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十二章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誤解:一般在感情上受過傷害的男人,比較喜歡這半句話來憂傷感懷,堅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是一些秉持男尊女卑觀念的封建衛道士用這半句話貶低女性的地位。真相:《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其實絕大多數可以理解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這是相對大人和士階層的另外一個階層。“養”字,則指的是相處的意思。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來說,與女子的關系很難處理好;站在官員的角度來說,與平民百姓的關系很難處理好。因為與他們過分接近了他們就不知道謙遜,過分疏遠了就會怨恨。以德報怨誤解:許多人常常用這句話去勸人放下。真相:《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老師,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報怨”,以正直的態度去對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該咋辦咋辦,以一個正確客觀的態度去解決。父母在,不遠游誤解: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現在還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這種做法連孔子都不同意。真相:《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對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時,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遠門而又沒有一定的去處,那么父母的牽掛之情勢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別強調“游必有方”,重點是對父母盡責。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斗。老而不死,是為賊誤解:很多不愿贍養老人的不孝子女會說出這種話來,也有人用這種話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詐的老人。真相:《論語·憲問》: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大意是說:年幼時不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長,長大后又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成就,年老了還遲遲不死,這樣的人簡直就是世上的禍害。用網友們的話來表示就是: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學而優則仕誤解:多少中國父母將這句話視為家訓:“你好好讀書,將來才能考上公務員!”“讀好書才能有好仕途!”“讀書就是為了做官!”。真相:《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事情做好了,可以總結經驗,從中學習,取得進步;學習學好了,就可以把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做事中。“優”指的是悠閑,學有余力。出仕就是把所學的、所修的東西應用到從政的實踐之中。但是,修身學習是無止境的,從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這句話講的是實踐和理論的辯證關系。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孔子說,君子打人就得下重手,不然沒辦法樹立威信。正譯:君子不自重,那么就不能讓人敬畏。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說,早上打聽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正譯:早上得知真理,當晚死去也未嘗不可。子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說,把人打到瀕死,說話也就好聽了。正譯: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子說,不學習尊重我的禮儀,我就打的你無法站立。正譯:做人要有禮,沒有禮,怎么來做人啊!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說,你的觀點和他不一樣,就不要和他講道理,直接抽他,懂了嗎?正譯:志向不同,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孔子說,我想走的路,無論有什么樣的阻礙,我都能一拳使其貫通。正譯:(曾)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子日:“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狀語后置:于事敏而于言慎靠近、看齊、到…去匡正、端正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孔子認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對德行的追求上。安貧樂道,謹言慎行子日:“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表假設,如果如…何:固定句式,譯為:怎樣…呢?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他怎樣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他怎樣對待樂呢?”“仁”與“禮、樂”的關系。孔子認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東西。禮、樂都是在仁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仁,禮、樂都將失去意義。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學問、人生哲理、真理孔子說:“如果在早晨能夠得知真理,即使在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①本章闡述了孔子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精神。②孔子認為人可以為“道”而死,強調了“道”的重要性。③從對待“道”的態度出發,講明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此處可以不譯。指品德低下的人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①從義利的角度來區別君子與小人。通過“君子”與“小人”的對比,強調了“義”對于君子,對于品格的重要性。②孔子認為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③義是公心,利是私欲,懂公心者為君子,行私欲者為小人。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形作名,有德行的人形作動,看齊名作狀,在心里孔子說:“看見有德行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缺點。”①從學習的方法和心態的角度,點明人要虛心學習,以人為鑒,取長補短。加強道德修養的方法就是見賢思齊、自我反省。②通過辯證的分析對待“賢”與“不賢”的態度與做法,點明了人不斷前進的方法。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說:“質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樸就會虛飾浮夸。文采和質樸配合適當,這樣之后才可以成為君子。”質是先天的、樸實無華的,是質樸本性;文是后天的,經過修飾獲得的,如衣著氣質、談吐文采之類。文與質的合理互補的關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就是要做到“文”與“質”的平衡。內心真實樸素,待人接物有禮節,說話辦事有禮貌修養。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讀書人堅強,剛毅把…作為停止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擔當的責任重大,而且路程遙遠。把仁作為自己擔當的責任,不是也很重大嗎?到死才停止,不是也很遙遠嗎?”1.孔子表達了士人要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堅定信心和決絕勇氣。2.從精神狀態的角度出發,點明讀書人應該具備剛毅的品格,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夠不不半途而廢,才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仁”應該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實現仁道是漫長而艱巨的。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應當勇于擔當時代的重任,堅毅剛強,戮力奮斗。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比喻,比方堆積形作動,填平傾倒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還是要自己去干的。”從人的主觀性的角度出發,“未成一簣”是垂成,垂成之際容易懈怠;“雖覆一簣”是初始,初始之時容易畏難。做人、做學問、做事情,貴在持之以恒,功虧一簣也好,持之以恒也罷,關鍵都在于自己。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說:“聰明的人不會迷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古人認為,君子有三種基本品德,那就是仁愛,智慧和勇敢。一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智、仁、勇缺一不可。有智慧的人不會疑惑,因為知道大小、輕重、緩急、本末,判斷力自然強大;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則不會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達人)則會招人感激,人我關系處理得完善了,就不會憂慮;真正的勇者不是行為壯烈,而在于內心強大,不存在懼怕之心,橫逆憂患之來,淡然處之。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于先王之禮,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復禮,全天下都會稱贊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難道要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克己復禮的細則。”孔子說:“不合于禮的不看,不合于禮的不聽,不合于禮的不說,不合于禮的不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穎,愿意實踐這些話。”闡述了孔子對“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仁”。其關鍵是克己復禮,具體是要“視、聽、言、動”都符合禮。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合。不看、不聽,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禮崩樂壞的現實同化;不說、不做,就是要用禮的準繩嚴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貢問孔子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生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以對話的形式,點出“恕”這一準則,以及具體的做法,明確而詳細。從人的行為準則的角度出發,提出孔子認為推己及人的“恕”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原則。君子的品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的也是“修己”。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孔子說:“同學們,為什么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群眾,可以諷刺時政。近可以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王,還可以多知道些鳥獸草木的名字。”詩可以興、觀、群、怨,就是肯定文學的觀察社會、干預生活、修養身心、治國養家的作用。興,“引譬連類”、“感發志意”,詩歌能夠激發人們的廣泛聯想,調動內在情感。觀,“觀風俗之盛衰”、“考見得失”,詩歌可以幫助讀者認識風俗盛衰和政治得失。群,“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詩可以幫助人們溝通感情,切磋砥礪,提高修養。怨,“怨刺上政”,詩可以批評指責為政之失,抒發對苛政的怨憤和譏刺之情。君子之德食無求飽,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紅飲品品牌區域代理銷售授權合同
- 體育賽事贊助商權益保護與招商服務合同
- 國際級展會參展商安全責任及事故處理合同
- 城市有軌電車接觸網施工安全監督合同
- 智能化社區樓梯扶手安裝與智慧城市建設合同
- 男女平等勞動合同
- 裝修進度報告合同
- 校外培訓服務合同5篇
-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合同(2篇)
- 2025年硫酸黏菌素類產品合作協議書
- 12.2.1.2+用條形圖和折線圖描述數據教案+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
- 學校內控制度及手冊
- 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1)》課件
- 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 核醫學檢查技術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針灸治療格林巴利綜合征
- 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指導-課件
- 企業向政府報告范文
- 法務崗位招聘筆試題與參考答案(某大型國企)2025年
- 2024年學年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二單元 理解權利義務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與對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