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自考11495古代漢語二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1頁
2013年10月自考11495古代漢語二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2頁
2013年10月自考11495古代漢語二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3頁
2013年10月自考11495古代漢語二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4頁
2013年10月自考11495古代漢語二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二)年月真題

11495201310

1、【單選題】下列句子中對加著重號的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不可,直不百步耳。[直:直接書店]

A: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樹:樹木]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檢討]

C:

答D:案:A

2、【單選題】“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中的“斯”是一個

形容詞

代詞

A:

連詞

B:

副詞

C:

答D:案:C

解析:連詞,表示承接,多用在條件復句的開頭,可譯為“就”“那么”“那么……就”。

例如: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論語·述而)——能夠看到君子,就不錯了。王無罪歲,斯天

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

3、【單選題】“獲秦王所乘云母車”中的“所”是一個

人稱代詞

指示代詞

A:

無定代詞

B:

輔助性代詞

C:

答D:案:D

解析:在這個句子中,“所”是一個輔助性的代詞,用來引導一個動作的發出者或者一個

事物的來源。這里的“所乘云母車”就是指秦王乘坐的云母車。在漢語中,有時候為了表

達清晰,需要使用“所”來引導一個動作的發出者或者一個事物的來源,這種用法被稱為

“所字句”。

4、【單選題】在“惟天為大,惟堯則之”這個句子中,“則”的意思是

規范

原則

A:

B:

那么

效法

C:

答D:案:D

解析:惟堯則之中則的意思堯:唐堯。古代圣君。則:效法。

5、【單選題】下列句子中對加著重號的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備:準備]

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分:職分]

A:

上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險:危險]

B:

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隆:盛大]

C:

答D:案:B

6、【單選題】下列謙敬副詞中屬于表謙副詞的是

A:

B:

C:

答D:案:A

解析:“泰”是一個副詞,表示“非常、十分、極其”的意思。在古代漢語中,它常用于

表示謙虛、客氣的語氣,因此也被稱為“表謙副詞”。例如,“泰謝”表示“非常感

謝”,“泰然處之”表示“非常從容應對”。在現代漢語中,“泰”一般用于書面語或正

式場合,口語中使用較少。

7、【單選題】在“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這句話中,“相”屬于

時間副詞

范圍副詞

A:

指代性副詞

B:

情態副詞

C:

答D:案:C

解析:“相”字作指代性副詞用于動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只涉及一方,或動作只從單方面

發出,有稱代作用。

8、【單選題】下列句中的“以”字屬于介詞的是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A:

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B: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C:

答D:案:B

解析:在這個句子中,“以”是一個介詞,表示“用、憑借”的意思。這里的“以八千人

渡江而西”是說“憑借著八千人渡江而向西進發”。在古代漢語中,“以”常用于表示手

段、方法、條件等,用來引導動作的具體實現方式。

9、【單選題】下列語氣詞中一般只用于韻文感嘆句尾的是

A:

B:

C:

答D:案:C

解析:“兮”一般用于古文或韻文中,表示感嘆、疑問、強調等語氣。它可以用于句中或

句尾,但更常用于句尾,特別是在古詩詞中。除了“兮”之外,古文或韻文中還有一些表

示語氣的助詞,如“矣”、“乎”、“哉”等。但是,它們的使用頻率比“兮”要低。

10、【單選題】下列句中的“之”字用作指示代詞的一句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聞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

A: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B: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

C:

答D:案:A

11、【單選題】下列句子中對加著重號的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條是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憤怒]

而后乃今將圖南。[圖:畫圖]

A:

《齊諧》者,志怪者也。[志:志向]

B:

適莽蒼者,三而反力腹猶果然。[適:到……去]

C:

答D:案:D

12、【單選題】在“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這個句子中,“虛”的意思是

空虛

住地

A:

B:

廢墟

敞開

C:

答D:案:B

解析: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談海之大,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虛”是住地的意

思。

13、【單選題】下列句子中對加著重號的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條是

因釋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株:樹樁]

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累:連累]

A:

夫山居而谷汲者,腰臘而相遺以水。[遺:遺留]

B:

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易:交易]

C:

答D:案:A

14、【單選題】在行文中,兩個相連接的詞或詞組共用某一個或幾個詞語,這種修辭方式是

委婉

共用

A:

用典

B:

分承

C:

答D:案:B

解析:兩個相連接的詞或詞組共用某一個或幾個詞語的修辭方式被稱為“共用”。這種修

辭方式常用于古詩詞、文言文等文學作品中,可以使得表達更加簡練、生動,同時也能夠

增強語言的韻律美和節奏感。例如,“青山綠水”中的“山”和“水”就是共用了“青”

這個詞語。

15、【單選題】“來時,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這個句子中加點之詞“不幸”所用

的修辭方式是

共用

分承

A:

復合偏義

B:

委婉

C:

答D:案:D

解析:在這個句子中,“不幸”用來描述大夫人已經去世,使用了委婉的措辭,使得表達

更加含蓄、婉轉。

16、【單選題】在《十三經注疏》中,《詩經》的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下列說法中錯誤

的是

傳是指西漢毛亨的注

箋是指東漢鄭玄的注

A:

正義是指唐陸德明的注

B:

疏是指唐孔穎達的注

C:

答D:案:C

17、【單選題】下列古書注解術語中用作聲訓,以探求事物命名之義或同源詞的是

之貌

A:

B:

之為言

C:

答D:案:D

18、【單選題】《禮記·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鄭玄注:“信,讀如屈伸之

‘伸’,假借字也。”其中“讀如”的作用是

用于注音

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

A:

用于聲訓

B:

表示用通常的讀音來讀

C:

答D:案:B

19、【單選題】在“其為物輕微易臧,在于把握”這個句子中,“臧”的意思是

收藏,保管

奴隸,奴仆

A:

善,好

B:

倉庫

C:

答D:案:A

20、【單選題】下列句子中對加著重號的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條是

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顧:回頭看]

仆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諱。[卒然:最后]

A: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惟:思,考慮]

B:

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顯:顯赫]

C:

答D:案:C

21、【單選題】下列姓氏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條是

仇Chóu

解Jiě

A:

種Chóng

B:

尉遲Wèichí

C:

答D:案:C

22、【單選題】下列聯綿詞中兩個音節具有疊韻關系的是

切恒

契闊

A:

蕭瑟

B:

荒忽

C:

答D:案:B

解析:"契"和"闊"是疊韻詞,它們的韻母都是"e"。在疊韻中,兩個或多個詞的韻母相同

或近似,這種音韻上的相似使得這些詞在一起使用時更加和諧、優美。

23、【單選題】下列各組通假字中屬于音近通假的一組是

厝~措

要~邀

A:

脩~修

B:

詳~伴

C:

答D:案:D

24、【單選題】下列句子中對加著重號的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條是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陽:暖和]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同:相同]

A: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介:通“甲”]

B: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朋:朋友]

C:

答D:案:A

25、【單選題】在“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這個句子中,“疏”的意思是

散布

疏通

A:

疏遠

B:

稀疏

C:

D:

答案:D

解析:“疏石蘭”是指石蘭花的花瓣稀疏,不像其他花朵那樣密集。因此,“疏石蘭兮為

芳”是說石蘭花雖然花瓣稀疏,但依然香氣撲鼻。

26、【單選題】下列對近體詩在押韻上的要求說法錯誤的是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雙句一定要押韻

A:

一般押仄聲韻

B:

不能出韻,不換韻.

C:

答D:案:C

27、【單選題】“隨意春芳歇”這句詩的平仄是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A:

仄仄仄平平

B:

平仄平平仄

C:

答D:案:D

解析:“隨意春芳歇”這句詩的平仄是平仄平平仄。其中,“隨”、“意”、“春”、

“芳”、“歇”五個字都是平聲,所以是平平平平平的五平韻。

28、【單選題】近體詩的平仄格式可用“對”和“粘”的規則來掌握,“對”是指

同一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同

同一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反

A:

上一聯對句和下一聯出句頭二字的平仄相同

B:

上一聯對句和下一聯出句頭二字的平仄相反

C:

答D:案:B

解析:近體詩的平仄格式可以用“對”和“仄”來掌握,而“粘”并不是規則之一。在對

仗方面,“對”是指同一聯中的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反,即出句平則對句仄,出句仄則對

句平。

29、【單選題】《寡人之於國也》一文中緊接“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之后的一句是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C: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答D:案:D

解析:“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

不負戴于道路矣。”

30、【單選題】造成下面的句子標點錯誤的原因屬于*癸丑,以光祿勛陳國、袁滂為司

徒。

詞匯方面

語法方面

A:

音韻方面

B:

古代文化常識方面

C:

答D:案:D

31、【多選題】下列詞中屬于疑問代詞的有

A:

B:

C:

D:

答E:案:BCD

32、【多選題】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字用作介詞的有

其后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

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

A:

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為。

B: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滑而始流。

C:

宮之奇以其族行。

D:

答E:案:ACE

33、【多選題】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字用作連詞的有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

A: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B:

大哉,堯之為君!

C:

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

D:

E:

答案:ADE

34、【多選題】下列注解術語中,主要用于音,起標明音讀作用的有

如字

讀為

A:

讀曰

B:

讀若

C:

讀如

D:

答E:案:DE

35、【多選題】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括號中的字屬于通假字的有

自以比(庇)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

兩涘渚崖之間,不辯(辨)牛馬。

A:

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太)倉乎?

B:

人卒(萃)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

C:

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毫)末之在于馬體乎?

D:

答E:案:ABDE

36、【問答題】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義。(1)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3)背負青天而莫之

【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4)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5)穹室

熏鼠,塞【向】墐戶。

答案:(1)大豬。(2)因受打擊而知戒止。(3)阻隔,阻擋。(4)兩次。(5)朝北的

窗。

37、【問答題】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詞性和意義;如果沒有實在意義,則說明其語

法作用。(1)蕩蕩乎,民無能【名】焉!(2)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

南。(3)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4)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

反損。(5)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答案:(1)動詞,指用語言稱贊、形容。(2)否定性無定代詞,沒有什么。(3)用作動

詞,從事農業生產。(4)過錯,這里用作動詞,怪罪、責備的意思。(5)副詞,很,非

常。

38、【問答題】在閱讀古書時,我們該如何利用古注,利用古注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案:參閱古注;我們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體例,明了它的解釋內容,懂得常用的注解術

語。此外還應注意批判吸收,級取精華,正確取舍。同時自始至終都要緊密聯系正文,并

且善于融會貫通。

39、【問答題】標出下列詩歌的平格式,并找出它的韻腳字。《送趙都督赴代州》王維

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

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答案: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腳字:星,青,陘,庭,經。

40、【問答題】把下面短文中帶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

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

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

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

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

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1)急政暴虐,賦敏不時。(2)當具,有者半賈而

賣。(3)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4)亡農夫之苦,有仟佰之得。(5)此商人所以兼并

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答案:(1)急迫地抽稅,橫暴肆虐,征收賦稅沒有一定的時間。(2)被攤派上稅時,有粟

米的農民只能半價出賣糧食。(3)小商人坐店買賣,控制、圍積多余的商品。(4)沒有

農民的辛苦,卻坐享種地所獲得的利益。(5)這就是導致商人兼并農民、農民游離失所

的原因。

41、【問答題】給下面這段古文加上標點符號。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絮駕故人重之

是以人之於讓也輕辭古之天子難去今之縣令者薄厚之實異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

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

也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重爭土橐非下也

權重也故圣人議多少論薄厚為之攻故罰薄不為慈誅嚴不為戾稱俗而行也故事因於世而備適于

答案: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絮駕,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讓也,輕辭古之天

子,難去今之縣令者,薄厚之實異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澤居苦水者,

買庸而決竇。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

實異也。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非也,財寡也。輕辭天子,非高

也,勢薄也;重爭土囊,非下也,權重也。故圣人議多少、論薄厚為之政。故罰薄不為

慈,誅嚴不為房,稱俗而行也。故事因於世,而備通於事。

42、【問答題】閱讀下面的古文,然后解答文段后面提出的問題。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

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

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