表實際投資,I0代表意愿投資,Δinv代表非意愿投資。意愿投資包括固定投資和意愿存貨投資,非意愿投資是指非意愿存貨投資,即存貨的意外變動。國民收入核算中的總需求指的是實際總需求。即AD=C+I=C+(I0+Δinv)均衡國民收入決定過程中的總需求指的是意愿總需求,而不是實際總需求。即AD=C+I0兩部門產品市場均衡條件Y=C+I=C+S,即I=S,根據S=-a+(1-b)Y,均衡條件可寫為:-a+(1-b)Y=I0Y0為均衡的國民收入,Y1時,計劃投資小于儲蓄,廠商的非意愿存貨投資為正值,廠商就會減少產出水平;Y2時,計劃投資大于儲蓄,廠商的非意愿存貨投資為負值,廠商就會增加產出水平。非意愿存貨投資為零是國民收入達到均衡水平的條件。意愿儲蓄的增加導致均衡國民收入的減少,并最終導致實際儲蓄的減少,這就是所謂的節儉悖論。
計劃投資變動也影響均衡國民收入水平。投資增加會引起總需求增加,導致均衡國民收入增加,反之則減少國民收入。三、數學模型均衡國民收入受到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第一,計劃投資I0。均衡國民收入受到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第一,計劃投資I0。第二,自發消費a。第三,邊際消費傾向b。宏觀經濟學非常關心計劃投資的變動對均衡國民收入的影響,并把1單位計劃投資的變動引起的均衡國民收入的最終變動量叫做投資乘數。兩部門經濟中產品市場均衡條件下的投資乘數投資乘數的作用過程投資品銷售商得到收入10后,假定按0.8的邊際消費傾向支出其中的8去購買消費品,于是這8的購買支出會成為第二個銷售商的收入增量,他又將支出8×0.8=6.4。這筆支出又會成為第三個人的收入,第三個人又會支出6.4×0.8=5.12用于消費。這5.12又會成為第四個人的收入,……。以此類推,將所有人在增加10的投資后增加的收入加在一起,便是一筆10的投資增量引起的國民收入增量△Y:△Y=10+8+6.4+5.12+……=50。乘數的“雙刃劍”作用乘數作用是一把“雙刃劍”,即當投資增加時,所引起的國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投資的增加;當投資減少時,所引起的國民收入的減少也要大于最初投資的減少。政府支出包括兩項:政府購買支出和轉移支付。二者的區別在于,政府購買支出使政府獲得產品和勞務,是市場交易行為。而轉移支付并不使政府獲得產品和勞務,不是市場交易行為,是政府的饋贈行為。在宏觀經濟學中,假定政府購買指出G是一個外生變量,即由政府行政或立法部門決定,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響。因此,政府購買指出曲線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線。三部門產品市場均衡:固定稅制可支配收入是人們的稅后收入再加上政府的轉移支付。即Yd=Y-T+TRYd為可支配收入,T代表固定的稅收額,TR為政府轉移支付。因此消費函數為:C=a+bYd=a+b(Y-T+TR)三部門宏觀經濟模型:均衡國民收入受到七個因素的影響第一,私人部門的投資支出。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增加,反之減少。投資乘數:第二,政府購買支出。政府購買增加,國民收入增加,反之減少。政府支出乘數:第三,政府的固定稅收。政府稅收增加,國民收入減少,反之增加。固定稅收乘數:第四,政府的轉移支付。政府轉移支付增加,國民收入增加,反之減少。轉移支付乘數:轉移支付與固定稅收的乘數效應絕對值相同,但完全相反。如果同時增加兩者,均衡國民收入將保持不變。第五,自發消費。自發消費增加,國民收入增加,反之減少。自發消費乘數為:第六,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上升,國民收入增加,反之減少。邊際消費傾向乘數為:第七,平衡預算乘數。平衡預算是政府支出和固定稅收相同時的情況。即G0=T,此時均衡國民收入表達式為:平衡預算乘數為:變動稅制下三部門產品市場均衡模型為:三部門產品市場均衡:變動稅制經濟生活中,大多數稅收為變動稅。為分析簡化,假定稅收函數為:T為政府稅收;Y代表國民收入;T0代表自發稅收,即固定稅收部分。此時可支配收入為:消費函數為:固定稅制與變動稅制的比較差別在于乘數效應,固定稅制的乘數與變動稅制的乘數的區別在于b與。變動稅制的乘數效應相對于固定稅制更小。相對于固定稅制,變動稅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減小經濟波動幅度的作用。變動稅制的這種效應被稱做稅制的自動穩定功能。正確理解宏觀經濟學中利率的含義非常重要,這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宏觀經濟學中的利率指的是實際利率,而不是名義利率。第二,宏觀經濟學中的利率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利率,如半年期儲蓄存款利率或一年期貸款利率等,而是指市場利率,即針對某一時期,在整個貨幣市場上,當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相等時的利率。如果假定投資函數是線性方程,則有I=e-dR其中,I代表私人部門投資支出,R代表利率,e代表自發投資,即利率為零時的投資支出,d代表投資支出的利率彈性,衡量投資支出對利率的反應程度,即當利率變化一單位時,投資的變化量。這里的d是正值。當考慮到利率對投資的影響時,三部門宏觀經濟模型可以表示為:此為IS曲線方程,它表示產品市場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組合的軌跡。利率下降—〉投資需求增加—〉總需求增加—〉均衡國民收入增加。反之則減少。貨幣主要有以下四個功能:第一,貨幣是交易媒介。第二,貨幣是財富儲藏手段。第三,貨幣是核算單位。第四,貨幣是延期支付的手段。宏觀經濟學中,貨幣被定義為在銀行體系外流通的通貨(紙幣、硬幣)和在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包括支票賬戶存款)。貨幣本身不具備收益。除貨幣以外的其他流動性資產稱為債券。債券本身具備收益。貨幣需求(一)交易性需求貨幣的交易性需求是指人們為了進行日常的交易所需要持有的貨幣數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LT/P=k1YLT為名義的交易性貨幣需求;P為價格水平;Y代表實際國民收入;k1為交易性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二)預防性需求貨幣的預防性需求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意外事件,所需要持有的貨幣數量。預防性貨幣需求也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Lp/P=k2Y三)投機性需求貨幣的投機性需求是凱恩斯最早提出的。這種貨幣需求是指人們持有的準備用于購買債券,進行投機活動的那部分貨幣數量。投機性貨幣需求函數:Ls/P=W0/P-lR其中,Ls為名義投機性貨幣需求;W0代表經濟中的金融資產的名義值;P為價格水平;代表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反映出利率變動1個單位導致的投機性貨幣需求的變動量。將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加總即可得到總貨幣需求。由于前兩者均為國民收入的增函數,可以合并表示。則總貨幣需求函數可以表示為: 貨幣供給假定名義貨幣供給是中央銀行單方面決定的,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值。實際貨幣供給就是M0/P,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為:貨幣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 LM曲線中L代表貨幣需求,M代表貨幣供給。貨幣市場均衡要求L=M,采用線性方程,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可以描述為:此為LM曲線方程。LM曲線是在貨幣供給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市場均衡時,利率和國民收入組合的點的軌跡。此為LM曲線方程。LM曲線是在貨幣供給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市場均衡時,利率和國民收入組合的點的軌跡。將表示產品市場均衡條件的IS曲線和表示貨幣市場均衡的LM曲線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幾何圖形表示的IS-LM曲線。兩條曲線的交點代表此時國民收入和利率的組合能夠使得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三部門均衡時,IS-LM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均衡國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變動由IS曲線和LM曲線的表達式可以知道影響均衡國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因素有:第一,當自發消費a增加時,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引起均衡國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第二,當自發儲蓄增加時,IS曲線就會向左下方移動,引起均衡國民收入減少,均衡利率下降。第三,當自發投資增加時,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引起均衡國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第四,當政府購買支出增加或者稅收減少時,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引起均衡國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第五,當貨幣的交易性需求和預防性需求增加時,LM曲線就會向左上方移動,引起均衡國民收入減少,均衡利率上升。第六,當貨幣供給增加時,LM曲線就會向右下方移動,引起均衡國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一)政府購買支出的擠出效應政府購買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從而引起私人部門投資減少的效果被稱作政府購買支出的擠出效應。二)凱恩斯陷阱即當利息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對貨幣的投機需求會變得無限大。也就是說,當利息率低到某一點時,所有的人都會預期利息率不會再下降而會上升,從而都拋出債券而持有貨幣。投機性貨幣需求曲線平行于橫軸的部分就被稱為凱恩斯陷阱或者流動性陷阱。在R0點,貨幣的投機需求曲線變得有無限的彈性,從而會阻止利率的下降。這時利息率不再調節貨幣需求,貨幣需求是個無底洞,無論貨幣供給增加多少都會被吸收,于是貨幣市場陷入了凱恩斯所謂“流動性陷阱”,第一節宏觀經濟目標政府干預宏觀經濟,首先必須明確所需要達到的宏觀經濟目標。常見的宏觀經濟目標包括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此外,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還包括資源最優配置、“收入均等化”、環境保護等。在經濟生活中,最常見的政策工具是宏觀財政政策和宏觀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包括:稅收政策、政府支出政策;貨幣政策包括:調整銀行的法定準備金率、調整中央銀行的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調整貨幣供給量第二節財政政策(一)政府預算及其構成政府預算由政府收入和支出兩方面構成:1、政府收入政府收入的最主要來源是稅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收入(如公共部門和國有企業的利潤、政府財產的拍賣等)。2、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整個國家各級政府部門支出的總和。它由許多具體的支出項目構成,主要可分為政府購買支出和政府轉移支付兩類。政府購買支出是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用于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自身管理運營等,如購買軍需品、政府辦公用品、支付政府雇員報酬、投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學校、公路、鐵路)等。政府轉移支付是指政府不以取得商品和勞務為目的的支出,主要包括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支出,如公共醫療保險、義務教育支出、社會福利支出等。3、政府預算平衡政府預算平衡是指一個國家年度預算的收入等于年度預算的支出。當年度預算收入減年度預算支出所得的差額為正時,政府預算盈余;當年度預算收入減年度預算支出所得的差額為負時,政府預算赤字。(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據對經濟情況的判斷而作出財政收支調整的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減稅或增加政府支出來刺激投資和消費、增加社會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的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增稅或減少政府支出來抑制投資和消費、減少社會總需求、減緩經濟增長、消除通貨膨脹的政策。貨幣政策(一)貨幣供給量在宏觀經濟學中,我們所使用的貨幣供給量口徑是M1,即貨幣供給量等于現金(C)和公眾(除銀行自身外)在商業銀行各種活期存款(D)之和。所以有M1=C+D公眾可以以現金的形式、也可以以活期存款的形式來持有貨幣。用cu表示現金-活期存款比率,則有cu=C/D二)基礎貨幣基礎貨幣又稱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是指現金與商業銀行以現金形式持有的準備金(R)之和。用公式來表示,就是:H=C+R其中,H代表基礎貨幣。(三)法定準備金率準備金與活期存款之間的比率稱為儲備-活期存款比率,用re來表示。因而有re=R/D中央銀行為了保持本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防止因商業銀行周轉不靈而導致金融危機,要求商業銀行將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作為準備金而保持在手中。這一比例稱為法定準備金率(legalreserveratio)。商業銀行的儲備-活期存款比率主要是由法定準備率決定的四)貨幣乘數貨幣乘數(moneymultiplier)又稱貨幣創造乘數。它是指當基礎貨幣變動1單位時,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規模。貨幣乘數可以用M1/H來代表。由于cu和re都小于1,所以,貨幣乘數是大于1的。假定現金-活期存款比率近似等于0。在這種情況下,貨幣乘數為商業銀行的儲備-活期存款比率(法定準備率)的倒數。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1、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操作(openmarketoperations)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在國債市場上公開買賣國債,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如果央行向商業銀行或公眾購買國債,會增加他們手中的基礎貨幣;如果央行向商業銀行或公眾出售國債,會減少他們手中的基礎貨幣。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基礎貨幣的增減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更大規模增減。調整再貼現率再貼現率(rediscountrate)是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時的利率。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貸款的成本。再貼現率降低,會促使商業銀行增加從中央銀行的貸款,從而增加基礎貨幣。3、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法定準備率的變動將導致商業銀行儲備-活期存款比率的同方向變動以及貨幣乘數的反方向變動,從而影響貨幣供給量。
資產評估案例分析題1.被評估企業為一擬準備上市的酒店,評估基準日為2003年12月31日,該酒店2003年的財務狀況詳見2003(1)由于非典原因,該企業2003年的實際收入僅達到企業正常經營收入的60%;(2)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0%,營業費用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管理費用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3)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0%,其中長期負債利息占財務費用的80%;(4)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5%;(5)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2003年利潤表項目行本年累計數一、主營業務收入11000000.00減:主營業務成本3550000.00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555000.00二、主營業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6395000.00加:其它業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7減:營業費用880000.00管理費用9100000.00財務費用1080000.00其中:利息支出1180000.00三、營業利潤(虧損“-”號填列)13135000.00加:投資收益(虧損以“-”號填列)14補貼收入15300000.00營業外收入16減:營業外支出17150000.00四、利潤總額(虧損總額以“-”號填列18285000.00減: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33%)1994050.00五、凈利潤(凈虧損以“-”號填列)22190950.00評估人員根據被評估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未來發展前景,選取了同行業5個上市公司作為參照物并經綜合分析、計算和調整得到一組價值比率(倍數)的平均數值,具體數據如下:(1)市盈率為l0;(2)每股市價與每股無負債凈利潤的比率為7;(3)每股市價與每股主營業務利潤的比率為3.8.要求:根據上述資料運用市場法評估該酒店市場價值。(最終評估值以算術平均數為準,運算中以萬元為單位,評估結果保留兩位小數)。參考答案:收益調整表項目行本年累計數一、主營業務收入11666700.00減:主營業務成本3833300.00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591668.50二、主營業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6741731.50加:其它業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7減:營業費用883300.00管理費用983300.00財務費用10166700.00三、營業利潤(虧損以“-”導填列)
13408431.50加:投資收益(虧損以“-”號填列)14補貼收入15營業外收入16減:營業外支出17四、利潤總額(虧損總額以“-”號填列)18408431.50減:所得稅(33%)19134782.39五、凈利潤(凈虧損以“-”號填列)22273649.11(1)主營業務收入=100÷60%=166.67(萬元)(2)主營業務成本=166.67×50%=83.33(萬元)(3)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66.67×5.5%=9.17(萬元)(4)營業費用=166.67×5%=8.33(萬元)(5)管理費用=166.67×5%=8.33(萬元)(6)財務費用=166.67×10%=16.67(萬元)(7)無負債凈利潤=2736+16.67×(1-33%)=38.53(萬元)(8)主營業務利潤=74.17(萬元)(9)凈利潤=27.36(萬元)(10)根據市盈率計算的酒店價值=27.36×10=273.60(萬元)(11)根據無負債凈利潤價值比率計算的酒店價值=38.53×7=269.71(萬元)(12)根據主營業務利潤價值比率計算的酒店價值=74.17×3.8=281.85(萬元)(13)評估值=(273.60+269.71+281.85)÷3=275.05(萬元)
2.2004年,某著名百貨公司將其擁有的某商場一部分出租給銀行,租期5年,剩余部分統一招商和經營管理,對招商引進的商戶收取較高的管理費。現該百貨公司欲轉讓該商場而委托評估其轉讓價格。請問:(1)該商場周邊近期有較多權利性質相向的臨街鋪面正常交易的實例,可否選取其作為可比實例?為什么?(2)確定出租部分的潛在毛收入時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是什么?(3)確定自營部分的凈收益時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參考答案:(1)不可取。因為這些交易實例在實物狀況上會有較大差異,如土地房屋規模、設備裝修檔次、建筑結構、樓層層數與層高、臨街深度等不同,不具有可比性。(2)確定出租部分潛在毛收入時應注意:①租賃期內按租約計,租賃期外按正常客觀的市場租金計;②應考慮租賃保證金和押金的利息收入;③應考慮是否存在無形收益。(3)確定自營部分凈收益時應注意:①測算正常客觀的凈經營(營業)收入;②應扣除正常商業利潤。或:要準確界定由商業房地產本身帶來的凈收益,不要在凈收益中混入由于經營等非房地產本身要素所產生的收益。或:應根據經營資料測算凈收益,凈收益為商品銷售收入扣除商品銷售成本、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商業利潤。
3.委托方委托某評估機構評估的資產為1臺電腦數控機床,型號MCV-1300P,該機床于1998年6月購置并投入使用。資產評估師采用成本法進行評估,評估基準日為2008年2月30日。經過向該機床生產廠家的代理商咨詢,該型號機床已經停止生產,與委估機床同規格的新型設備的市場價格為84萬元。委估設備與同規格新設備的主要區別在于數控系統和機床結構的差異,兩方面因素對價格差異的影響分別為12.5%和17%,因而,確定被評估設備的重置成本為:84萬元×(1—29.5%)=59.2萬元成新率的確定采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該類機床經濟使用壽命為12-18年,考慮到該設備為較早期的數控機床,制造質量一般,因而確定其經濟使用年限為14年,年限法確定其成新率為:1-已使用年限÷經濟使用年限=1-9.67÷14=30.9%該設備的運行應該以兩班制為標準,每天15小時,然而設備的實際使用為不定期的三班和兩班制,平均每天運行時間為18小時。以工作量法確定的成新率為:1-(18小時×250天每年×9.67年)÷(15小時×250天每年×14年)=17.1%確定該設備的綜合成新率為:30.9%×50%+17.1%×50%=24%該設備的評估值為:59.2×24%=14.2萬元該設備評估過程中,為什么沒有分別考慮實體性、功能性、經濟性貶值?你認為成新率的估算過程有什么可商榷的?參考答案:教材第25-27頁。根據案例描述,該資產的利用率為:18÷15=120%,因而實際已使用年限為120%×9.67=11.6年,因而成新率應該為:1-11.6÷14=17.14%
4.“A”商標評估案例一、委托單位概況SC旅行社于1978年8月18日批準成立。注冊資本1423萬元,有職工281人,現下屬有7個企業。二、評估方法本次評估選取2000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評估方法選用超額收益法。該法對商標進行評估,就是對商標有效期內(續展前該商標有效期為8式中:PV——商標的評估價值;i——折現率;Pt——預測超額利潤;n——預測期;t——預測年限超額利潤=營業收入凈額×超額利潤率超額利潤率=收益率-基準收益率營業收入凈額=營業收入總額-代收代付款折現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三、評估數據來源及計算過程1.SC旅行社營業收入凈額計算(表1)表1營業收入凈額計算表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1—6月)營業收入總額(萬元)8613174062024622861196131l342代收代付款(萬元)379694801201413800108726326營業收人凈額(萬元)4817792682329061874150162.SC旅行杜1995—2000年營業收入情況匯總與2001—2008年營業收入凈額預測(表2、表3)預測方法:最小二乘法。表2年份Xr(萬元)XrX21995148174817119962792615852419973823224696919984906136244161999587414370525200061250075OOO26總計215127720031491因此:因此:Y=1191.11X+4377.28表3營業收入凈額計算表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X789101l121314預測營業收入凈額(萬元)127151390615097162881747918671198622l053環比指數=本年度營業收入凈顴÷上年度營業收入凈顴經計算,環比指數不大于1.10,說明預測的未來營業收入凈額年遞增不超過10%:根據國家確定的“十一五”期間我國國內旅游業的規劃目標:“十一五”期間國內旅游收入年均增長12%~15%,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年均增長10%~12%……可看出由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歸分析模型所預測的未來營業收入凈額是合理的。3.利潤率計算(表4)計算公式為:表4年份19921993199419991996(1—6月)利潤總額(萬元)1433.241527.971762.90l807.061227.40營業收入凈額(萬元)79268232906187415009.70收益率(%)18.0818.5619.4620.6724.50說明:1.利潤總額為SC旅行社稅前利潤額。2.由于旅游行業的特殊性,營業收入總額中大量的代收代付款不屬于旅行社的實際收入,故采用扣除代收代付款之后的營業收入凈額計算SC旅行社的收益率。4.超額收益率計算(表5)表5年份全國旅行社利潤率(%)SC旅行社利潤率(%)199213.0218.08199311.7918.56199412.1019.4619958.9620.67總計45.8776.77平均值11.4719.19超額收益率=SC旅行社平均利潤率-全國旅行社平均利潤率=19.19%-11.47%=7.7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幼兒流感知識課件
- 預防醫學健康課件
- 采收梨瓜技術培訓課件
- 順境逆境說課課件
- 項鏈小說介紹課件
- 《金屬工藝學》課件-第三章 鋼鐵材料
- 職場心理健康培訓體系構建
- 音樂游戲培訓課件
- 2025年耐輻照電絕緣玻璃纖維合作協議書
- 鄉鎮基層農業經濟統計分析
- 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5版)
- 藝術哲學:美是如何誕生的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高頻詞匯1500
- (高清版)TDT 1056-2019 縣級國土資源調查生產成本定額
- FZ/T 73019.2-2020針織塑身內衣調整型
- 墻面抹灰施工方案35316
- 勝任力調查問卷
- 商業租戶招商營運一戶一檔移交資料清單
- 電白局設備采購4開標過程評標報告
- 比和比例綜合練習題及答案-
- 小學古詩詞大賽-九宮格練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