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酙四首(其一)》課件(江蘇省縣級優課)_第1頁
《月下獨酙四首(其一)》課件(江蘇省縣級優課)_第2頁
《月下獨酙四首(其一)》課件(江蘇省縣級優課)_第3頁
《月下獨酙四首(其一)》課件(江蘇省縣級優課)_第4頁
《月下獨酙四首(其一)》課件(江蘇省縣級優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鑒賞之修辭手法江蘇省《考試說明》要求古代詩文閱讀之鑒賞評價:鑒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語言和藝術技巧。高考要求掌握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還有:設問、反問、頂真、互文、雙關等。學習目標1、能夠掌握常見的修辭手法并明確其表達效果。2、能夠準確找出古詩詞句中所用修辭手法,并總結規范答題步驟。(重點)3、能夠運用規范答題步驟,較準確地解答古詩詞鑒賞修辭手法題目。(難點)檢測反饋(2分鐘)指出下列詩句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并說明效果①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②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③“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比喻比擬夸張化呆板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⑤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長歌行》)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借代反問雙關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加強語氣感情強烈含蓄委婉、趣味性強1、比喻:化呆板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2、比擬:使所表達的事物,形象而生動3、夸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4、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5、反問:加強語氣感情強烈6、雙關:含蓄委婉、趣味性強修辭手法的效果

例題展示(8分鐘)

清溪行(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注】本詩寫于天寶十二載(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貴池)時。

本詩頸聯除對偶外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①運用比喻手法來正面描寫清溪的清澈。②詩人以“明鏡”比喻清溪,把兩岸的群山比作“屏風”,人在岸上行走,鳥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③給人以形象生動、身臨其境之感。(指出修辭手法)(結合詩句分析)(表達效果)總結答題方法

①準確指出用了哪種修辭手法。②結合詩句內容解釋怎么使用的這種修辭手法。③這種修辭手法的描寫效果或如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感情。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首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分析。①這首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②將潭面比作未磨之鏡,將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銀輝下銀盤里的一顆青螺。③兩個比喻的運用,使得本詩的景物描寫生動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洞庭美景的喜愛之情。練習鞏固(10分鐘)酒泉子【宋】孫光憲

空磧①無邊,萬里陽關道路。馬蕭蕭,人去去②

,隴云愁。香貂③舊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綺羅心,魂夢隔,上高樓。【注】①空磧:空曠的大沙漠。②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③香貂:貴重貂皮做的戰袍。“隴云愁”是什么意思?請從運用修辭手法的角度加以說明。

答:①運用擬人的手法。②這里說“云愁”實際說的是人愁,賦予隴云愁緒。③由此可見人的愁之深,借以襯托征人的悲涼心情。

南海旅次(唐·曹松)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尾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①尾聯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②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作者處于抑止狀態的歸心,而春風則被賦予了春風人的特色,會催開百花。作者每到春天都會受到刺激,引起歸思泛濫,就像被春風催開的百花,競相怒放。③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歸思的紛亂、強烈、難以遏制。類題訓練(8分鐘)歲暮①【唐】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這首詩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賞析。(4分)①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②用“煙塵”代指邊境戰事,說明戰爭很緊張。

③戰爭場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2題。

秋齋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

【金】趙秉文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注】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1.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4分)2.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拓展練習(7分鐘)1、答:“山月皎如燭”,①運用比喻。②將月亮比作蠟燭。③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亮的皎潔;“冷暈侵殘燭”,①運用擬人。②冷冷的月光,侵入將要燃盡的蠟燭。③寫出了環境的凄冷。2、答:同:孤獨。

異:韋應物的孤獨是淡淡的,更多

是在自然景物的動靜中體現中恬淡自適的情懷。趙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涼的,表現了自己內心孤獨引發的清冷。當堂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