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杭州及周邊重點中學聯考高三語文卷(PDF)_第1頁
2023年3月杭州及周邊重點中學聯考高三語文卷(PDF)_第2頁
2023年3月杭州及周邊重點中學聯考高三語文卷(PDF)_第3頁
2023年3月杭州及周邊重點中學聯考高三語文卷(PDF)_第4頁
2023年3月杭州及周邊重點中學聯考高三語文卷(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年3月杭州及周邊重點中學聯考高三語文卷(PDF,)絕密★測試結束前

2022學年第二學期杭州地區(含周邊)重點中學

高三年級語文學科試題

命題:余杭高級中學郎麗霞沈浙瑛方巧麗審校:臨安中學俞志文審核:桐廬中學陸云鵬

考生須知:

1.本卷滿分150分,測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

3.所有解析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測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登泰山記》)這篇游記散文是寫實,但經過了精心的藝術處理和加工。文章的藝術特色,

很值得我們借鑒。

首先,緊緊圍繞著“寒冬”來描繪,并且貫穿始終。開始時,自京都乘風雪,點出了“風

雪”二字,接著便步步深化。登山時“道中迷霧冰滑,蹬幾不可登”;到達山頂時“蒼山負雪,明燭

天南”;觀日出時“大風揚積雪擊面”;游覽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雪與人膝齊”。這些

文字直接描寫風雪,用來顯示時令的特征,從藝術處理的角度看,這并不困難。精妙的是,借

助于描寫對象來顯示寒冬的景象。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來是青色的,現在卻白如樗

蒱,當然是積雪覆蓋所致,于是,嚴冬的特征被點染出來了。“絳皓駁色”,山峰蒙雪,當然是白的

了,這樣,時令的特征又被點染出來了。在文章中,不僅有時令特征,而且有地點特征。所寫

的樹木、石頭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點了,這是在別的地方所不

能見到的。

其次,繁簡得宜,詳略得當。出京都的一路風雪,一筆帶過,然后,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

觀日出,是重點,因而筆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點染;寫泰山的樹木、石頭,用墨更少,

兩三字就交代完畢,只要說明清楚就行,沒有枝蔓。既做到有繁有簡,更做到繁中有簡、詳中

有略。例如寫日出的情景是詳細的,但是,具體的每一句,又是簡明的,只用幾個字就描述了某一

具體的形象。在繁復中求簡略,又在簡略中求生動,這是姚鼐散文的風格,也反映出桐城派這個文

學流派的風格特征。

——節選自《古文鑒賞辭典·登泰山記》

材料二:

在現代學術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視為文學流派。這固然不錯,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稱,素有“天

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譽。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又不盡然。桐城派從清初產生,延續有清一代,

至民國依然余波不斷,這三百年基業,顯然不是單憑文章就可以支撐。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難

發現,它并非單純的文派,其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教育、藝術等諸多領域,皆成就斐然。

縱觀桐城派三百年發展歷程,不僅誕生了方苞、方觀承、陳用光、鄧廷楨、姚瑩、曾國藩、郭

嵩燾等朝廷大員,在禁煙、禁酒、治河、戍邊、保疆、治軍、通商、洋務等各個方面卓有建樹;也

高三語文試題卷第1頁共8頁

涌現出郭嵩燾、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歐洲的一流外交家,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并孕

育出姚鼐、吳德旋、曾國藩、祁寯藻、張裕釗等人的書法碑帖藝術,與桐城文章交相輝映。同時,

桐城派人物幾乎都有豐富的教育經歷,從翰林院教習,到省級學政,再到書院山長,可謂人才輩出,

澤被深遠。有鑒于此,桐城派實際是一個真正的文化流派。在眾多流派成員之間,雖然跨越地域時

空限制,但都遵循著大致相近的學術理念、價值追求與精神祈向,彼此聲氣相通,薪火相傳,形成

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共同體。

從桐城派的生成歷史來看,三百年一以貫之的是古文辭章與經世濟民,而連接辭章與經世的理

念是義法。義法最早是經史之學的通行概念,后來方苞把它引入辭章,開創古文義法。簡單地講,

“義法”,“義”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兩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憑空想象,而

是源自現實,寄托經世濟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辭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間流貫生命之氣。義

法既是格律與神氣之統一,也是德行與辭章之統一,還是立言與立功之統一。后來劉大櫆發展了義

法理論,強調文人之能事,通過字句、音節來體悟文章的神氣,在吟詠唱嘆之間蕩滌靈府,在吞吐

俯仰之際貫通古今。姚鼐在方、劉基礎上,吸收乾嘉漢學考據之法,與義理、辭章相融合,義理以

盡性,考據以窮理,辭章發其奧蘊,最終實現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此三合一之論,既欲合真

善美而為一,又欲合儒林、道學與文苑而為一,體現了姚鼐“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的文章至境論。

曾國藩紹述姚氏,在義理、考據、辭章之外,增加了經濟之學,經濟在孔門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

中,曾國藩雖重義理,堅守桐城派一貫之立場,但更強調經世濟民才是思想的基礎,如此一來,曾

國藩挈攬眾長,其文經史百家,其學思辨融通,其事經國濟民,通達宏闊,中興桐城,開辟新境。

晚清民國,嚴復、林紓以桐城之文,翻譯西文、西學,啟蒙民智,他們與無數仁人志士合力,共同

促進中國社會由古代向近現代的轉化。可以說,桐城派三百年歷史,延續幾代人,弟子門人逾千,

大體都遵循相近的價值理念,把辭章學術與立身相結合,把個體命運與時代家國相聯結,與時俱進,

淑世牖民。

——節選自任雪山《作為傳統文化共同體的桐城派》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泰山記》最精妙之處在于全文緊扣“寒冬”,不僅直接描寫風雪,還借助于描寫對象來顯

示寒冬的景象。

B.姚鼐散文的風格是在繁復中求簡略,又在簡略中求生動,這也是桐城派中許多作家的風格特征。

C.在現代學術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視為文學流派;從歷史發展過程看,桐城派形成了典型的中

國傳統文化共同體。

D.姚鼐實現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曾國藩強調經世濟民,嚴復、林紓啟蒙民智,表現了文

化人的擔當。

2.根據材料,下列對姚鼐文章成就及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泰山記》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也是最能代表桐城派語言簡潔風格的作品之一。

B.姚鼐不僅在散文創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書法碑帖藝術上也是卓有成就。

C.姚鼐實現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體現其“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的文章至境論。

D.曾國藩深受姚鼐思想的影響,所以堅守桐城派立場,最終中興桐城,開辟新境。

3.下列說法中不能夠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二核心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曾國藩把桐城派推向全國,曾門弟子又承續大業,延展鋪揚,聲勢赫奕。

B.鄧廷楨任安徽巡撫時,援引梅曾亮、管同、宋翔鳳等桐城派成員入幕府,參贊政務。

C.姚鼐強調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實質是讓傳統古文更有效地為封建統治者服務。

D.姚鼐接續前賢,培育弟子門人,編纂《古文辭類纂》,為桐城派開疆辟土。

高三語文試題卷第2頁共8頁

4.“義理、考據與辭章”中的“考據”(客觀考證)是如何在《登泰山記》中得到體現的?(4分)

5.姚鼐被認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其理由有哪些?請結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

黃昏的約定

連亭

①沿著黃昏中的街道,我經過無數盞燈,它們透著黃昏一樣的昏黃。

②她站在街的盡頭,邁出幾步,又后退幾步,抬起頭,瞇著眼睛看羽毛落在一個木窗旁。然后,

她站在街中央,雙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狀,對著這一街區最古老的窗戶喊:“五婆!”她這一喊,我

的影子受到風的驚嚇,蜷縮在兩腳之間。她朝我挨近,我也跟著喊一聲:“五婆!”她扭頭對我說:

“你不大點聲,她聽不到的。我們一起喊吧。數一二三,數到三我們一起喊?!庇谑撬龜担骸耙?,

二,三。”然后我們一齊吼:“五婆!”發“五”圓唇,嘴巴鼓起,音低而渾,“婆”也是圓唇,

嘴巴鼓起,音高而清。其他小伙伴也從家里跑出來加入我們。他們說:“來,我們一起喊?!庇谑?/p>

數到三,大家一齊喊:“五——婆——”

③那個古老的雕花窗子終于打開,伸出一個滿是白發的頭。五婆擺手說:“五婆不在家。你們

別喊了?!蔽覀兟犃斯笮Γ骸拔迤挪辉诩?,那你是誰?”白發五婆也哈哈大笑:“我是糖婆婆?!?/p>

說完丟下一包糖來。

④每天黃昏在窗下喊“五婆”,我們就會得到一包糖。五婆為什么要跟我們建立黃昏的約定,

我們不想深究,反正有糖吃,我們樂此不疲。自從五婆的丈夫死后,只有她一個人進出老屋。在小

鎮,像她這樣寡居的老人還有很多。小鎮的老人會有很多時間和孤獨相處,有的人是三五年,有的

人是二三十年。

⑤在小鎮,忍受孤獨似乎要比其他地方容易得多:因為小鎮本身就是孤獨的。小鎮的人沉浸在

小鎮的節奏里。他們不用鐘表,太陽就是最好的鐘表。他們不上劇院,家長里短就是最好的故事會。

他們不用聽電視和廣播播報天氣預報就能知道天氣變化,他們自己就是天氣監測器,代代相傳的經

驗從不失靈。如果要變天,老人的關節就會疼。如果要下雨,家門前就會經過許多螞蟻。他們虔誠

地遵循太陽的節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⑥偶爾他們會開玩笑似的講述自己的心事,卻并不強求能被理解,實際上他們自己也不理解自

己。他們從沒想過離開故土去別處生活,他們不是飛鳥,而是被地心引力緊緊吸住的落葉,只有盤

根錯節的地面才是歸宿。

⑦當我穿越黃昏回家,看見所經的路都被各家門窗透出的光照亮,就覺得所有的孤獨都是可以

忍受的。

⑧在小鎮,一切的行動都歸太陽掌管。日落是孩子游戲時間的節點。我奔跑著,經過樹和房子、

池塘和木橋、商店和肉鋪,以及老人沉默的身影,直到跑進奶奶的影子里。奶奶覺得自己活得太久

了,這不是她想要的,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孫一天。她惟一的安慰是,身子骨還硬朗,還能做家務,

不是白費糧食。父親換了工地,我們一家從大街搬到十里外的地方。十里對腳力尚好的孩子不算太

遠,我仍可以奔跑著找到伙伴們,找到五婆的糖。1999年,一個孩子在奔跑中感知到小鎮的秘密。

高三語文試題卷第3頁共8頁

⑨我們仍舊在黃昏呼喊五婆,有時五婆的窗戶還未打開,一些臨近的木門和窗戶已次第打開,

老人們帶著溫和的笑容看我們與五婆之間的游戲。有一次,我們還沒開始呼喊,就看見一個陌生女

人向我們走來。她穿著酒紅色的連衣裙,裙擺在風中輕盈地飛揚。我們驚訝萬分的時候,她轉身走

進了五婆的老屋。霞光是那么鮮艷,映照著我們年輕的女郎,映照著滿頭銀絲的五婆,無意中構成

我們對生命最初的理解。

⑩離開五婆的老屋,我掐著黃昏的尾巴跑回家,一路是已經停工的工地。這些地方曾經白鳥翱

翔、湖水清澈,動物們悠然地誕生、從容地死亡,而現在它們都消失了。

施工聲隆隆,我們站在街中央,雙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狀,大聲喊“五婆”。除了糖,我們還

期盼窗框中出現一張年輕美麗的面龐。女郎沒有出現,出現的是一只菜粉蝶。它輕輕地扇動翅膀,

在黃昏的光芒中飛行,其緩慢蹁躚的姿態像極了我們的心事。有那么一瞬間,它飛到了雕花的窗棱

下,幾乎就要停在那里,但它只是用翅膀輕觸一下窗紙就飛走了。那些黃昏,我一直在想一只蝴蝶

的命運。她來自何方,現在又在何處,過得好不好?沒有人知道黃昏里的孩子在牽掛一只蝴蝶。

五婆伸出腦袋,像老朋友一樣,隔著兩層樓用一包糖回應我們的呼喊。在糖的甜蜜中我們理

解了彼此的孤獨。這種孤獨是有力量的,雖然浸透著黃昏的傷感。我們和五婆是黃昏的朋友,每次

和她在暮靄中相會,我總是那么激動,充滿奔跑的欲望。在奔跑中看見她亮起的燈光,有時我的眼

淚竟會奪眶而出。

五婆的家隔在新區和老街之間,其命運可想而知。盡管五婆細心地打掃,也應付不了工地飛

塵的入侵。五婆的咳嗽越來越嚴重。

一個秋風蕭瑟的黃昏,我們站在大街上呼喊,雕花的窗戶再也沒有打開,五婆再也沒有出現,

我們期待的糖也不知去向。

——節選自《文藝報》

6.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講述了五婆與孩子之間的故事:黃昏到來時,五婆會給孩子們一包糖果;孩子們得到了

甜蜜的快樂,五婆也得到了孩子們陪伴的快樂。

B.小鎮是孤獨的,但小鎮里的人不是孤獨的。人們有自己的生活節奏,順其自然,沉浸在小鎮

無憂無慮的節奏里,很少與外界接觸。

C.大規模的工地,對環境造成污染,五婆也因為飛塵入侵,咳嗽越來越嚴重,最后因病重而再

也沒有出現:文章警醒人們愛護環境。

D.黃昏中一包糖的約定,是把五婆和孩子們連結在一起的情感紐帶;從甜甜的糖中,我們理解

了彼此的情感需要,有力而傷感。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標題中的“黃昏”二字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同時秋風蕭瑟的黃昏也為全文營造了

一種傷感的氛圍。

B.文章第六自然段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落葉來比喻小鎮上的人們,表現了他們不愿離開故土

的傳統文化心理。

C.文章后半部分運用了對比,把小鎮曾經的生活環境和如今施工之后的環境進行對比,表述了

“我”對小鎮過往生活的眷戀。

D.本文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觀察世人,感受生活,所以文章讀來俏皮活潑,富有童趣,卻也難免

顯得稚嫩淺顯。

高三語文試題卷第4頁共8頁

8.有人說連亭的散文是一種詩化散文,請以文中畫線句為例分析其散文語言的詩化特點。(6分)

9.文章縈繞著一種溫暖而感傷的基調,其中“溫暖”和“感傷”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

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

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

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

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

鼎之輕重,未可問也?!?/p>

——節選自《左傳·宣公三年》

材料二: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于齊。”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

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寶也。愿大王圖之。”齊王大悅,發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

齊將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解之?!鳖伮手笼R,謂齊王曰:“周賴大

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獻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梁?!?/p>

顏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臺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p>

齊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楚?!睂υ唬骸安豢伞3加镁哦Γ\之于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

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

效醯壺醬甀耳,可懷挾提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止于齊者。昔周之伐殷,得

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

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饼R王曰:“子之數來者,猶無與.耳?!鳖伮试唬骸安桓移?/p>

大國,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齊王乃止。

——節選自《戰國策·東周策》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秦不若/

歸之大國/

B.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秦/不若

歸之大國/

C.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秦不若/

歸之大國/

D.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秦/不若

歸之大國/

高三語文試題卷第5頁共8頁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九鼎,相傳為大禹所鑄,上有日月山川神靈之像,為傳國寶器。古代列鼎制度為:天子九鼎,

諸侯七鼎,大夫五鼎。

B.危國,意思是面臨危險的國家,在此指東周王朝。與李白《蜀道難》中的“危乎高哉”的“?!?/p>

的意思不同。

C.弊邑,弊,通“敝”,意思是偏僻的小城鎮。文中是對國土、領地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謙

稱,指顏率謙稱周國。

D.與,意思是贊許,贊同。與《鴻門宴》中的“則與斗卮酒”的“與”意思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面對楚王的無理質詢,王孫滿由鼎的輕重引申到德的輕重,表現王孫滿的睿智忠誠。

B.顏率勸說齊王,出兵救周,既可得美名,又可得九鼎。于是齊王命陳臣思率軍救周,秦國退兵。

C.齊王打算借道梁國或楚國運輸九鼎,顏率認為不可行,因為梁楚兩國都早有問鼎之心。

D.顏率回顧史實,當初武王伐殷獲九鼎,運輸耗費巨大,為此替齊王擔憂,一心想幫齊國解決

運鼎難題。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2)不敢欺大國,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

14.面對求鼎危局,顏率如何游說齊王,最終保全九鼎的?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滿江紅·題冷泉亭

辛棄疾

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聲急。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

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誤。

山木潤,瑯玕濕。秋露下,瓊珠滴。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

泣。恨此中、風物本吾家,今為客。

①冷泉亭:亭在西湖靈隱寺西南飛來峰下的深水潭中,為西湖名勝之一。②瑯玕(lánggān):

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綠竹。③吾家,指的家鄉歷城(今濟南),素有“泉城”美譽。

15.下列對這首詞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詞借景抒情。上片寫冷泉亭附近的風景,下片寫游亭的活動及由此生發的感情。

B.開頭兩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山路兩旁樹木整齊挺立的雄偉之勢。

C.“誰信”四句,運用了設問和想象,表述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贊美。

D.整首詞托物言志,借“翠竹”“鸞鳳”等意象表述詞人高潔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高三語文試題卷第6頁共8頁

16.此詞的詞眼為“恨”,詞中體現了哪些“恨”的情感?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里仁》中“,”兩句,孔子提出了以正面形象作指引,

以反面形象作鏡鑒的修養方法。

(2)《蜀道難》中運用夸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氣氛的句子是“,

”。

(3)自古以來,梅花是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借寫梅花抒發高潔的情志或隱逸的情懷的詩句不

勝枚舉,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甲)

石頭笑答道:"我師何太癡耶!若云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但

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①,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

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紀哉!……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②。更

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污臭,屠毒筆墨,壞人子弟。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

其中終不能不涉于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

(乙)

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鬟婢開口即者

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③,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

(丙)

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

(丁)

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

失其真傳者?!?/p>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①爭奇斗艷②俯拾皆是③自相矛盾

B.①新奇別致②俯拾皆是③南轅北轍

C.①新奇別致②不可勝數③自相矛盾

D.①爭奇斗艷②不可勝數③南轅北轍

19.脂硯齋評點:“放筆以情趣世人,并評倒多少傳奇。文氣淋漓,字句切實。”這句話是對文中甲

乙丙丁哪一處的評點?(3分)

A.(甲)B.(乙)C.(丙)D.(丁)

20.請從兩處劃波浪線的句子中任選一處,概括該句揭示的《紅樓夢》創作特色或創作主張,并結

合全書的相關內容加以解說。(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高三語文試題卷第7頁共8頁

噴氣式民航客機通常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亞音速飛行。當飛行速度接近音速時,機翼上表面某些

區域的氣流速度可能已經達到音速,令飛行阻力急劇增加。第一、二代噴氣式客機采用的多是傳統

的古典翼型,古典翼型適合于低速及亞音速飛行,在這種速度范圍內,它們具有較高的氣動效率。

但是,隨著飛行速度的進一步提高,古典翼型的設計已不可能適應高速巡航飛行的要求。因此,需

要尋求一種①,又能保持較高氣動效率的翼型。

C919的機翼設計運用的是超臨界翼型。②,超臨界翼型可使巡航氣動效率提高20%

以上,巡航速度提高將近100千米/小時;如果用同一厚度標準來設計古典翼型和超臨界翼型,超臨

界翼型的整體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

在C919飛機上,超臨界機翼與發動機、機身和吊掛之間還采用了性能更為優化的局部融合設計,

這些設計進一步提高了C919飛機的經濟性和安全性。通常,飛機發動機的安裝位置與機翼較近,兩

者之間難免產生阻力干擾。設計人員經過反復論證研究,③,使發動機與機翼之間的阻

力干擾達到了“1+1<2”的設計效果,讓兩者一起面對的阻力小于分別面對時的阻力之和。

21.劃線句子能否改成“當飛行速度達到音速時,機翼上表面區域的氣流速度已經達到音速,令飛

行阻力急劇增加”?請說明理由。(3分)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

過10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19年12月15日,在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倒計時1000天活動上,杭州亞運會主題口

號出爐,中文為“心心相融,@未來”。杭州亞組委會負責人說:“我們把這句口號念作‘心心相融,

愛達未來’,主題口號意在表述各國人民在亞運會大舞臺上用心交融,互相包容,體現亞奧理事會

大家庭團結向上、緊密相擁的理想,同時傳遞自信樂觀、不畏挑戰、共迎美好的期許,與‘永遠向

前’以及‘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契合一致,也寄托著面向未來,共建亞洲和人類命

運共同體的良好愿望。”

杭州亞運會主題口號告訴我們,在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交融尤顯重要,對未來有著

極其深遠的影響。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

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襲、套作。

高三語文試題卷第8頁共8頁2022學年第二學期杭州地區(含周邊)重點中學

高三年級語文學科參考解析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1.A“最精妙之處”錯誤。

2.D因果關系錯誤。

3.C材料二的核心觀點是論證桐城派是一個傳統文化共同體,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學流派。

4.①“古長城”“三谷”“環水”“東谷”“石刻”“天門”等都是考證的內容;②本文是一篇寫

實的游記散文,敘述客觀,用語平實,鮮少流露情感。(每點2分)

5.①有豐富的書院教育經歷,培養出大批古文人才;②建構起較為完備的桐城派古文理論體系(答

“實現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體現了姚鼐“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的文章至境論。”亦可);

③一生著述頗豐,以自己的創作成就為古文創作樹立典范。(答出任意2點得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18分)

6.C本文并沒有警醒人們保護環境的意思。

7.D本文雖以孩子的視角來感受生活,但對生活的感受是很深刻的。

8.①多個意象并列,生動再現了小鎮的生活場景。②濃厚的抒情意味,語調快樂中帶有傷感,抒發了

對童年生活的眷戀。③使用擬人的修辭,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小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律生

活。④句式上長短結合,使語言生動活潑,符合孩子的行為特點。(1點2分,任意3點6分)

9.“溫暖”體現:①孩子們和五婆的“黃昏約定”的快樂。②小鎮人們順應自然的愜意的生活方式。

③老人們不愿意拖累兒孫(渴望自食其力)的心理。

“感傷”體現:①五婆的去世。②小鎮身處現代文明喧鬧中的孤獨。③快樂童年遠去(小鎮漸漸

改變)的感傷。(“溫暖”“感傷”各3分,分別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B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自畫計,與

秦,不若歸之大國?!?/p>

11.D與,意思是給予,兩者意思相同。

12.D為非真正替齊王擔憂,設身處地幫齊國解決運鼎難題。顏率是讓齊王知難而退,巧妙地將違

約責任推給對方。

13.(1)周朝的德行雖然衰微,天命并沒有改變。九鼎的輕重,是不可以詢問的。

(采分點:雖、衰、判斷句式、句子通順,4分)

(2)(臣)不敢欺騙貴國,(大王)盡快決定從哪條路搬運,敝國隨時聽候命令遷出九鼎。

(采分點:疾、所從、遷、句子通順,4分)

14.①向齊求救,用獻鼎為誘(做交換),借兵退秦救國。(1分)②巧設兩道難關說退齊王。一

是九鼎巨大,運輸人力物力,難以解決;二是運送的路線無法確定。將違約責任推給齊國,打

消齊國索鼎念頭,助周化險為夷。(2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D整首詞“托物言志”錯。

高三語文參考解析第1頁共3頁

16.①思念故鄉的傷感。“風物本吾家”句,由冷泉亭周圍景物觸發了對與此相似的家鄉的思

念,以及歸不得的傷感之情。②家國之痛。當時北方的中國在異族統治之下,“本吾家”

“今為客”之嘆,飽含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之嘆了。③壯志難酬的苦悶“醉舞”兩句,作

者以鸞鳳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華橫溢,卻只能借酒澆愁,排遣苦悶,寄居江南,不能

收復失地,壯志難酬。(答出一點得2分,共6分)

17.每句1分,有錯該句不得分。共6分

①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

②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③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18.C

19.B

20.示例1:

第一處創作主張:從作品的內容方面看,反對故事情節刻板俗套,人物形象模式化?!都t樓

夢》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

主線,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成為全方位展現中國古代社會百態的史詩性著作。

示例2:

第二處表明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書中所述女子,事跡原委為半世親睹親聞;故事中描

寫的兒女真情、離合悲歡、興衰際遇,源于真實生歷;《紅樓夢》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和的出身經

歷有關,以實際生活中的真人為創作原型,經過嚴格挑選、加工提煉,表現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的高度成就。

(概括的創作特色或創作主張2分,聯系作品解說合理2分,概括與分析相符1分,共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2(本題共2小題,9分)

21.不能。原文中的“接近”一詞與前一句“……以略低于音速的高亞音速飛行”呼應;“某些”“可

能”更符合實際情況,邏輯上更嚴謹,去掉之后顯得過于絕對。(每處解釋1分,共3分)

22.(1)既能適應高速巡航飛行(2)相對于古典翼型(3)采用局部融合方案

四、寫作(60分)

23.本次作文審題建議扣住“互聯網”“理解(交融)”“未來”三個關鍵詞展開,注意

三者之間的聯系,其它要求參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