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獻與歷史地理學的幾個問題_第1頁
關于文獻與歷史地理學的幾個問題_第2頁
關于文獻與歷史地理學的幾個問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文獻與歷史地理學的幾個問題

閱讀《魯迅選集》后,發現作者在寫作時更及時。大約是收錄近期所作,在歲末編成。自然,文學家思若泉涌,一年寫一本書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但是對于研究文史的學者恐怕是不大可能。學者終其一生,大多只出一兩本論文集。這體現了學者的嚴謹,但是遲遲不集結也有不好的方面。比如,論文分散各處,不便查找。再比如,論文發表在期刊上總會受制于各種因素有所刪改,收入論文集的時候作者都會用原稿補訂,所以論文集中的文章更能反映學者的真實水平。對于疲于查找論文的廣大治學者而言,看到論文集的出版總是比較欣喜的。辛德勇教授就是集結論文比較及時的一位學者。辛教授的第一本論文集出版于一九九六年1,這部集子中收錄的文章都是關于歷史地理的,雖然有幾篇文獻的考辯,但也是關于地理文獻的。二零零五年出版的《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以下簡稱《空間》),則收錄了《述石印明萬歷刻本《〈觀音感應靈課〉》、《全祖望〈經史答問〉萬氏刻本綴語》和《清人別集總目書后》2。這三篇文章都是關于文獻考辯的,且與歷史地理無關,但是能收入《空間》這部以歷史地理和地理學史為主題的論文集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滿意而難以割舍的心理。同年的《讀書與藏書之間》3(以下簡稱《藏書》)幾乎就是一部文獻學的論文集,不像出于一位歷史地理學專家之手。對于這個變化,我們認為辛教授不僅僅是一位歷史地理學家了,隨著其治學范圍的擴大,形成了文獻學與歷史地理學平分秋色的局面。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變化,但是其原因是什么呢?這自然有才性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辛教授在《空間》序言里說的很清楚。他認為,近年來歷史地理學界出現了相當一批淺薄粗疏的成果,造成這種現象的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視史料學的基本功”。他還認為:“歷史學基礎,特別是史料學訓練,對于任何一個歷史地理工作者來說,都是不應該回避的問題,如果在這方面達不到相應的水平和能力,是不可能科學地運用好地理學方法的?!毙两淌谧约菏恰耙恢敝匾暿妨夏夸泴W訓練”,達到了“使歷史文獻學成為自己的一項副業”的程度。明顯地,辛教授之所以能寫出豐富的文獻學論文與他的學術旨趣有關。這種觀點與大多數歷史地理學家所認同的歷史地理學屬于地理學好像不太一致,值得反思。在文獻學的基本功之中,辛教授尤其重視目錄學、版本學,而且水平不俗。收入《空間》和《藏書》之中的目錄學論文有《〈清人別集總目〉書后》、《由梁元帝著述書目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四部分類體系》、《中國古典目錄學中史部之演化軌跡述略》、《談清人著述的目錄與版本》、《〈宋版古籍佚存書錄〉序》等五篇,數量上比較可觀。其中,《由梁元帝著述書目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四部分類體系》4一文顯示著者的目錄學水平已經達到專業的水準,并不是作者自謙的“副業”而已。研究西漢到隋代的圖書分類的變化,可依據的資料除過《隋書·經籍志》外,其他資料比較零碎,所以輪廓雖可勾勒但是細節卻很難復原。辛著從《金樓子》這部常見的書籍的“著述篇”入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出了三個結論:類書原劃歸在史部;譜牒在梁元帝時代劃歸子部,到唐初劃入史部;地志是從數術略刑法類劃到子部,再劃歸史部的。這三個結論目前看來是可以成立的。對于卷和帙的關系,馬衡、余嘉錫、王重民先生都有所論述。在《梁元帝》文中,作者指出了三大家的誤解,并提出新解。雖然新解有待驗證,但是目前看來可以備一家之言。辛教授的版本學得自黃永年先生親傳,可謂師出名門,而且他熱心古籍收藏有年,積累的經驗也足夠豐富。所以,辛教授的版本學水平也達到了高明的境界?!妒鍪∶魅f歷刻本〈觀世音感應靈課〉》一文中,辛教授指出,“王濤先生推斷他獲得的靈簽殘頁為明初或比這更早的刻本,意即可能為元代刻本,這很大程度上應是受到其版刻‘字體類似趙孟頫體’的引導。其實明初或元浙本的所謂趙體字,一般比這要更為硬勁,只有明永樂北藏的佛經字體與其相類”5。一般藏書家都希望自己的藏品有價值,所以有意無意會夸大。王濤先生在《藏書家》上說自己所藏是明初或者元刻本,或許有點受這種心理的促使,但是他的推斷的確有版本學的依據,要推翻不易。只是讀過《版本學概論》沒有實際經驗就會信從。但是辛教授舉出趙體字和館閣體的區別,問題就很明顯了。這當然需要更豐富的版本學知識,而且還需要鑒別經驗。由此可知,辛教授的版本學修養是迥異俗學的。辛德勇教授在歷史地理方面的成就久已得到公認,其在文獻學方面的高質量論文也在近來頗受好評,這都不用我來評述。我要特別提請大家注意的是辛教授在史識方面的飛躍。嚴耕望先生曾稱水平高的著述為“充實而有光輝”。如果“充實”是指考證詳實,“光輝”是指見識不凡,那么辛教授的新作《述石印明萬歷刻本〈觀世音感應靈課〉》、《記南明刻本〈西曹秋思〉》6表現了作者在史識上的飛躍,似乎已經達到了“充實而有光輝”的境界。作者在這里不再滿足于向我們展示這兩部書的文獻學價值,而是致力于探索文獻背后的政治背景。以《石印》一文為例,作者是考辨的高手,不過這一次他并不止步于考辨版本,而是由此書的出現去推闡資助人王皇后的政治處境,要言不煩地勾勒出王皇后這一位從來也沒有被人注意的歷史人物的風貌,展示了宮廷政治的細微之處,讀來引人入勝。客觀的說,這兩篇論文在明史研究的體系中算是精彩而不重大的成果,但是縱觀辛教授的治學方法,可以說是比較重大的突破。辛德勇教授剛出道,就以其精密的考證為譚其驤等大家所贊揚,但是直到目前,雖然辛教授無論在歷史地理還是在文獻學上,其研究的方法還是以考辯為主,闡釋的論文是不多的。這兩篇文章的出現說明了作者相繼在歷史地理、文獻學獲得成就后,繼續向歷史闡釋領域探索而且是有所創獲的可喜進展。但是,辛教授畢竟從事專門史多年,在宏觀把握,在學術的理路上和純粹的斷代史學者有所不同,或者說有所欠缺。這里我們通過具體作品的分析說明一下。比較胡寶國先生的《漢唐間史學的發展》的“州郡地志”篇與辛教授的《唐代地理學》。胡著《州郡地志》是通過研究六朝地志來展示漢唐之間地志發展歷程的史學史論文;辛著是唐代地理學史的論文。兩者都以地理書為研究對象,有可比性。胡寶國先生通過比較北朝地志與南朝地志的不同,以及南北朝地志與唐朝地志的關系,他認為,“當時(六朝)私人撰寫地志,并不是要在地理學上有所創獲,也不是著眼于國計民生,而只是因其經歷,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隨手而記。這樣的地志自然不成系統,其篇幅也不可能大”?!疤迫艘蚱氐乩頃膶嵱眯?所以與地理無直接關系的部分往往記述非常簡略。地志既重歷史,又重地理當在宋以后”。又說,“從側重地理的漢唐圖經到地理歷史并重的《太平寰宇記》,地志中增加的是歷史的內容。大概正是因為地志愈來愈向史的方向發展,所以直到清修《四庫全書》時,地理書仍不能脫離史部范圍”7。以上結論性的語言,不僅展示的是六朝地志的性質,而且是地志發展史。一條清晰的脈絡展示在我們面前,顯示了作者良好的,豐沛的歷史意識?!短拼牡乩韺W》8不乏對唐代地理學的深刻論述,但是作者很少論及唐以前和唐以后地理學的狀況,所以就影響了讀者對唐代地理學的印象。再看何齡修先生的《評〈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9與辛教授的《〈清人別集總目〉書后》10的比較?!肚迦嗽娢募偰刻嵋泛汀肚迦藙e集總目》都是著錄清人文集的目錄學著作,所以何、辛二位先生的評論有可比性。何先生從《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所涉及的年代、職官制度、地理,生卒年、事實的準確程度、文字表達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審查。評議的視角是以一位歷史研究者的視角,所以極其注意提要在反映文集、作者及其時代在時間空間以及典章制度方面的準確性。《〈清人別集總目〉書后》集中評論了《清人別集總目》在編撰體例以及版本、書名方面的問題,繼續體現辛教授讀書的細心和考辯的精當,但是和何著比較視野就顯得狹窄了。總的來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