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虱傳試驗初報_第1頁
木虱傳試驗初報_第2頁
木虱傳試驗初報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木虱傳試驗初報

龍眼病是福建省龍眼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其病因是一個多形態的原核微生物(稱為立克次體或細菌)。木虱(Daphorinacitri)傳播柑桔黃龍病的問題,國內已有報道。廣西柑桔黃龍病研究組、華南農學院植保系植病教研組柯沖、戴月明和Huang,C.H.等的研究結果,均指出木虱是柑桔黃龍病的傳病媒介。但對木虱的傳病力問題尚有不同的看法。戴月明等在傳毒的木虱唾液腺內發現黃龍病病原體,但木虱的其他內部器官是否存在病原體尚未見報道。進一步闡明木虱的傳病力和病原體在其內部器官的分布,對研究本病的流行與防治是十分重要的。為此,1978年以來,在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后又在廣東省饒平縣進行木虱傳染黃龍病試驗,并用電子顯微鏡和超薄切片技術,對木虱的內部器官進行檢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試驗2:木合成木病大發生苗在防蟲網室內接種木關于毒一、材料.1.毒源樹:在福州市和饒平縣分別從田間選挖具有典型黃龍病狀(黃梢及葉片斑駁)的3年生福桔和蕉柑病樹,種在2×2×2米50目尼龍紗防蟲網室內,每室種1~2株。2.木虱:分別從福州市和饒平縣柑桔樹上采集木虱成蟲,飼養在養蟲室內的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或柑桔苗上繁殖的后代。3.指示植物:主要用椪柑實生苗,少量用其它柑桔苗,種子經56℃熱處理50分鐘后,在防蟲網室內播種育苗。二、試驗方法1.直接傳病:從田間黃龍病樹上采集木虱成蟲直接接種在防蟲網室里的指示苗或有罩的(玻璃筒罩12×27厘米,紗筒罩14×25厘米)盆裁苗上傳病。2.飼“毒”傳病:木虱成蟲經毒源樹飼“毒”2~3周后,接種有罩的盆栽指示苗上傳病。3.自然傳病:把無罩的盆栽指示苗排列在防蟲網室內的毒源樹周圍,然后接種木虱傳病。以上試驗的指示柑桔苗均帶嫩芽,試驗后所有指示苗都經噴藥殺蟲,放置在防蟲網室內觀察。對照是不接種木虱的指示柑桔苗。4.電鏡檢驗:解剖獲“毒”木虱,取出唾脂腺和消化道。在毒源樹和木虱傳染病苗上取葉片側脈。按常規方法進行戍二醛及餓酸溶液雙固定,系列酒精和環氧丙烷脫水,環氧樹脂Epon-812滲透和包埋。樣本包埋塊用LKB-V型超薄切片機切片,經鈾鹽和鉛鹽雙染色后,在JEM-100C×Ⅱ型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的木虱唾液腺,采用瑞氏染色液染色。傳病試驗和樣品采集一、木虱傳病試驗1978年以來,在福建省福州市進行5次木虱傳病試驗<結果見表1>。共試驗329株指示苗,發病40株,總發病率12.2%。1978~1979年的第1次試驗,毒源樹是蕉柑病樹,指示苗有椪柑、雪柑和福桔。以“直接傳病”方法,試驗103株,每株指示苗接種20~30只木虱,到1983年秋,發病12株,發病率11.6%,潛育期4~5年。其中,椪柑13株、發病4株;福桔38株、發病6株;雪柑62株、發病2株。1980年的第2次試驗毒源樹是福桔病樹,指示苗有椪柑、尤力克檸檬和墨西哥來檬。以飼“毒”傳病方法,每株指示苗隔1個月接種20只木虱,共接5次。每苗累計接種100只木虱,試驗30株。到1983年9月,發病2株、發病率6.6%,潛育期為3年。其中,椪柑15株,發病2株;尤力克檸檬和墨西哥來檬分別是13株和3株,均未見發病。1981~1982年的第3次試驗,毒源樹是新會橙病樹,指示苗有椪柑、福桔和興國甜橙。以“飼毒傳病”方法,每株指示苗接種20~30只木虱,共試驗98株,發病12株,發病率12.2%,潛育期為1年。其中,椪柑49株,發病6株;興國甜橙36株,發病4株;福桔13株;發病2株。1983年的第4次試驗,毒源樹用福桔病樹,指示苗有椪柑實生苗和雪柑嫁接苗。以“自然傳病”方法,當木虱繁殖高峰時,停在每株指示苗上吸食的木虱成蟲多達200~300只。共試驗58株,發病12株,發病率20.6%,潛育期為半年。其中,椪柑實生苗27株、發病4株,雪柑嫁接苗31株,發病8株。1984年的第5次試驗,毒源樹是福桔和蕉柑病樹,指示苗為椪柑實生苗。以“自然傳病”方法,當木虱繁殖高峰時,停在每株指示苗上吸食的木虱成蟲約30只,共試驗40株,發病2株,發病率0.5%,潛育期為半年以上對照苗共72株,包括椪柑26株,福桔20株,雪柑15株,興國甜橙11株,均未見發病。1982年后,在饒平縣進行2次傳病試驗(結果見表2),共試驗70株指示苗,發病33株,總發病率47.1%。第1次試驗時間是1982年11月到1983年,毒源樹是蕉柑病樹,指示苗是椪柑。以“直接傳病”方法,每苗接種25只木虱,試驗14株,到1983年5月發病1株,發病率7.1%,潛育期為7個月。1983年1月以“自然傳病”方法,木虱繁殖高峰時,停在每株指示苗上吸食的木虱有20~30只,試驗6株,當年6月發病4株,發病率66.6%,潛育期為半年。1983年5月,以“飼毒傳病”方法,每株指示苗接種10只木虱,試驗10株,當年7~9月發病5株,發病率50%,潛育期為2~4個月。第2次試驗時間是1984年3月,以“自然傳病”方法,試驗40株,當年9~10月發病23株,發病率57.5%,潛育期為8個月。對照苗19株,均未見發病。福州市或饒平縣進行傳病試驗的發病苗,均表現與毒源樹相同的黃梢及葉片斑駁病狀。二、電鏡檢驗供檢驗的切片標本,包括福州和饒平兩地木虱的唾液腺及其周圍脂肪體,消化道的中腸、后腸和馬氏管,及毒源樹和木虱傳染病苗的葉脈。結果表明,在采自福州或饒平的傳毒木虱的中腸,后腸和馬氏管的樣本切片上,均未發現病原體。在傳毒木虱的唾液腺及其周圍脂肪體的切片上(圖1),均發現病原體。但饒平傳毒木虱唾液腺樣本上的病原體數量比福州樣本的多,主要分布在外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和腺腔內(圖2),以外皮層細胞內病原體的數量最多。傳毒木虱體內的病原體的形態和大小(50~600×170×1600毫微米)與毒源樹及木虱傳染病苗的葉脈篩管細胞內發現的病原體相同。在饒平的木虱傳染病苗葉脈切片上觀察到的病原體含量也比福州樣本的高。不同地區、不同組織、hd患者對木銻傳病力的影響1.1978~1984年在福州市對329株指示苗進行木虱傳病試驗,發病40株,發病率為12.2%,潛育期為半年至5年。而1982~1984年在饒平縣對70株指示苗進行木虱傳病試驗,發病33株,其發病率為47.1%,潛育期為2~8個月。上述結果表明,在饒平和福州兩地試驗的木虱傳病力的高低和病害潛育期的長短差別很大。這與國內報道的研究結果相符(木虱傳病率為1.3~40%),其潛育期為1個月至4年。不同地區木虱的傳病力高低可能與不同地區的木虱唾液腺內病原含量有關。饒平傳毒木虱唾液腺內含病原體的數量多于福州。這可能是饒平縣的木虱傳病試驗的發病率比福州高的原因。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影響木虱的傳病力,仍需進一步研究。2.毒源樹葉脈,木虱傳染病苗葉脈以及獲毒木虱唾液腺等標本超薄切片鏡檢,均觀察到原核微生物,其菌體形態,大小和膜壁結構等特征均相同。這與過去報道的結果一致。3.用電鏡檢驗木虱的內部器官,發現原核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唾液腺及其周圍的脂肪體細胞內。而在唾液腺的外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和腺腔內,都觀察到原核微生物。其中,在外皮層細胞內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