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咽喉的解剖及功能咽喉位居體內。咽,前通于口,下連于胃,為食道,屬胃之所系;喉,上通于鼻,下連于肺,為氣道,屬肺之所系。一.咽喉的解剖及部位名稱咽,別稱咽路。《靈樞.五味》:“咸入于胃血與咸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絕,絕則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又稱咽系。《三因方》卷16:“咽腫則不能吞,干則不能咽,多因飲啖辛熱或復嘔吐烙傷,致咽系干枯之所為也。”又稱食喉。《喉風論》:“咽通地氣,飲食之道,俗名食喉。”亦名谷喉。《澹寮方》:“咽接食管以通胃,故以致咽物;喉通五臟以系肺,故以候氣。氣喉、谷喉,皎然明白。”喉,亦稱氣喉。中醫古代文獻對咽與喉的認識,特別是部位名稱,不如解剖學那樣明確。咽可指喉,喉亦可指咽,其稱謂常較混亂。《張氏醫通》卷8說:“咽喉二竅同出一脘,異途施化。喉在前主出,咽在后主吞;喉系堅空,連接肺本,為氣息之路,主出而不納;咽系柔空,接胃本,為飲食之路,主納而不出。”為統一認識,現根據古代文獻并結合解剖學的劃分,將咽喉分為四個部分,即:頏顙、喉關、咽門、喉嚨。其中,咽門屬咽,頏顙與喉嚨屬喉,喉關既屬咽,也屬喉。1.頏顙:相當于解剖學之鼻咽部,屬喉的范疇。《靈樞.憂恚無言》:“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黃帝內經太素》:“喉嚨上孔名頏。”別稱喉顙。《類經.針刺類》:“頏,頸也;頏顙,即頸中之喉顙顙前有竅,息通于鼻,故為分氣之所泄。”又稱喉屋。《類經》卷8:“畜門,即喉屋上通鼻之竅門也。”2.喉關:廣義者相當于口咽部;狹義者相當于咽峽。亦稱喉口。《諸病源候論》卷12:“喉口生瘡。”《萬病回春》:“治乳蛾喉痹上為細末,吹入喉口即愈。”亦稱會厭。《醫學正傳》卷5:“其會厭之兩旁腫者,俗謂之乳蛾,難治。”亦稱咽門、喉道。《外科正宗》卷2:“又有喉癰、喉痹、乳蛾、上腭癰等癥,雖腫而咽門半塞半開。其病雖兇,而喉道又寬又腫,此皆標病,雖重無妨。”又稱喉頭。《重樓玉鑰》:“奪食風,此癥或在喉頭上腭及舌根左右生一血泡或數小泡。”又稱咽關。《張贊臣臨床經驗選編》:“上腭及咽關小瘰”。⑴懸雍垂:同解剖學。《靈樞.憂恚無言》:“懸壅垂者,音聲之關也。”又稱懸壅。亦作懸癰或懸膺。《諸病源候論》卷30:“懸壅為音聲之關也。”《太平圣惠方》:“夫懸癰者,為音聲之關也。”《瘍科通玄》:“夫鎖喉瘡者注于懸膺之側閉塞咽喉生腫痛。”又稱帝中,亦作帝鐘或蒂中。《世醫得效方》:“帝中風,喉間帝中長腫,有長數寸者。”又稱蒂丁。《醫學心悟》:“凡使刀針,不可誤傷蒂丁,損則不救。”又稱小舌。《簡明中醫辭典》:“小舌即懸壅垂。”又稱喉花。《尤氏喉科》:“以喉花即為蒂中。”亦稱帝珠、嚨花。⑵喉旁:即喉關之兩旁。《張氏醫通》卷8:“又有兩塊結于喉旁,甚則大如雞卵。”《醫學心悟》:“喉瘤生于喉旁。”⑶咽前柱、咽后柱咽前柱相當于腭舌弓;咽后柱相當于腭咽弓。咽后柱之后的索狀縱行隆起,稱喉間紅筋,相當于咽側索。⑷喉核:即腭扁桃體。《中醫喉科學》(二版教材):“乳蛾發病部位在咽喉部兩側的喉核處。”⑸關前、關后:即喉關之前、喉關之后。喉關以咽前柱和咽后柱為界,分為關前與關后。咽前柱之前稱關前或關外,咽后柱之后稱關后或關內。《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乳蛾關前易治關后兇。”⑹喉底:即咽后壁。《簡明中醫辭典》:“喉關以內名關內,有喉底(咽后壁)”喉底肌膜表面常見有顆粒狀隆起,稱小瘰,即淋巴濾泡,亦稱喉間紅筋、氣子。3.咽門:相當于解剖學之喉咽部。《靈樞.腸胃》:“咽門重十兩,廣一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4.喉嚨:廣義者,泛指咽喉各部位;狹義者,相當于解剖學之喉部。按其上下部位,可分為會厭與聲戶兩部分。喉嚨,別稱喉門。《三因方》卷16:“五臟久咳則聲嘶,嘶者喉破也,非咽門病。咽腫則不能吞,干則不能咽與喉門自別。”《斷病提綱》:“馬喉風痹喉門主。”又稱喉竅。《景岳全書》卷28:“一女子喉竅緊澀,息難出入。”又稱喉脘。《張氏醫通》卷8:“當食言語,則水谷乘氣逆入喉脘,遂嗆而咳矣。”⑴會厭:同解剖學。《黃帝內經太素.腸胃》:“會厭,舌后喉嚨上,出氣入鼻口之孔,上有肉厭蓋孔,開闔氣之出入也。”《儒門事親》卷1:“會厭與喉,上下以司開闔,食下則吸而掩,氣上則呼而出。是以舌抵上腭,則會厭能閉其咽矣。”別稱吸門。《難經》44難:“會厭為吸門。”⑵聲戶:相當于解剖學之聲門區。《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四版教材):“慢喉瘖發音時可見聲戶閉合不全。”亦稱咽門。《備急千金要方》卷12:“咽門破而聲嘶。”亦稱吸門。《儒門事親》卷1:“會厭之下為吸門。”解剖學之聲門下區,中醫無相應名稱,仍屬喉嚨的范疇。二.咽喉的功能1.咽司吞咽,為飲食水谷輸入之道:《靈樞.脹論》說:“咽喉小腸者,傳送也。”《太平圣惠方》卷36說:“咽者,咽也,空可咽物,又謂之嗌,主通利水谷,胃氣之道路,故為胃之系。”咽前通口腔,下接食管,通于胃腑。飲食經口腔的攝入、咀嚼,送入咽部,再經咽的吞咽作用,才能輸入食管到達胃腑。故《醫貫.內經十二官》說:“咽系柔空,下接胃本,為飲食之路,水谷同下,并歸胃中,乃糧運之津關也。”生理上,咽司吞咽的功能主要與脾胃有關。胃主受納水谷,脾主運化,脾胃健,才能升降出入,咽的吞咽功能正常。2.喉司開闔,為氣息出入之道:《太平圣惠方》卷35說:“喉嚨者,空虛也,言其中空虛,可以通于氣息,呼吸出入,主肺氣之流通,故為肺之系。”喉上通口鼻,下通于肺,中段又屬食道。呼吸時,聲戶與會厭開闔通于氣息,完成肺司呼吸的功能;而進食時,會厭閉闔,遮蓋喉嚨上口,以免食物誤入喉嚨或氣管,起到保護作用。故《醫貫.內經十二官》說:“喉系堅空,連接肺本,為氣息之道,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竅,以激諸脈之行,氣之要道也氣口有一會厭,當飲食方咽,會厭即垂,厥口乃閉,故水谷下咽,了不犯喉;言語呼吸,則會厭張開,當食言語,則水谷乘氣,逆入喉脘,遂嗆而咳矣。”3.喉主發音:發音及言語之形成,是諸發音器官及多臟腑協同作用的結果。喉嚨內有聲戶,是發音的主要器官,聲音的頻率及音色與聲戶形態結構有關,不同音色的聲音又與口、齒、唇、舌、咽喉、鼻腔等各輔助器官(共鳴器官)的形態結構有關。《靈樞.憂恚無言》說:“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壅垂者,音聲之關也。”初步說明了多器官共同作用產生聲音、言語的關系。生理上,聲音的強弱與肺脾腎的關系較為密切,而聲音的有無與心肝關系較為密切。《素問.六節臟象論》說:“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仁齋直指方》說:“心為聲音之主,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聲音由氣而發,肺為氣之主,聲戶受肺氣的推動而產生聲音;脾為生氣之源,腎為氣之根,肺氣的盛衰與脾腎精氣的虧盈密切相關。脾腎精氣充實,則肺氣旺而聲音宏亮。心主神志,支配人體的意識活動,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管子.水地》說:“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五臟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故心為聲音之主。肝主疏泄,維系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動,而咽喉為氣機升降之要道;又肝主筋,而聲戶屬筋肌之體,肝氣條達,氣機升降得宜,筋有所主,則發聲功能正常。4.咽喉為抗御外邪之關隘: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犯肺者,侵犯肺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道路轉換協議書
- 租房合同水電費協議書
- 資產頂賬協議書
- 砂場拆遷協議書
- 綠化肥料協議書
- 給女兒寫協議書
- 挖掘機買賣合同協議書
- 自動退休協議書
- 藥材開挖協議書
- 酒店供銷協議書
- 2025-2030年中國煤電行業市場深度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醫院感染控制試題及答案
- 浙江省溫州市環大羅山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英語 PDF版含答案
- 環境保護項目進度安排與保障措施
- 馬工程西方經濟學(精要本第三版)教案
- 考研項目合同協議模板
- 重慶財經學院專職輔導員招聘真題2024
- DBJ04-T 312-2024 濕陷性黃土場地勘察及地基處理技術標準
- 2025年標準離婚協議書模板(無財產爭議)
- 醫療廢物管理職責的監督機制
- 【高考真題】2022年高考物理真題試卷-福建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