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醫刺血療法治療痛風的規范化技術研究_第1頁
壯醫刺血療法治療痛風的規范化技術研究_第2頁
壯醫刺血療法治療痛風的規范化技術研究_第3頁
壯醫刺血療法治療痛風的規范化技術研究_第4頁
壯醫刺血療法治療痛風的規范化技術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壯醫刺血療法治療痛風的規范化技術研究

壯族醫學刺血療法是壯族人民廣泛使用的一種古老的疾病。它對痛經的治療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根據壯醫理論,痛風是由于風濕熱等邪毒入侵,壅滯龍路火路,致天地人三氣不能同步而致病,壯醫刺血療法能瀉熱排毒,祛風除濕,疏通龍路火路,達到消腫止痛目的。該技術在壯醫理論指導下進行臨床規范化及應用研究,本文通過概述(疾病簡要概況、療法簡要、應用推廣前景)、疾病診斷標準、適應癥、禁忌癥、技術操作方法、不良反應/事件等內容詳細介紹了壯醫刺血療法治療痛風的規范化技術,為其推廣應用提供客觀依據。1總結1.1病因、肌肉炎病痛風是由于長期嘌呤代謝障礙及(或)血尿酸升高所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異質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特征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關節滑液的血細胞內可找到尿酸鈉結晶,痛風石形成。嚴重者可導致關節活動障礙和畸形、泌尿系結石及痛風性腎病。發病年齡多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女性患者可在絕經后發作,發病率隨年齡而增加。與高嘌呤飲食有關,常有家族遺傳史。痛風屬于中醫的痹證、痛風、歷節等范疇,是指因外邪阻滯經絡,氣血凝滯,肝腎兩虛引起的關節肌肉疼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的病癥,慢性病人多伴有關節畸形僵硬、痛風石、腎臟病變等。痛風的壯醫病名是“隆芡”,屬于壯醫“發旺”(風濕病)范疇。壯醫認為痛風(隆芡)是因內傷飲食,邪毒(熱毒、濕毒、痧毒等)入侵,阻滯龍路、火路,使氣血運行不暢,痹阻于筋骨肌肉關節而致。故清熱除濕,解毒通絡,運行氣血是壯醫治療原則。1.2皮膚消毒聯合消毒壯醫刺血療法是壯醫針法之一,在壯族民間廣泛應用。是用針刺人體的一定穴位,運用擠壓或拔罐等方法使針眼出血達到治病目的。主要應用于火毒、熱毒盛之陽證、熱癥,如風濕病、痧病、外感發熱、跌打損傷淤積、昏厥、中暑、疳積、急性咽炎、目赤腫痛、腰酸背痛等病。刺血工具:三棱針、縫衣針或陶瓷針。操作方法:右拇指、食二指持針,中指夾住針尖部,露出針尖1-2厘米,左手捏住或夾持、舒張刺血部位皮膚,先在刺激部位上下推按,使血氣聚集,常規消毒皮膚、針具后,右手持針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馬上出針,左手擠按針孔,使出血3-5滴,或加拔火罐、角吸使之出血。術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止血。操作簡便、易學易懂;無明顯創傷性、安全可靠;經濟便宜、便于推廣,即具有“簡、便、驗、廉、捷”的特點和非藥物療法無毒副作用的優勢。1.3治療藥物的必要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的增多,近年來,我國的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發病年齡呈現低齡化,遷延難愈,嚴重影響勞動能力,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巨大的經濟負擔。并且與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肥胖、胰島素抵抗的發生密切相關,已成為識別代謝綜合征的早期標志,也是當今世界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見病。由于西藥治療痛風,毒副作用大,使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壯醫刺血療法是用針刺局部及穴位后擠壓或拔罐使針眼出血而疏通龍路、火路氣機,治療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期消腫止痛療效顯著,是安全無毒副作用的非藥物療法,在基層具有良好的應用推廣前景。2疾病的診斷和治療2.1西醫的分類標準參照1981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急性痛風關節炎分類標準。2.2驗證性關節障礙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痛風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風濕郁熱證:關節紅腫熱痛,發病較急,伴有發熱,汗出不解,口渴喜飲,心煩不安,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滑數。痰瘀痹阻證:關節疼痛反復發作,關節腫大,重者強直畸形,指(趾)或皮下觸及結節,或液化潰流濁脂,腰脊酸痛,舌淡胖或有瘀斑,苔膩,脈弦細或細澀。久痹正虛證:久病不愈,反復發作,關節疼痛、腫脹、重著,活動不利,或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頭暈心悸,氣短自汗,面色白,舌質淡,苔白,脈細或細弱。2.3主癥和兼癥“隆芡”屬于壯醫“發旺”疾病的范疇,緣于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膩、辛辣之品,或外感受風熱等邪毒,壅滯龍路火路,致天地人三氣不能同步而發病,多為急性起病。主癥:以突發的單關節紅、腫、熱、痛,疼痛劇烈,或伴屈伸不利,拒按,遇熱加劇,得冷減輕,關節附近有結節。兼癥:發熱、口苦、口渴,喜冷飲,煩悶、舌質紅,苔黃膩或苔白,面色紅。目診征:“勒答”上龍脈脈絡淺表,紅活、血管呈怒張狀,或呈霧斑。陽證:關節明顯紅、腫、灼熱,疼痛劇烈,或屈伸不利,遇熱加劇,得冷減輕,痛不可觸,晝輕夜重,發熱、口苦、口渴喜冷飲,煩悶,舌質紅,苔黃厚或膩,脈弦滑。3適應性準備主要用于痛風急性發作期,符合中醫風濕郁熱證、壯醫陽證。年齡18-65歲。4禁忌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后不易止血者;痛風結石處、痛風結石破潰處。5技術方法5.1設備和材料消毒的三棱針、縫衣針、一次性注射針頭或其他針具,陶瓷針等均可。5.2針刺消毒方法(1)體位:選擇臥位,包括仰臥、側臥、俯臥。(2)選穴:壯醫“梅花穴+關常穴”的方法:即首先取梅花穴,再視發作關節取相應的關常穴。1)梅花穴:在紅腫疼痛最明顯的部位取穴,以此穴為中心上下左右旁開1.5寸(中指同身寸)各取一穴,由內向外刺成梅花形。2)關常穴:即患處關節周圍的特定穴位。肩關常穴:肩髃、肩貞、肩前肘關常穴:曲池、肘髎、曲澤腕關常穴:陽池、大陵、外關掌指關常穴:合谷、中渚、腕骨膝關常穴: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踝關常穴:解溪、沖陽、丘墟跖趾關常穴:太沖、內庭、足臨泣(3)消毒:1)術者手消毒:術者的手在施術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干凈,或用酒精棉球涂擦后或帶一次性無菌指套,才能持針操作。2)施針部位消毒:在病人需要針刺的穴位皮膚上用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涂擦脫碘。應從中心點向外繞圈擦拭。或直接用絡合碘消毒3次,穴位皮膚消毒后,必須保持潔凈,防止再污染。3)操作步驟:術者戴無菌手套,右手拇、食二指持針,中指夾住針尖部,露出針尖l-2厘米,左手捏住或夾持舒張刺血部位皮膚,常規消毒皮膚、針具后,右手持針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馬上出針,左手擠按針孔,使出血10滴左右,或加拔火罐、角吸使之出血。然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止血。5.3治療時間和周期每天一次,每天5-7次5.4關鍵技術連接辨病與辨證(適用于痛風急性發作期,中醫風濕郁熱證、壯醫陽證。)、選穴方法(梅花穴+關常穴)。5.5防暈針感染(1)應向患者解釋清楚,使患者合作。(2)選擇舒適體位,取坐位或臥位,避免暈針。(3)針后,針孔應嚴格消毒,防止感染。(4)一次放血不宜太多,以數滴為宜。5.6可能的事故和處理計劃本療法安全無毒副作用,幾乎不出現意外情況,極少出現暈針及血腫現象,其處理方法如下:5.6.1置石與救贖立即停止刺血,扶持患者平臥;頭部放低,松解衣帶,注意保暖。輕者靜臥片刻,給飲溫茶,即可恢復。如未能緩解者,用指掐或針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內關、足三里、涌泉、中沖等,也可灸百會、氣海、關元、神闕等,必要時可配用現代急救措施。暈針緩解后,仍需適當休息。5.6.2注色后皮膚上出現變色片血腫形成2~3天后,瘀血可以向皮膚表層散開,可見局部皮膚上出現紫紅色出血斑片,后轉為青紫色。一般的小血腫不會留下后遺癥,出血量大的血腫可以適當用溫水熱敷,或按揉局部,促使血液吸收,防止血塊機化影響關節功能。6副作用和事件尚未發現不良反應/事件。7采用客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