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甬臺溫高速公路象山連接線(象山段境內)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送審稿)第一章編制總則項目由來甬臺溫高速公路象山連接線(象山丹城至寧海冠莊(梅林)公路),是溝通象山與寧涉及遠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它的興建將完善干線公路網絡,改善象山縣的投資環境。受象山指揮部委托,寧波市交通設計研究院于1998年1月~5月完畢初步設計工作。1998年5月14日~15日省計委在象山丹城主持召開了“沿海國道主干線象山連接線公路工程初步設計會審會議,形成了《沿海國道主干線象山連接線初步設計審查會議紀要》,以此為根據,在初步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具體化,于1998年7月完畢施工圖設計工作。為減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危害,象山指揮部于1999年5月,委托我院進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編制工作。我院受托后,根據水土保持工作規程、規范和文獻的規定,進行了調查、分析、預測和方案擬定等各項設計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編制完畢了本報告書。編制目的甬臺溫高速公路象山連接線公路工程,跨越范疇大,施工過程中土石方開挖回填數量較大,如不采用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方法,流失的土石進入蓮花河、下沈港,將引發河床淤積,影響防洪。同時造成工程區及其周邊表土流失,土層變薄,肥力減少。并且地表植被被破壞后,不僅影響了水土保持能力,還影響工程景觀。編制本報告的目的是為了理解工程建設區和影響區的水土保持現狀,對工程建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進行預測,并在此基礎上對水土流失區實施防治方法并提出設計方案。編制根據本報告編制根據重要涉及:(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4)《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方法》;(5)《國務院有關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告知》(國發[1993]5號文);(6)《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規定》(水利部[1995]5號文);(7)《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方法》(浙江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示第五十號);4設計規范和原則(1)GB/~——《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2)GB/T154774——《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辦法》;(3)SL204-9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4)SL190-96——《土壤侵蝕分類分級原則》;(5)《浙江省水土保持設施賠償費水土流失防治費征收和使用管理方法》(浙價費[1997]107號(1997)財綜37號);(6)《公路綠化設計原則》(浙江省地方原則DB33/T216-1998)。第二章建設項目及周邊環境概況工程概況工程線路甬臺溫高速公路象山連接線(象山段)公路起點(k0+000)為象山縣丹城象山港大道岔口,鎮殯儀館前的交叉路,終點(k33+180)為象山與寧海交界處,全長(已扣除斷鏈長),沿路過過亭溪、墻頭、渡頭街、西周、下沈、柴西等重要城鄉,詳見附圖1。本工程跨越蓮花河、下沈港等重要河流。本工程設隧道一座;中橋4座,總長274m;小橋3座,總長322m;涵洞149道,總長3857m;改河改渠;管理房和收費站集中布置,共一處。開發任務象山丹城至寧海冠莊(梅林公路)是溝通象山與寧涉及遠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它的興建將完善、發揮甬臺高速公路的整體性,同時也將提高該條道路的交通量,有助于象山投資環境的改善。技術原則及規范本工程設計采用1997年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原則》(JTJ001-97)等規定的一級公路原則執行,設計行車速度60km/h,路基寬度(不涉及兩側擋墻),橋涵寬度與路基同寬,橋梁設計車輛荷載采用汽-20,掛-100,其中分離式斷面形式按二級公路原則執行。施工方案計劃工期為3年,1998年7月開始施工準備工作,6月底全部建成通車。工程施工概略進度見《施工圖設計》有關內容。本工程在施工中分為十一種標段,由不同單位進行施工,詳見表2-1。表2-1各標段與對應的起訖樁號對照表標段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筑路材料筑路宕渣、碎石、片石、塊石可直接從史家山隧道、高家嶺隧道及沿線航前、文岙、牌頭等石料場中開挖或經軋碎機加工后獲得。工程總投資工程總概算為萬元。建設單位工程由象山縣交通局負責建設。表2-2重要技術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數量及闡明備注一、基本指標1公路等級級一2計算行車速度km/h603交通量Ved/d4占用土地畝14285拆遷建筑物m216拆遷電力線根297二、路線7路線總長km已扣除斷鏈長8路線增加系數%9平均每公里交點數個10平曲線最小半徑m/個253/111平曲線占路線總長%12直線最大長度m13最大縱坡m/處34%14最短坡長m15015豎曲線最小半徑m/個1600/12800/1凸形凹形表2-2重要技術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數量及闡明備注三、路基、路面及排水16路基寬度m17路基土石方數量填方挖方18擋土墻152900涉及漿砌護坡19路面構造類型及寬度(1)水泥砼路面寬Km(2)水泥砼路面寬Km(3)瀝青路面寬Km(4)瀝青路面寬Km四、橋梁、隧道、涵洞20設計車輛荷載汽-20掛-10021橋面凈寬×222中橋m/座274/423小橋m/座322/324涵洞m/道3857/14925隧道2226/226明洞90/3五、路線交叉27與公路平面交叉128安全設施1、防撞護欄2、標線29管理設施1、百米樁2982、里程碑333、公路界碑66230收費站管理房服務區131其它工程改河改渠環境概況地形地貌本段路線位于寧波地區東南面,全線屬東南濱海低山丘陵地區,地形起伏較大。地質路線通過區域的表層地質狀況基本屬第四紀沉積土,重要為海相沉積和洪積地層。起點至K17+000段,地表多為洪坡積層,地質狀況較好,K17+000至K33+180為洪坡積及濱海沉積區相間段。本段所在地區地震基本烈度均為Ⅵ度的淺源構造地震。本工程按Ⅶ度地震設防。氣象水文路線所經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最高溫度達℃,最低溫度曾達℃,年平均氣溫為℃。年平均降雨量1500mm,降水多集中在3-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兩期,年平均濕度為80%左右,該地區風向季節性明顯,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南風和東南偏南風,春秋兩季風向變化不定,年平均風速5m/s,最大風速出現在臺風期。由于受季風控制,又處在回歸高氣壓帶,災害性氣候時有發生,特別在臺風季節,暴雨過分集中,往往釀成洪澇。本地區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可分為三類:低山丘陵區基巖裂隙水,山間河谷區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和濱海平原區孔隙潛水。境內河流有縣江、剡江、東江。路線跨越的河流基本上是雨水性河流,流量流速受季節和降雨影響較大。土壤工程通過路段土壤共有紅壤、黃壤、鹽土、潮土和水稻土五大類。見附圖2(象山縣土壤分布圖)。低山丘陵覆蓋的土壤類型重要是:緩坡及山腳屬紅壤土類黃泥土屬黃礫泥土;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多屬黃壤類山地黃泥土屬山地香灰土;山弄、山腳屬潴育型水稻土的黃泥砂田和洪積泥砂田。濱海平原區土壤都是近代淺海沉積物,土壤類型重要是鹽土類、潮土與水稻土類,從海邊到內陸,依次分布著重咸粘土、中咸粘土、輕咸粘土,通過長久的墾種和水利工程建設,逐步演變為淡塘泥田、灰泥田,詳見表2-3。表2-3公路沿線土壤分布表地區土類亞類土層土種低山丘陵紅壤黃紅壤黃泥土黃泥土黃泥砂土黃礫泥黃壤黃壤山地黃泥土山地香灰土侵蝕型黃壤山地石砂土山地石塥香灰土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洪積泥砂田狹谷泥砂田谷口泥砂田黃泥砂田黃泥砂田濱海平原鹽土潮土化鹽土咸泥土輕咸泥土中咸泥土重咸泥土咸粘土輕咸粘土中咸粘土重咸粘土潮土鈣質潮土淡涂泥淡涂泥淡涂粘漿粉泥水稻土鹽漬型水稻土涂泥田涂泥田涂粘田涂粘田灰泥田灰泥田植被工程地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物氣候帶,高溫多雨,生物繁茂。山地上生長草甸草本植物,重要是金茅草、硬骨、五節芒、山楂等灌木為主,部分地夾有針錢松、馬尾松、短葉松、櫟樹、毛竹、杉樹、油茶、桔樹等用材林和經濟林。社會環境概況象山縣位于寧波市東南面,是三面環海的半島縣,象山縣東瀕東海,西接寧海縣,北依象山港,與奉化市、鄞縣、北侖區隔港相望,南臨貓頭洋,與三門縣交界于三門灣。現轄14個鎮5個鄉,全縣總面積1172km2,其中本土面積992km2,沿海有島礁608個,面積180km2,海域寬敞,總面積5000余km2,人口萬。象山縣已初步形成以工業經濟為主,以海洋經濟和建筑經濟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1996年,創生產總值億元,工農總產值億元,財政總收入億元,城鄉人均年收入6753元。工程區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現狀工程區域大部分為山腳緩坡與平原地帶,部分在丘陵區,現狀植被覆蓋率較好,水土流失強度較少,現在工程區所經流域內的平均水土流失強度為150t(km2·a)左右,在浙江省水土流失強度允許范疇之內,屬微度侵蝕區。工程區域內的水土保持設施有水田、經濟林、灌木草叢等。水土流失類型以降雨水力侵蝕為重要因素,因而重要形成為雨水面蝕,局部沖溝地形內也有輕度溝濁現象。第三章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預測棄渣量預測開挖量(1)土石方開挖大部分集中在根本路基、路塹、邊溝的開挖,通過低山丘陵地段,地形起伏較大,開挖方量比較大。根據公路根本路基設計,路面挖方總量達565374m3;對于線路穿過的農田及魚(蝦)塘部位,須在疏干池水后挖除淤土或耕植土,公路路基去除耕植土總量為127020m3。兩項累計,根本路基土石方開挖總量為692394m3。詳見表3-1。表3-1公路根本路基土石方開挖量匯總單位:m3路(標)段(起訖樁號)路面挖方清除耕植土累計土石方Ⅰ(K1+630~K5+440)Ⅱ(K5+440~K8+700)Ⅲ(K8+700~K12+100)Ⅳ(K12+100~K14+310)Ⅴ(K14+310~K16+450)Ⅵ(K16+450~K17+200)Ⅶ(K17+200~K20+600)Ⅷ(K20+600~K24+000)Ⅸ(K24+000~K26+500)Ⅹ(K26+500~K29+800)Ⅺ(K29+800~K33+180)1301832026713853026127912340291075027890735882511978325590331075114331606093384777109001875013968180961101622051427778571636321372503880611840297657498506929394271累計565374127020692394(2)本工程設有隧道兩處,其中史家山隧道石方開挖為130998m3,高家嶺隧道石方開挖為115260m3,累計開挖石方246258m3。(3)沿線服務區、收費站等設施位于平緩地區,土石方開挖量極少。(4)本工程改渠河共有6處,開挖土方共13529m3。總而言之,本工程開挖土石方累計952181m3。填方(1)公路路基平均填土高度約,對沿線魚(蝦)塘的路段,須將路基兩側邊溝外5米范疇填至地面標高后再進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公路路基填方總量817080m3,借方292033m3。詳見表3-2。表3-2公路根本路基填方量單位:m3標段實際填方運用量借方累計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16851977774716263213725036206106559816574985040993812714693654508961306543211//1884433710428093885463787642857481239386804613028376078100501835608380215累計561294292033817080(2)沿線服務區、收費站等設施所處地勢平緩,填方量極少。(3)填方來源,首先是盡量運用路基開挖土石方和隧道開挖的石方,不能滿足的部分以現已開采的石料場宕渣、碎石料等為原料。公路路基邊坡的防護中需要回填一部分土方用于種植林木和草皮,這部分土方的土質規定不高,可運用路基開挖中的清基耕植土。棄渣量本工程即使填方量不不大于開挖量,但由于部分開挖料不能運用及運距造價等因素,因而開挖出的土石方未完全在回填中運用,部分標段有棄渣。(1)公路根本路基路面挖方公路根本路基在建設中運用了大部分開挖出來的路面挖方,作為回填料,其中標段Ⅴ(K14+310~K16+450)和標段Ⅸ(K24+000~K26+500),挖方全部被運用,無棄方。(2)公路根本路基清基耕植土公路根本路基清基耕植土的開挖量為127020m3,清基耕植土土質疏松,不能用于路基回填,但在路基邊坡防護中可作為填土料用于種植植物,其運用量和棄方量結合工程實際,與路基挖方合拼計算。(3)隧道挖方隧道挖方,部分用于工程所需回填外,其它棄方運至附近海涂上作圍海造田的回填料。史家山隧道挖方大部分用于路基回填。(4)改河、改渠改河、改渠的開挖量大部分為軟土,不能用于路基填方,棄渣量為13529m3。各路段土石方開挖量、運用量、棄渣量詳見表3-3。表3-3土石方開挖量、運用量及棄渣量單位:m3標段路面挖方、清基耕植土隧道、改渠河運用量借方累計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2205142777857161013398749238806118559984024985069663106528168519777747169133987492362061065598240249850413639352852003300011000100000260011600002830013000累計821183690083131100注:史家山隧道工程量未列入本次土方平衡。為了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工程中的棄渣必須妥善安置。根據公路沿線棄渣的位置、方量及附近的地形,棄渣有兩種堆置辦法:一是運至附近已開挖結束的料場堆放,并對坡面進行整治,植樹種草;二是在棄渣量較大的地段把棄渣集中堆放,并砌筑擋墻進行防護。棄渣具體堆置地點詳見表3-4。表3-4各棄渣場地棄渣量及面積單位:m3標段棄方位置場地面積(畝)棄渣量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三根俞墻頭村(城建規劃區)墻頭村(城建規劃區)盛王張(海灘)無潘埠村門岙(磚瓦廠廢池)西周、琴詩岙無牌頭、海灘海灘22555無212無4/5200330001100010000無2600116000無5300,2300013000合計64131100損失和損壞的水土保持設施及其面積本工程建設中損失和損壞的水土保持設施重要為公路永久占地和公路臨時占地范疇的山林地。公路所經地區為濱海平原和低山丘陵,平原地區沿線土地類型以水田、旱地、魚塘為主,低丘地帶的土地類型以山林、果園為主,因而本工程損失和損壞的水土保持設施面積在公路整個征地面積中所占比例預計為30%左右。公路永久占地畝(不包含老路、隧道),涉及公路根本、改移工程、收費站等占地。土地類型為水田、旱地、拆遷用地、魚塘、山林地、公路、江河等,其中損失和損壞的水土保持設施為山林地381畝。公路臨時用地共28畝,涉及根本施工便道,線外運輸便道,施工管理用房、預制場地、路面拌和場地等臨時設施占地。土地類型水田、旱地、山林地,其中損失和損壞的水土保持設施為耕地9畝,工程結束后恢復耕作。工程棄渣大部分堆置在平原地帶,因此不存在損失和損壞的水土保持山林面積。總而言之,建設中損失和損壞的水土保持設施累計為山林地390畝,詳見表3-5。表3-5工程占地匯總單位:畝類型耕地菜地山地果園宅基林地河灘工廠場地魚塘累計水田旱地公路永久占地公路臨時占地取料場棄渣場合計957366638113421428287641527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總量預測預測范疇(1)普通影響區域公路根本通過的濱海平原,土地類型重要為水田、旱地和魚塘,由于地表坡度平緩,水土流失小。公路平面交叉口和服務設施都位于平緩地帶,土石方開挖量極少,不會帶來大的水土流失。公路填方量大,除開挖的土石方被運用外,尚有大量的填方需從各地料場購置,對于原有的屬商業開采性質的料場造成的水土流失,本報告不作預測。(2)重點防治區域公路沿線通過的低山丘陵區、隧道進出口、棄渣場、取料場、改河改渠以及部分臨時占地在施工建設中土石方開挖量較大,地表植被大部分被砍伐、壓損,需作水土流失預測。棄渣場的砂石流失也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予以估算。土壤流失(1)流失量預測辦法影響水土流失的因素涉及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自然因素有氣候、地形、土壤、地質、植被等因素,自然因素在工程區重要體現為降水面蝕和重力侵蝕;人為因素重要體現為開挖過程中變化地表坡度和坡長,損壞原有植被,使地表表土裸露,從而造成流失量增大。根據上述分析,擬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預測工程開挖面土壤流失量。預測方程以下:A=R·K·L·C式中:A——單位面積數年平均土壤流失量R——降雨因子K——土壤可蝕性因子L——地形(坡長、坡度)因子C——植被因子其中:降雨因子R根據魏斯曼經驗公式計算:12R=Σ×10(×lgP12/)1P1——年內各月平均降雨量(mm)P——數年平均降雨量(mm)土壤可蝕性因子K,運用列線圖法求取。地形因子L根據經驗公式求取,公式以下:
L=××h×(1-cosB)/sinBB——坡度H——坡高植被因子計算公式為:
C=×F-2、3F——植被覆蓋率該通用方程在運用時根據各地的實際狀況和工程特點,對各個因子進行分析選用。土壤可蝕性因子以象山的土壤志為基礎,分析沿線各開挖面的土壤狀況,根據不同的土種理化性質及機械構成進行計算。(2)流失量計算工程線路長,沿線開挖面多,不可能一一進行分析預測,報告僅選用某些典型的開挖面,運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對各裸露面工程前后水土流失強度的變化進行預測,敘述以下:
A、Ⅱ標段沿線開挖面Ⅱ標段公路沿線開挖面現狀平均坡度40°,地表覆蓋層土壤種類為黃泥土,山坡植被重要為桔林,植被覆蓋率為70%。現狀水土流失強度為125t/(km2·a),工程后水土流失強度增加至827t(km2·a),超出浙江省允許土壤流失強度1500t/(km2·a),屬輕度侵蝕區。B、Ⅳ標段公路沿線開挖面Ⅳ標段公路沿線開挖面現狀坡度為35°,地表覆蓋土壤種類為黃泥土,山坡植被重要為竹、松;植被覆蓋率70%,現狀水土流失強度為157t/(km2·a),工程后水土流失強度增加至914t/(km2·a),屬輕度侵蝕區。C、Ⅷ標段公路沿線開挖面Ⅷ標段公路沿線開挖面現狀平均坡度為30°,地表覆蓋層土壤種類為黃泥土,植被為竹、松,植被覆蓋率為70%,現狀水土流失強度為203t/(km2·a),工程開挖后表面為含粘土角礫、碎塊石,水土流失強度增加至3201t/(km2·a),屬中度侵蝕區。其它標段公路沿線開挖面及少數取土場水土流失現狀及工程后水土流失強度與上述三種開挖面基本類似,在此不再重復計算。臨時占地中有部分山林地,重要為根本施工便道,線外運輸便道及路面拌和場地,施工期地表植被破壞后,土壤流失加大,由于部分土地較分散,很難作定量預測。施工結束后,臨時占地全部要恢復成原有植被,不會造成長久水土流失。棄渣場的棄土和棄石普通都混合堆棄,開挖出的土石方都比較松散,施工中各棄渣場的堆放坡度、高度比較隨意,且棄渣場的雨水侵蝕強度難以預料,因而棄渣場的水土流失量不可能進行精確計算。水土流失危害分析誘發滑坡、塌方,危害沿線設施和行車安全公路沿線通過的低山丘陵帶,大部分開挖面巖石條件較好,但也有小部分開挖面坡積層較厚或巖石風化破碎嚴重,巖性完整性差,如不做好防護方法,一旦造成倒塌,必將對周邊設施帶來消滅性危害,在公路運行期如發生滑坡、塌方,將毀壞公路,影響行車安全。公路建設中沿線有大量棄渣,若無任何防護方法,暴雨洪水期,在水流的沖蝕下,將引發滑坡,大量的土石方會毀壞沿線設施,埋沒公路,影響交通,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堵塞河道,影響行洪工程中大量的廢棄土石方在無防護方法的狀況下,一旦遭暴雨洪水,部分土石方被挾帶入附近河流,淤高河床,抬高水位,影響行洪效果,造成洪水漫溢堤防,還可能給本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隧道安全隧道進出洞口開挖面有大量含粘性土碎石、塊石、巖體,呈松散構造,如不加以防護,會造成洞口大量土石塌方,影響隧道通車安全。減少土壤肥力由于工程開挖,引發表面植被損壞,使裸地在雨水的沖刷下引發水土流失,從而帶走土壤表層的營養元素,減少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林業、園地作物的重要物質基礎,肥力減少勢必直接影響本地林業和經濟作物的發展。破壞景觀,影響水質項目區內的水土流失如不加以治理,必會使本地的自然條件遭到破壞,直接影響公路沿線景觀。而在雨季,隨著砂石、泥土流失入河,土壤中營養元素也被攜帶入河,從而使河水渾濁度增加,污染物含量大,影響本地河水水質。第四章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制訂方案的原則與目的原則(1)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水利部《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審批管理規定》及有關配套法規、規章和其它規范性文獻為根據。(2)符合國家、我省有關水土保持和環保的原則,技術規范。(3)水土保持方法的布置和周邊環境相協調。(4)水土保持方法作為沿海國道主干線象山連接線公路的構成部分,列入公路總體設計,為主體工程服務。(5)水土保持工程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項目竣工驗收時,必須同時接受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門驗收水土保持工程。目的(1)工程引發的水土流失區,均規定達成不同程度的治理。(2)工程開挖的土石方,在工程施工中充足運用,不能運用的全部妥善堆置,不遺留滑坡、倒塌等隱患。(3)棄渣場的布置在安全可行的前提下,盡量少占地,與本地自然環境相結合。(4)取料場優先選擇荒山、荒坡,盡量少占用經濟林地和農田,工程后做好綠化防護工作。(5)工程永久占地、臨時占地及影響范疇內遭破壞的區域有條件的應予賠償恢復。(6)各開挖裸露面盡量恢復植被,通過治理后整體覆蓋率應達70%以上,水土流失強度力求達成允許流失強度范疇(500t/km2·a)內。(7)避免水土流失對其它單位和個人造成危害。防治責任范疇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疇涉及項目建設區和直接影響區。項目建設區項目建設區是指本項目的征地范疇,或項目建設者的土地管轄和租地范疇。本工程的項目建設區涉及工程永久占地、工程臨時占地、取料場和棄渣場。(1)工程永久占地工程永久占地有公路根本用地范疇、沿線服務區、養護工區、收費站和改移工程等占地。公路根本用地重要是對路基邊坡、開挖路段的陡坡面、沉沒路段等進行防護。本工程開挖路段的陡坡面較多,在暴雨時極易發生大的水土流失,要進行重點防治。隧道進出口開挖裸露面較大,坡度陡,為避免水土流失以及美化洞口景觀,需要對洞口周邊環境進行綠化,對洞口開挖面坡度陡、且巖體松散的需做重點防治,開挖時產生的棄渣也要妥善安置。公路平面交叉口遺留的裸露面,需要對其進行整平、覆土和綠化。沿線服務區、養護工區及收費站的管理區用地內裸露地面要搞好植樹種草等綠化方法。沿線各中小型橋梁對公路所經地段的河道行洪條件會產生不利影響的也要進行防治。改移工程重要指的是與公路根本相交的地方道路、機耕路、人行道的改線,或者根本與現有的河流、溝渠交角較小或距離太近而被占用需作改道路或溝渠過密而需歸并等,如改移工程損壞了水土保持設施或影響了水土保持的亦要進行防治。(2)工程臨時占地工程臨時占地涉及根本施工便道、線外運輸便道、施工管理用房、橋梁預制場地、路面拌和場地等臨時設施占地,有水田和旱地,臨時占地根據施工需要分置,較為分散,工程后水田、旱地要進行整治并復墾。(3)取料場本工程取料場為塊石料場,僅有一處,位于Ⅷ標段內的西周村牛山嶺附近,由于該塊石料場為商業采購,開采過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應由料場的管理者進行防治,不再納入本報告的防治責任范疇。(4)棄渣場本工程共設11個標段,除2個標段外,其它9個標段都有棄渣場。Ⅰ標段棄渣場位于三根俞路邊,占用土地為耕地,面積2畝,棄方5200m3。Ⅱ標段棄渣場位于墻頭村,屬城建規劃區內,棄渣33000m3,面積25畝。Ⅲ標段棄渣場位于墻頭城建規劃區內,面積5畝,棄渣11000m3。Ⅳ標段棄渣場位于盛王張村,占用土地類型為海灘,面積5畝,棄渣10000m3。Ⅵ標段棄渣場位于潘埠村,占用土地類型為耕地,面積2畝,棄渣2600m3。Ⅶ標段棄渣場位于門岙村附近,占用土地為磚瓦廠廢地,面積12畝,棄渣1m3。Ⅷ標段有兩處棄渣場,一處位于西周村附近,占用土地類型為耕地,面積4畝;另一處位于琴詩岙村路邊,占用土地類型為耕地,面積5畝。兩處棄渣累計16000m3。Ⅹ標段有兩處棄渣場,一處位于牌頭村路邊,占用土地類型為耕地,面積4畝,棄渣5300m3;另一處棄渣場位于附近一海灘邊,棄渣23000m3。Ⅺ標段棄渣場,位于附近海灘邊,棄渣13000m3。棄渣場堆置的都為工程中開挖出來的松散土石方,受雨水侵蝕后容易發生坍塌、流失,需要工程方法進行防護并搞好綠化。直接影響區直接影響區指開發建設項目對周邊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區域。本工程的直接影響區重要是指在征地范疇以外采購填料以及工程移民,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區域。本工程線路穿越地帶重要為水田、魚塘、旱地以及山林地,拆遷用地占用比例小,無移民,不存在由此引發的水土流失,對此可不作防治。防治責任者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者為公路建設單位——象山縣交通局。設計深度本方案的編制是在公路施工階段,根據SL204-98《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定》,本報告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重要是針對工程施工中出現的重點流失區域,提出治理方案和方法,并編制各項水土保持投資概算。水土保持方法總體布局本工程需進行水土保持防護的對象較多,不同防護對象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各不相似,根據防護對象和防治方法的區別分成七大類:Ⅰ、公路根本路基防護;Ⅱ、隧道進出口防護;Ⅲ、服務區、收費站、養護工區綠化;Ⅳ沿線橋梁;Ⅴ、改移工程防護;Ⅵ、臨時占地防護;Ⅶ、棄渣場防護。表4-1水土保持防治責任范疇防治分區防治對象說明項目建設區工程永久占地公路根本路基隧道進出口裸露面綠化、開挖陡坡面防護服務區裸露地面綠化收費站裸露地面綠化改移工程對損壞的水保設施進行恢復沿線橋梁對影響河道行洪的工程進行整治工程臨時占地根本施工便道線外運輸便道施工管理用房橋梁預制場地路面拌和場地棄渣場總面積64畝,進行整治綠化直接影響區//水土保持防治方法路基防護工程路基防護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確保路基穩定、改善環境景觀的重要設施。公路路基寬度為,其中雙向各設7m寬的行車道,中央分隔帶寬,兩側為硬路肩、擋土墻和邊溝,個別高填方路段的路基防護采用擋土墻與斜坡相結合的方式。詳見有關施工圖。路基防護涉及中間帶和路基兩側綠化和邊坡防護。斜邊坡防護類型重要有方格植草、框格植草等。(1)中央分隔帶綠化及路基兩側種植公路建成后,中央分隔帶為裸露空地,為避免水土流失和美化沿線景觀,可采用喬木、灌木、草坪相結合的辦法來進行綠化。回填土除運用清基耕植土外,局限性部分可運用路段棄方。中央分隔帶綠化需苗木數量以下:草皮45000m2,樹木108200棵。邊溝與最外側之間種植高大喬木、可采用香樟、廣玉蘭等樹種,距中心線5m,間距為6m。喬木13258株。(2)邊坡防護①高填方路段對高填方路基擋土墻以上斜坡采用方格種草防護,方格與方格間用寬30cm襯砌厚度25cm的漿砌片石固定填土,邊坡頂部和底部為寬40cm襯砌厚度25cm的漿砌片石襟邊。邊坡填土可運用清基開挖出的耕植土。路堤邊坡防護應在路堤沉實或扎實后施工,以免因路堤的沉落而引發護坡的破壞。②池(魚)塘路段本工程的池(魚)塘路段全長2500m,以地面標高不大于為準,該路段分兩級邊坡,上級邊坡做成水平平面,長7m。下接的邊坡為1:1,下邊邊坡頂高程應高于池塘常水位以上。上級邊坡可采用草坪與喬灌木相結合,每隔8m交替種植小喬木(檜柏、龍柏等)和球型灌木。下級邊坡為滿鋪漿砌片石護坡防護、漿砌片石層厚25cm,漿砌片石層下為10cm砂礫墊層。③土質挖方路段邊坡陡坡底部采用漿砌石擋墻,高度2m,頂寬50cm,擋墻每隔10m設立一道分縫,縫寬2cm,墻體設立排水孔,間距2m,上下排交錯設立。擋墻頂部為寬度≥2m平臺,填粘土或耕植土種垂枝植物,上部削坡成1:,采用框架種草防護,框架為拱形,高3m,寬2m,內填土25cm再植草,填土來源可運用清基耕植土,框外為漿砌片石骨架,襯砌厚度為30cm,框與框橫向間距30cm,縱向間距40cm,邊坡底部為寬60cm襯切厚度30cm的漿砌石襟邊。④巖質挖方路段本工程巖質挖方路段、巖性均為強風化巖層,開挖形成的陡坡坡度均為1:,底部需設擋墻。該類路段路基外側為矩形邊溝,邊溝外側為漿砌石擋墻。。擋墻高度2m,頂寬50cm,擋墻每隔10m設立一道分縫,縫寬2cm,墻體設立排水孔,間距2m,上下排交錯設立。擋墻頂部為寬度≥2m平臺,填粘土或耕植土種攀藤植物與垂枝植物。(3)路基防護工程量匯總見表4-2。隧道進出口及洞身的防護隧道均設立30m明洞,明洞上段上部回填厚1m的粘土,種植花卉灌木.對設立仰拱的隧道洞口,用厚80cm鋼筋砼襯砌.回填土來源可運用清基耕植土和路段棄渣土方。洞口兩邊為漿砌石擋墻,擋墻高度為2m,寬度、坡度以邊距及邊坡視具體狀況而定,擋墻每隔10m設立一道分縫,縫寬2cm,墻體設立排水孔,間距2m,上下排交錯設立。擋墻頂部設≥2m平臺。擋墻上部邊坡采用滿鋪漿砌片石護坡,漿砌片石層厚25cm,漿砌片石層下為10cm砂礫墊層。服務區、收費站防護本工程僅設服務區、收費站一處,均位于K1+630附近的合心村內,占地面積16畝,整個區域設辦公樓一幢和收費站宿舍一幢。在區內靠近根本一側,布置10m左右寬的綠化帶,減少來自根本的機動車噪音,同時在大樓四周布置大面積綠化,以減少粉塵污染,發明一種幽靜、舒適的環境。綠化面積達10畝左右。水土保持重點為區域景觀美化。改河改渠工程與沿線橋梁防護公路穿越河道或使小段河邊改邊,沿線各橋梁孔徑和高度及改造后的河尚有否滿足通航或泄洪的規定需要進行論證,并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就水土保持方法而言,應做好開挖土石方的處置,并對新河岸進行必要的防護。臨時占地防護工程臨時占地涉及根本施工便道、線外運輸便道、施工管理用房、橋梁預制場地、路面拌和場地等臨時設施占地,有水田3畝,旱地6畝,宅基6畝,廠地13畝,臨時占地較為分散,分布在各個標段。其中水田、旱地位于平緩地帶,對于被臨時建筑物覆蓋的部分土地,水土流失不大。堆置了大量的砂石料的土地,在雨季降雨沖蝕,會產生砂石料流失,因而施工期可采用某些簡易防護方法,如在沙石料場地周邊堆置草包擋砂,場地四周可開挖簡樸的排水溝引走場地上的積水等。臨時占用的宅基、廠地,不需作水保方法防護。施工結束后,臨時占地都要進行清理整治,拆除臨時建筑物,去除砼地面,重新疏松被碾壓后密實的土壤,洼地要覆土平整等。水田、旱地等工程竣工后,只需對其進行土地平整便可返還本地農民耕作,故土地不再作植樹種草等綠化方法。廠地、宅基償還,不需作水保防護方法。臨時占地防治方法重要為土地平整28畝。棄渣場防護(1)Ⅰ標段棄渣Ⅰ標段棄渣位于三根俞村路邊,棄方5200m3,占地2畝,原為耕地,工程設計考慮將棄渣用于填平低洼部分,最后以宅基地形或還給本地農民。(2)Ⅱ、Ⅲ標段棄渣Ⅱ、Ⅲ標段棄渣均于墻頭村的城建規劃區內,棄方共44000m3,占地30畝,工程設計考慮將其作為城建規劃區內宅基的填方解決。(3)Ⅳ標段棄渣Ⅳ標段棄渣10000m3,占地5畝,位于盛王張村附近的海灘上,工程設計考慮將棄渣棄置海灘后,鋪平,仍作海灘。(4)Ⅵ標段棄渣Ⅵ標段棄渣位于潘埠村附近,占地2畝,棄方2600m3,占地類型為雜地。工程設計考慮將棄渣填平雜地后,還給本地農民,仍作耕地。(5)Ⅶ標段棄渣Ⅶ標段棄渣位于門岙村的磚瓦廠廢地,占地12畝,棄方1m3,工程考慮將棄渣全部用于填平磚瓦廠廢地后,還給本地農民作旱地。(6)Ⅷ標段棄渣Ⅷ標段棄渣均位于路邊,共有棄方16000m3,其中位于西周村路邊的棄渣占地4畝;位于琴詩岙的度渣占地5畝,占地類型均為旱地。工程設計考慮將棄渣一部分用于旱地復墾,剩余部分均用于路邊綠化。(7)Ⅸ標段棄渣Ⅸ標段棄渣分別位于牌頭村路邊和附近一海灘上,其中位于牌頭村路邊棄方5300m3,占地4畝,工程設計考慮將其全部用于路邊綠化。位于海灘的棄方23000m3,工程設計考慮仍將視作海灘。(8)Ⅹ標段棄渣Ⅹ標段棄渣位于附近一海灘,棄方13000m3,工程設計考慮將海灘造碼頭。表4-2公路根本路基邊坡防護的重要工程量Ⅰ標段///330Ⅱ標段/2400225Ⅲ標段/4800330Ⅳ標段2592208552480Ⅴ標段2532106527515Ⅵ標段/180090Ⅶ標段/4800615Ⅷ標段4003324831813Ⅸ標段/9500227Ⅹ標段2482256564353Ⅺ標段1591356339444累計13193455028134422各項方法實施計劃及完畢期限根據水土保持方案與主體工程同時實施的原則,參考工程施工進度,各項水土保持方法的實施進度與對應的工程進度相銜接。各防治范疇內的水土保持方法配合主體工程同時實施,總體規定工程方法與主休工程同時完畢,植物工程可比主體工程略為滯后。公路根本路基防護方法按各原則施工時間安排分段進行,在路堤沉實或扎實后施工,以免因路堤的沉降而引發護坡的破壞;服務區、收費站以及改移工程區域的綠化方法可在主體工程的當年或第二年春季進行;臨時占地土地平整在施工結束后即刻進行;棄渣場土地平整和植物方法可在棄渣完畢后當年或第二年春季進行。總體規定是各項水土保持工程方法必須在主體工程結束當年全部實施完畢,各項植物方法必須在主體工程竣工后第二年終全部實施完畢。根據以上所述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進展,可確保各項防治方法基本上和主體工程同時完畢,從而可與主體工程同時驗收。表4-3水土保持方法實施計劃防治項目水土方法實施計劃及時間安裝根本路基防護1、中央分隔帶及路基兩側綠化2、方格植草3、漿砌石擋墻工程方法按各段主體工程施工時間安排在路堤沉實和扎實后進行,植物方法普通在主體工程完畢的當年或第二年春季進行;中分帶及路基兩側綠化可在工程完畢后統一進行。服務區收費站區內綠化按植物的生長繁殖習性選擇適宜的季節種植,普通為春季或秋季,但必須在主體工程竣工后第二年終全部完畢。臨時工程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在臨時場地施工完畢后立刻進行。隧道進出口防護回填土漿砌石擋墻漿砌塊石護坡植物方法工程方法在本隧道工程結束后進行,植物方法普通在主體工程完畢的當年進行。棄渣場土地平整和綠化土地平整和綠化均在棄渣結束后當年進行。第五章水土保持投資概算及效益分析綜合闡明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所列出的水土保持方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工程初步設計中已考慮的水保方法,投資已列入概算,另一部分為本報告新增水土保持方法,其水保方法投資為追加的費用。工程初步設計中已考慮的水保方法涉及隧道進出口防護與綠化、路基中央分隔帶與兩側綠化、改移工程和沿線橋梁的防護等,其投資概算在本報告中不再具體列出。臨時占地、公路路基邊坡防護、棄渣場等區域的防護費用為水土保持追加投資,根據有關規范,本報告采用水利行業原則進行概算編制。編制根據編制根據(1)(92)《浙江省水利水電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細則》(簡稱(92)《細則》)以及補充規定(四)。(2)(98)《浙江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預算定額》。(3)(98)《浙江省水利水電工程慣用施工機械臺班費定額》。(4)浙價費[1997]107號文、[1997]財綜37號有關印《浙江省水土保持設施賠償費水土流失防治費征收和使用管理方法》的告知。(5)《沿海國道主干線象山連接線公路工程(一級公路)兩階段施工圖設計(象山段)》。(6)其它有關文獻規定。基礎單價(1)人工預算價人工預算單價以17元/工日計算。(2)材料預算單價水泥:其預算價格按浙政(97)570號文規定計列,超出預算限價(250元/t)部分差價,在計取三稅稅金后列入對應項目的工程單價中。本地建筑材料:按實地調查的料場價加到工地的平均運距運雜費裝卸費、采保費組價。綠化樹苗草苗:按寧波市市場價加運雜費計算。施工取費(1)其它直接費按(92)《細則》規定,按基本直接費的%計。(2)間接費按二級施工公司原則計列。其中:土石方工程取%,砼工程取%,基礎解決取%,其它工程取%。(3)計劃利潤根據(92)《細則》規定,二級公司為7%。(4)三稅稅金按%計列。(5)定額擴大系數按計列。(6)投資估算系數取。臨時工程按水土保持工程投資的10%計列。其它費用(1)建設單位管理費按本項目劃分一~三部分之和的2%計列。(2)科研勘測設計費勘測費和設計費按本項目劃分一至三部分之和的6%計。(3)水土保持設計賠償費按浙價費[1997]107號文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狀況計算。(4)工程質量監督費按本項目劃分一至三部分之和的%計列。(5)工程監理費按有關規定計取。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按本項目劃分一至四部分投資累計數的5%計算。編制概算辦法根據前述編制根據分析得各項工程單價,對攝影應水土保持方法的工程量,計算得各防治區域水保方法投資,臨時工程投資則按各防治區域水保方法投資總和的10%計。然后根據有關規定計算其它費用,涉及科研勘測設計費、建設管理費、工程質量監督檢查費、工程監理費、水土保持設施賠償費,最后得出水土保持方案的靜態總投資。總投資及分年度安排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資追加投資追加部分的直接費為962474元,臨時工程費用為96247元,其它費用為441357元,另外,工程基本預備費75004元。追加部分水土保持工程總投資1575082元。效益分析治理度前述各項水土保持方法實施后,沿海國道主干線象山連接線段工程建設所帶來的各水土流失區域均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改善,公路根本路基、隧道進出口及服務區、收費站防治區域中除永久建筑物占地外,施工裸地都得到平整、綠化,施工廢棄地改造為林地或綠地。臨時占地在工程結束后亦償還農民恢復耕作,棄渣場、改移工程占地通過工程方法后,也避免了水土流失。總體治理度在95%以上。植被覆蓋率工程施工中損壞的植被采用了前述方法后,大部分可得以恢復。其中經綠化后的公路沿線、臨時占地、棄渣場在通過2-3年后,植被基本可恢復,服務區、收費站區域在2-3年后達園林美化效果。預計整個防治責任范疇內的植被覆蓋率在工程完畢后3-5年內可改善至70%左右。減少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方法實施后,公路沿線的水土流失基本得以控制。工程施工期間,公路開挖面水土流失較為嚴重,雖流失強度不等,但都超出現狀流失強度,經實施水土保持方法后,坡面土層裸露處水土流失強度明顯下降。經估算治理后的各裸露面水土流失總量較治理前可減少90%以上,治理效果顯著。綜合運用由于本工程的填方較大,工程開挖的土石方除表面耕植土用作公路沿線的草類護坡和植樹用土外,其它大部分公路沿線的開挖土石方用作主體工程的填方,故開挖土石方總運用率達85%以上。另外,施工廢棄地經土地整治,覆土綠化后,改造為綠地和林地,變廢地為綠地。社會效益采用水土保持方法后,其社會效益重要有:
(1)避免公路開挖坡面造成倒塌、滑坡等,確保本工程的正常運行和人身安全。(2)避免公路填方坡面、臨時棄渣等水土流失,確保沿途溪流的防洪能力和環境水體質量,減少淤積。(3)公路沿線和收費站等綠化后,使自然景觀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復,改善了本地自然景色,為整條公路發明了良好的環境。表5-1總概算表(追加部分)單位:元序號項目名稱總概算值一建筑工程913166二植物工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中國汽車售后服務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評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國有機全脂牛奶行業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前景評估規劃報告
- 有效溝通技巧在技術培訓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熊貓生日活動方案
- 燃氣公司活動策劃方案
- 愛上幼兒園美工活動方案
- 愛國班級活動方案
- 愛心助殘商場活動方案
- 愛心捐資活動方案
- 愛心聯動活動方案
- 2025年中遠海運集團招聘筆試備考題庫(帶答案詳解)
- 北京豐臺區“青苗培優”招聘考試真題2024
- 2025-2030中國遙控武器站行業現狀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內蒙古呼倫貝爾能源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孤獨癥相關培訓課件
- 2025至2030中國數據中心液冷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第5課時(Section B 2a-3c) 2025-2026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2025至2030中國大型連鎖超市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中教育、科技與人才的協同發展研究
- 山西省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適應性測試化學試卷(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智慧應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