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神經系統課件_第1頁
內臟神經系統課件_第2頁
內臟神經系統課件_第3頁
內臟神經系統課件_第4頁
內臟神經系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臟神經系統visceralnervoussystem

內臟神經系統概觀中樞部大腦:邊緣葉、新皮質內臟功能調節中樞脊髓

交感低級中樞(T1~L2或L3中間帶外側核)副交感低級中樞(S2~S4骶副交感核)間腦:情緒行為、體溫攝食、水平衡、心血管、內分泌、生物節律調節中樞腦干

內臟感覺中繼核(孤束核)心血管運動調節中樞(延髓)呼吸運動調節中樞(延髓、腦橋)一般內臟運動核(副交感核:迷走神經背核,動眼神經副核,上、下泌涎核)—副交感低級中樞一.內臟神經的組成二.內臟運動神經三.內臟感覺神經講課提綱一、內臟神經的組成內臟神經內臟感覺神經內臟運動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內臟運動神經調節內臟、心血管的運動和腺體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不隨意的,故稱自主神經系統;又因它是控制和調節動、植物共有的物質代謝活動,并不支配動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的運動,亦稱植物神經系統。二、內臟運動神經(visceralmotornerve)

(一)、內臟運動和軀體運動神經的主要區別

(二)、交感神經

(三)、副交感神經

(四)、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區別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1、交感神經的位置和組成

中樞部(低級中樞):位于脊髓T1-L2/L3節段灰質側柱的中間帶外側核周圍部:交感神經節、交感干、神經叢、神經等

2、交感神經節與交感干

椎旁神經節(paravertebralganglia)椎前神經節(prevertebralganglia)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節椎旁神經節(交感干神經節)位于脊柱兩側,每側19~24個。相鄰椎旁節由節間支連成兩條交感干,上至顱底,下至尾骨,兩干于尾骨前方匯合于奇神經節。頸部:3~4對;胸部:10~12對胸交感神經節;腰部:4對腰神經節;盆部:2~3對骶交感神經節和1個奇神經節。交感干神經節由多極神經元組成,胞體大小不等。

椎前神經節呈不規則的節狀團塊,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動脈臟支根部。主要有:腹腔神經節、主動脈腎神經節、腸系膜上神經節和腸系膜下神經節。3、交通支(communicatingbranches)

連于交感干神經節與相應脊神經之間的神經纖維,分白、灰交通支。白交通支(whitecommunicatingbranches)由脊髓灰質側角細胞發出的具有髓鞘的節前纖維,僅存于T1~L3節段各脊神經的前支和相應的交感干神經節之間。灰交通支(whitecommunicatingbranches)由交感干神經節發出的節后纖維,31對脊神經中全有,色灰暗。節前纖維節后纖維

白交通支灰交通支4、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和節后纖維節前纖維三種去向⑴→相應的椎旁節⑵經相應椎旁節,在交感干內上升或下降⑶借路經過椎旁節→椎前節換元節后纖維三種去向→返回脊神經血管支,纏繞動脈,隨之分布內臟支,直接→內臟①②③灰交通支白交通支

5、交感神經的分布脊髓灰質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在交感神經節內換元后,節后纖維分布規律:(1)T1~T5脊髓節段的節后纖維支配頭、頸、胸腔臟器及上肢的血管、汗腺和豎毛肌;(2)T5~T12脊髓節段的節后纖維支配腹腔肝、脾、腎等實質性器官和結腸左曲以上的消化管;(3)L1~L3脊髓節段的節后纖維支配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臟器和下肢血管、汗腺和豎毛肌。內臟大神經:是從T5或T6~T9節段側角的部分細胞發出的節前纖維,到達交感干后,不交換神經元而是穿過交感干神經節到腹腔神經節交換神經元。

內臟小神經:是從T10~T12節段側角的部分細胞發出的節前纖維,到達交感干后,不交換神經元而是穿過交感干神經節到主動脈腎神經節交換神經元。標本觀察內臟大神經內臟小神經交感干胸部交感干頸部腹腔神經節腸系膜上節主動脈腎節腸系膜下節椎前節組成位置T5-9(10)T10-(11)12L1-3T10-(11)12T5-9(10)腰椎旁節內臟大神經內臟小神經腰內臟神經內臟神經大小起止行程節后纖維支配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e)1、副交感神經的組成

中樞部:位于腦干的副交感神經核和脊髓骶部(低級中樞)第2-4節段灰質的骶副交感核

周圍部:副交感神經節、進出此節的節前和節后纖維2、副交感神經節

分為器官旁神經節和器官壁內神經節顱部副交感神經其節前纖維行于第Ⅲ、Ⅶ、Ⅸ、Ⅹ對腦神經內中腦的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換元)——瞳孔括約肌、睫狀肌

腦橋的上泌涎核——面神經——(翼腭神經節換元)——

淚腺、鼻、口腔以及腭黏膜的腺體——

(下頜下神經節)——下頜下腺和舌下腺延髓的下泌涎核——舌咽神經——(耳神經節換元)——

腮腺

延髓的迷走神經背核——迷走神經——(胸、腹腔臟器附近或壁內的副交感神經節換元)——胸、腹臟器(除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管)脊髓2-4骶副交感核骶神經前支

骶前孔盆內臟神經盆叢臟器旁、壁內神經節節后神經纖維結腸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腔臟器骶部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位置脊髓T1-L3灰質側柱的中間帶外側核腦干的副交感神經核脊髓2-4骶副交感核神經節位置椎旁節和椎前節(位于脊柱周圍)器官旁節和壁內節(位于器官周圍)節前、節后纖維長度節前神經元與節后神經元比例節前纖維短,節后纖維長一個節前神經元與許多節后神經元形成突觸節前纖維長,節后纖維短一個節前神經元與較少節后神經元形成突觸分布范圍較廣,全身血管、腺體、豎毛肌等及胸、腹腔臟器大部分血管、汗腺、豎毛肌、腎上腺髓質除外作用興奮心血管、呼吸系統抑制消化系統、腺體分泌抑制心血管、呼吸系統興奮消化系統、腺體分泌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區別內臟神經叢(了解)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內臟感覺神經在到達所支配臟器的過程中常互相交織呈網狀,攀附在某些大血管或臟器的周圍,構成內臟神經叢(其中有內臟運動神經節)。主要有:心叢、肺叢、腹腔叢、腹主動脈叢和腹下叢

三、內臟感覺神經(visceralsensorynerve)

內臟感覺神經由內臟感受器(內感受器)接受來自內臟的刺激,并將內臟感覺沖動傳到中樞而引起內臟感覺,中樞可直接通過內臟運動神經或間接通過體液調節內臟器官的活動。內感受器:內臟器官、心血管和腺體都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化學機械溫度痛覺等隨同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進入腦干延髓終止于孤束核(神經元胞體位于面神經的膝狀神經節,舌咽、迷走神經的下神經節)。隨同交感神經和盆內臟神經進入脊髓,終止于灰質后角(神經元胞體位于脊神經節)。

中樞突內臟感覺神經元胞體位于腦、脊神經節內(假單極神經元),周圍突隨同面、舌咽、迷走神經和交感以及骶部副交感神經分布于內臟器官。(一)組成1、與內臟運動神經元聯系(內臟-內臟反射)。2、與軀體運動神經元聯系(內臟-軀體反射)。3、傳至大腦皮質(可以產生內臟感覺)。(二)進入中樞后1、內臟感覺纖維數量較少,以細纖維為主,痛閾較高,一般強度的刺激不引起主觀感覺;但內臟強烈活動時可產生如惡心、饑餓、脹等感覺。對擠壓、切割、燒灼等刺激不敏感;對牽拉、痙攣、膨脹等刺激很敏感。2、內臟感覺的傳入途徑比較分散,即一個臟器的感覺纖維經過多個節段的脊神經進入中樞,而一條脊神經又包含來自幾個臟器的感覺纖維,因此內臟感覺往往是彌散的,定位不夠準確。(三)內臟感覺神經的特點

①傳入內臟信息②完成內臟反射內臟感覺神經特點1.數量較少3.痛閾高分類傳入途徑痛覺伴交感神經傳入A.臟器過度膨脹,牽拉非痛覺2.纖維細(無髓、薄髓)4.定位不明確伴副交感神經傳入T8(如饑餓、膨脹)B.缺血→代謝產物積聚C.平滑肌痙攣某些內臟器官發生病變時,常在體表的一定區域發生疼痛或感覺過敏的現象稱牽涉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