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五當代高等教育發展趨勢1第一節大眾化與高等教育改革一、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
高等教育大眾化是美國學者馬丁·特羅提出的描述高等教育發展階段及其特征的一個概念。1962年馬丁·特羅在“美國高等教育民主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大眾高等教育”這一概念。數量指標:15%以下——elitehighereducation15%~50%——masshighereducation超過50%——universalhighereducation2 1973年特羅在OECD舉辦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所作的報告——“從精英到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的基本框架。1.工業化社會的高等教育發展都將遵循精英→大眾→普及三個階段。2.不同階段的高等教育,體現出量與質的差異。高等教育大眾化是一個量與質相統一的概念。3.從一個階段過渡到下一個階段存在著諸多須引起人們重視的問題。預警理論3精英階段大眾化階段普及化階段毛入學率15%以下15%~50%50%以上高等教育觀少數人的特權有資格者的權利一種義務高等教育的功能培養學術精英和統治階層培養更廣泛的精英,重點是技術精英為發達工業社會大多數人的生活做準備教育內容與課程高度結構化和專門化模塊化、半結構化、靈活性、學分制仍有模塊課程、非結構化、課程之間的界限打破教學形式與師生關系導師制、個別指導或研討式教學師承關系弱化,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之以討論式教學形式更加多元化,更多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學生的就學方式中學畢業后直接進入大學、住校且連續學習取得學位、輟學率低多數學生中學畢業后直接入學、入學更容易、水平參次不齊、輟學率較高、住校與走讀相結合延遲入學現象較普遍、輟學率增加、多數學生有就業經歷、大部分走讀不同發展階段高等教育制度與機構類型的比較4精英階段大眾化階段普及化階段教育機構的特點和界限共同標準、高度統一性、相似性標準多樣性、更具綜合性無共同標準、更加多樣化院校規模校均規模2千人~3千人、學術小社會師生總數達3萬人~4萬人、住校走讀相結合的大學城規模不受限制、教學時不集中、聯系松散領導與決策少數英才決策決策程序更民主并受相關利益集團影響公眾及各種利益集團更多地介入決策學術標準共同的、較高的標準標準相對多樣化標準更加多樣化入學選拔原則選拔性的(以成績選拔)準選拔性的(成績標準+非學術標準)非選拔性的(有意愿和資格都開放)學校管理形式學術人員兼任行政職務、任期制主要由專業管理人員承擔高度專業化的管理人員大量出現學校內部管理教授治校、元老教授壟斷管理中青年教職員和學生享有一定的管理權廣泛的民主參與高校與社會的分界界限分明、封閉的大學界限淡薄、開放的大學界限消失、大學社會一體化5如何評價馬丁·特羅的大眾化理論?重要作用+局限1.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和預見性的理論2.是一個預警理論,揭示變化的信號3.不完全適合其他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4.15%、50%不具有絕對的|統計學上的意義6二、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不同模式(一)美國
第一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國家。(1949年15.2%)得益于先前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理念與制度框架。縱向結構上,形成了多種培養層次的結構體系;橫向結構上,舉辦者、資金來源、辦學形式等方面表現出多樣化的特征。1.贈地學院社會學院的發展帶來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張Ⅰ確立社會服務新職能,高校開始關注社會需要;Ⅱ教育內容實質性變化:農業、機械等;Ⅲ確立了“誰都可以學,什么都可以學”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針;72.社區學院
社區學院由20世紀初的初級學院衍生而來。1892年,芝加哥大學校長威廉·哈珀將4年制的大學教育分為“文理學院”和“大學學院”兩部分,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可以獲得學士學位。1896年,文理學院和大學學院分別改稱“初級學院”和“高級學院”。1901年,喬利埃特高中校長布朗在哈珀的支持下,在高中設立了學院水平的13、14級課程,創立了獨立形式的初級學院——喬利埃特初級學院。職能:轉學(哈珀與布朗達成的協議)8二戰后,1944年《軍人權利法案》的頒布及杜魯門高等教育委員會的推動下,初級學院增加了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社區服務等)的職能。兩年制學院職能的擴展,使其更名為“社區學院”。特點:面向本地區(社區)居民;開設多種教育課程(轉學課程、職業課程、補償課程);教學安排富有彈性。社區學院是美國大眾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擔者。93.加州高等教育發展規劃1960年,為解決大眾高等教育中“精英主義”和“平等主義”的矛盾,加州通過了《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加州高等教育系統分層:授予博士學位的加州大學系統(9校區);注重研究、教學與公共服務的平衡發展;開設碩士及學士課程為主的州立大學系統(23校區);注重教學,承擔師資和其他中級專業人員的培養;以社區學院為主的加州社區學院系統(106校區)。承擔辦專業人員培訓,大眾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10(二)英國20世紀70年代才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1.《羅賓斯報告》二戰后,蘇聯人造衛星升天刺激下,英國政府加快了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1961年任命經濟學家羅賓斯勛爵負責對高等教育進行調查。1963年《羅賓斯報告》,提出著名的羅賓斯原則:所有具備入學能力和資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應該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高高級技術學院的地位,升格到大學水平;成立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112.“高等教育二元制”改革為維護大學的學術質量,迎合擴張高等教育規模的需求,英國推行了高等教育二元制。1965年4月,英國教育和科學大臣安東尼·克羅斯蘭提出在自治大學系統之外,設立一個單獨的由多科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組成的公共高等教育部門。1966年,英國發布《多科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規劃:繼續教育體系中的高等教育》白皮書。12比較內容自治大學公共教育部門使命和職能提供學術性教育;開展高水平的研究;開展高職教育和師范教育;注重教學;學制全日制教育全日制部分時間制、工讀交替制和夜間教學學位授予權有學位授予權無學位授予權管理大學自治接受地方教育當局直接領導經費由政府通過大學撥款委員會供給地方政府支付服務范圍面向全國面向區域133.“一元制下的多元模式”二元制發展的困境:一是兩元并未實現真正的平等;二是兩元不是“存異”,而是出現趨同的現象。1988年,英國政府頒布《教育改革法》,賦予多科技術學院等高等教育機構獨立法人的地位,并成立多科技術學院和其他學院基金委員會為其提供經費。1992年,英國議會通過《繼續和高等教育法》,規定只要符合標準,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都可以擁有“大學”頭銜,正式廢止了高等教育雙重制。“一元制下的多元模式”:多層次、多規格的體制。一元指取消了人為設立的大學與非大學之間的界限,而多元指的是高等教育內部結構表現出來的多樣化與差別化。美英區別:人數的增加vs.全方位、深層次的結構改革14(三)德國德國高等教育于20世紀70年代實現大眾化。1977年,為了減輕限額招生的壓力,最大可能地滿足人們高等教育需求,各州州長作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即“開放決定”(超載計劃):高校要為當時出生率高的年份保留學習位置;保證高等教育領域有充裕的教育機會;充分利用高校現有的接受能力,在必要的情況下,要通過超載加以擴張;通過調整高校教師編制,對需求做出靈活的反應。151.綜合高等學校又稱綜合大學,是德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高等教育結構改革的產物。兩種模式:學校一體化模式。將不同類型的高校——學術性高校和非學術性高校等合并在一起,完成高等教育的多種任務。專業課程一體化模式。在各專業方向里,設置多層次、多樣化的專業課程計劃,為學生提供多種結業的可能性。即所謂的Y-模式,學生在完成共同的基礎學習之后,將學習劃分為短和長的專業學習,短的課程計劃導向高等專科學校碩士學位,長的專業課程計劃則導向大學碩士學位。并不成功→80年代初,很多綜合高等學校逐步向經典性大學回歸。162.高等專科學校1968年10月,德國各州長簽署了一份全聯盟關于高等專科學校的協定。按照該協定,1969~1971年,原工程師學校、工業設計高級專科學校、社會公共事業專科學校、經濟高級專科學校等中等職業學校改制為高等專科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是一種獨立的、新型高等教育機構,具有獨立任務和辦學特色。一是專門任務:面向實踐、面向職業生活,應用性研究與開發,為區域經濟服務;二是辦學特色: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學習時間相對較短;科研注重應用性研究與開發。17三、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面臨的挑戰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通過多種形式積極發展高等教育,高校擴招。1998年招生數1999年招生數增幅108.4萬159.7萬47.3%1998年招生數2007年招生數增幅108.4萬566萬422.1%年份1995200220042016毛入學率7.2%15%19%42.7%181.成就僅用了數年就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跨越式發展;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擴大了民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2.挑戰經費問題4%(1993-2012年)結構調整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弱質量問題就業問題凸顯2012:巴西4.4%墨西哥5.3%2008:美國8%19第二節市場化與高等教育改革一、政府、市場與高等教育20世紀80~90年代,高等教育市場化成為一種改革潮流。20(一)高等教育“協調三角”關系1.美國學者伯頓·克拉克提出的協調三角形理論?國家權力:影響力來自提供辦學經費,保障公共利益的責任;?學術權威: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市場力量:消費者市場、勞動力市場、院校市場國家權力由各級政府代表,通過行政官僚傳達。市場力量反映利益相關者的總體選擇學術權威資深教授組成,個人統治或團體和行會統治212.三股力量的強弱→不同的模式:前蘇聯、1978年前的中國:國家模式;歐洲大陸:官僚-學術權威雙元管理模式;美國:市場力量主導3.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趨同化——走向市場化第一,國家角色由控制者向監督者轉變;第二,高校自治權增大,院校一級的行政管理權增大;第三,市場力量得到加強;第四,學術影響力受到來自國家、院校組織、市場等更多的限制。224.國家政策的變化與高校對策的體現:(1)國家政策Ⅰ.削減經費投入→籌資渠道多元化、學費上漲;Ⅱ.放松管制,增加自主權;Ⅲ.績效問責制,績效撥款。(2)高校的對策高校實行“開源”與“節流”→運用市場理念與策略來管理和運營高等教育→教學、科研、服務引入市場機制。235.高等教育市場化改革第一,資金的市場化資源依賴特性—爭取外部資源,學術創收—學術資本主義第二,經營的市場化
企業管理方式在高校大行其道,效率、效益至上,教授學術職業自我約束、自我成熟的信任——評價手段和獎懲手段第三,就業的市場化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第四,入學的市場化爭取優秀生源、入學人數246.高等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推動力高等教育規模的持續擴張及公共財政能力的有限性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增速放緩,公共財政狀況惡化→市場力量政府角色的轉變新自由主義、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影響,政府職能走向“掌舵”,而不是“劃槳”高等教育功能的認識轉變
成本分擔理論的普遍認同;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高等教育機構既是公共服務機構,又是商業服務機構。25二、高等教育市場化的策略(一)德國(歐洲)20世紀90年代前德國高等教育教育系統的典型特征:第一,高等教育管理置于州政府權力和學術權威之間;第二,教師是國家公務員,為終身職位;學生免費上學,擁有中學畢業證即可進入相應高等學校學習,高校在招生事務上無發言權;第三,大學是科學研究的場所,創業活動、市場活動通常被排斥和拒絕。1995:6.9%2005:6.3%2015:5.1%26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德國政府推動了一系列改革:1.績效導向的經費分配制度(1)建立績效撥款制度對績效好的,給予資金獎勵。(一定比例使用績效撥款)(2)實施“卓越計劃”,培養高校競爭意識。高等教育資源分配長期采用“平均主義”2004年,推出“精英計劃”,2006~2011年投資19億歐元,重點扶持10所精英大學、精英科研團隊和研究生院。(3)實行高等教育繳費制1998年,巴登-符騰堡州開始引入收費制,對在校超6年尚未獲得學位的學生收取一定的費用。各州各自為政:收費、有條件收費、不收費。272.領導與管理體制改革特征:去國家化、去控制化,賦予各州及高校更多自主權(1)縮小聯邦政府的權限,還權于地方。2006年,聯邦與各州簽訂了《2020高校公約》,以增加地方對高等教育的自主權為宗旨,重新劃分了聯邦與州對高等教育的職責范圍及承擔的任務。(2)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領導力加強校長、院長的管理權;引入有校外人士參與的高校理事會。283.高校教師工資制度改革2000年,聯邦教育與研究部頒布《德國高等學校服務法》改革方案,提出了績效導向的工資制度→基本工資+績效工資29(二)美國典型的市場驅動模式——代表1.削減公共教育財政,大幅提高高校學費高校經費來源: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學費,捐贈,創收經濟不景氣、公共財政狀況不佳→提高學費2.聯邦資助貸款化直接撥款→間接撥款間接撥款中學生助學金→貸款形式(1993年《學生貸款法》)3.營利性高校異軍突起市場驅動(非傳統學生的需求)+技術驅動(信息技術)+政策驅動(聯邦大學生資助政策)30鳳凰城大學(菲尼克斯大學),私立、盈利性大學,現今已有110個校園與學習中心,在校生約38萬,分布在美國21個州、波多黎各及加拿大,是美國在校生規模最大的私立大學。4.公立院校州的問責制問責主體:州政府問責對象:公立高校問責內容:公立高校對于州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口服藥安全管理課件
- 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模式下的老年人社會參與與志愿服務策略報告
- 代償貼息資金管理辦法
- 企業新增債務管理辦法
- 會議接待收入管理辦法
- 企業全球賬戶管理辦法
- 人員終端服務管理辦法
- 口才班自我介紹課件下載
- 企業修繕項目管理辦法
- 保定工業安全管理辦法
- 2025年廣東省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
- 供電系統安全培訓
- 箱變吊裝方案(3篇)
- 直播電商結算管理制度
- 吊籃作業考試題及答案
- 兒童腺病毒肺炎課件
- 蕪湖鳳鳴控股集團(籌)2024年招聘工作人員筆試考點考試題庫與答案
- 2025春季學期國開電大本科《經濟學(本)》一平臺在線形考(形考任務1至6)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空中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研報告
- CJ/T 30-2013熱電式燃具熄火保護裝置
- 2025貴州省水利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84人筆試備考題庫附答案詳解(鞏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