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勢病種診療方案3.1.4.1胸痹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氣虧虛,痰濁、瘀血、氣滯、寒凝而引起心脈閉阻不暢,臨床以膻中或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輕者偶發短暫輕微的胸部沉悶或隱痛,或為發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適感;重者疼痛劇烈,或呈壓榨樣絞痛。常伴有心悸,氣短,呼吸不暢,甚至喘促,驚恐不安,面色蒼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勞累、飽餐、寒冷及情緒激動而誘發,亦可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病。西醫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和不穩定性心絞痛即歸屬于本病范疇。一、診斷1、中醫診斷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年8月。1.1以心前區疼痛、憋悶、短氣為主癥。表現為胸骨后或胸膺部發作性疼痛,常為絞痛、刺痛或隱痛;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內側、頸、咽喉等部位,時作時止,反復發作;疼痛一般持續數十秒至十余秒鐘,一般不超過30分鐘,休息或服藥后可緩解。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期乏力、呼吸不暢,甚則喘促、面色蒼白、自汗等。臨床以氣虛、陽虛、陰虛、血瘀、氣滯、痰濁的病機為多。可見相應的舌象、脈象。1.2中年以上人群多見,常因勞累過度、七情過激、氣候變化、狂飲飽食等因素而誘發,部分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病。西醫診斷參照2007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頒布的《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二、中醫治療(一)急性發作時的治療1、中成藥治療1)速效救心丸:行氣活血,祛瘀止痛,每次10-15粒,舌下含化,必要時可重復。2)麝香保心丸:芳香溫通,益氣強心,每次2-4粒,舌下含化,必要時可重復。3)血瘀者,選用丹參注射液、紅花注射液、丹紅注射液、三七皂苷注射液、冠心寧注射液、燈盞花素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等靜脈滴注,根據病情選取1種;氣虛者選用黃芪注射液靜脈滴注;氣陰虧虛者選用生脈/參麥注射液靜脈滴注;氣虛陽虛者選用參附注射液靜脈滴注。2、針刺治療1)針刺內關、膻中、足三里,得氣后留針20分鐘。2)針刺雙側耳穴心臟點,采用中等刺激,疼痛緩解即止。(二)緩解期的治療1、辨證論治(1)寒凝心脈證:癥狀:猝然心痛如絞,心痛徹背,喘不得臥,多因氣候驟冷或驟感風寒而發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則手足不溫,冷汗自出,胸悶氣短,面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緊或沉細。治法:辛溫散寒,宣通心陽。方藥:當歸四逆湯加減(當歸12g,桂枝9g,芍藥9g,細辛3g,通草6g,大棗8枚,炙甘草6g,炙附子6g)。若痛劇而四肢不溫,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化蘇和香丸或麝香保心丸。中成藥:根據病情,選擇1-2種應用。復方丹參滴丸: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用于胸中憋悶,胸痹心痛。10粒,3次/日。舒血寧注射液:活血化瘀。用于胸中憋悶,胸痹心痛。靜脈滴注,每日5-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500ml稀釋后使用。(2)心血瘀阻證癥狀:心胸陣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尤甚,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勞累而加重,舌質紫暗,有瘀斑,苔薄,脈弦澀。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方藥:冠心Ⅱ號方加味(丹參30g、川芎12g、赤芍12g、紅花12g、降香12g、桃仁12g、郁金12g、甘草6g)。瘀血閉阻重證,胸痛劇烈,可加乳香、沒藥、元胡等,加強活血理氣之功;若血瘀氣滯并重,胸悶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等辛香理氣止痛之藥;若寒凝血瘀或陽虛血瘀者,伴畏寒肢冷,脈沉細或沉遲,可加桂枝或肉桂、細辛等溫通散寒之品,或人參、附子等益氣溫陽之品。中成藥:根據病情,選擇1-2種應用。益氣健脾丸(院內制劑):益氣活血,行氣經痰,強心止痛。用于脾虛痰瘀互結所致的胸痛,胸悶,心悸,眩暈等;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缺血、高血壓、高血脂見以上癥候者。口服,一次6g,一日三次。血塞通分散片:活血化瘀,通脈養心,用于瘀血阻滯所致的胸痹心痛。口服,一次2粒,3次/日。通心絡膠囊: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證屬心氣虛乏、血瘀絡阻者。癥見胸部憋悶、刺痛、絞痛,氣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口服,每次2粒,3次/日。復方丹參滴丸: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用于胸中憋悶,胸痹心痛。10粒,3次/日。舒血寧注射液:活血化瘀。用于胸中憋悶,胸痹心痛。靜脈滴注,每日5-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500ml稀釋后使用。冠心寧注射液:活血化瘀,通脈養心,用于心血瘀阻之胸悶或痛、心悸等。靜脈滴注,一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釋后使用,一日1次。丹紅注射液: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等。靜脈滴注,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釋后緩慢滴注,一日1次。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等。靜脈點滴,80~320mg,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中,一日1次。葛根素注射液: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等。靜脈滴注,0.4g,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一日1次。丹參凍干粉針:活血通脈,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等。靜脈點滴,0.4-0.8g,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中,一日1次。燈盞花素針:活血化瘀止痛,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等。靜脈滴注,50mg,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一日1次。紅花注射液: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等。靜脈點滴,10-20ml,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中,一日1次。血塞通針與血栓通粉針:活血化瘀,通脈養心,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心悸等。靜脈點滴,0.15-0.45g,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中,一日1次。(3)痰濁壅塞證:癥狀:胸悶重而心痛微,痰多氣短,肢體沉重,形體肥胖,遇陰雨天而易發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咯吐痰涎,舌體胖大而邊有齒痕,苔濁膩或白滑,脈滑。治法:通陽泄濁,豁痰宣痹。方藥: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瓜蔞15-30g,薤白12g,半夏12g,丹參30g,川芎12g,陳皮12g)。痰濁重者,可酌加膽南星、菖蒲、大貝、竹茹、橘紅、白芥子等;痰濁郁而化熱者,用黃連溫膽湯加郁金,以清熱化痰而理氣活血;如痰熱兼有郁火者,加梔子、竹茹、竹瀝化痰火之膠結,大便干結重用全瓜蔞,加火麻仁等;痰濁與瘀血往往同時并見,因此通陽豁痰和活血化瘀法亦經常并用,但必須根據兩者的偏重而有所側重,瘀血重者,可酌加乳香、丹參、川芎、紅花、元胡、沒藥、三七等。中成藥:根據病情選取1種應用。速效救心丸:行氣活血,祛瘀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癥見胸痛,胸悶,心悸等。口服,每次4~10粒,3次/日。麝香保心丸:芳香溫通,益氣強心。用于陰寒凝滯所致胸痛、胸悶,感寒痛甚,畏寒等。口服,每次2粒,3次/日。(4)心腎陽虛證癥狀:心悸而痛,胸悶氣短,動則更甚,自汗,面色恍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溫或腫脹,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或膩,脈沉細遲。治法:溫補陽氣,振奮心陽。方藥:參附湯(《正體類要》)加減(人參12g,附子12g,肉桂6g,黃芪20g)。伴有寒凝血瘀標實癥狀者,適當兼顧。若腎陽虛衰,不能制水,水飲上凌心肺,癥見水腫、喘促、心悸,用真武湯加黃芪、漢防己、豬苓、車前子溫腎陽而化水飲;若陽虛欲脫厥逆者,用四逆加人參湯,溫陽益氣,回陽救逆。中成藥:益氣健脾丸:益氣活血,行氣經痰,強心止痛。用于脾虛痰瘀互結所致的胸痛,胸悶,心悸,眩暈等。口服,一次6g,一日三次。參附注射液:益氣溫陽。癥見胸悶、胸痛,心慌氣短,動則加劇,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40-6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中靜脈點滴。(5)氣陰兩虛證癥狀:心胸隱痛或刺痛,時作時休,痛有定處,心悸氣短,動則益甚,伴倦怠乏力,心煩口干,易汗出,舌紅或暗紅少津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結代。治法: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藥:生脈散(《內外傷寒辨惑論》)合冠心Ⅱ號方(太子參30g,麥冬15g,五味子12g,丹參30g,紅花12g,赤芍12g,川芎12g,郁金12g,甘草6g)。兼有氣滯血瘀者,可加元胡、郁金以行氣活血;兼見痰濁之象者可合用茯苓、白術、白蔻仁以健脾化痰;兼見納呆、失眠等心脾兩虛者,可并用茯苓、茯神、遠志、半夏曲健脾和胃,柏子仁、酸棗仁收斂心氣,養心安神。中成藥:根據病情選取1-2種應用。心腦通濃縮丸: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口服,一次3—6g,一日三次。生脈飲:益氣養陰。用于氣陰兩虧證,癥見胸悶或痛,心悸,氣短,乏力,自汗或盜汗等。口服,每次服2支,每日3次。參麥注射液:益氣固脫,養陰生津,生脈。用于治療氣陰兩虛之胸痹心痛。用法: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滴,日1次。(6)氣滯血瘀證:癥狀:心胸滿悶,隱痛陣發,痛有定處,時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脹悶,得噯氣或失氣則舒,苔薄或薄膩,脈細弦。治法:疏肝理氣,活血通絡。方藥:逍遙散合失笑散加減(柴胡12g,白芍12g,當歸15g,茯苓15g,白術12g,薄荷10g,甘草6g,蒲黃10g,五靈脂10g)。氣郁日久化熱,心煩易怒,口干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者,加丹皮、梔子以清熱;便秘嚴重者加當歸蘆薈丸以瀉郁火。(7)心腎陰虛證癥狀:胸悶且痛,心悸盜汗,心煩不寐,腰酸膝軟,耳鳴,頭暈,舌紅或有紫斑,脈細帶數或見細澀。治法:滋陰補腎,養心安神。方藥:左歸飲(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熟地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山藥15g,茯苓12g,麥冬12g,五味子6g,柏子仁12g,麥冬12g,五味子6g,柏子仁12g,丹參15g,郁金10g,甘草6g)。若陰虛陽亢者,加鉤藤20g、石決明、鱉甲各20g,若心陰虧虛證而見心悸、盜汗、心煩不寐者,可見麥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棗仁等以養心安神;若胸悶且痛者,可加當歸、丹參、川芎、郁金等以養血通絡;若陰虛陽亢而見頭暈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熱者,可酌加制首烏、女貞子、鉤藤、生牡蠣、鱉甲等滋陰潛陽。中成藥:杞菊地黃丸,每次9g,每日3次。益氣復脈注射液:益氣復脈,養陰生津,每日一次,每次8瓶,用250ml-5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稀釋后靜滴。(三)其他中醫療法1、針刺療法主穴:膻中、內關。辨證配穴:1)心血瘀阻證:加三陰交、太沖、心俞;2)痰濁壅塞證:加間使、豐隆、陰陵泉;3)氣陰兩虛證:加少府、郄門、太溪、足三里、三陰交;4)氣滯心胸證:加中脘、足三里、太沖;5)心腎陽虛證:百會、曲池、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除百會外針灸并用)。2、中藥外敷法胸痹貼(由川芎、三七、丹參、水蛭、薤白、檀香、桂枝七味中藥組成),將上述藥物研成細粉,取藥粉5g,用食醋調成膏狀,置6*7cm之塑料薄膜上,鋪成3*3cm大,厚約0.4cm之藥膏)取虛里(胸前區心尖搏動處)、膻中穴(胸前正中線與兩乳連線交會處)、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直接外貼,每貼應用2天,4貼為1療程,療程間隔2天,一般治療2-3療程。3、中藥浴足療法1)心血瘀阻證:丹參、川芎、紅花、赤芍、降香、豨薟草;2)寒凝心脈證:附子、干姜、桂枝、薤白;3)心腎陽虛證:附子、黨參、桂枝、薤白;4)氣陰兩虛證:太子參、麥冬、五味子、丹參、川芎、紅花,豨薟草;5)痰濁壅塞證:陳皮、半夏、茯苓、薤白、紅花、丹參、川芎;以上藥物加水3000ml,煎煮30-40分鐘,浴足30分鐘,日一次。4、穴位推拿治療根據冠心病心絞痛的癥狀及體征,以按摩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及手太陰肺經為主,按摩胸部之膻中、乳根、氣戶等,背部如心俞、膈俞、至陽等穴。方法:震顫法、一指禪、按法、揉法、擦法、彈撥法等。處方:任脈、督脈、足太陽經、手少陰經、手太陽經、手厥陰經等經絡的部分穴位。操作:令患者仰臥位,先用一指禪依次推下脘、建里、上脘、氣海、章門、膻中,后用按揉法施于上穴,力量稍重,以患者能忍受為限。再接觸患者心前區體表行平掌式震顫法,同時順時針方向轉動。之后順手太陽經自左肩至左小指彈撥,放松上肢肌肉,彈撥時力量稍重且反復3-5次。最后用較快速的擦法施于左前胸部,按揉內關,力量亦稍重。再讓患者取坐位,先依次按揉大椎、兩肩井、大抒、肺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腎俞、天宗、少海、神門、后溪,力量由輕至重,尤以肺俞、心俞、肝俞、腎俞為主,每穴應超過3分鐘。然后直擦督脈,再橫擦左肩腳內側,以透熱為度。再與左肩胛部行平掌式震顫法,同時順時針方向轉動。最后用較重手法順手太陽經自肩至腕部彈撥之,以放松左上肢肌肉,反復3次后抖臂結束。以上治療每日1次,12次為1個療程,休息3天后再行下1個療程。5、耳針療法主穴:心、小腸、皮質下、交感。配穴:胸悶、胸痛加神門;心律失常加心臟點。穴方解釋:取心穴為相鄰部位取穴,心主血脈。心穴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提高心肌功能的作用,心與小腸相表里,取小腸與心穴相配貼壓,能益氣養心,活血通脈,有助于心血循環的改善;皮質下、交感可調節血管的舒縮功能,能改善冠狀動脈供血;神門以寬胸理氣,鎮靜止痛;心臟點調整心律。6、灸法選穴:內關(雙)、膻中、心俞(雙)、膈俞。方法是:采用藥艾條作灸料。患者取平臥位,充分暴露腧穴部位,點燃艾條一端后,先施灸一側內關穴,灸火約距皮膚0.5~1寸,采用溫和懸灸法使患者局部皮膚呈紅暈為度。然后再次以同樣方法施灸另一側內關,施灸5分鐘,再依次以同樣方法施灸膻中、心俞(雙)、至陽,各灸5分鐘.每天灸治1次,6次為1療程,休息1天后再繼續進行第2療程治療。機理:針對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膻中穴為氣海;心俞、膈俞為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兩穴系于心膈。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善治心、胸、胃疾患,對心臟有相對特異性,諸穴合用,可振奮胸陽,溫通心氣,通脈活血,祛瘀止痛。7、拔罐法取穴:心俞、神道、大椎、風門、巨闕、厥陰俞。操作:點刺放血,再拔罐,每次15分鐘。8、刮痧胸部沿任脈以膻中為中心刮痧,背部取厥陰俞、心俞、膈俞刮痧。使皮膚發紅,出現青紫的瘀斑或瘀點(出痧)。三、中醫護理:1、給藥護理:中藥湯劑一般溫服。寒凝心脈、心氣虛弱、心腎陽虛者中藥湯劑宜熱服。2、辨證施護:在中醫護理中要強調本虛標實的特點,進行辨證施護。護理要根據臨床證型,結合人體體質研究辨證施護,中醫辨證施護也要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則,根據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不同體質的患者予以辨證施護。例如:寒凝心脈、心氣虛弱、心腎陽虛者,注意防寒保暖,發作時絕對臥床休息,可予熱敷、熱熨;心血瘀阻者,遵醫囑給予中藥泡茶飲。3、積極心理疏導:針對病人具體情況,開導病人,正確了解病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疾病是可以治療的,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告之病人用藥及調護方法、事宜,讓病人掌握胸痹心痛的日常調護。4、合理飲食調理:對病人飲食調護,針對不同病人制定不同飲食譜,要教導病人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對于痰濁內阻患者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肥甘、大補之品。氣陰兩虛者進食宜補氣滋陰的食物。5、適量康復運動:康復運動要針對不同病人及病情給予個體化的運動方案,長期適量的運動既能扶助正氣,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又能“防病于未然”,促進康復。6、適時循經按摩:可以對病人進行按壓手厥陰心包經護理,其能起到疏通經絡、清除瘀阻的輔助治療作用;也可以指導輕癥患者自行按壓心包經,左右手交換進行。四、中醫治療難點分析1、中藥的起效速度不如西藥,尤其缺少速效的中成藥劑型。2、辨證分型還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要,不利于臨床實際操作及推廣應用。3、中醫特色療法應用尚需進一步規范,如治療療程,療效評價標準。3、部分胸痹患者合并便秘,增加了猝死風險,應用西醫通便藥物或中藥湯劑口服時劑量把握不準又易引起腹瀉,如何采用中醫特色療法保持大便通暢成為治療難點。4、基于中醫“治未病”理論,缺乏中醫藥對于本病一級預防的研究,如通過中醫保健養生方法減少胸痹心痛發生率等。5、缺乏中醫藥對胸痹心痛二級預防療效方面的研究,如能否改善胸痹心痛患者生存率,減少再住院率等。6、對于真心痛患者,中醫藥不能完全滿足臨床治療,同時需要配合西醫治療手段。應對措施改良篩選出的有效方藥劑型,如顆粒劑、丸劑、散劑,加快中藥起效時間,以發揮其在胸痹心痛發作時的治療作用。規范臨床辨證分型,篩選有效方藥,制定胸痹心痛臨床治療規范。3、進一步開發患者更加接受的劑型,如將貼敷藥物制成貼膏;增加特色療法的種類,如穴位注射,使患者有更多的療法選擇。4、采用中藥敷臍的方法,以潤腸通便,本科已有便秘散、當歸大黃膏等敷臍藥物。5、發揮中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特色,采用如針灸、按摩等中醫特色療開展胸痹心痛一級預防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關于版權行業規范合同
- 2025租賃合同范本簡化版
- 2025粳米買賣合同
- 2025年店面租賃合同范本下載
- 胃癌化療護理常規
- 普通心理學(第2版)課件 第三章 感覺
- 草原生字組詞課件
-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主題教育研討活動英語心得體會模版
- 高中圓錐曲線(橢圓、雙曲線、拋物線)規律技巧總結模版
- 2025年HR年度個人工作總結模版
- 2025年全國保密教育線上培訓考試試題庫(網校專用)附答案詳解
- 2025中美關稅戰時政述評-初中《道法》25年時政述評課件
- 2025年北京市通州區九年級初三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國航天日知識競賽考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化工設計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學
- MOOC 針灸學-經絡養生與康復-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完整版)業務連續性計劃BCP
- 《期中考試家長會》PPT課件
- 畢業論文某燃煤鍋爐房煙氣除塵脫硫系統設計
- 近世代數期末試卷
-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現場檢查指導原則》第二版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