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方傳統知識在中學素質教育中的應用地方傳統知識在中學素質教育中的應用──以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個案
對當代中國地方傳統知識的應用研究討論人類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教育問題是教育人類學的初衷。目前,國外的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熱點,一是如何理解與處理全球一體化與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沖突與和諧的關系;二是如何處理多民族國家面臨的“國家一體”與“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沖突與和諧的問題。在國內民族教育研究領域,滕星教授提出重要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論構想。他指出多民族國家的教育,在擔負人類共同文化成果傳遞功能的同時,也要擔負傳遞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功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目的是繼承各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加強族際間的文化交流與繁榮。地方傳統知識是相對于主流文化教育的知識而言的概念,此類知識往往與特定的自然、人文環境條件相互結合,強調世代相傳的傳承性,相關的概念還有諸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統文化、鄉土知識等等。地方傳統知識的表現形式涉及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建筑、繪畫、手工藝品等。各種各樣的地方性知識的價值就在于向我們展示人類知識的完整及其特有的精彩和深刻。在當代經濟全球一體化占主流、強勢文化的沖擊下,中國各少數民族的地方傳統知識面臨著不斷衰落和難以傳承的命運。加之當代中國教育體制中對地方傳統知識體系傳承的忽視,加速了它的衰落和消失。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對自己的本土文化知識缺乏基本的了解。因而,在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國家中,不同群體需要一套適合他們的教育計劃,做好國民教育就要在堅守國家統一課程要求的同時走向課程結構的多元化。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素質教育也是教育研究中探討的熱點問題。素質教育意在培養學生道德、智力、身體、審美、勞動技能等綜合的素質。對此,作為素質教育靈魂的因材施教和個性教育原則如何加以表現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環節,由此,綜合實踐課程以及與之相關的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鄉土教材等話題成為近年來國內教育人類學研究的重點。本文試圖從人類學的角度考察地方傳統知識在中學素質教育中的應用,希望能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開展的“綜合實踐課程”為個案,切入教育人類學中關注的熱點問題,即對一個多民族國家應該如何處理好一體化與族群、文化差異及學校課程多樣化的關系進行探討。本課題組一行4人于2008年8月4日至24日在玉樹州和玉樹縣政府所在地結古鎮進行了為期20天的調研。在調查過程中,得到了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校方的大力支持,我們對校長、任課老師、班主任、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學校“綜合實踐課程”開設的現狀;采用與學生一起上課的方式參與觀察“興趣小組”開展情況,并參觀了學生作品,還搜集了很多相關的文字材料。此外,我們還在結古鎮及周圍以拜訪民間藝人和藏族老人、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的形式了解地方傳統知識,由此獲得大量第一手資料,成為寫作考察報告的基礎。1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玉樹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有三江源之美譽。玉樹州州府與玉樹縣政府所在地均為結古鎮,位于扎曲河與巴曲河的匯合處,海撥3680米。據1996年的統計,全州人口248180人,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96.1%,屬康巴。玉樹系藏語音譯,其含義為“遺址”。相傳玉樹藏族第一代頭人墾布那欽初建部落的地區是格薩爾正妃珠姆的誕生地,故而部落名為“玉樹”。這里還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千百年來,生活在這里的藏族人民積累下了豐富的傳統知識體系,保留著濃郁的藏傳佛教文化氛圍、豐富的格薩爾說唱藝術、以及大量的民俗、手工藝等傳統文化。其中,玉樹的“卓”舞于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這里也不是如外面的人想象中那樣神秘莫測和與世隔絕。神山、圣湖和寺院之外,人們也追求著現代的生活。望眼結古鎮街頭,名車遍是,傳統風格裝飾的樓房內,網吧、話吧、商場、卡拉OK廳一應俱有,既能見到身著傳統藏裝的美女,也有打扮哈韓的時尚藏族青年。這一切都讓人感受到這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并存的地方。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位于結古鎮雙擁巷12號,座落在西哈嘎樣山下的巴曲河畔。學校始建于1982年,是一所全日制的寄宿中學。學生主要來自全州七鄉兩鎮的農牧區。走進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對面的教學樓上掛著的校訓:“明德、誠信、博學”和“團結、奉獻、嚴謹、創新”,以及左邊的花園中塑立著吐彌桑波扎的塑像。走進教學樓,還能看到以唐卡形式裝裱的藏、漢文格言。僅從這些細節,就能見到學校對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從2004年國家教育部進行新課程改革后就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體包括開設興趣小組課和校本課程。在每天由玉樹縣教委組織舉辦的科技文化節上,該校學生的作品多次獲獎,還被送到省府西寧展出。由于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的學生主要是來自農牧區的孩子,他們學習制作的學習用品、民族服裝、生活用品(如帳篷、馬鞍等)、繪畫、書法、泥塑等,都體現了對生活中地方傳統知識的關注。因此,這所中學開展的實踐活動課程,既重視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與特長,又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課題或問題;既體現學校作為民族中學的辦學特色,又反映出學校所在地玉樹藏區的特色。2目前,玉樹縣第一民中中學“綜合實踐課程”2.1課堂安排課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興趣小組的項目很豐富,有唐卡班、藏文書法班、漢字書法班、剪紙班、雕刻班、泥塑班、民間編織班、裁縫班、藏式腰帶班、藏族舞蹈班、笛子班、足球班、藍球班、藏文寫作班、文學鑒賞班、生物標本班、烹飪班等等。在師資方面,沒有專職的老師,一是由本校老師兼任,根據每位老師的特長來安排課程,讓老師們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藝。有的老師可能只是有某方面的興趣愛好,還達不到可以教學的水平的,學校也出資對他們進行培訓,讓老師去向民間藝人學習,邊學邊教。二是聘請民間藝人來授課。出于學生安全和管理的考慮,沒有把學生帶出校外,通常采取把藝人請回來在校內上課的方式。如上泥塑課和石刻課時,學校組織人員都是根據藝人的要求,到外面挖泥、采集合適的石頭帶回學校。老師也都自己備課和編寫教材。興趣小組面向全校學生開課,通常安排在每周三的下午,讓學生跟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課。這個課類似選修課,老師鼓勵學生參加,但并不作強制性的規定。有的學生愛好廣泛的,可以報幾項,也有學生一個都不參加的情況,這都讓學生自由選擇。但總的說來學生們的興趣都挺大的,都涌躍地報名參加自己喜歡的興趣小組。2.2開設校本課程與興趣小組面向全校學生有所不同,校本課程主要是為英語班開設的。作為一所藏區的民族中學,這里的基礎教育與內地的情況有所不同。分藏語班和英語班。藏語班主要來自農牧區,藏語文基礎好,而英語班則主要是城里長大的孩子,他們的藏文基礎相對薄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也不多。因此,學校覺得有必要開設校本課程,為他們補習傳統文化。校本課程每周開設三節課,共學習2個學期。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教材外,還組織學生收集和討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地方傳統知識,讓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關于校本課程的內容與教材的編寫,學校的教務主任嚴力老師以學校自己編寫的《藏文》(第一冊)為例向我們作了較詳細的介紹。這冊教材是由學校藏文教研室主編的,責任編輯是伊松、次成尼瑪、索南多加、昂文扎西等幾位老師。內容主要是民間文學、民歌、玉樹的旅游介紹等。如從目錄上可看到標題:吉祥八寶、格薩爾王傳、文成公主廟的解說、出行的征兆、對歌、諺語、誓言、薩迦格言、嘉囊瑪尼堆、十二生肖、藏語的時態、梵文的30個字母等。嚴力老師談到,有的內容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太難,如格薩爾說唱的內容,深層的含義就理解不好,而有的是生活中能見到的,如賽馬會、吉祥八寶等,這些內容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容易。因此,老師們還要根據學生課堂上反饋的情況,在不斷地改進教材。3興趣團體:將當地傳統知識引入課堂在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開設的門類眾多的興趣小組中,不少是對地方傳統知識的學習,現選取幾個較有代表性的興趣小組作介紹。3.1指導學生的家庭設計尼瑪拉毛老師原本是學校的地理老師,由于制作藏式腰帶是尼瑪拉毛老師家傳的技藝,所以,學校特開設了由她主教的興趣小組(藏式腰帶)班。另外,還有一位索南求吉老師作為助教,幫助指導學生。尼瑪拉毛老師的家在離結古鎮5公里處的新寨,也就是嘉囊瑪尼堆的所在地。家中父親、弟弟以做藏式腰帶為職業。尼瑪拉毛老師初中時就開始跟著父親學做腰帶,放假時就回家幫忙。藏式腰帶的工藝較為復雜,需要的材料也較為考究,學習起來并不容易,但學生們學習起來都十分用心。初一(2)班的巴桑拉毛同學對我們談起自己參加興趣小組的感受:“我一直以為課本上寫的才是知識,才是我們要學的東西,可是通過參加興趣小組,我的想法改變了,原來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多寶貴的知識!我們的傳統服飾,藏袍、腰帶、帽子都是我們的文化,我也要好好地學習它們!”3.2唐卡工藝課程設計唐卡班的老師伊松是一個隨和開朗的藏族青年,戴著一頂藏式的禮帽,總是笑呵呵的。伊松老師本來是學校的藏文老師,繪畫是他的業余愛好,算是自學成才吧!他說藏人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到傳統的繪畫和圖案,常常臨摹,自然就會了。伊松老師不僅兼任全校的美術老師,還兼任興趣小組唐卡班和烙畫班的課。唐卡是藏族傳統的繪畫形式,也是重要的宗教用品。唐卡繪制精細、工序復雜,一個合格的畫師通常要經過長達數年的訓練。但由于興趣小組課時有限,這個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還不可能培養專業的畫師,所以上課內容不能太復雜,主要選一些較容易的傳統圖案進行臨摹,如花、動物一類的圖案比較適合。伊松的唐卡班上有20多個學生,有的學生沒有什么基礎,而有的學生可能家中有人是畫唐卡的,就學起來較容易。這學期伊松老師給學生教的是吉祥八寶圖案,吉祥八寶由寶傘、蓮花、寶瓶、經幢、雙魚、海螺、法輪、如意結八個圖案組成,是藏族民間最常見的圖案,在玉樹,幾乎每家每戶的大門上都有吉祥八寶的圖案。在課程進度上,伊松老師設計的是每次課能繪制完成一個圖案。上課時,他先在黑板上畫出圖案的輪廓,并對所畫的圖案的意義作一點簡單的介紹,然后讓學生就用鉛筆在紙上畫。學生中有位小畫家叫土登扎西,他不僅將伊松老師教的圖案畫得很好,還能根據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創作。我們在展廳中看到了他的作品《康巴姑娘》,是用鉛筆在紙上畫的一幅素描,人物造型比例準確,細節刻畫生動。大家都認為學生通過業余學習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實在難能可貴。3.3藏族傳統書寫筆的研究藏文書法由普松老師教授。普松是學校的藏文老師,畢業于青海民院藏文系。由于當時結古寺更嘎松保堪布在那里任教,為普松老師打下很深的藏文書法功底。普松老師還自編了一本藏文書法的教材,讓學生臨摹,里面還有他自已創作的藏文美術字。在課堂上,普松老師教學生將竹筷的頭部削成尖形,自制藏族傳統的書寫筆,有時也可以是用鉛筆來寫。藏文書法班授課的內容主要以藏文30個字母為主。每一堂課都是普松老師先在黑板上寫,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之后老師再一一去審查,發現學生寫錯或不懂的地方,再一一領筆示范。家庭作業就是當天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鞏固。興趣小組并沒有設學期考試,只是在參加諸如科技藝術節那樣的活動時,普松老師會把平時寫得好的學生組織起來,輔導他們進行創作,然后參展。我們參觀了學生們的藏文書法作品,這些十幾歲的孩子的藏文書法已有相當的水平。一位名叫扎西才仁的學生對我們說,“藏族諺語說,‘缺乏優美書法的文字,就像英雄缺了胳膊’,所以我們都很重視書法的練習,每天都會抽出一定時間來練習。不一定成為書法家,但是作為一名藏族學生,學習藏文,寫好藏文是我們的責任。”3.4藏族表演課上的知識準備舞蹈老師名叫更求措毛,是學校的漢語文老師。雖然她不是一位專業性的舞蹈老師,但她從小喜歡并擅長跳舞,藏族傳統的卓、依、熱巴都會跳。而且家人也很支持她,愛人是音樂制作人,舞蹈班的音樂都是她拿回家請丈夫幫忙錄制。現在參加舞蹈班的有20多人,其中女生多一點。漢族舞蹈課上主要教學生練壓腿、踏腿等基本功,以訓練體型和健美為主;藏族舞蹈課上卓、依、熱巴都教,但因女生多,故以熱巴為主。此外,學校在課間操中也開設了舞蹈操,以一、三、五和二、四、六的方式把舞蹈操和廣播體操分開練習。這樣一來,既做了國家統一規定的廣播體操,也跳了傳統的舞蹈。在教材準備中,更求措毛老師通過請教民間藝人,收集當地的民間音樂、舞蹈作為教材,有時跟著一些專業的舞蹈書刊和光盤學習,然后將所學內容搬到課堂中來。目前學校還沒有條件設置專門的練功房,只能自己創造條件練習。舞蹈班上課的地點有時就在教室內,在課桌上壓腿,有時也在操場上或主席臺上排練。益希康著是初二(一)班的學生,今年14歲了,她參加的是舞蹈班。她說自己喜歡跳舞,并驕傲地對我們說玉樹藏族的舞蹈很美,其中“卓”舞還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周三下午能跟著老師學習藏族傳統的舞蹈感到很開心。4舉辦“央金瑪”作文競賽,增加學生的信心中學正是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提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的校長和老師都提到,以興趣小組形式開展的綜合實踐課并沒有普通課程那樣進行考試,重在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才藝。有的學生可能文化考試不行,但卻很有藝術才華,或者心靈手巧,老師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學校也經常組織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為這師生們創造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空間。在這些活動中,首先要提的是“央金瑪”作文競賽。據藏文組的老師索朗多加解釋,“央金瑪”是藏傳佛教中一位司管文藝的女神,她生于大海,象征著智慧與才藝。一個民族應有屬于自己民族的靈魂,這個民族的語言、文字、傳統習俗等便是這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母語是兒時認知世界的源泉,是學習母文化不可替代的工具。如果說搞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解決學生如何發揮自身特長的問題。那么,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這些來自農牧區的孩子最大的優勢就是熟練掌握自己的母語。因此,而如何發揮學生的這一優勢,增強他們的信心,是搞好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教育的關鍵。李俊杰校長說,我們整天掛在口頭的民族傳統文化的承傳,既要從基礎教育開始抓,也要從實際行動中去實現。由此,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藏文組的老師于2005年開始舉辦“央金瑪”藏文作文競賽,今年已是第四屆了。央金瑪”藏文作文競賽在每年的八月中旬進行,以征文的形式,面向全州大中專、中、小學生征文,然后由藏文組的老師組織評選,獲獎的作品匯編成書。這套取名為《禾苗》的作文集,封面上印著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的校徽――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薩的標識,封二則印著獲獎學生們的照片。從作文的標題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在選題上不少是對自己的家鄉和生活的關注。例如,央金瑪”作文精選《禾苗》第二期中的題目有:“四季的草原”、“藏人”、“難忘的老師”、“思念故鄉”、“母親的笑容”等;第三期中的題目有:“美麗的雪域高原”、“保護自然環境”、“思念母親”等。而我們通過對學生們的訪談也了解到,在寫作課上,老師也常常會鼓勵他們觀察自己家鄉的山水、風俗、建筑、歷史文化遺跡,向身邊的老人請教,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通過參加作文競賽,不僅激起了學生們對母語的熱愛,也提高了他們藏文表述的能力,并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歷史風土人情,讓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有民族自豪感。一位獲獎的同學索南求培說,以后希望能到外面讀書,把家鄉的知識帶出去,也把優秀的文明帶回來。除舉辦校內活動外,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很支持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各級活動。玉樹縣每年都會舉辦科技藝術節,由每個學校輪流承辦,其中2006年的科技藝術節就是由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承辦的。在2006年的科技藝術節上,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專門設立了一個展廳,展覽各興趣小組的學生作品,受到了縣領導和教育局以及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在學校的檔案室,我們也有幸參觀到了學生的這些作品。學生們用彩色的毛線編織了馬鞭、鑰匙繩、放牛羊時用的甩石工具“俄嘎”,馬頭套,挎包、腰帶等;用各種花色的布料制作了縮小版的藏族服飾,既有傳統的男、女式藏袍,也有傳統藏式上衣、女式帽子、現代藏裝、還買了小洋娃娃作為模特,展示服飾的上身效果;他們還制作了傳統的泥塑,有羌姆面具、海螺、寶貝、牛、羊、狗等;還有向民間石刻藝人學習的石刻藝術作品,刻有六字真言、文殊菩薩真言等;有同學畫了格薩爾像、康巴姑娘;有同學用各種藏文書法和藏文美術字體寫的詩歌、薩迦格言以及吉祥詞;還有向民間木工藝人作用的各類藏族生活的用具。學校曾將將這些作品送到西寧參加了青海省教育廳主辦的全省的青少年兒童及老師美術書法攝影大賽,獲得了多項大獎。此外,學校還常組織興趣小組的學生參加校外的文藝匯演、歌詠比賽等活動,也獲了不少的獎項,對此,老師們認為這不僅是榮譽,更是一個對他們素質教育工作的肯定和鼓勵。5要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取得的這些成績,與學校對素質教育和地方傳統知識的重視緊密相關。對此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就是校長李俊杰。這位漢族的校長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語。她向我們談到,自己雖然是漢族,但是在玉樹土生土長,以及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工作了近30年,她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愛著這個民族和教育事業。從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建校起,她就在這所學校工作了,從普通的老師到從事教育管理崗位,李校長很清楚這所學校的定位,那就是作為一所民族中學,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教育。李校長說道,民族文化的傳承光說不行,要體現在實際的行動中,搞素質教育也要搞出學校的特色。例如:我們的學生多是來自農牧區,他們的優勢就是藏語藏文,于是就鼓勵藏文組的老師組織藏文作文競賽,并且既然開展了,就要搞大型的,并一年一年延續下去,于是就有了一年一次面向全州的“央金瑪”作文競賽。只要是宏揚民族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發展有利,學校就給予支持。雖然學校有決心搞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老師們也都很主動地把擔子挑起來,但學校也不得不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困難。一是學校的師資力量的不夠,目前沒有音、體、美的專業老師,興趣小組的老師都是由普通課的老師兼任。二是由于這里普遍存在送孩子上學晚的情況,學校的超齡學生很多,漢語和英語基礎差,學校要完成“兩基攻堅”的教學任務,以及應付上面各級部門的檢查,常常不得不中斷興趣小組的課程,這讓學校感到很無奈。三是資金不足也是另一個現實的問題。外聘民間藝人當老師、自己編寫教材、組織參加活動等都是學校出資支持,但是因為經費有限,很多時候校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學校和老師都本著一種歷史使命感去從事地方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學共青團創新創業計劃
- 安防設備售后服務承諾及保障措施
-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教學資源計劃
- 人力資源創新思維課心得體會
- 神經內科護理信息化管理計劃
- 園林綠化行政辦公室崗位職責
- 風險投資借款申請書范文
- 西式面點師就業指導計劃
- 學校2024-2025應急聯動安全計劃
- 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寫作技巧
- 寧夏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2024屆數學七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培訓課件
- 電子文件管理復習資料
- 水龍頭知識培訓課件
- 四川省三臺縣教育和體育局為城區學校公開遴選51名部分緊缺學科教師筆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含答案帶詳解
- 道德與法治課程2022課標解讀
- 從deepfakes深度偽造技術看AI安全
-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考試題庫
- 哈弗H5汽車說明書
- 2022清華大學強基計劃
- 麥格理上市基金指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