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秋期期終七年級階段性調研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50分鐘。2.閉卷考試,考生應獨立答題。3.本試題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選擇題(共20小題,4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關注歷史教材的課目標題,可以準確把握所學歷史內容的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征。如圖教材目錄橫線處應填A.秦朝的統一大業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C.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D.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某博物館收藏文物3萬多件,其中,石器約有3000件,陶器1.4萬件,其他質地器物3700多件,人骨標本200多具,古生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標本約200多件,陶器上的人面魚紋圖案最具代表性。該博物館是A.半坡遺址博物館 B.大汶口遺址博物館C.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D.陶寺遺址博物館3.神話傳說雖蘊含某些歷史信息,但不等于史實。史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下列屬于史實的是A.大禹治水 B.武王伐紂 C.后羿射日 D.嫦娥奔月4.右圖周王朝為穩固政局,擴大統治范圍而實行的A.禪讓制 B.世襲制C.分封制 D.郡縣制5.古書上記載,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制農具耕種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蘇等地的春秋墓葬中,發掘出一批鐵制農具。以上信息表明春秋時期A.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 B.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C.農業上流行深耕細作 D.鐵制農具得到全國推廣6.記聽課筆記是學習歷史的好習慣,張同學在筆記本中記錄了以下關鍵詞:李太守、天府之國、防洪、灌溉、水運。由此判斷,他學習的主要內容是A.翻車 B.都江堰 C.大運河 D.靈渠7.公元前350年,一個叫張三秦國人勤勞耕作,生產出許多糧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授予爵位 B.免除賦稅C.授予田宅D.免除徭役8.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敘述正確的是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B.在巨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主力C.直接推翻了秦始皇的殘暴統治 D.最后被項羽領導的軍隊所鎮壓9.《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面對這樣的社會狀況,西漢統治者采取的治國政策是A.增加賦稅 B.削弱侯國 C.休養生息 D.以德化民10.西漢初年,經過幾位皇帝的努力,社會逐漸安定,百姓富裕起來,國家隨之強盛,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治世局面,史稱A.“光武中興” B.“文景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皇之治”11.美國學者德克·卜德曾這樣描述某項發明:“它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過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許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該項發明是A.印刷術 B.造紙術 C.《傷寒雜病論》 D.《大明歷》12.東漢末年,創編出“五禽戲”并發明“麻沸散”的名醫是A.張仲景 B.賈思勰 C.華佗 D.祖沖之13.下圖反映的是漢代西域與中原的物產交流情況,促進當時西域與中原物產交流的歷史事件是A.實施“推恩令” B.實行鹽鐵官營、專賣C.張騫出使西域 D.開辟海上絲綢之路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名言,出自于哪部史學巨著A.《春秋》 B.《詩經》 C.《漢書》 D.《史記》15.右圖是1956年出土于廣州東郊麻鷹崗的東漢豪強大族的住宅——陶院落(模型)。院落平面呈方形,院內有供臨窗眺望的譙樓,有手持兵器的武士,住宅與防御設施緊密結合。對模型中透露的歷史信息描述正確的是A.豪強大族把持了朝政B.地方割據,社會動亂C.經濟發達,國力強盛D.政治清明,國泰民安16.220年,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次年,孫權稱吳王。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吳國建立。以上史實A.標志著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B.表明東漢王朝走向衰亡C.說明魏國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D.加速西南地區的開發17.這是中國古代又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產生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典故。這場戰役是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18.東晉的王羲之繼承各種書體的優點,所作楷、行、草書尤為精湛。當時人們稱贊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將他譽為“書圣”。他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作品是A.《宣示表》 B.《蘭亭集序》 C.《多寶塔碑》 D.《玄秘塔碑》19.對下列圖片反映信息的解讀,最恰當的是
秦始皇陵兵馬俑
北魏陶俑
龍門石窟A.我國石窟藝術不斷發展 B.我國古代善于吸收外來藝術C.我國雕塑藝術的多樣性 D.我國木結構建筑藝術的發展20.歷史的時空觀念是指歷史時序觀念和歷史地理觀念。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表,其中結束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實現全國統一的兩個封建王朝是A.秦朝、西晉 B.西漢、西晉 C.秦朝、東漢 D.東漢、東晉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60分)21.(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圖一圖二老子像材料三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圖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毫不夸張地說,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1)請寫出材料一中兩幅圖片的名稱。(4分)(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哪一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政治上的主張是什么?(4分)(3)材料三“諸子百家熠熠生輝”的局面叫什么?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張對于我們現代生活和文明建設仍有借鑒意義?(4分)22.(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真正的郡縣制是從秦王朝開始的。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由中央直接管轄,并建立了比較嚴密的以郡統縣的行政區劃體系,使普天之下真正成為皇帝一人的直屬領土。所謂郡縣制就是由中央把國土分成郡和縣,任命郡守和縣令去治理,而且有任期、不世襲。——摘編自宋玉《論郡縣制沿革及其對我國地方行政區劃的啟示》材料二秦統一中原后,制定了統一的貨幣,并將其作為全國統一的法定貨幣,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錢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這一貨幣的造型是秦代“天命皇權”的象征。《呂氏春秋》載:“天道圓,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摘編自張功臣《錢眼里的中國》材料三秦朝的快速滅亡有著多層次、多方面的原因。秦朝在建立之后,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加之嚴酷的法律制度不可避免的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使秦朝缺乏統治基礎,這是導致秦朝快速滅亡的主要原因。秦朝的建立處于我國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過程之中,來自于舊統治體系的阻擾和破壞是導致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在秦朝建立以后,秦朝對軍事形勢的誤判,無疑加快了秦朝滅亡的速度。——摘編自聶毅《秦朝速亡原因分析》(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朝郡縣制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朝推行郡縣制產生的歷史影響。(4分)(2)材料二中“統一的法定貨幣”名稱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朝統一貨幣的歷史意義。(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秦朝滅亡的原因。(4分)23.(12分)歷史的星空,因有眾多杰出人物而光輝燦爛。請認真閱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請你仿照示例從上述歷史人物中任選兩位,為其制作名片。(12分)人物:張騫人物:__________朝代:西漢朝代:__________主要事跡: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主要事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圖材料二
東漢后期10個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皇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即位年齡1011311281512149壽命(歲)27231303936341454材料三
中國古代某時期政權更替示意圖(1)材料一反映出西漢初年中央面臨什么問題?漢武帝為強化中央集權采取什么建議來解決這一問題?(4分)(2)從材料二中能得出什么結論?這一現象導致東漢中期以后的朝政出現了什么局面?(4分)(3)材料三示意圖反映的是我國哪一時期的政權更替情況?該示意圖體現了這一時期的哪一突出特征?(4分)25.(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歷史中的曹操》材料二東晉政府建立了許多僑郡縣,給予南遷人民免除稅役的權利,江南經濟文化因此迅速發展。到梁代,江南許多地區已是“良疇美柘,畦畎相望,連宇高甍,阡陌如繡”,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他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風易俗。他力排眾議,494年遷都洛陽把百余萬包括鮮卑族在內的北方各族人民遷到中原。他進一步推行漢化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節選自七年級上冊教材(1)你同意材料一的觀點嗎?請以史實說明。(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4分)(3)材料三
中的“他”是誰?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20小題,40分)1—5DABCA6—10BDACB11—15BCCDB16—20ADBCA二非選擇題(5小題,60分)21(12分)(1)甲骨文;司母戊鼎。(4分)(2)道家;“無為而治”(4分)(3)百家爭鳴;略(4分)22(12分)(1)特點:中央直接管轄;以郡統縣;官員由中央(皇帝)任免,有任期、不世襲。歷史影響:皇帝和朝廷牢牢的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分)(2)名稱:圓形方孔半兩錢。歷史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錢幣形制的雜亂狀態(或改變了以前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交流。(4分)(3)原因: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法律嚴苛激化階級矛盾;舊統治體系的阻撓和破壞;對軍事形勢的誤判。(寫出兩點即可,4分)23(12分)人物:孔子(2分)朝代:春秋后期(1分)主要事跡:儒家學派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以德治國;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3分)人物:張仲景(2分)朝代:東漢(1分)主要事跡: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他還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3分)人物:祖沖之(2分)朝代:南北朝(1分)主要事跡: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創制《大明歷》;《綴術》。(3分)24(12分)(1)問題:在西漢初期分封制度下,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過了中央政府,威脅到西漢王朝;推恩令。(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