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課件3_第1頁
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課件3_第2頁
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課件3_第3頁
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課件3_第4頁
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課件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世紀70年代的國際形勢走向緩和。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相繼實現了中美、中日關系的正常化。(2在經濟上,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世界發展的趨勢表明,任何國家的發展特別是經濟的發展,絕不能割裂國際間的聯系,而只能積極地利用這種關系為本國的發展來進行服務。1、國際方面:中國對外開放的國際和國內背景有那些?第一頁第二頁,共36頁。

2、國內方面:

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做出了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

(1)經過“十年動亂”的破壞,國民經濟已到了崩潰的邊緣。(2)粉碎“四人幫”后,廣大人民對多年的階級斗爭已深惡痛絕,人心思治.第二頁第三頁,共36頁。1979年4月,鄧小平同志與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同志談話。他說:“……在你們廣東劃出一塊地方來,也搞一個特區。過去陜甘寧邊區就是特區。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搞,要殺出一條血路來。”一、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創辦1.深圳等五個經濟特區的設立第三頁第四頁,共36頁。1980年8月26日,國務院宣布: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三市設置經濟特區。12月10日,國務院又正式批準成立廈門經濟特區,隨后,鄧小平將特區經驗,推向了更大的范圍。1988年4月13日,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劃定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第四頁第五頁,共36頁。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8海南1980第五頁第六頁,共36頁。廈門深圳珠海海南汕頭第六頁第七頁,共36頁。汕頭的觀海長廊與澳門相鄰的珠海市拱北區已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商業區,每天吸引著不少澳門人來這里購物。第七頁第八頁,共36頁。今天的廈門經濟特區已發展成為“閩南金三角”經濟發展的龍頭。第八頁第九頁,共36頁。海南省省會海口市的海濱第九頁第十頁,共36頁。2.經濟特區的概念和發展變化經濟特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是中國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特殊渠道。我國設置的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它的前提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行使主權管轄,在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思想文化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特區的“特”主要體現在中國政府對其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的經濟管理體制。第十頁第十一頁,共36頁。3.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1)、經濟特區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排頭兵”。(僅深圳就引來了65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項目22050項,外商企業13747家,合同利用外資276.1億美元。)(2)、經濟特區是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二十多年來,深圳人創下了230多項“全國第一”)(3)、經濟特區是中國對外開放全面展開的“突破口”。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36頁。(1)特點:人才、技術、知識密集型4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意義:具有窗口、輻射、示范、帶動作用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36頁。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地帶沿海經濟開放區二、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1.背景: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帶來了成功的經驗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36頁。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36頁。2.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批轉沿海部分城市會議紀要,決定進一步開放沿海城市。大連、天津、秦皇島、青島、煙臺、上海、南通、連云港、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共14個沿海港口城市獲得了經濟特區的部分優惠政策,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36頁。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36頁。3.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1985年后,中國先后決定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廈門、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區和環渤海灣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一樣,是中國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橋梁和窗口、出口創匯的基地。開放區的目的是:吸收國外資金和技術,借鑒吸收國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推動地區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36頁。2、沿海開放城市的設立(84年,14個城市)3、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85年后,4個)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36頁。4、“走出去”戰略的實施(20世紀末起)“走出去”戰略的內容:擴大境外投資規模;推動境外加工貿易發展;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拓展國際貿易方式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36頁。三、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36頁。根據課本以及看到的資料圖片,找出浦東的地理位置、歷史狀況。思考: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36頁。地理位置:黃浦江東側經濟落后于浦西歷史狀況:1.浦東的地理、歷史狀況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36頁。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36頁。2.1990年中央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進入90年代,中國對外開放的區域開始由沿海向內地轉移。實現這一具有戰略意義轉移的第一大決策,是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90年4月18日,李鵬同志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36頁。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36頁。思考:浦東開發的有利條件以及開發后所取得的成就?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36頁。這些,都預示上海有著迅速發展的內在潛質,有著重塑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條件。3.浦東開發的有利條件和取得的巨大成就(1)有利條件:地理位置、交通條件、人才資源、自然資源以及歷史積淀的與國際交往的聯系和經驗等等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36頁。(2)巨大成就:A.創下許多第一“中華第一樓”金茂大廈、“中國第一塔”東方明珠電視塔、中國第一條磁懸浮鐵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垃圾發電廠、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全國惟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和定位的開發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全國第一家知識產權法庭、第一個法律援助中心、第一個“110”電話報警系統、第一臺“999”市民救助電話等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36頁。

B.數字對比:外貿出口:

1993年12億

2002年136億

1990年60億

2002年1251億國內生產總值:1993年5.53億2002年95億地方財政收入: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36頁。上海,作為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帶的中心城市,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大規模的城市擴張,有步驟的城市改造,高起點的城市建設,猶如“法術”一樣,呼喚出一個日新月異的上海。今天的上海,不僅處在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上,而且處在中國古代傳統和現代傳統的交匯點上。面對國際化、全球化趨勢,上海繼續保持開闊、雅致、精明、沉穩的城市品格,永遠向世界一流看齊,真正成為世界的上海。

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36頁。世界大城市帶之六: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帶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帶,以上海為中心,在長江入海口形成的扇形沖積平原上,集聚了上海市、江蘇南部與中部地區以及浙江東北部地區的16個地級以上城市、67個縣及縣級市、1479個建置鎮。面積10萬平方公里,

占全國總面積的1%;人口7534萬,占全國總人口的6%。創造了全國18.5%的國民生產總值、22.4%的工業總產值和22%的中央財政收入;完成了全國28.4%的出口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萬元;聚集了近百個工業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產業園區和數千家巨型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有400多家在此落戶。在長江三角洲地區,不同層次、不同結構和不同功能的人中小城市交通網絡、商品網絡、技術網絡、資金網絡、人才網絡和信息網絡等緊密聯系在一起,相互分工、互補、交流和競爭,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密度最高的城市帶。

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36頁。深圳汕頭廈門珠海海南秦皇島天津大連煙臺連云港青島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湛江北海廣州珠三角閩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重慶萬縣宜昌武漢九江塔城伊寧瑞麗河口東興滿洲里黑河琿春烏魯木齊拉薩昆明貴陽長沙西寧銀川呼和浩特長春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市內地省會開放城市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36頁。練習:聽了”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回答下面兩道問題: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這里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開放B科教興國

C“文革”結束D包產到戶2、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是指()

A在廣東、福建沿海設立經濟特區

B劃海南省為經濟特區

C促進深圳和香港經貿關系發展

D在珠江流域大力引進外資

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36頁。3、19世紀末的門戶開放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對外開放最本質的區別是:()A開放的領域不同B開放的對象不同

C開放的方式方法不同D開放的前提不同4、思考:對外開放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