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與《材論》對比閱讀(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1頁
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與《材論》對比閱讀(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2頁
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與《材論》對比閱讀(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3頁
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與《材論》對比閱讀(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與《材論》對比閱讀(附答案解析與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陜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于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宜棄之州縣。君亦常慨然自許,欲有所為。然終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眾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齟齬固宜。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辯足以移萬物,而窮于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于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節選自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材料二夫南越之修簳①,鏃②以百煉之精金,羽以秋鶚之勁翮,加強駑之上而彍③之千步之外,雖有犀兕④之捍,無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決勝覿⑤武之所寶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也。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銖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強者弱者無不適其任者焉。其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能復先王之法度。能復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節選自王安石《材論》)【注】①簳:竹子②鏃:箭頭③彍:拉滿(弓弩)④兕:犀牛⑤覿:顯示。10.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若夫A智謀功名之士B窺時C俯仰D以赴勢E物之會F而輒不遇者G乃亦H不可勝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愛,指對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與《兼愛》中“此何也?皆起不相愛”中的“愛”詞義相同。B.事,指事情,與《論語·顏淵》中“請事斯語矣”的“事”詞義不相同。C.智力,指智謀和力量,與《六國論》中“可謂智力孤危”的“智力”詞義相同。D.所以,指“……的原因”,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中的“所以”詞義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徐平年少即展露才華,得到了諸多貴人的欣賞和舉薦,他也躊躇滿志,渴望一展宏圖。B.王安石以離俗獨行之士和趨勢窺利之士的不遇,來襯托許平的不得志,情調慷慨悲壯。C.《材論》運用駁論的方法,表達王安石對“天下無才”這一觀點的不認同,態度鮮明。D.《材論》針對性強,巧用比喻,類比史實,妙用對比。邏輯嚴密,氣勢很盛,說服力強。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4分)譯文:(2)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也。(4分)譯文:14.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說人才須人主“陶冶而成之者”,結合材料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答案解析】10.BFG【解析】優先考慮三處非斷不可的地方,聯系前后文,注意固定句式,抓住有標志性的虛詞。本句結合“而”“者”“乃”這幾個虛詞。11.D【解析】A.“愛”都解析為“對人對事有深厚感情”,有“友愛”“仁愛”之意;B.事,“可試以事”中解釋為“事情”,“請事斯語矣”中解釋為“從事、實踐”;C.“智力”都解釋為“智謀和力量”;D.所以,都解釋為“……的原因”。12.B【解析】文章表達了王安石對徐平的同情,也為他的不得志而憤懣,情感可謂慷慨悲涼,無“壯”的意味。13.(1)(他)擅長辯論,與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謀略而被當世的有地位的人所器重。(“以”“大人”和被動句式各1分,句意通順1分)(2)但是不懂得它的用處,拿它來敲敲打打,那它就和一根枯爛的棍棒沒有區別了。(“敲撲”、“梃”、狀后句式各1分,句意通順1分)14.①選拔人才②人盡其用,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評分標準:一點1分,二點3分)【解析】結合“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句來理解。【參考譯文】材料一先生名平,字秉之,姓許。我曾經編過他的家譜,他就是家譜上邊所說的現在任泰州海陵縣的主簿。先生不但與兄長許元相互友愛而被天下稱贊,而且從少年時就超出一般人,他從不受約束,擅長辯論,與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謀略而被當世的有地位的人所器重。仁宗寶元(1038—1040)年間,朝廷開設方略科,來招納天下具有特異才能的人才,當時陜西大帥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謚號)、鄭文肅公(鄭戩的謚號)爭相寫信推薦先生,因此,他被征召進京應試,結果被任命為太廟齋郎,不久被選派做泰州海陵縣主簿。朝中的大臣多薦舉先生有雄才大略,應該任用做重要的事以考驗他,不應該把他放置在州、縣做一般官吏。許君也曾經意氣慷慨,自信自負,想有一番作為。但終究沒能有一次顯示自己才智的機會就死去了。唉!真令人哀傷啊。讀書人當中本來就有那種遠離塵世、與世俗不合,一味按自己的意圖行事的人,即使受到諷刺謾罵、嘲笑侮辱、窮苦愁困都不后悔,他們都沒有一般人那種對名利的營求之心,而對后世有所期望,因此他們的失意、不合時宜也是應該的。至于那些富有機智謀略、追求功名利祿的讀書人,企圖利用時世的變化,去營求權勢和物利,卻往往不能得志的,也是難以數記的。然而,才辯足以改變一切事物,卻在重用游說的時代困窮;智謀足以奪取三軍的統帥,卻在崇尚武力的國家遭受屈辱,這種情況又怎么解釋呢?唉!那些對后世有所期待、遭受困厄卻不后悔的人,大概知道其中的原因吧!材料二南越地區有一種長得很長的竹子,把它削成箭桿,用千錘百煉的優質金屬給它安上箭頭,用秋天鶚鳥的羽毛給它安上箭羽,再把箭安放在強勁的弩弓上而射到千步以外的地方,即使是穿著用犀牛皮作護身甲的人,也沒有護甲不被立即射穿而死去的。這種箭是天下銳利的武器,是在武力爭斗中決定勝負的一種寶貴東西。但是不懂得它的用處,拿它來敲敲打打,那它就和一根枯爛的棍棒沒有兩樣了。由此可知,即使得到了天下才智卓越的人物,可是使用的方法不恰當,那結果也就會像拿這支箭敲敲打打一樣。古代君主懂得這個道理,于是精心衡量一個人的才能和慎重地安排他們的工作,使具備大的、小的、長的、短的、強的、弱的才能的人,沒有哪一個和他們的工作不相稱的。他像這樣做,即使比較愚昧、見識比較淺薄的人,也都能發揮他們的才智去做一些小事,何況那些才能、智力突出的人呢?唉!后來處于上層地位的人,大概是沒有了解有才之士的主張并把它放到實際工作中加以試驗,于是就說天下果真沒有有才能的人,這也不過是未動腦筋罷了。有人說:古人對于人才是采用教育方法來造就他們,而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