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現狀研究 -以貴州省特殊學校為例_第1頁
基于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現狀研究 -以貴州省特殊學校為例_第2頁
基于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現狀研究 -以貴州省特殊學校為例_第3頁
基于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現狀研究 -以貴州省特殊學校為例_第4頁
基于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現狀研究 -以貴州省特殊學校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現狀研究——以貴州省7所特殊教育學校為例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突飛猛進,特殊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并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綱要》、《“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等政策和指導意見的頒布和實施為我國殘疾人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本研究選取的對象是貴州省特殊教育學校部分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發放問卷,分別從師資配備、老師的教學態度、薪資水平、培訓情況等中收集資料。探析特殊教育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的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問題上取得的成就及存在問題,在對數據進行整理與統計,分析影響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的相關因素,期盼在此基礎上提出更為合理、系統、科學的發展建議與對策,實現新的突破。關鍵詞:教育公平;特殊學校;教育管理;調查研究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inChinahasdevelopedrapidly,specialeducationasanimportantpartofthenationaleducation,hasbeenhighlyvaluedbythepartyandtheState,andhaspromulgatedthe"furtheracceleratethedevelopmentofspecialeducation","thenationalmediumandlong-termeducationreformanddevelopmentplanningoutline(2010-2020)","Thepromulgationandimplementationofthe"Thirteen-Five"developmentProgramandthe"Thirteen-Five"planforspeedingupthewell-offprocessofdisabledpeopleinChinahavebroughtanewdevelopmentopportunityforthehandicappededucation.Inthisstudy,somemanagersandteachersinthespecialeducationSchoolofGuizhouProvincewereselectedtodistributequestionnairesfromthefollowingdimensionsthroughquestionnaires,collectingdatafromteachers,teachers'teachingattitude,salarylevelandtraining.Ananalysisoftheachievementsandproblemsineducationequityandeducationalmanagementinthecourseofdevelopmentofspecialeducationschools,inthedatacollationandstatistics,analysisoftherelevantfactorsaffectingthedevelopmentofspecialeducationschools,hopingtoputforwardamorereasonable,systematicandscientificdevelopmentproposalsandcountermeasurestoachieveanewbreakthrough.Keywords:educationequity;specialschools;educationmanagement;investigation 目錄TOC\o"1-5"\h\z\u一、緒論 4(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4(二)文獻綜述 4(三)研究方法 8二、貴州省特殊教育學校發展歷史回顧 8(一)貴州特殊教育發展回顧 8(二)特殊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 9(三)特殊教育持續快速發展 9三、貴州省特殊學校現狀研究調查 9(一)特殊教育學校功能布局不均衡 9(二)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偏低 9(三)教育投入和特教事業發展不相適應 9(四)辦學條件和師資配置水平偏低 10四、影響特殊學校發展因素 10(一)教師個人因素 10(二)學校因素 10(三)社會其他因素 11五、建議與對策 11(一)加快特殊教育學校建設 11(二)優化特殊教育功能布局 11(三)大力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12參考文獻 13致謝 15一、緒論(一)研究背景及意義隨著特殊教育第二期提升計劃(2017-2020)發展指導意見的頒布施行,國家更加重視教育公平,特別是要求學校對殘疾人的入學教育采取“零拒絕”的方式。而筆者所研究的特殊學校教育公平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了特殊教育學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緊跟時代的步伐,掌握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為地方政府實施公平的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本研究從特殊學校的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兩大方面入手,試圖尋求新時代下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的新模式,期盼能為殘疾兒童在接受教育上得到公平合理的保障和學校的教育管理上有所突破。選題意義:理論意義:1、通過本研究,希望能在新時代下探索出特殊學校發展的基本規律,更好的保障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為特殊學校加速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遵循。2、從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視角深度挖掘前人研究的理論成果,并在此基礎上試著進行發展和創新,以彌補我國傳統特殊學校教育建設的不足,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特殊教育理論體系。實踐意義:1、有助于特殊學校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學校的建設發展,進而為本省乃至全國特殊學校多方面,多層次的相互學習,相互了解提供參考的范本。2、通過調查殘疾青少年兒童接受教育現狀、特殊學校辦學條件、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育質量等,整體把握特殊教育的現實,為推進特殊學校的學生接受教育的起點公平、過程的公平提供實踐指導。(二)文獻綜述1.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相關概念界定(1)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理念源遠流長,不同的時期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太平天國要求開展兒童教育運動并主張男女平等、孫中山的“平人類之不平等”,不同程度都體現了教育公平的理念。關于教育公平的內涵,我國一些學者給出了比較權威的界定:褚宏啟(2008)認為教育公平應該包含教育資源權利和機會的平等配置、根據個體差異配置、且對社會經濟地位處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資源配置上予以補償。而周洪宇(2010)認為教育公平指的是每個社會成員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和機會、同等的公共教育資源服務及同等的教育對待,還包括同等的取得學業成就和就業前景的機會。同時他還指出,教育公平應包括受教育權利與機會、教育過程和結果的公平。教育公平領域的研究成果豐碩:學者們從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發,以教育學、哲學、法學等多學科、多角度來探討教育公平的內涵,對教育公平具有客觀性、相對性、歷史性、理想性等特征進行了闡述,從不同的視角就有了相對的差異。而筆者所研究的教育公平是指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作為任何一個普通的社會公民都應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和義務,接受平等的受教育條件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成果。(2)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作為一種教育現象由來已久,但是把它作為學術研究和實踐活動的一個獨特領域則是從20世紀中葉才開始的。對于“教育管理”概念的界定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美國學者奧洛斯基(1989)在其所著的《今日教育管理》一書中是把教育管理視為管理科學加教育。他認為,管理是將理性認識付諸于有組織的活動。日本學者安藤殼雄(1981)在其所著的《學校管理》一書中強調學校管理應該說是學校教育的管理。教育管理不僅要對物資設備進行管理,更要對教育計劃和教育活動進行管理。我國學者張復荃(1989)在《現代教育管理學》一書中提出:教育管理是社會管理的特定領域。實現教育管理的職能,需要考慮到社會管理各領域中那些最一般的、共同的職能。教育管理又是以培養某種規格的人為自己活動的目標和歸宿。管理的客體不同,任務和手段不同以及教育科學所確定的過程和規律的性質也不同,從而又與社會管理的其他領域有所區別。綜上所述,教育管理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多,我國學者徐金海等對教育管理的內涵也作了更加系統、科學且全面的詮釋,因此,本研究采用徐金海的研究成果。教育管理作為一種達成教育目標實現的思想性、服務性的管理活動,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國內研究現狀隨著各國經濟的快速提升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推進,教育公平逐漸成為眾多研究者關注的熱點。(1)教育公平的有關研究在國內,談松華(1994)、劉復興(2005)、褚宏啟和楊海燕(2008)、鄧銀城和李激(2011)等人從不同角度對教育公平做了研究。談松華1994年發表的《論我國現階段的教育公平問題》探討了改進教育質量和增加教育機會平等的矛盾。劉復興在《市場條件下的教育公平:問題與制度安排》中談到“教育公平正在成為我國教育政策的基礎性倫理訴求”。認為我國教育政策應確立差異平等、差別原則等新觀念,做出創造性地教育制度安排,以解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市場與教育公平的矛盾。褚宏啟、楊海燕認為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資源配置的三種合理性原則,即平等原則、差異原則和補償原則。教育資源配置的平等原則包括受教育權平等和教育機會平等兩個方面,強調教育起點平等和教育過程平等。鄧銀城和李激從不同視角認為教育公平是教育決策者在制定教育政策、配置教育資源時的一種價值取向;是人們對受教育者獲取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以及身心發展水平進行比較得出的價值判斷;是人類的一種教育理想,具有歷史性、階段性、相對性和激勵性。(2)教育管理的有關研究近幾年來,教育管理的研究己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國內外相繼涌現出許多相關研究成果。然而,基于學校教育管理為主題的研究并不多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類為主旨的就更少了。多年來,國內學者們對教育管理研究付出了許多精力,但很多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深入實質性鉆研的寥寥無幾。我國學者張復荃在《現代教育管理學》一書中提出:教育管理是社會管理的特定領域。實現教育管理的職能,需要考慮到社會管理各領域中那些最一般的、共同的職能。教育管理又是以培養某種規格的人為自己活動的目標和歸宿。王建輝(2016)在《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模式研究》提到了教育管理的內容,其觀點主要是兩大領域,第一,教育管理工作是黨和國家對民族政策貫徹與落實的重要步驟和措施,也是宣傳思想、維護穩定的政治工具。第二個領域是強化高校少數民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為人才培養提供有效保障。3.國外相關研究(1)教育公平的相關研究杜威、帕森斯、鮑爾斯和吉丁斯等人對教育公平進行了研究。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社會學領域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中將民主與社會結合在一起,對民主社會的教育進行了深刻的探討,提出了教育的三大功能,即整合、平等與發展。在功能論代表人物帕森斯的理論中,認為教育在社會公平問題中具有核心地位,他提出“在現代社會平等層面上,必須最大限度減少制度化的貴族統治,通過教育打破階級的壟斷,讓更多的人有權利接受教育乃至于高質量的教育,轉而實現真正的社會民主”。沖突論學派代表人物鮑爾斯與吉丁斯等認為學校教育反映著生產關系與階級結構,是階級沖突的產物學校教育的作用是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在《經濟生活與教育改革》中他們提出“只有通過把民主制度延伸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學校才能夠實現我們所認為的它們的三個目標:培養社會平等、促進年輕人創造潛能的充分發展、以及將新一代整合進入社會秩序中”。(2)國外教育管理的研究現狀到目前,集中研究教育管理的專著尚屬少見,僅有的為數不多的研究成果也是散見于一些相關領域的論述中.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如D.E.奧洛斯基所著的《今日教育管理》、日本學者安藤殼雄在其所著的《學校管理》、勾永才教授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秦在東教授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論》等著作。4.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研究述評經過國內外文獻的檢索,梳理可以發現,基于教育公平定義研究有大量的參考文獻,通過中國知網輸入關鍵詞“教育公平”有碩士論文711篇,博士論文35篇,核心期刊1331篇。不同學者的觀點盡管有所差異,但結論也是大同小異。本研究綜合前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從中尋求突破口,為特殊教育發展的新模式盡微薄之力;梳理專家學者對教育管理概念的研究,眾多研究者(碩士論文1005篇、博士41篇、核心期刊4153篇)對“教育管理”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不過大多數研究都是以普通學校的教育管理為主,涉及特殊學校教育管理的少之又少。主要有三種觀點,比較早的一種是把教育管理視為管理科學加教育。管理是將理性認識付諸于有組織的活動。其次是視學校的管理為教育的管理,教育管理不僅要對物資設備進行管理,更要對教育計劃和教育活動進行管理。最后一種認為教育管理的任務是有意識地調節教育系統內外關系和可資利用的教育資源,以適應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通過對教育活動進行科學管理,實現一定的社會效益。(三)研究方法1.文獻法文獻研究法是一種應用歷史比較長的科學研究方法。它主要通過整理所搜集到的文獻,對文獻內容進行甄別篩選,以形成對事物科學的認識,形成對所研究事實的研究結論。通過文獻檢索的方法,對已有的有關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公平及教育管理的論文、著作進行收集,整理、歸納,為本研究提供詳實的理論支撐。2.問卷調查法本研究選取貴州省有代表性的7所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對特殊教育學校的相關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并形成調研結論。3.比較分析法通過對特殊教育學校之間特殊兒童接受教育情況、師資配備、老師的教學態度、薪資水平、培訓情況等進行比較,分析影響因素,歸納出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的瓶頸,從而對癥下藥,針對學校的情況,尋找更優的途徑和方法,優化學校的結構化管理,從而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二、貴州省特殊教育學校發展歷史回顧(一)貴州特殊教育發展回顧十一五期間,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不斷擴大,特殊教育教師待遇不斷提高,特教教師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師德師風教育深入開展,特教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經費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各級黨委、政府關心和重視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大力支持,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特教義務教育學校實施"兩免一補"政策,殘疾兒童少年助學政策進一步落實,切實減輕了殘疾兒童少年家庭子女入學的經濟負擔。特殊教育小學、初中學生公用經費標準不斷提高,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學校的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和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都有不同程度增長。(二)特殊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特殊教育班和隨班就讀為主體,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銜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體系。(三)特殊教育持續快速發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步順利通過國家"兩基"督導檢查,特殊教育實施義務教育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普及程度明顯提高,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明顯提高,基本保障了殘疾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三、貴州省特殊學校現狀研究調查(一)特殊教育學校功能布局不均衡目前,全省僅有52所特殊教育學校,負責實施全省盲、聾、啞、智障(自閉癥)殘疾兒童少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多數特殊教育學校為綜合類特殊教育學校,承擔著專業性較強的三類殘疾學生的學前康復、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任務,在學校布局、設施設備配備、師資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缺口,功能布局不均衡。(二)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偏低特殊教育各學段毛入學率與普通教育以及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城鎮和農村特教學前教育發展滯后,縣級特教義務教育學校的發展不能滿足三類殘疾學生的教育需求,高中階段特殊教育的發展水平偏低,中等特殊職業教育發展滯后,高等特殊教育規模小、資源不足。(三)教育投入和特教事業發展不相適應由于經濟社會水平的差異,各地在特殊教育學校新建、改擴建工作和學校運轉經費等方面仍不能滿足特殊教育加強發展的需要。(四)辦學條件和師資配置水平偏低貴州省各級各類特殊教育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積、生均儀器設備值、生均圖書冊數和生師比、教師學歷比等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實施職業技術教育的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四、影響特殊學校發展因素(一)教師個人因素影響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個人因素包含了特殊教師的工作認同、工作壓力、工作成就感和待遇等,其中工作認同感是影響其專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調查發現,近40%的教師評價自我專業發展受到工作認同感的影響最大;其次為工作成就感和工作壓力,對專業發展影響最少的“待遇”因素也有超過20%的教師認為該因素對專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進一步訪談發現,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職業認同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由于特殊教育工作本身的復雜性,社會對特殊教育工作的不了解及存在的偏見,使得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特殊教育工作的職業認同感經歷了漫長過程,部分教師在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才逐漸認同自己的職業。另外,工作壓力也影響了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訪談和調查得知,由于很多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面臨著繁重的工作任務,不僅承擔著教學任務,同時也要承擔家長咨詢、學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使得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們面臨著很大的身心壓力。特殊教育老師比普通教育教師存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一方面,壓力狀態能促進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身心壓力也使得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倍感疲憊,對其職業認同、工作成就感產生消極影響。工作待遇也是影響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調查的對象來看,全國大部分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待遇并不高,雖然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有特殊教育津貼,但從訪談及調查的結果來看,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教津貼并不十分滿意。仍有相當一部分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教育的薪資待遇不滿意,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二)學校因素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對在其范圍內直接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師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包含了學校的工作環境、學校的工作氛圍、學校的整體發展等。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教師認為學校整體發展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學校因素,其次為工作氛圍和工作環境,人際關系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最小。進一步訪談發現,首先,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認為學校的工作環境對特教老師的專業發展有影響作用。由于教師們的整體辦公環境較好、提供的教學設備、辦公設備較為先進,因而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也較高,教師們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機會也較多,而在吉林某盲校,由于缺乏現代教育技術的相關設備,教師們的辦公條件也較為落后,使得教師們沒有機會去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進程受到較大影響。其次,學校的工作氛圍對特教老師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國內學者從學校環境類型將其分為物質環境、人文環境和人際環境,并將后兩者統稱為學校氛圍。(三)社會其他因素無論是哪一種教育現象都要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其針對的對象,即受教育者的個體因素。把握了這個思路就可以將零散的影響因素首先進行二分,二分后的兩個維度內部的內容又保持著一致性,即社會因素方面集中于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三個方面;個體因素主要指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一個方面。這樣便相當于提煉和簡化了認識,在精簡識記數量的同時,提高識記效率。五、建議與對策(一)加快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并采取貸款貼息、吸收社會資金捐助等多種方式,多渠道籌措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資金,在人口30萬以上或殘疾兒童少年相對較多且尚無特殊教育學校的縣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對人口不足30萬的縣,在市(州)范圍內統籌建設一所或幾所特殊教育學校。(二)優化特殊教育功能布局市(州)特殊教育學校以初中為主,兼顧普通高中、中職教育;縣(市、區)的特殊教育學校以小學為主,兼顧初中和學前階段教育;積極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在安順學院、畢節學院、盛華學院等高校逐步完善按殘疾類別分類招收殘疾人入學的殘疾人高等教育模式;縣(市、區)要根據適齡殘疾學生生源分布情況,在普通中小學、職業學校依法接收本校服務范圍內能夠隨班學習的殘疾學生就讀。(三)大力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各市(州)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要按照《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建標156—2011)》(以下稱標準)執行。承擔隨班就讀教學任務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按照《標準》配置隨班就讀資源教室,改善辦學設施設備,力爭滿足殘疾學生康復需求。參考文獻[1] 王曉燕.中國近代特殊教育制度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2] 馬倩.綜合型特殊教育學校教學樓交往空間設計研究[D].鄭州大學,2013.[3]董艷艷,張茂聰.我國特殊教育研究熱點與前沿問題分析[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7,(02):20-25.[4]杜鑫.中國部分高等體育院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現狀的調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5]張秀.英國特殊教育立法的演進及對我國大陸地區特殊教育的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14.[6]牛瀅迪.美國政府保障特殊教育機會均等的教育法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