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論語》十二章孔子畫像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主張“
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識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導施行“仁政”。自漢朝“獨尊儒術”以后,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尊孔子為“圣人”,孔子的學說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中國兩千多年。他被譽為“
萬世師表”、“千古圣人”、“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關于孔子和《論語》曲阜朝圣之舉趙普(宋開國丞相):半部《論語》治天下由來“半部論語治天下”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趙匡胤有一柄“柱斧”從不離手。那是一個象牙柄水晶頭的斧頭,很名貴,打起人來也很疼。公元967年,當時是宋太祖的乾德五年。當時,君臣幾個人談起年號來,趙匡胤對“乾德”這個年號相當得意。趙普跟著拍馬屁,列舉了幾年來不少好事,然后歸功于趙匡胤改的這個年號。誰知,旁邊站著一位名叫盧多遜的翰林學士,極有學問,而且死看不上趙普。他等趙普特別起勁地拍完馬屁后,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可惜,乾德是偽蜀用過的年號。”皇帝大吃一驚,馬上命人去查。結真是前蜀的年號,而且是亡國的年號。這一下趙匡胤的羞慚惱怒可想而知。想起趙普身為宰相,卻不讀書不看報,讓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這么大的洋相,真是可惡萬分。皇帝陰沉著臉在那兒運氣,坐了半天,實在還是壓不住心頭怒火,便招手叫道:“趙普過來。”小故事:
趙普以為要挨那柱斧的揍了,就戰戰兢兢地走向御案前,只見皇帝拿起御筆,蘸飽了黑墨,在趙普臉上就是一陣亂寫亂畫,弄得他滿臉滿身翰墨淋漓。一邊涂,皇帝還一邊罵:“你不學無術,怎么比得上盧多遜?”從此,大宋宰相趙普受此奇恥大辱,開始發憤讀書。他有一個大書匣,不許別人動。人們只是看到他每天從里面拿出一本書來讀,但是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書。等到這位宰相死后,人們打開書匣,發現里面只有《論語》的前半部分。從此以后,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就傳遍天下了。小故事:
孔子一生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七十二賢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后人所稱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后世儒家學派的經典。相傳孔子出生地----山東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孔子嫡系子孫居住地孔府一角二堂內景三堂內景后堂樓內景圣府大門孔廟: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孔廟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孫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東曲阜“三孔”
四書:五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一、準確,有節奏地朗讀課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yú)矩(jǔ)。”(《為政》)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ng),死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6、子曰:“賢哉(zāi),回也!一簞(dān)食,一瓢(piáo)飲,在陋巷,人不堪(kān)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論(lún)》語十二章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樂之者。”(《述而》)8、子曰:“飯疏(shū)食飲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yān)。”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zhòu)夜。”(《子罕》)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學而篤(dǔ)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比一比:
看誰背的快
~~~
二、疏通文意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譯文: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時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1)子:先生,指孔子。2)時:按時。3)說:通“悅”,愉快。4)慍:生氣,發怒。5)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6)吾:我。7)日:每天。8)三:泛指多次。9)省:自我檢查,反省。10)為:替。11)信:真誠,誠實。12)傳:老師傳授的知識。《論(lún)》語十二章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yú)矩(jǔ)。”(《為政》)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為外物所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意見,七十歲時能隨心所欲,不越過規矩。”13)有:通“又”。14)立:獨立做事情。15)惑:迷惑。16)天命: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18)逾:越過,超過17)耳順:能聽得進不同意見。19)矩:規矩,規范。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譯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20)故:學過的知識。21)新:新的理解與體會。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譯文: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不解。22)罔: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23)殆:疑惑。6、子曰:“賢哉(zāi),回也!一簞(dān)食,一瓢(piáo)飲,在陋巷,人不堪(kān)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譯文:孔子說:“多么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么有賢德啊,顏回!”24)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25)堪:能忍受。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樂之者。”(《述而》)譯文:孔子曰:“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26)之:它,指學問和事業。27)者:……的人。28)好:喜歡,愛好。
29)樂:以……為樂趣。8、子曰:“飯疏(shū)食飲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30)飯:吃。31)水:冷水。
32)肱:胳膊。33)于:對于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yān)。”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的老師在其中,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缺點就要正。”34)焉:于此,在其中。35)善者:好的方面,優點。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zhòu)夜。”(《子罕》)譯文:孔子對著滔滔江水,感慨地說:“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36)逝:流逝。37)斯:這,指河水。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譯文: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38)三軍:軍隊。39)匹夫:普通人,男子漢。12、子夏曰:“博學而篤(dǔ)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譯文:子夏說:“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40)篤:忠實,堅守。
41)仁:仁德。
比一比:
看誰背的快
~~~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9章1,4,5,12章第1,2,6,8,9,11,12章1、你喜歡哪一則?2、你覺得哪一則對你啟發最大?4、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思考討論:3、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梅花香自苦寒來
雪壓青松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經歷磨難,培養意志,成就大事。指梅、蘭、竹、菊,春蘭,夏竹,秋菊,冬梅;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
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
花中四君子分類整理1、作家作品:孔子——《論語》——
四書:五經:2、名言警句: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3、成語(8個):4、通假字(1個):成語歸納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三十而立不舍晝夜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奪其志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知識歸納一、通假字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yuè。二、一詞多義1、而:學而時習之(順接連詞,可譯為“然后”)學而不思則罔(轉折連詞,可譯為“卻、但是”)博學而篤志(并列連詞,可譯為“而且”)2、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溫故而知新(知道)3、為:為人謀而不忠乎(給,替)可以為師矣(當,做)三、詞類活用學而時習之()
表示順接表示轉折
表示修飾關系表示并列關系“而”的基本用法有兩種:表示承接關系學而不思則罔默而識之
敏而好學學而時習之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厭知識拓展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么被人們謚為‘文’呢?”孔子說:“孔文子聰敏好學,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羞恥,因此謚他為‘文’啊!”)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哪一點是我所具備的呢?”)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來思考,卻沒有長進,不如去學習。”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論語?述而》。
《論語?述而》記載:“子在齊聞《韶》(注:一種高雅的樂舞),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說,孔子聽到了絕美的韶樂后,激動得“三月不知肉味”,大贊其“盡美矣,又盡善也”。
本來,“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孔子聽韶樂,喜愛之極,是一句夸張的話。后由朱熹集注:“蓋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本是用來形容音樂好聽,但后來逐漸用于其它。今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
【解釋】: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
“韋”是熟牛皮;“韋編”指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竹簡書。“三”是概數,表示多次;“絕”是斷的意思。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后人用“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加以概括。用來形容讀書刻
苦勤奮。韋,是一種柔軟的皮革。孔子的時代還沒有發明造紙,書籍是用竹片做成的,稱為“竹簡”;把字用漆寫在竹簡上,再用皮帶把一片片竹簡象簾子似的編起來(這是“編輯”一詞的來歷)。孔子讀《易經》,因反復研讀,竟把皮帶子都磨斷了,修好后又磨斷,前后斷了三次,所以說是“韋編三絕”。后來人們用“韋編三絕”來稱贊刻苦讀書的好學精神。《論語·述而》載:"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學琴孔子向樂師襄子學鼓琴,連學了十天都不換曲子(進,增加之義。);這時,學生不急,倒是老師急了,就說:你做得挺好,可以換曲子學習(益,增加,加練)了;孔子說:我只是把握了曲調(曲),還沒掌握樂理(數,規律,即樂理。)呢;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又說:樂理你已經掌握了,可以換曲子學習了;孔子說:我還沒有弄清楚這個曲作者的創作思想(志)呢!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又說:你已經理解了曲作者的創作思想啦,可以換曲子學習了;孔子說:我還沒搞清這位曲作者是什么樣的一個人(為人)呢!再過了一段時間,孔子一副有所穆然深思的樣子,又是一副愉悅地望向高空而又意志深遠的樣子。孔子說:“我知道這位曲作者是怎么樣一個人了,這人黑黑的,高高的,眼晴深邃蒼茫,有一種超越一切、惠及萬民的王者氣度!除了周文王,誰還能作得出這樣的樂曲呢?!”老師聽了這番話,向這個不凡的學生行了一個大禮,(“避席再拜”),并說:“您說的正是《文王操》啊!”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
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
----司馬遷《史記》.《論語》作者是誰?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
指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
禮:禮節(即今德育)樂:音樂射:射箭技術御: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數:算法(計數)“六藝”是指什么?“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是指什么?五音又稱五聲。最古的音階,僅用五音,即中把宮、商、角jué、徵zhǐ、羽。【宮】通常相當于今首調唱名中的do音【商】相當于今首調唱名中的re音。【角】通常相當于今首調唱名中的mi音。【徵】相當于今首調唱名中的sol音。【羽】相當于今首調唱名中的la音。課堂練習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并解釋紅色詞語的意思。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吾日三省吾身。3、溫故而知新。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7、誨女知之乎!8、是知也。(“說”通“悅”,愉快)
(多次反省)
(學過的知識)(迷惑;有害)(強毅,剛強)
(想;施加)(“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一、填空:1、《論語》中“論”的讀音是____,它是____家經典著作之一。2、孔子是____(朝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___。3、《四書》是指:____、____、____、____。4、對于如何向他人學習,孔子的論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談學習和思考應該結合起來才有成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釋句中紅色的字:1、人不知而不慍()2、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5、溫故而知新()6、士不可以不弘毅()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不亦說乎:__通__,意思__讀音__。2、誨女知之乎:__通__,意思__讀音__。3、是知也:__通____,意思__讀音__。四、一詞多義:1、而:人不知而不慍()擇其善者而從之()任重而道遠()2、知: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知之為知之()是知也()3、為:為人謀而不忠乎()可以為師也()仁以為己任()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五、翻譯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六、默寫關于學習的諺語和名言警句各二句。
1.根據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1):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03年常德)①人們常引用《〈論語〉十則》中“
,”一句表示應隨時向周圍有長處的人學習。(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也是與“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句子)。(6)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7)⑾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
”為了辦好這期黑板報,宣傳組的同學設計刊頭,撰寫稿件,編輯資料,忙得“
”孔子簡介孔子,名____,字____,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西債券招投標管理辦法
- 臨夏州集體經濟管理辦法
- 2025屆山東棗莊市薛城區高一物理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醫院世界母乳喂養周活動總結
- 勞動合同期限與試用期期限的關系
- 前臺員工自我工作總結
- 糧食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 安全生產月學校活動方案
- 企業網絡安全工作方案
- 企業安全費用管理制度
- 民政干部大練兵活動方案
- 水泥場地改造方案(3篇)
- DB36∕T 2124-2024 不動產登記空間數據規范
- 資材部安全生產責任制
- 喉水腫病人護理
- 既有建筑節能綜合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工程管理基礎知識考試試卷及答案
- 礦山生態修復方案
- 2025年日歷表全年(打印版)完整清新每月一張
- 開曼群島公司法2024版中文譯本(含2024年修訂主要內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