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的全球化解讀_第1頁
《三十六計》的全球化解讀_第2頁
《三十六計》的全球化解讀_第3頁
《三十六計》的全球化解讀_第4頁
《三十六計》的全球化解讀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十六計》的全球化解讀

俗話說:軍隊就像孫子,計劃36。《三十六計》廣引《易經》,高達二十七處之多,涉及六十四封中的二十二個卦,甚至以《易經》為依據(張弓,1999)。全書精研《易經》之陰陽思想,從而推演出了陰陽、大小、剛柔、虛實、勝敗、強弱、動靜、敵友、上下、奇正、擒縱、真假、信疑、眾寡(多少)、共分、勞逸、簡繁、內外、東西、有無、明暗、長短、進退、攻防、天人、予奪、輕重、形勢、遠近、交攻、縱橫、利害以及主客等變理心理原理(葛存根,朱永新,2002)。所謂變理心理,指對人們在實踐中分析與總結事物動態變化規律之后而形成的戰術性心理。變理心理既可因其良好的適應性和關聯性而連成系列分析性心理過程,也可因其獨特的解釋力和工具性而成為相對獨立的心理過程。在管理實踐中,厘清、評估以及平衡這些變理心理將從根本上提升工作績效與滿意度。應該說,研究變理心理對中國企業更具現實意義。本文主要關注《三十六計》對道家精髓吸納的問題,擬從有無型變理心理、進退型變理心理、予奪型變理心理以及奇正型變理心理等四大角度進行離析與論述,并略論它們的管理價值。1“有無相生”思想對企業經營的啟示“無中生有”計有言:“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其意為:運用假象欺騙對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要通過具體操作手段讓對方把假象當成真象。“無中生有”中的“無”指“假”、“虛”之意,“有”指“真”、“實”之意,取意道家之“有無”思想。無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虛實互交,擾亂敵方,使敵方造成判斷失誤,行動失誤。關鍵在于真假有變,虛實結合,從而利用變化來造成決策判斷的失誤。實際上,“無中生有”是對“知覺”、“需要”、“動機”、“行為”、“期望”、“滿足”、“心理表征”等心理要素進行了綜合性融合。在現代經營管理中,“有無相生”思想對企業創新與發展也多有啟示。“無中生有”并非欺詐,它反映的是“有”與“無”之間的過程性操作。常見的例子就是:企業都十分善于經營品牌、包裝、文化、形象等無形資產——經營“無”。這種“無”所生之“有”為企業帶來豐厚利潤。另外,一旦企業經營困難時,“有無相生”的變理心理思想還會成為企業成功實現轉機的工具;而企業經營順利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有”“無”二元互轉的變理心理又可以成為危機管理的基本手段。《三十六計》中折射出“有無相生”的變理心理思想并非僅僅局限于“無中生有”一計,其它計策也多有體現。又如: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不蠱。這就是“金蟬脫殼”計。軍事意義為,我方一邊暗中謹慎地轉移主力,同時穩住敵人,一邊則在敵方不驚不疑之際逃脫險境。這仍是對變理心理中“有無心理”的高明運作——“有”生“無”。這進一步闡明了“有”“無”之間的開放性與可逆性。下面的話闡釋得更為清楚: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知。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葛亮卒于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擊鳴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儀結營而去(《三國志》三五《諸葛亮傳》裴注)。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南史》十五《檀道濟》、《廣名將傳》卷七)。“金蟬脫殼”實質上是示假掩真的“有中生無”。此外,“假癡不癲”和“樹上開花”兩計也屬“有”“無”互生之計。現將二計中能夠論述有無心理的原書解語或按語附于下文: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云雷屯也。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彩粘之,不細察者不易覺,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成全局也。此蓋布精兵于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2“全師避敵”,走為上計的管理模式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充滿辯證哲理。“無為”并非絕對“不為”,而應理解為“有所為,有所不為”。“無為”是一個自然有序的平衡狀態。《三十六計》作為“兵道合一”的典范,自然蘊藏豐富的“無為而無不為”的變理心理思想。實際上,“無為”心理是指人適應自然,自覺服從客觀規律的心理過程。老道的管理心理思想是將物質層面上的暫時“無為”心理與心理層面上時刻“有為”的心理進行了有機揉和,以期達到“無不為”的大治境界。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變理心理就是進退心理。“圍魏救趙”計曰: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筑堰。故當齊救趙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意指“對敵作戰,有如治水之法——敵人來勢迅猛,就要暫避其尖銳鋒頭,就好比治水中用疏導方法分流一樣,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筑堤圍堰,不讓流走。在齊國準備救助趙國時,孫子就對大將田忌說:“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斗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連,被圍困的狀況就可以自然消解。”世界管理學界早在1997年的世界管理大會(上海)上就達成了共識:“沒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管理實踐中,“無為”思想的靈活運用可以減少管理中的心理阻抗因素,減少破壞性沖突。而且,“無為”的氛圍有助于創新,也是未來管理的發展趨勢。“無為而治”型的“沒有管理的管理”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影響力。問題是,極具“影響力”的領導不會憑空產生,具有敏銳的“戰略—戰術”型思維的人才能擔當。“圍魏救趙”還說:“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就是說,打擊集中之敵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后再打,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先打擊氣勢衰落的敵人。其中的“共敵”、“不敵陽”屬于“退”的范疇——有所不為,而“分敵”、“敵陰”則屬于“進”的范疇——有所為。在經營管理中,經營者要有進退意識。我們這里所指的進退意識并不僅僅指在企業作出進入或退出某領域這樣的戰略性決策過程中所出現的心理活動,更多的則是要求決策者本人在做決策的時候應該有進退心理這樣一種基于變理心理的思想意識。因為基于這樣的心理基礎而做出的決策安全而且有效。在《三十六計》中,反映“無為”和“進退”心理最為明顯的計策當屬36計“走為上”。其曰: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其意為,軍隊在左邊扎營,沒有危險,這并不違反行軍常識。“走為上計”目的是為了全軍退卻,以避強敵。“全軍避敵”系“無為”表現,但是此“全”在于“全勝”、在于“保全實力”。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戰略中,“全師避敵”并非指消極無能地退卻,而是指積極地增進內功,以求更大地突破。可見,《三十六計》中和此“無為”心理的計策融滿了基于變理心理的高超謀略技巧,而且操作上更是進退自如,正應了老子的那句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3第二,激勵自己“伐其情”“拋磚引玉”、“苦肉計”、“美人計”、“欲擒故縱”等計就是基于“欲奪固予”理念而形成的予奪型變理心理的典范之作。這些變理心理的共同點在于它們均融會了不少應用心理學的原理。它們與激勵緊密相聯。現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激勵可以加強或改變人的某種行為,達到定向控制的目的。激勵與需要緊密相聯。只有從人的需要人手,并按照客觀的心理規律來選擇合適的激勵方式,才能達到激勵目的。正所謂“類似誘之,擊蒙也”(原意:用展示某種類似的東西去誘惑他,便可打擊這種受我誘惑的愚蒙之人了)。實際管理就需要用擬合被激勵者心理需要的“類似之物”去滿足他。除了激勵組織自身成員外,也可以激勵競爭對手,即“伐其情”的做法。比如,在“人才戰”中,管理者可以通過激勵競爭對手的反常手法來影響和干擾其行為規則,從而達到“將弱兵頹,其勢自萎”之效。當然,激勵對手的具體做法需視具體情況而定。“美人計”、“苦肉計”、“欲擒故縱”三計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此意。“美人計”曰:“兵強者,攻其將;兵智者,伐其情。”意說,在敵軍兵士強勇的情況下,設法攻擊其領軍將領;在敵軍兵士聰慧自明的情況下,應設法從情感角度入手來削弱敵方。該計進一步闡釋道:“兵強將智,不可以敵,勢必事之。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勢,如六國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幣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遼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體,以增其下怨。如勾踐以西施重寶取悅夫差(《左傳·哀公十一年》),乃可轉敗為勝”。可見,“土地”、“幣帛”與“美人”這三種激勵手段中惟有“美人”的激勵效應能夠真正深入人的心理,故能有“轉敗為勝”的效能。當然,現代管理中的“美人”可以延展為泛喻一切代表美好東西的激勵手段或相關刺激。推行“美人計”不過是“拋磚”,真正目的在“引玉”。“苦肉計”更是反映取舍型變理心理的經典。其曰:“人不自害,受豁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冀也。”這就是“苦肉計”的假設基礎。意即,人不會自害,若受他害必然為真;己方如以假當真,敵方肯定信而不疑,離間就成功了。另外,“欲擒故縱”之“故縱”亦系“拋磚”之舉,是外循“攻心為上”原則內蘊取舍型變理心理的成功技巧。“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躡之,故展轉推進,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由此可見,“欲擒故縱”是按照人心理需要的特點按部就班實現意圖的“攻心”做法。取舍型變理心理值得企業管理的從業人員好好品思。4奇正型變理心理面對商戰,要使形勢順向己方,就必須在變化萬端的環境中做到能奇能正,奇正相生,始終把握主動。人的心理反映現實。現實變了,心理也會隨之改變,行為自然也會變。因此,“奇正相生”的奇效來源于善于制造變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講,盡管人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很強,容量也很大,但有一條規律卻暫時難以改變,即人腦在某一時刻只能加工特定信息。如果一件事物特別復雜,那么“某一時刻”就會延長為“某一時段”。也就是說,在即時信息處理方面,人腦對信息的并行處理能力遠遜于電腦。正因這一機能局限,人腦在面對復雜情形時,常常會因判斷失誤而導致錯誤決策。中國古代雖不能用上述心理學理論對此作出解釋,但是他們對此原理的應用卻不遜色于今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三十六計》中具體的奇正型變理心理思想就是古人成功意會心理學原理而成。這些基于環境轉換而作出快速反應的奇正型變理心理催生了諸多妙計。“暗渡陳倉”、“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以及“偷梁換柱”等都是。“暗渡陳倉”曰:奇出于正,無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渡陳倉。這點明了“奇正”的關聯。孫子曾言:“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先舉個實例,香港有家經營強力膠的商店,因位置僻靜而使生意很不景氣。經營者想出了一個營銷策略,在店門口路上貼了一張告示:“我們明日上午在此用本店所售的強力膠將一枚價值四千五百美元的金幣貼在墻上。如有哪位先生小姐將其當場揭下,金幣奉送,決不食言!”該消息不徑而飛。第二天連電臺電視臺也派來了記者,結果當然無一人能將金幣取下。從此,該店聲名鵲起,生意大振。可見,在企業經營中,“正”指的是遵循常規原則,而“奇”則指與常規原則相背的創新之法。可見,策略過程是“明修棧道”,而策略結果則是“暗渡陳倉”。整個過程“奇而復奇”。“偷梁換柱”也說道:頻更其陣,抽其勁敵,待其自敗,而后乘之。曳其輪也。可以看出,這也是一種通過制造變化而調用對方的策略:通過多次佯攻,促使其變換陣容,從而打亂對方原來的部署,再伺機攻其弱點,取得很好的效果。此計還說:“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梁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精兵之所在。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競代其為梁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并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此計還有一解,就是將原書解語中的幾個“其”字看作盟友、盟軍。這樣,“割據吞并”思想就顯露無遺。現在,中國業界已是“關內”人士。中國企業經營管理者就更加警惕“偷梁換柱”的各種商業陰謀。尤其要注意兼并經營中的一些“偷梁換柱”伎倆。本世紀是基于知識創造價值的經濟時代,商戰已演變為生態系統的全面競爭。如果不能把握“奇正相生”的波推式變理心理,就很難立足。奇正型變理心理理應被廣泛應用于商業安全、信息管理、企業創新、企管新思維、未來公司設計,以及注意力管理等專業領域。要創新,只有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