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色塑料茶具中有害物質的檢測_第1頁
具色塑料茶具中有害物質的檢測_第2頁
具色塑料茶具中有害物質的檢測_第3頁
具色塑料茶具中有害物質的檢測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具色塑料茶具中有害物質的檢測

0現用的動物控制技術吃飯是人們每天生活中的必需品。具色塑料餐具由于其價格低廉、輕便耐用、色彩斑斕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而這些具色塑料餐具在生產加工時會使用一些色母粒、助劑等,所使用的這些色母粒顏料和助劑本身潛在具有一些重金屬、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還會釋放出超過30種的具有致癌、致突變特性的初級芳香胺,這些有害物質進而遷移到食品之中危害人體健康。然而,現有檢測技術,要么檢測手段單一,檢測種類較少,檢測效率較低;要么定性能力差,假陽性和假陰性的試驗結果難以避免,導致貿易安全事件頻出。另外,作為具色塑料餐具的主要生產原料——色母粒,其中的初級芳香胺、多氯聯苯、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檢測標準、方法仍然缺乏。使該類產品處于監管的空白,也使得具色塑料餐具生產企業缺乏原料質量安全驗收的技術依據,其中有害物質的超標風險也就難以控制。在調研大量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本文綜合分析了目前國內外有關具色塑料餐具及其色母粒原料中主要有害物質的檢測技術發展趨勢與現狀、專利等知識產權及相關標準情況,并提出了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完善標準體系及健全監管支撐技術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我國檢測技術的發展1.1色母粒在食品加工領域的應用近年來食品及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也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餐具安全屬于食品安全的范疇,餐具及其主要原料中的有害物質的檢測技術從原來總體的、定性的控制向著具體有害目標物定量的控制趨勢發展;同時隨著科技進步,檢測儀器的發展,檢測技術也與時俱進,向著多樣化、專業化的趨勢發展。色母粒是生產具色塑料餐具及有色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該產品中有害物質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具色塑料餐具或彩色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然而,我國的標準體系中還沒有一部關于色母粒原料的質量標準。更沒有專門針對食品用色母粒中初級芳香胺、多氯聯苯、重金屬等安全限量指標和檢測方法標準。從而使餐具生產企業在原料驗貨檢驗上存在困難,政府對生產企業質量的監管上也存在技術上的困難。1.2中心金屬元素檢測方法在對具色塑料餐具質量檢測方面,目前國內尚未專門針對該類產品中初級芳香胺設置限量標準。而現行的食品接觸塑料的安全指標中,只有以“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試驗”、“脫色試驗”等指標來控制食品接觸材料中可遷移的有機物和重金屬。并且“高錳酸鉀消耗量”測試選用的模擬食品是水,不能代表酸性食品和脂肪食品遷移的安全性,并且這類方法的靈敏度很低,不能滿足歐盟設置的0.01mg/kg的檢出限要求;而“脫色試驗”僅僅是為了考察顏色的牢固性,不能夠檢測是否存在初級芳香胺的遷移。重金屬試驗一般以“重金屬(以鉛計)”≤1mg/L的指標進行限制。其原理是某些重金屬會生成硫化物沉淀使溶液混濁或變色,可與一定濃度的硫化鉛溶液進行比較判定,故稱“以鉛計”。事實上遷移出的重金屬并不一定都是鉛,可能也有會產生硫化物沉淀的其它金屬,如鐵、鋅、錫等。這類方法無法對各金屬元素的遷移量準確測定,因此是一種定性或半定量的檢驗方法。與初級芳香胺有關的檢測方法標準目前有3部,國家標準GB/T23296.25—2009《食品接觸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擬物中1,3-苯二甲胺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僅僅以液相色譜檢測了“1,3-間苯二甲胺”一種初級芳香胺,漏檢風險很大,效率較低。而河北省地方標準僅僅檢測了23種初級芳香胺,也存在漏檢的可能性,不能反映真實的安全現狀。另外,上述2種方法均使用了靈敏度較低的液相色譜檢測儀,不能夠滿足歐盟對檢測限量的要求,并且難以對芳香胺的種類進行識別和確證,假陽性問題無法解決。商檢標準SN/T3045—2011《出口食品接觸材料高分子材料有害芳香胺遷移量的檢測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是針對出口食品接觸材料中有害芳香胺遷移量檢測方法標準,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譜法,該標準已于2012年4月份正式實施,單純采用液相法沒有質譜做定性,也有假陽性存在的可能。近年來,初級芳香胺的檢測技術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但主要集中在紡織品和電器塑料元件中,尚無針對塑料餐具,特別是具色食品用塑料中30種初級芳香胺的快速檢測方法的報道。對具色食品用塑料制品中初級芳香胺的風險監測研究,目前還未檢索到。在我國的標準體系中,有4部關于多氯聯苯的測試方法標準,涉及的產品有紡織品、染料、紙、紙板、紙漿,也有塑料制品,采用的方法大部分是氣相色譜法和氣質聯用技術。然而,這些方法存在檢測的多氯聯苯種類較少、使用儀器設備價格昂貴,推廣困難。目前還沒有關于具色餐具及其色母粒中18種以上多氯聯苯多組分同時測定的標準方法。具色塑料餐具及色母粒原料中的重金屬來自于顏料、填料,以及樹脂中殘留的催化劑。不論是色母粒還是具色塑料餐具,當前的標準體系僅針對6種重金屬的檢測,并且檢測方法主要是原子吸收光譜法、分光光度法和ICP-AES,還沒有對鋇、汞、硒、釩、鋯、鉿等金屬元素的測定方法標準,但是這些重金屬是德國、日本等國家在食品接觸材料中所限制的元素。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新型儀器的研發,目前在重金屬檢測方面已建立了ICP-MS儀器檢測新方法,該方法具有檢測靈敏度高,檢出限低等優點,是今后在色母粒及成品餐具中多種重金屬元素同時檢測發展的重點。另外,國內還沒有關于具色塑料餐具中30種初級芳香胺、18種以上多氯聯苯、12種以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風險監測的報道;也沒有關于具色塑料餐具及其色母粒原料質量按全監控溯源系統軟件的研究報道。因此,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是今后國內外學者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重點。2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檢測方法在食品及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控制方面,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比我們國家要嚴格的多,一些相關標準的界限指標制定的都比我國的標準嚴格,所使用的檢測儀器精密度也都非常高。據統計,目前國外在檢測具色塑料餐具中重金屬、初級芳香胺、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含量檢測方法的文獻很多,重金屬的檢測方法主要采用ICP-AES、ICP-MS等方法;對于多氯聯苯、芳香胺類等有機化合物的檢測技術采用的都是色譜法,主要應用的色譜技術有氣相色譜-質譜(GC-MS)、液相色譜-質譜(HPLC-MS)及液相色譜-串聯質譜(HPLC-MS/MS)等。這些檢測方法使用的都是高端儀器,檢測靈敏度和精確性高、檢出限低等。值得一提的是,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和日本,他們在食品包裝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風險評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發達國家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食品接觸材料中有害物質的風險評估,并不斷將評估的結果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控制,并且對一些有害物質的安全限量也越來越嚴格。歐盟是我國食品接觸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區,也是最早頒布法令禁止在食品接觸材料中使用芳香胺的國家之一,并不斷修訂、提高準入衛生要求。根據2007年3月31日發布的第4次修訂文件(2007/19/EC),要求在食品接觸材料中使用芳香胺,其檢出限也從0.02mg/kg降低到了0.01mg/kg。2010年歐盟食品安全及動物健康委員會投票通過一項立法提案,將加強對來自中國的餐具進行檢驗,并于2011年7月起已經實施。2006年歐盟食品委員會立項研究食品包裝塑料中初級芳香胺的遷移進行評估。歐盟也曾頒布了由偶氮顏料衍生的芳香胺的檢測方法。但該標準難以應用到具色塑料餐具遷移進食品(或模擬食品)里的初級芳香胺含量的檢測中。2010年以來,初級芳香胺的檢測技術研究成了學術界的熱點,不斷有研究成果報道[19,20,21,22,23,24]。采用的儀器主要有氣相色譜-質譜法、毛細管電泳法、液相色譜法、以及液相色譜-質譜法等。然而,這些方法一方面同時檢測的初級芳香胺數量有限,最多達到23種,并且還沒有能夠成功地應用到具色塑料餐具中初級芳香胺檢測的實例。另外,歐盟食品委員會于2006年對食品接觸塑料中初級芳香胺遷移暴露的安全性評估進行立項。3色母粒主要雜質的檢測標準縱觀國內外對食品接觸材料的質量檢測、安全性評估及研究現狀,不難看出其發展趨勢是向著靈敏、快捷、高效的方向發展。但對具色食品用塑料制品所用原材料色母粒的質量安全檢測卻少之又少,更沒有色母粒原材料中有害物質檢測的相關標準和監控體系,在對成品的檢測方面,國內外現行標準在對初級芳香胺等有害物質的檢測數量方面還有很大的局限性。鑒于國內外無色母粒原材料主要雜質檢測方法標準,為食品接觸用彩色塑料制品質量控制帶來不便,亟需建立相應的測試方法、標準、質量安全監控及溯源系統。因此,建立色母粒中主要雜質的提取條件、富集凈化條件以及上機測試條件,最終形成色母粒中重金屬、多氯聯苯、芳香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