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古代農業早期農業生產工具耕作方式、方法、技術與制度農作物水利灌溉基本模式原始農業水稻、粟集體勞動商周春秋戰國鐵農具,牛耕(開始使用和逐漸推廣階段)鐵犁牛耕、壟作法個體勞動小農經濟傳統農業兩漢代田法、一年一熟引進棉花魏晉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術、南方耕耙技術、進行輪作和綠肥種植翻車隋唐普遍育秧移栽筒車兩宋江南稻麥輪作一年兩熟和一年三熟引進占城稻高轉筒車明清多熟制引進玉米和甘薯等風力水車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基本特點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主要是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生產技術主要是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不斷完善產業結構特點——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與互補性形成條件:①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和普及(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與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形成時間:春秋戰國時期①分散性和封閉性: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特點②先進性與落后性并存:精耕細作,技術先進,但無革命性突破③脆弱性:規模小,易受天災、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響小農經濟有利因素①農民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勞動產品,具有生產積極性小農經濟有利因素②小農經濟規模小,促使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實行精耕細作③小農經濟封建政府主要財源,統治者大都采取重農政策不利因素艱難成長④隨著農民戰爭爆發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農民手中,小農經濟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回不利因素艱難成長①災荒瘟疫②封建政府沉重賦稅、徭役③社會的動蕩與土地兼并地位和影響: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精耕細作使中國古代農業發達,這是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是中國文明的萌發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無法擴大再生產,它的牢固存在,嚴重地阻礙了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成為中國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古代手工業素稱發達的官營手工業冶金技術冶銅技術新時器時代:掌握了冶銅技術夏:鑄造比較講究商周:繁榮(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春秋至秦漢:造型輕巧,紋飾簡單。廣泛采用鎏金、鑲嵌技術冶鐵技術西周晚期:已有鐵器春秋:出現人工冶鐵。用木炭、皮囊鼓風冶鐵。塊煉鐵技術出現戰國:發明鑄鐵技術,比外國早1800年左右發明鑄鐵柔化技術和多管鼓風技術.早歐洲2000年左右西漢:高爐煉鐵.用煤做燃料(世界最早)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1200多年南宋:始用焦炭做燃料煉鋼技術春秋晚期:有鋼劍,掌握了塊煉鋼的方法和淬火技術西漢:“百煉鋼”的技術興起,出現炒鋼法魏晉南北朝:灌鋼法16世紀以前:領先世界制瓷業商代:燒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東漢:南方創青瓷北朝:北方創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出現釉下彩繪開始大量輸出國外,已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征宋代:瓷窯遍布各地(五大名窯:汝、定、鈞、官、哥)元代:制瓷中心景德鎮,出現青花瓷和釉里紅瓷明清明:斗彩和五彩瓷等彩瓷;清:粉彩和琺瑯彩等彩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大量外銷明代燒制了帶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裝飾圖案的瓷器清代還根據歐洲商人的訂單,專門燒制西餐用具和魚缸等瓷都景德鎮。景德鎮原名昌南鎮,被西方音譯為China,意為“瓷”西方稱中國為“瓷器大國”,后來干脆將瓷器的故鄉稱為China絲織業距今四五千年前:出現蠶繭和絲織品(世界最早)商朝:有了織機西周:出現平紋織物和斜紋提花織物戰國:棉、絹、羅、紗等品種多,產量大,質量高漢代:在長安設東西織室開辟絲綢之路遠銷亞洲、歐洲;中國獲“絲國”(“塞里斯”)稱號出現緙絲技術(經緯織造);開始使用提花機宋朝: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明清:進入鼎盛絲織中心蘇州、杭州、南京。設有官府織造局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含義:重視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嚴格限制工商業的發展經濟思想和政策目的: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征收,鞏固封建統治原因1、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然經濟,農業又是封建經濟的核心,直接關系國計民生。農業和小農經濟是國家賦稅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擔者,是封建統治的基礎。重農還有益于端正民心民志,維護政治穩定原因2、商業的不穩定性和商人流動性大等特點,富商大賈操縱市場物價,還與農業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危及封建統治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政策,提出農業是本業,工商業是末業漢初: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漢高祖嚴禁商人“衣絲乘車”和購置土地,并“重租稅以困辱之”重農抑商政策抑商史實漢武帝時:重農抑商政策抑商史實1、統治者沿襲“重本輕末”的治國理財思想2、繼承傳統的專賣制度明清:3、加征民營商業的商稅,壓制民營商業發展4、歧視商人,限制商人的社會地位①封建社會晚期,妨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和封建制度的解體,阻礙了社會進步。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經濟原因(強化了自然經濟,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妨礙商業資本發展和向手工業資本轉化,自由勞動力的形成、國內市場的擴大和資本的積累)1、消極作用②人為割裂農、工、商之間的聯系,不利于工商業發展,農業發展也受到限制評價③過多用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破壞了經濟自身的發展規律,限制了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導致經濟結構過分單一評價④為擴大耕地面積,人為地毀林開荒、圍湖造田,導致了環境的惡化2、積極作用在封建社會初期,保護了小農經濟,促進了農業及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和穩定,鞏固了封建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明清海禁與閉關政策含義明清政府實行的限制對外貿易、交往的政策原因1、中國封建制度開始走向衰落,封建統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絕新事物的傳入2、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根本原因)3、明初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東方殖民擴張(客觀原因)4、清初,東南沿海一帶的反清斗爭不斷(直接原因)5、統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清政府甚至認為,天朝大國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無需與外國進行貿易目的要防范人民反抗,鞏固封建統治秩序表現明代①民間貿易:明初倭患日趨嚴重,倭患危及到明朝統治。因此,明太祖下令實行“海禁”,禁止民間貿易;倭患消除后,明朝中后期重開“海禁”,允許民間貿易,沿海地區海外貿易蓬勃發展。但基本實行閉關政策②官方貿易:積極開展官方貿易,官方貿易一直沒有中斷。鄭和下西洋清代①清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內遷、禁海,實行“閉關鎖國”,正常的海外貿易,陷入停頓②清朝統一臺灣后,開澳門、漳州、寧波、云臺山四口通商③康熙晚期,由于擔心沿海居民與外國人勾結,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貿易④乾隆只開廣州一處通商,并設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外貿影響1、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由于閉關鎖國政策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大理石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報告
- 2025至2030船舶機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攀枝花市市直機關遴選公務員考試真題2024
- 關鍵期中考試數學試卷
- 高二金牌考卷數學試卷
- 高考卷理科數學試卷
- 廣東高職期中考數學試卷
- 安全生產培訓成本效益與企業管理水平關系研究考核試卷
- 光學計量在光學系統光束整形技術中的應用探討考核試卷
- 醫療器械臨床數據統計分析的交叉驗證技術考核試卷
- 日語被動態練習
- 鋼板樁安全技術交底
- 旅游大數據與智慧旅游教學大綱
- 金屬廢棄物生物冶金提取與利用
- 湖南省長沙2024年七年級下冊生物期末試卷附答案
- 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檢測八年級語文試卷
- 農村房子繼承人放棄繼承協議書
- WS 329-2024 麻醉記錄單標準
- 2024-2029全球及中國福利管理系統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新標準英語小學五年級下各模塊習題
- 開票稅點自動計算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