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藝理論課件 2中世紀文藝思想_第1頁
西方文藝理論課件 2中世紀文藝思想_第2頁
西方文藝理論課件 2中世紀文藝思想_第3頁
西方文藝理論課件 2中世紀文藝思想_第4頁
西方文藝理論課件 2中世紀文藝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文學理論專題(2010年秋季學期)主講: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

聶春華中世紀文藝思想圣·奧古斯丁的文藝思想阿伯拉爾的文藝思想基督教傳說與教義耶穌誕生猶太人與猶太教基督教一神說三位一體說上帝創世說原罪說救贖說天啟說第一節圣·奧古斯丁的文藝思想閱讀書目:務奧古斯?。骸渡系壑牵厚g異教徒》,吳飛譯,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版。懺悔錄》,周士良譯,商版。一、上帝的圣者——奧古斯丁的生平公元354年生于非洲北部——幼年醉心于文學——10歲后離家到馬特拉城專攻拉丁文學——生活放蕩不羈——

19歲對摩尼教發生興趣——34歲在米蘭遇見主教圣·安布洛斯——脫離摩尼教,接受洗禮皈依基督教——三部曲:《懺悔錄》、《上帝之城》和《論自由意志》圣·奧古斯丁二、美是上帝的禮物——奧古斯丁論“美”他認為真正的美學問題不是事物何以是美的,而是事物的美是從哪里來的。那么事物的美是哪里來的呢?作為一個基督徒,奧古斯丁的回答是唯一的,那就是上帝。我的天主,你究竟是什么?我問:你除了是主、天主外,是什么呢?“除主之外,誰是天主?除了我的天主外,誰是天主?”至高、至美、至能、無所不能、至仁、至義、至隱、無往而不在,至美、至堅、至定、但又無從執持,不變而變化一切,無新無故而更新一切;“使驕傲者不自知地走向衰亡”;行而不息,晏然常寂,總持萬機,而一無所需;負荷一切,充裕一切,維護一切,創造一切,養育一切,改進一切;雖萬物皆備,而仍不棄置……——圣·奧古斯?。骸稇曰阡洝ぞ硪弧に摹纺敲矗热幻朗巧系蹌撛斓?,丑是否也是上帝創造的呢?既然整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而這個世界在我們看來又都是有美也有丑的,那么是不是上帝也創造丑的事物呢?這個問題對奧古斯丁來說是個挑戰,因為在基督徒看來,上帝是完美的,因此不可能創造出丑惡的東西來。那么如何解釋世界上存在丑的事物?奧古斯丁認為,那些我們看上去丑的東西只是相對存在的,每一事物分享上帝的光輝程度不同,那些分享的多一些的就美一些,分享得少一些的就丑一些。美是絕對的,因為美來自上帝;但沒有絕對的丑,丑只是相對的,一件事物孤立的看可能是丑的,但是把它放在整體的環境中,就能更好的反襯出美來。就好像一幅畫中的人物,總有些陰影的部分,有了這些陰影的部分,才能更好的突出人物的立體感。丑就起了這樣的作用,因此丑只是相對的,從丑可以有助于美來看,丑也是一種美。我認識到,清楚認識到你所創造的一切,都是好的,而且沒有一個實體不是你創造的??墒悄闼鶆撛斓娜f物,并非都是相同的,因此萬物分別看,都是好的,而總的看來,則更為美好,因為我們的天主所創造的,“一切都很美好”?!ァW古斯?。骸稇曰阡洝ぞ砥摺な飞系鄢鲇诿郎频哪康陌才帕艘磺惺挛?。譬如一幅圖畫,其中也能包括眼睛看得到的布局得當的陰影效果。與此相同,世界萬有盡管有惡丑存在其中,但究竟是美的,那些可惡的瑕疵凸現了世界萬有之美?!ァW古斯?。骸渡系壑恰ざ隆访姘汪~的奇跡文學藝術的整體美、和諧美在我們看來,宇宙中萬事萬物仿佛是混亂的。這正如我們如果站在一座房子的拐角,象一座雕像一樣,就看不出這整座房子的美。再如一個士兵也不懂得全軍的部署;在一首詩里,一個富于生命和情感的音節也見不出全詩的美,盡管這音節本身有助于造成全詩的美?!D自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頁。神殿中的獻身三、詩之罪——奧古斯丁對文藝的指責我童年時愛這種荒誕不經的文字過于有用的知識,真是罪過。可是當時“一一作二,二二作

四”,在我看來是一種討厭的

歌訣,而對于木馬腹中藏著戰

士啊,大火燒特洛伊城啊,“克利攸塞的陰魂出現”啊,卻感到津津有味!——圣·奧古斯?。骸稇曰阡洝ぞ硪弧な烦菔氲默斃麃唲撛靵啴斈囊粋€道貌儼然的夫子肯認真地聽受一個和他們出于同一泥沼的人的呼喊:“荷馬虛構這些故事,把凡人的種種移在神身上,我寧愿把神的種種移在我們身上?!闭f得更確切一些:荷馬編造這些故事,把神寫成無惡不作的人,使罪惡不成為罪惡,使人犯罪作惡,不以為仿效壞人,而自以為取法于天上神靈?!俏业奶熘靼。谀忝媲埃液翢o顧慮的回想過去,我自己是讀得愛不釋手,我可憐地醉心于這些文字,然恰因此而有人說我這孩子是前途無量呢!——圣·奧古斯?。骸稇曰阡洝ぞ硪弧な肺冶怀錆M著我的悲慘生活的寫照和燃熾我欲火的爐灶一般的戲劇所攫取了。人們愿意看自己不愿遭遇的悲慘故事而傷心,這究竟為了什么?一人愿意從看戲引起悲痛,而這悲痛就作為他的樂趣。這豈非一種可憐的變態?一個人越不能擺脫這些情感,越容易被它感動。一人自身受苦,人們說他不幸;如果同情別人的痛苦,便說這人有惻隱之心。但對于虛構的戲劇,惻隱之心究竟是什么?戲劇并不鼓勵觀眾幫助別人,不過引逗觀眾的傷心,觀眾越感到傷心,編劇者越能受到贊賞。如果看了歷史上的或竟是捕風捉影的悲劇而毫不動情,那就敗興出場,批評指摘,假如能感到回腸蕩氣,便看得津津有味,自覺高興?!ァW古斯丁:《懺悔錄·卷三·二》基督的下葬四、延伸閱讀羈旅中的上帝之城——基督教神學視野中的美及其信仰有一件事,我曾求主,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主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舊約·詩篇》亞當與夏娃閱讀書目:]奧古斯?。骸稇曰阡洝?,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奧古斯丁:《上帝之城:駁異教徒》,吳飛譯,上店2007年版。]奧古斯?。骸墩撔磐麗邸?,生活·讀書·新

聯書版。爾塔薩:《神學美學導論》,生活·讀書·2年版。奧古斯丁寫了一部叫《上帝之城》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他竭力證明只有上帝的世界才是最美好的,而與上帝之城相對的便是地上之城,這個世界當然是不完美的。地上之城奧古斯丁又稱為“羈旅中的上帝之城”,因為人間世界雖然不完美,但卻可以憑著對上帝的信仰而向上帝之城靠近,這就像處在羈旅中一樣。其實也正因為我們的現實世界是一個“羈旅中的上帝之城”,是不完美的地上之城,我們才有可能追求最高的真善美。耶穌的復活一個問題至美至善的上帝是有形象的么?最后的晚餐那時我不知道天主是神體,沒有長短粗細的肢體,沒有體積,因為一有體積,局部必然小于整體;即使是無限的,但為空間所限制的一部分必然小于無限,便不能成為神體,如天主的無所不在,存在整個都是天主。——[古羅馬]奧古斯丁:《懺悔錄》,周士良譯,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44頁。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里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卻不接受光。In

the

beginning

was

the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God,

and

the

Word

was

God.He

was

in

the

beginning

withGod.——《圣經·新約全書·約翰福音》我重復說一遍,正因如此,我們也信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父的獨生子,我們的主。然而,我們不應將這道(the

Word)用我們自己的言語(our

ownwords)的意思去理解,我們的言語是借聲帶和口腔發出的,通過空氣的振動并借以傳播出去,聲音停止之時,我們的言語也就不復存在了。這道確實永遠長存而不改變的?!猍古羅馬]奧古斯?。骸墩撔磐麗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第

202頁。圣母子如果上帝是沒有形象的,我們該如何領會上帝的至美至善?就是說,我們既然看不到上帝的樣子,還能知道上帝是最美的存在么?世俗之人只有通過形象才能看到美,這就是說,作為至美至善的上帝雖然是沒有形象的,但是上帝需要形象來讓人領會自身的美,這個形象就是耶穌。下十字架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And

the

Word

becameflesh

and

lived

amongus,

and

we

have

seenhis

glory,

the

gloryas

of

a

father’s

onlyson,

full

of

grace

andtruth.——《圣經·新約全書·約翰福音》基督下棺只有富有形象性的存在,才會使人入迷,讓人陶醉;只有形象能夠迸發出永恒的美的光芒。有那么一瞬間,閃爍之光,突出的精神照耀了外在形象——至于照耀的方式和程度則要看是“感官”之美,或“精神”之美,是優美還是尊嚴——:但是,離開形象,人就不會被打動,也不會被陶醉。然而,基督教的源泉就是陶醉。耶穌使徒被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陶醉,被形象中的啟示陶醉;約翰(主要是約翰,但也還有其他人)不斷地描述耶穌形象如何在遭遇和對談中凸現出來,描述其突出的輪廓如何顯現出來,突然之間,又是如何被絕對之光所穿透,使人跪倒膜拜,從而使人變成信徒和門徒。——[瑞士]巴爾塔薩著,劉小楓選編,曹衛東、刁承俊譯:《神學美學導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〇二年,頁54-55。最后的晚餐我已多次談過,上帝不是借著理性,因為愚拙人很難認識純凈的真理,而是通過兩個途徑激發我們:一是神跡,二是信徒之眾?!猍古羅馬]奧古斯?。骸墩撔磐麗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第295頁。釘于十字架要欣賞美,光有美的事物還是不夠的,還要有能夠欣賞美的眼睛。在基督教的視野中,如何才能欣賞到上帝的美的顯現呢?那就是要有信仰?;浇痰拿缹W有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首先認為上帝是至美至善的存在,然后認為這個至美至善的存在需要借助形象來讓人感受到美;接著又認為人需要成為信徒才能感受這種發出上帝榮耀之光的美的形象。只有當基督靈魂的力量大到可以把宇宙作為恩典和把不可捉摸的絕對之愛的無根啟示來體驗,美才會重新出現?!猍瑞士]巴爾塔薩著,劉小楓選編,曹衛東、刁承俊譯:《神學美學導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〇二年,第17頁。第二節阿伯拉爾的文藝思想閱讀書目:蒙克利洛依絲版社200夫編:《圣殿下的私語:阿伯拉爾與愛書的信苦集難》史,》岳,麗英娟文譯版,廣西師范大學出m1年th版e

L。atin

by

Henry一、圣殿下的私語——阿伯拉爾與愛洛依絲的愛情相對于其他哲學教義,我更偏好于辯證法這個武器,這種武器武裝了我。我要的不是戰爭的戰利品,而是去辯難爭論。我開始游歷各省,像個真正的逍遙學派哲學家那樣,只要得知哪里有人在談論辯證法藝術,我就去和他們辯論?!狿eter

Abelard,

the

story

of

my

misfortunes,

chapter

I

p3.此外,我承認,你有兩種能夠立即令所有女人傾心的特殊才能——寫詩和作曲,很少有其他哲學家能在這兩方面取得像你那樣大的成功。這對你而言僅僅是為了擺脫繁重的哲學工作的一種消遣,但你留下了許多廣受歡迎的愛情詩歌,其用詞和曲調之優美令你的名聲被眾人傳頌。優美的旋律讓即使不識字的人也無法忘懷,更重要的是它讓女人們為你發出愛的嘆息。而因為這些歌曲大多寫的是關于我們兩人的愛情佳話,我的名字也很快為眾人所知,且招來許多女人對我的嫉妒?!煽死蚓帲骸妒サ钕碌乃秸Z:阿伯拉爾與愛洛依絲書信集》,岳麗娟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9頁。《天堂竊情》神主在上,即使統治全世界的君王奧古斯都愿意娶我為妻,并將所有的土地贈予我,我仍更愿意做你的情人而不是他的王后。——蒙克利夫編:《圣殿下的私語:阿伯拉爾與愛洛依絲書信集》,岳麗娟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8頁。上帝的婢女,過去你曾是我塵世的愛人,今天在基督的國度里,在宗教生涯中,你是我的最愛,我的伴侶。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共同度過的每一個時光、去過的每一個地方,連同你的影子都深深銘刻在我的心里,每每重溫則仿佛昨日重現。二、阿伯拉爾的“唯情”說文藝觀如此這般,我開始用建立在人類理性之上的例子來分析我們信仰的基礎,我還為我的學生寫了一本論述上帝三位一體的小冊子。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常常尋求理性和哲學的解釋,需找他們能夠理解的理由而不僅僅只是語句,因為智力無法把捉的語句是沒有用處的,所以首先要理解才能夠去相信,一個人去鼓吹那些他和其他人都不理解的東西是相當可笑的?!狿eter

Abelard,

the

story

of

my

misfortunes,

chapter

VIII

P24.我將自己主要獻給了神學的講演,但我并沒有完全放棄世俗藝術的教學,對于世俗藝術我更加嫻熟,而它也更需要我。但我利用世俗藝術作為誘餌,吸引學生們學習真正的哲學,甚至學習最偉大的基督教哲學家奧利金的教會史?!狿eter

Abelard,

the

story

of

my

misfortunes,

chapter

VIII

P22-23.我還寫詩,但都是和愛情有關的,和哲學的堂奧無涉。這些詩你都很了解,其中有一些已經廣為流傳,傳頌這些詩歌的人們,我想主要是那些熱愛現世生活的人。——Peter

Abelard,

the

story

of

mymisfortunes,

chapter

VI

P14.藝術有其特有的目的,與神學的目的不同,所以世俗文藝應有其相對的獨立地位;文藝不應做神學的奴婢?!D引自繆朗山:《西方文藝理論史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37頁。那鋪天蓋地而來的是怎樣的羞辱啊,為著心愛的人所受的打擊我又是如何的懊悔!而為我所蒙受的恥辱,她又承受著怎樣的摧殘!我們都為此而哀傷,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著對方。我們都尋求安撫,不是為自己的苦楚,而是為了所愛之人的創痛。肉體的分離反而讓我們的心靈緊緊聯系在一起;愛的完滿被拒斥,反而讓它在我們心中燃燒得比以往更熾烈。一旦第一陣肆虐的羞恥感過去,我們更加無所顧忌;隨著羞恥感的消失,我們反而對引起羞恥的原因更加向往。于是,詩人描述的戰神和愛神在一起被逮個正著的故事也就在我們這里上演了?!狿eter

Abelard,

the

story

of

mymisfortunes,

chapter

VI

P15.因為我們觀照自然現象時的心情不同,我們有時把秋夜的星星稱作明珠,有時稱作眼淚;有時歡呼晚霞的美,有時悲悼落日的斜暉;有時覺得月亮分外光明,有時埋怨它撩起懷人的愁緒。宇宙間沒有永恒不變的美,事物的美總染上我們自己的感情?!D引自繆朗山:《西方文藝理論史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頁。第三節延伸閱讀《玫瑰之名》與西方“隱喻解經”的傳統電影推薦:達芬奇密碼第九道門玫瑰之名《玫瑰之名》是意大利作家昂貝托·??疲ㄒ沧g艾柯)1980年問世的一部小說,曾獲意大利最高文學獎和法國“梅迪西”獎,被譽為“寫法最妙,內容最有趣”的一部偵探小說。這部小說還被拍成電影。這是一部以中世紀為背景的驚險小說,寫的是七天內在一個修道院發生的七起命案的故事。作者為什么用《玫瑰之名》作為標題呢,其實這個標題和書中的故事沒有什么關系,作者原想用《隱修院的罪行》或《梅勒克的阿德索》作為書名,但后來都沒用。作者認為“書名應該把讀者搞糊涂,而不是給他們定框框”,因此用了現在這個帶有象征意義的標題。因為玫瑰就是帶有復雜象征意味的事物,具有多種含義。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玫瑰的含義是什么?那被我們叫做玫瑰花的東西。改稱別的名字,聞起來也一樣芳香。”因此,書名到底象征什么,讀者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斷定。故事發生在中世紀的1327年。意大利北部有一所富有的修道院,因為這里的修道士被懷疑有異端的行為,因此英國教士威廉奉命前往調查,與威廉一起去的還有他的學生阿德索,這部小說就是以阿德索為視角敘述的,他們前往這個修道院調查,沒想到意外的碰見了一起兇殘的連環謀殺案。他身高超過常人,;又因為瘦削,反顯得更高。眼光敏銳,入木三分;薄薄的略呈鉤形的鼻子,顯出為人的機警?!贺愅小ぐ?疲骸睹倒逯?,林泰、周仲安、戚曙光譯,重慶出版社1987年版,第8頁。威廉阿德索院長阿博修士阿德爾莫(死在修道院旁的萬丈懸崖之下)修士維南蒂烏斯(死在盛滿豬血的桶里)圖書館館長助理貝倫加(死在浴缸里)藥劑師塞維里努斯(在藥房里被人用渾天儀砸死)馬拉齊(被毒死。象一千條蝎子一樣毒)前館長約爾格“七個喇叭手”的預言:第一個天使吹起喇叭的時候,就有冰雹和火夾著血從天而降——這正好對應著第一個死者阿德爾莫,他是死在一個下著冰雹的暴風雪之夜;第二個天使吹起喇叭的時候,海的三分之一變成血——著對應著第二個死者維南蒂烏斯,他是死在豬血桶里面;第三個天使吹起喇叭,就有燒起的火星落在江河,因為水變苦而試了很多人——著對應著第三個死者,貝倫加死在浸滿水的浴缸里。第四個天使吹起喇叭,太陽、月亮、星辰的三分之一被擊打;第五個天使吹起喇叭,就有蝗蟲從煙中出來飛到地面上,就好像地上的蝎子一樣;第六個天使吹起喇叭,就有聲音自神面前的金壇的四角傳出來,第七位天使吹起喇叭,我就走到天使那里,讓他把小書給我,他說,你要把它吃盡了,便叫你肚中發苦……怪書(亞里士多德《詩學》)——“非洲的終結”所謂“隱喻解經”,就是把《圣經》看做一套語言的象征體系,其中的每個字既有表面的意義,也有隱藏的意義,而要理解《圣經》,就好像一個解密的過程,從字面上的蛛絲馬跡探尋背后隱藏的真正含義。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看哪,在我這里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望臺上,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然后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妒ソ洝づf約·出埃及記》第33章不管怎樣,對摩西的故事都需要作如此這般的解釋,因為我們不應被拘守字面意思的物質論罩住,想像上帝的面是不可見的而他的背卻是可見的?!猍古羅馬]奧古斯?。骸墩撊灰惑w》,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

92頁。在《玫瑰之名》中,《圣經》被視為有著深刻的微言大義,這部小說里面最為主要的一個圣經隱喻就是“七個喇叭手”的預言。“七個喇叭手”的預言被視為是一種啟示,是上帝用來懲罰修道院中行為不端的修士們的,雖然最后證明這個預言只不過是巧合和人為的設計,但是這個預言貫穿整個謀殺案,使整件事充滿了宗教的神秘感和世界末日般的恐怖氣氛。人們若想成為高明的修辭術家,絲毫用不著管什么真理,正義,或善行,也用不著管什么正義或善行是由于人的天性還是由于他的教育(這套話我們在開始時就已經提到)。他們說,在法庭里人們對于這類問題的真相是毫不關心的,人們所關心的只是怎樣把話說得動聽。動聽要靠逼真或自圓其說,要照藝術說話,就要把全副精力擺在這上面。事實有時看來不逼真,你就不必照它實際發生的情形來說,只要設法把它說得逼真,無論是辯護或是控訴,都應該這樣做。總之,無能你說什么,你首先應注意的是逼真,是自圓其說,什么真理全不用你去管?!旃鉂撟g:《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151~152頁。在西方歷史上,亞里士多德是第一個對隱喻進行了系統考察的學者,他在《詩學》和《修辭學》中對隱喻的概念、分類、功能等進行了系統的探究。亞里士多德對隱喻的定義是:用一個表示某物的詞借喻它物,這個詞便成了隱喻詞,其應用范圍包括以屬喻種、以種喻屬、以種喻種和彼此類推?!獊喞锸慷嗟轮㈥愔忻纷g:《詩學》,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149頁。因此,有必要以某種方式兼用上述兩類詞匯,因為使用外來詞、隱喻詞、裝飾詞以及上文提到的其它詞類可使詩風擺脫一般化和平庸,而使用普通詞能使作品顯得清晰明了?!獊喞锸慷嗟轮?、陳中梅譯:《詩學》,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156頁。亞里士多德在亞氏看來,隱喻代表了語言生動華麗的一面,但是卻和語言的明晰性無關,這其實也就暗示了隱喻是一種詩歌的語言。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來看,在希臘的哲學家看來,如果一個哲學家的表述仍然包含著類似隱喻這樣的修辭性語言,那么這個哲學家尚停留在哲學表述的臨時階段,他并不具備思想的明晰表達方式,或者他的思想本身就是不明晰的。因此,隱喻只被看作理性表達方式的補充,它只是一種附加的語言修飾。既然隱喻被古希臘哲學家視為一種不明晰的修辭方法和表達方式,那為什么到了中世紀隱喻反而成為了解釋《圣經》的主要手段呢?這是因為在中世紀《圣經》成為經典,許多古希臘羅馬的文學作品都被視為異教邪說而被禁止了,《圣經》成為了經典,被視為具有了微言大義的文本,就發展出了解釋《圣經》的學問,而基督教文化本來就是崇尚信仰而貶低理性的,像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那樣崇尚明晰、理性的語言也就不被重視了。因此,被他們說貶低的隱喻的修辭方式也就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異議1

《圣經》似乎不該使用比喻。那宜于末流學者的方法似乎不適于此門學問——《圣經》乃一切學問之首。借各類比擬、喻象行文表意,此乃詩歌之法,而詩歌乃一切學問之末。故這門學問不宜用比喻。異議2

再者,此門學科的用意似在辨明真理,為此有獎賞特為那闡述真理者預備:“將我闡明者必將永生。”(西拉書24:31)然而,此類比擬可使真理模糊不清,故以可觸之物擬神圣真理,借此將之陳明,于此門學問而言乃不宜之法。異議3

又,受造之中層次愈高,距神圣形象愈近。若有任何受造之物可用于代表上帝,其代表首先須出自高等受造而非低等,然后后者在經上隨處可見。反之,經上又寫道:“我……加增默示,借先知設立比喻。”(何西阿書12:10)借比喻以陳情,此即運用比喻,由此,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