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古籍的研究_第1頁
中醫食療古籍的研究_第2頁
中醫食療古籍的研究_第3頁
中醫食療古籍的研究_第4頁
中醫食療古籍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食療古籍的研究什么是食療?沈慶法《中醫食療學》認為,“食療是食物療法的簡稱,它是中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食物療法為基礎的藥膳、藥粥、藥飲、藥酒、藥茶等,都是食物療法的組成部分”。什么是食療?張學梓等《中醫養生學》則認為:

——利用飲食,防治疾病,習稱‘食療’、‘食治’,是泛指利用飲食來治療或輔助藥物治療疾病的活動。什么是食療?《現代漢語詞典》列“飲食療法”條,解釋為“調配病人的飲食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什么是食療?《中醫藥學名詞》將“食療”規范為“用具有藥理作用的食物治療疾病的方法”,并列有相關術語“飲食調理”,解釋為“根據中醫理論,指導人們合理攝食,促進健康、治療疾病的養生方法”。什么是食療?由上可見,飲食療法指用食物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食物療法”,簡稱“食療”,古時還稱為“食治”。食療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瑰寶,是中醫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食療由食養發展而來。食養起源于遠古時期,火的使用為食養創造了條件。陶器的發明和酒的出現為食養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烹飪的出現直接催生了食養萌芽。食養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無意到有意,從偶然到必然,由消極使用到主動探索的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食療的發展關于食療古籍著作——《尚書·大禹漠》遠古時期,食療尚且處于萌芽狀態,還沒有形成用于指導實踐的食療理論。不過,據《尚書·大禹漠》記載:當時已經提出了將五行與“谷”聯系在一起的“六府”概念,水火木金土谷。府是收藏財物的地方。雖然‘尚書·洪范’中所記錄的五行學說還沒有那么完整,但也足以看到五行這一中醫基礎理論學說,在遠古時期已具雛形。關于食療古籍著作—《湯液論》商湯時期,伊尹具有多年食療湯液烹飪的經驗,曾經撰寫了一部名為《湯液論》的食養烹飪著作,教導人們如何烹制有利于養生保健的食療湯液?!稖赫摗返挠绊戨m然此書早已失傳,但其在《湯液論》中所介紹的煎煮食物去渣取液的烹飪方法,與過去的帶渣服液的方法來比,無疑是一大進步。后世傳統的煮食取湯或熬藥去渣等做法”源于商代的這位烹壇高手。據魏晉時期著名醫學家皇甫謐在其論著‘甲乙經’序中所載:“伊尹以亞圣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食療古籍著作—《黃帝內經》這一時期人們已經懂得食飲要有節制,才可以健康長壽,飲酒過多則會導致酒精中毒。據《黃帝內經》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篇》)。黃帝內經(戰國~漢)1234《素問·五常政大論》《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素問·六節臟象論》《素問·臟氣法時論》是飲食調護理論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戰國~漢)5678《素問·至真要大論》《素問·生氣通天論》《素問·五臟生成篇》《素問·五常政大論》是飲食調護理論的奠基之作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進入西周時期以后。我國已經進入了以農耕為主的農業社會。周代農業、漁業、養殖業、釀造業的突飛猛進和烹飪技術的高度提高,為食療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周人已經認識到酒具有活血通絡、御寒健胃、防風祛濕等功能。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周易》中有用酒治病強身和食物中毒的記載,如《需》卦的九五爻(yáo),辭日:。需于酒食,貞吉?!薄妒舌尽返牧侈o日:“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币馑际钦f:食臘肉中毒,毒性不大,只是一點小麻煩罷了。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主要記載周人文化生活飲食習俗的《詩經》記載了大量的周人種植采集農作物的內容,其中有關藥物和食藥生長狀態、采集、種植、田間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多達48處,反映了周人重視藥物食藥的事實。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詩經》共收藏藥物一百三十二種,其中動物八十種,植物五十種,周人常采用的食藥有葛(葛根)、苓(甘草)、藻(海藻)、荷花、枸杞、木瓜、酸棗等十多種?!对娊洝分刑岬降墓任锸卟擞腥喾N,而且提到麥芽糖的使用。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詩經》中《國風.卷耳》和《小雅.鹿鳴》還有關于使用藥酒治病的記載。《詩經》記載我國北方民族的飲食文化特點,而《楚辭》則對我國南部民族飲食文化特點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楚辭.招魂》中對宴席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山海經》中收藏藥物一百二十六種,其中大多數藥物的性能記載的比較含糊不清,藥物的形狀也比較古靈精怪,但也有五味藥物記載了藥性。更可貴的是其有關食療的記載。如魚,“食之無不疥”,數斯(一種魚類),“食之已癭(yǐng

)”。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禮記》在《內則》篇又進一步呼應了《周禮》的食物療法?!胺埠停憾嗨?,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稷,羊宜黍(音屬),豕shǐ宜豆,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菰gu”?!按阂烁帷㈦?,膳膏薌;夏宜、臘鯖,膳膏臊;秋宜犢、麋,膳膏腥;冬宣鮮、羽,膳膏檀?!倍矣忻又囵B生保健的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與《五十二病方》同時出土的《養生方》、《雜病方》和《十問》,也有很多關于食療的記載。帛書《養生方》中記載有補虛、美容和增加性功能的食療配方:如用雀卵和麥芽配制的補虛方,用茯苓與乳豬烹制的女子美容方;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養生方》有用黑雞與雞心、雞肝、雞胸、顛棘(天門冬根)烹制而成。為便近內”的壯陽方以及食用春天的雀卵壯陽的記載;《十問》中有食松柏,飲走獸泉英(牛羊乳)延年抗老的記載,認為“韭菜”為“百草之王”,吸足天地日月精華,常食可以明目聰耳,強筋壯骨?!娥B生方》與《十問》非常講究烹制食療劑型的選料、加工、服藥方法,養生保健講究長期服食。兩書均記載非常特別的循環服食法,如用于美容養顏的酒服雞蛋方。服用方法為:取42個雞蛋,以3天為一周期,第1天1個,第2天2個,第3天3個,第4天1個,第5天2個,依次類推在21天內服完。西周時期的食療古籍《黃帝內經》對這一時期食療實踐和理論進行了系統整理和總結。將食療和養生理念推上歷史的頂峰?!秲冉洝反_定了食物的性味、理論,闡明了食物消化吸收及代謝過程,確定了食療配伍治療法則,制定了正確的食法食忌原則。確定毒藥攻邪,食物補益,“藥以祛之,食以隨之”的食療藥療關系。春秋戰國時期的食療古籍《呂氏春秋》提出食宜清淡、趣利避害、“食無強厚”、“食能以時”、“無饑無飽”、“飲必小咽”的食養食忌方法,同時還記載了薺、茯苓等食藥的種植、采集方法。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藥物學及方劑學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西漢時期,由于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影響,促使儒家的養生理念與道家、方術家的養生學說有機結合,服食養生理論獲得進一步發展。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漢代醫家倉公將食療運用于自己的臨床實踐,如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倉公曾用“火齊粥”為齊王治病?!逗鬂h書·華佗傳》中也有華佗用蒜泥加醋治療蛔蟲嘔吐案例的記載。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允曾對食養理論作了深入探討,撰有《養性論》16篇,可惜原著早佚.不過其注重食養的思想仍可從其論著《論衡》中窺知端倪。王氏認為“人之生也,以食為氣”,指出暴飲暴食對養生有損無益。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張仲景對《內經》食養食療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和補充,并與自己臨床實踐相結合,在臨床中予以完善。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共收錄配方177首,用藥147種,其中食物和食藥的種類超過30種,純食養配方11首,治療近lO種外感內傷雜癥。如治療虛勞不足、產后腹中疼痛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治療臟躁的甘麥大棗湯等。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在食物禁忌方法上,張仲景在對《內經》高度概括的原則下具體指出食療的細則,并對食忌理念進行通俗易懂的闡釋?!督饏T要路》專設《禽獸魚蟲禁忌并治》和《果實菜谷禁忌并治》兩篇,探討食療禁忌。明確指定了禁忌的具體內容,包括因時禁忌、因病禁忌和因藥禁忌。關于“春不食肝”、“四季不食脾”,則明確指明了其禁忌的“所以然”。此外還指出了具體食物的選取和禁忌方法,如”諸肉及魚,若狗不食,鳥不啄者,不可食”“、“羊肉其有宿熱者,不可食之”等。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漢代食療除在臨床實踐方面發展之外,在本草學方面也有具體成就。成書于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記載了365種藥物,其中單就食藥的記載就有26種,包括上品14種、中品6種和下品6種,具體解釋了五昧的功能,并明確地將五味與五行結合,指導食療用藥,如“五味,養精神,強魂魄。、“五味,應五行,四體,應四時”、”以母養子,長生延年以子守母,除病究年”。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本草學專著之一,對漢代以前的食療本草學成就進行了具體的總結。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魏武帝曹操雖然一生戎馬生涯,但仍親定“食制”,親筆撰寫了《四時御食制》。葛洪在煉丹服食過程中總結發揮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食療配方,如其《肘后備急方》中記載的用海藻昆布治療癭病(甲狀腺腫),豬胰治療消渴,鯉魚治療水腫.羊肝醫治雀盲等。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道家醫學家陶弘景對魏晉南北朝以前的本草學成就進行了系統規范的整理,其所提出的一些原則規范一直為后代本草學家所承襲遵循。陶氏一生撰寫了很多對食療食養的發展極具建設和指導作用的專著,如《本草經集注》、《養性延命錄》等。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本草經集注》中記載了大量的食物和食藥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詳列了多種食物的禁忌。陶氏所著《養性延命錄》中的“食誡篇”、”教誡篇”和“雜誡篇”,對之前歷代各種食養食忌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發揚,有很多發人深思的論述,如“熱食傷骨,冷食傷臟”的各類警句等。這些都是《內經》和張仲景所沒有涉及的具體而形象的描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食療古籍魏晉南北朝時期,食療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至隋唐間,食療著作已達數十種。漢胡文化進入了密切的交流階段,胡人學會了漢食,漢食引進了“胡炮”、“羌煮貊(音莫)炙”北魏賈思勰xié

《齊民要術》中記載了大量的胡漢菜肴及烹制方法,單單炙法就有21種。同時《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一些食藥和糧食作物種植與管理方法。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唐代政局穩定,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很多西域和阿拉伯的食物、藥物相繼傳入我國。李詢《海藥本草》就記載了20多種西域傳來的食藥。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孟詵(shen)在其老師孫思邈食療經驗的基礎上,對唐代以前有關食物本草的研究進行了認真地總結,博采眾說,廣收民間食藥,撰寫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食療專著《補養方》,后經其學生張鼎補充整理重新取名為《食療本草》。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千金食治》收錄食物160多種,《食療本草》增錄了鱖魚、壅菜、綠豆、自苣(萵苣)、胡荽sui等新的種類,共收錄了食物227種。《食療本草》對大多數食物的食法、食忌都作了詳細的記載,其“食忌內容”全面而細致,充分體現了中醫因人因時因地而忌的原則。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咎殷‘食醫心鏡’中記載了許多食療配方,實為一部食療方劑學專書。咎殷采用食物治療內婦兒外及老年人各種病證,如中風、淋病、噎病等,采用的食療劑型包括粥、菜、羹、湯、酒、釀、餌飪等10多種。使用的烹調方法有煎、煮、蒸、炒等多種方法。咎殷從方劑及臨床運用角度對食療進行了深入探索,對前代食療經驗進行了總結。漢唐時期的食療古籍唐代陳藏器編寫的《本草拾遺》收錄一些新的食物種類,在食療韻食法和食忌方面也有新的體會。王燾的《外臺秘要》雖然沒將食療列為專篇,但其中也收錄大約400多首食療配方。后代陳士良的《食性本草》具體強調了四時食療食養的重要性及其與食療的重要關系。宋元時期的食療古籍宋元以后,食療進入一個傳承變遷與普及發展的時期。宋政府編修本草,官辦藥局,使得食療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钭钟∷⑿g的出現,為醫藥知識的傳播和普及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煉丹術的沉寂,使文人雅士、道家方士將養生抗老的焦點集中在食療食養方面。宋元時期的食療古籍宋代名醫唐慎微參閱各種經史方書247部,編撰了對我國醫藥發展影響深遠的《證類本草》,書中收載藥物1740多種,保存了歷代許多食療著作的佚文。宋元時期的食療古籍《太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