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與宋代美學思想_第1頁
程朱理學與宋代美學思想_第2頁
程朱理學與宋代美學思想_第3頁
程朱理學與宋代美學思想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程朱理學與宋代美學思想

宋代的建筑形式通常表現出簡潔、任意的布局、優雅、優雅、精致的裝飾。這一格調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程朱理學中蘊含的深沉美學思想的熏染,對當時及后世的建筑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美學思想促使美學和藝術工藝統一并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規范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繼漢唐之后第三個繁榮時期,科技、文學、藝術和手工業高度發達,在思想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宋時期,學術思想界出現了一種以“理學”著稱的學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程顥、程頤學派和朱熹學派,世稱程朱理學。程朱理學把“理”或“天理”視為哲學的最高范疇,認為理無所不在,不生不滅,不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會生活的最高準則。它把儒家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達了出來。程朱的理學美學是極為重視人的主體地位,其以人格美為核心,整合了儒、釋、道三大文化哲學,而且在繼承古典美學重直覺體驗、重感悟的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分析、思辨。程朱理學對宋代的美學思想、藝術思維和藝術形式都有深遠的影響。程朱理學中潛藏的美學思想,使宋代美學和藝術煥發出獨特的魅力。理學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產物,理學家將儒家的“中和”、“氣象”聯系道家對“靜”、“忘”的理解,加以調和并最終推向志、性、道、理,其中又滲入了禪思的方法論。在藝術思維中,將其調和、融會和流轉,而得到統一,使宋人在溫潤與靜觀、平淡與明道中推出“遠”、“逸”、“韻”等審美范疇,并由此而形成了新的審美規范。宋代藝術家對“遠”的體驗是極為深刻的:“遠”是宋人的一種藝術觀念,一種把握無限,抒發情懷的依據,也是宋人藝術思維的一種特色和準則。其次,宋人對“逸”的追求和重視也是前所未有的。宋代黃休復提出逸、神、妙、能“四格說”,將“逸格”列為第一。宋人推崇“逸格”恰恰是在當時的“道學”氛圍中的曲折反抗,是在藝術思維上自覺不自覺地崇尚儒家之雅和道家“天放”,逃脫極端道德主義的一種策略。最后,宋人對“韻”也有深深感悟,“有余意之謂韻”,“韻”的概念已深入到士大夫的藝術思維中。這樣,宋人藝術思維通過對遠、逸、韻的品賞,推出簡古、淡泊、妙在法度之外的意境,深刻影響了時代的藝術發展。總之,理學在道德及審美上重在提高人的素質、道德、人格,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通過藝術審美活動而逐漸超越官能欲望、功利目的而進入到形而上的自由愉悅境界。可以說,理學對宋人的藝術思維方式、審美心胸、藝術形式等都產生了的深遠影響。宋代理學以“月印萬川”來比喻“理”的境界。在宋代的文學藝術審美中,“月”傳達出燦爛、靜寂、感傷、朦朧、秀逸甚至清冷的意境。理學中,以“月印萬川”來說“物物各一太極”“人人有一太極”之“理”,深刻影響了宋代藝術的審美意象。一彎涼月在宋人眼里是一個絕妙的意象,涼月播撒下的清暉,砌成一個幽冷寧靜之世界,使人通體透涼、物欲盡滌,在寧靜中歸于宇宙之本體。宋人審美格調的改變,說明了中國審美文化從漢唐的壯美轉向優美,從輝煌轉向燦爛,從“熱”轉“冷”,自“動”向“靜”,由“絢爛”歸于“平淡”。受理學影響的宋代藝術,以典雅、秀逸、靜寂、柔麗與小型化的審美特征見長。這一時代的文雅、思辨和精神靜慮的宋代士人不再崇拜旭日噴薄,而是轉向吟花頌月,靜靜地想自己的心事了。二、宋代的建筑形式(一)建筑布局的心理動因受時代審美思潮的影響,在建筑領域首先表現為建筑的尺度規模縮小。不論是北宋東京,還是南宋臨安,宮殿和城池的規模比唐代長安都小得多。《中國建筑史》指出:“北宋宮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陵墓建筑規模尺度的也明顯趨小。例如北宋的皇陵,集中在河南鞏縣,分布在相距10公里左右的地域范圍內。呈現這種建筑布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理學思想,理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在物質層面上不求其宏大,但是在精神象征意義上含有深廣的意蘊。心性內斂使宋代的建筑沒有了漢唐的恢宏壯觀、氣吞如虎,城市面積、陵墓規模縮小,證明了宋人的文化心態和審美心理趨“小”。理學家們的“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的觀念,深深影響了宋人的建筑審美觀念,如,“墻高于肩,室大如斗”而“氣吐胸中,充塞宇宙”,室小而氣不小,室小而象征宇宙。同時,理學崇尚“天人合一”,在園林美學上,小巧精致為上。當時司馬光在洛陽筑園,名為“獨樂園”,顯然是表征了園主的內斂性心態。這是理學思維對主體心性所規范的觀照方式。他們可以在一件玩物、一座園林、一處景觀中觀照到無限的宏浩宇宙天地。理學心態系內斂型,回歸主體心界,一切都根源于心性。宅心為大,遂能包括萬有。以心之方寸去牢籠天地,萬物便皆備于主體之心,方寸宇宙就成為心學的重要命題。(二)曲線的改變—布局隨意唐代都城及其宮殿平面追求方正、嚴謹、大氣,布局具有嚴肅性,呈嚴格的棋盤方格,四平八穩,坦蕩廣闊,確有陽剛,雄健之美。如京都長安分108個里坊,里坊區域內設東市西市,其平面圖呈現為一個一個方格,這里道路縱橫,充滿了直線,通衢直路傳達出嚴肅的情趣與風韻。然而時至宋代,這種唐風被宋人改變。雖然從北宋東京平面想象圖來看,其城平面大致仍為方形,幾條重要干線,仍然是直線,但是,整個城市平面,已失去嚴格的棋盤格式布局。東西向的街道,沒有一條是直線貫通全城的。道路之間的間距也不規則。外城與內城的城墻,也沒有一處是筆直的,曲線因素糅入了城市總體規劃,曲線給人的感受是比較自由與隨意。這種隨意,可能是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所致,實際上任何地形、地貌都是曲折而無直線因素的,直線是人工產物。當崇尚方正、筆直的平面觀念一旦被破除,建筑的布局就有點松弛、自由、隨意起來。當人們已經把都城、宮殿與陵寢之類的直線與方格不作為必須執著追求的目標時,城市建筑的曲柔因素就變得豐富起來。(三)元宮建筑的文學藝術從宮殿建筑看,不僅巨大尺度的宮殿組群在宋代已不多見,而且其個體形象也多清雅柔逸之風。宋元宮殿的造型尤其其屋頂檐口,已不如唐代宮殿那般厚重。屋頂不像唐代宮殿那樣平展、舒放和渾樸。宋元宮殿屋脊,屋角的起翹之勢,給人以秀逸、柔美和輕靈的感覺;并且其斗拱尺度趨小,雕飾與彩繪豐富、細膩,尤其建筑的大木作、小木作做工趨于精細,這使宋代宮殿建筑顯得更加清逸有神韻。宋代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成熟期。藝術風格更為清淡雅致,意境創造更加自覺,詩情畫意更加濃郁,通過借景、補景等藝術手法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如山西太原的“晉祠”。晉祠主殿圣母殿和“魚沼飛梁”是北宋遺物。其造型優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橋式在我國現存實物僅此一例。魚沼飛梁,全沼為一方形水池,中立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頂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橋面,整個造型如飛鳥。(四)壁畫中的裝飾物宋代建筑包括室內設計,都與唐代有明顯不同,在建筑技巧嫻熟的基礎上,著重建筑細部的刻畫,一柱一梁都要進行藝術加工,裝飾更著力于細致處理。格子門的一條門框可以有多種斷面形式,窗格的棱條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線腳。雕花造形極盡豐富的變化,活潑靈動。在彩畫中每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經過由淺到深的多層暈染。在墓葬建筑中,壁畫出現了墓主夫妻飲宴、墓主出行、墓主觀戲之類題材的彩繪及雕刻。工匠觀察事物細致入微,繪筆刀功熟練。宋人希望將生活中美的感受永遠保存,在建筑中表現出了人們的審美理想。這些壁畫和雕刻對于其后的民間圖案發展有著指導性的意義。三、建筑的思想文化盡管在物質層面,宋代建筑具有尺度縮小、布局隨意、清雅柔逸、裝飾細致的基本特點,但是并沒有使人感到小氣、膚淺、柔靡,相反,宋代建筑自有其精神境界,似乎是對理學審美觀念的踐行。從某種程度上說,建筑總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建筑物化了一個時期的思想和技術,也物化了一個時期的審美文化。古今中外的建筑藝術,無一不是和彼時代的文化精神一脈相承的。當下,在全球化和讀圖時代的背景下,中國的傳統文化被冷落、被忽視。通過對宋代建筑的研究,可以使人們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古人的才能和智慧,有助于我們感受那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