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貿易互補性與貿易潛力研究_第1頁
中法貿易互補性與貿易潛力研究_第2頁
中法貿易互補性與貿易潛力研究_第3頁
中法貿易互補性與貿易潛力研究_第4頁
中法貿易互補性與貿易潛力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法貿易互補性與貿易潛力研究

一、法國加強經貿合作的實踐意義今年3月,法國成為與中國建立外交的西方大國。1997年,中國和法國建立了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2004年,中法建立了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在過去40年中,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日益激烈。根據中方統計數據,1964年中法雙邊貿易額僅1.02億美元,2003年突破100億美元,2005年突破200億美元,2007年突破300億美元。1根據法方統計數據,中法雙邊貿易總額2003年突破200億美元,2005年突破300億美元,2007年突破500億美元。21996年法國確定中國為8個“外貿優先國”之一,特別將中國列為亞洲第一個優先國,在政府優惠貸款、商務機構的設置及人員編制、內閣成員的出訪、出口信貸擔保及信用保險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目前,法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第五大貿易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和話語權,通過推動雙邊經貿合作來推動雙邊關系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意義。3經貿關系是中法兩國全面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法貿易穩步增長,兩國經貿合作極具潛力。中國具有豐富的勞動力和原材料資源,法國在能源、交通、電訊和石化等中國經濟優先發展的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雙方可利用各自優勢加強合作。中法雙邊貿易占各自對外貿易的比例較小,貿易不平衡日益嚴峻,中法應該高度重視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然而,近年來對于中法雙邊貿易經驗實證的研究比較少,并且現有研究缺乏對中法雙邊貿易互補性與潛力的實證刻畫,這樣就對描述中法經貿合作的趨勢和方向產生了一定阻礙。中法雙邊貿易的互補程度究竟有多強?哪些產業的貿易互補性最為顯著?發展雙邊貿易的潛力究竟有多大?關于這幾個問題的實證分析是以往研究沒有討論過的。針對這一探討的缺位,本文應用貿易互補指數和ARIMA模型對以上問題進行技術描述,為相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二、綜合貿易互補指數兩國之間貿易互補性的測度指標通常使用貿易互補指數,包括產業貿易互補指數和綜合貿易互補指數。其中,產業貿易互補指數為一國特定產業以出口衡量的比較優勢乘以貿易伙伴國該產業以進口衡量的比較劣勢,而綜合貿易互補指數為兩國間各產業貿易互補指數按照其分別在世界貿易中各產業貿易所占比重進行加權的平均值。1.中法兩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水平評價使用產業貿易互補指數對產業貿易互補性進行測度,其計算公式為:Cabi={RCAxai×RCAmbiRCAxbi×RCAmai={[(Xai/Xa)/(Xwi/Xw)]×[(Μbi/Μb)/(Xwi/Xw)](1.1)[(Xbi/Xb)/(Xwi/Xw)]×[(Μai/Μa)/(Xwi/Xw)](1.2)Cabi={RCAxai×RCAmbiRCAxbi×RCAmai={[(Xai/Xa)/(Xwi/Xw)]×[(Mbi/Mb)/(Xwi/Xw)](1.1)[(Xbi/Xb)/(Xwi/Xw)]×[(Mai/Ma)/(Xwi/Xw)](1.2)(1.1)當i產業是a國的優勢產業時,(1.2)當i產業是b國的優勢產業時。其中Cabi,表示a國和b國在i產業上的貿易互補指數,0≤Cabi<1表明a國和b國在i產業上的貿易互補性較弱,Cabi≥1則表明a國和b國在i產業上的貿易互補性較強,且取值越大表明產業貿易互補性越強。RCA表示一國產業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2.5表示產業出口競爭力極強,1.25≤RCA<2.5表示產業出口競爭力較強,0.8≤RCA<1.25表示產業出口競爭力一般,RCA<0.8表示產業出口競爭力較弱。Xai表示a國i產業出口額,Xa表示a國出口總額,Xwi表示世界i產業出口額,Xw表示世界出口總額,Mbi表示b國i產業進口額,Mb表示b國進口總額,Xbi表示b國i產業出口額,Xb表示b國出口總額,Mai表示a國i產業進口額,Ma表示a國進口總額。國際產品分類體系包括國際貿易標準分類體系(SITC)、國際一致的商品描述及代碼體系(HS)、重要產品分類體系(CPC)等。由于HS體系的商品分類更為合理,且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國際貿易商品分類目錄都是以HS為參照系而制定,為了有效估算,本文選用HS96版的國際貿易商品分類和統計數據,數據樣本均來自聯合國貨物貿易數據庫HS96。根據中國和法國31個產業1998—2007年的相關數據,可算出兩國31個產業1998—2007年各自RCA指數的平均值(見表1),并得出兩國31個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結果(見表2),進一步可得到兩國產業貿易互補指數1998—2007年的平均值(見表3)。4從表2中可以直觀看到,中法兩國具有極強出口競爭力和較強出口競爭力的產業沒有出現重合,只在具有一般出口競爭力的產業中出現2個相同產業,由此可以初步判斷,中法兩國產業可能具有較強互補性。從中法產業貿易互補指數1998—2007時序數據和表3均值數據可以得出:1、中法兩國31個產業中,共有21個產業的貿易互補指數大于或等于1,貿易互補性較強的產業達到67.74%,表明中法兩國貿易互補性顯著。其中,中國占比較優勢的產業包括鞋、帽、服裝、絲織品、玩具、陶瓷、動物制品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法國占比較優勢的產業包括飛機和航天器、雜項化學產品、鋼鐵、塑料及其制品等,以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為主。2、兩國產業中貿易互補性最為顯著的是鞋、帽,貿易互補指數分別達到6.09和6.20。從貿易額來看,2007年法國對中國的鞋、帽進口分別達到13.11和1.49億美元,分別占法國鞋、帽進口總額的23%和43%。3、飲料、酒、醋和精油、香水、化妝品是法國兩個具有極強出口競爭力的產業,但兩國在這兩個產業上貿易互補指數偏低,分別只有0.48和0.55,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對這兩類商品的進口需求占所有進口商品的比重很小。我們認為這可能與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對應的消費水平有關。4、在1998—2007年時序中,電氣、電子設備和飛機,航天器及其零件這兩個產業的貿易互補指數呈現上升趨勢,前者的貿易互補指數從1998年的0.83上升到2007年的1.17,后者的貿易互補指數從1998年的2.25上升到2007年的3.38。電氣、電子設備是中國相對于法國的優勢產業,該產業貿易互補指數的上升趨勢說明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存在著轉型潛力。飛機,航天器及其零件是法國相對于中國的優勢產業,該產業貿易互補指數的上升趨勢表明中法兩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2.綜合貿易互補指數使用綜合貿易互補指數對綜合貿易互補性進行測度,其計算公式為:Cab=∑i∑j{[(RCAxai×RCACab=∑i∑j{[(RCAxai×RCAmbi)Xwi/Xw]+[(RCAxbj×RCAmaj)×Xwj/Xw]}(2)其中,∑i∑i為a國的優勢產業集,∑j∑j為b國的優勢產業集,Cab表示a國和b國的綜合貿易互補指數,0≤Cab<1表明a國和b國的綜合貿易互補性較弱,Cab≥1則表明a國和b國的綜合貿易互補性較強,且取值越大表明綜合貿易互補性越強。表4較好地描述了中法綜合貿易互補指數的演進趨勢,可以直觀地發現,在1998—2007年,中法綜合貿易互補指數均大于1,且各年的波動幅度較小,波動范圍介于1.39—1.72之間。尤其進入2002年以后,兩國綜合貿易互補指數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從當年的1.58上升到2007年的1.72。由此可以得出,中法兩國綜合貿易互補性較強,且近年來呈現不斷增強的趨勢。三、基于arim模型的實證分析1.時間序列的變化伯克斯-詹金斯(Box-Jenkins,1970)提出了時間序列分析方法,這種建模方法不考慮以經濟理論為依據的解釋變量的作用,而是依據變量本身的變化規律,利用外推機制描述時間序列的變化。用于建立時間序列模型的序列必須是平穩的,如果非平穩,則應在建模之前將其變換成平穩的時間序列(對于單整序列能夠通過階差分將非平穩序列轉化為平穩序列),并且保持原時間序列的隨機性。(1)armap,q模型AR模型即自回歸模型,其表達式為:Yt=?1Yt-1+?2Yt-2+…+?pYt-p+ut,其中P為模型的階數,?i(i=1,2……,p)為回歸參數,ut為白噪聲。MA模型即移動平均模型,其表達式為:Yt=ut+θ1ut-1+θ2ut-2+…+θqut-q,其中為模型的階數,θj(j-1,2,……q)為回歸參數,ut為白噪聲。將純AR(p)和純MA(q)模型組合,則構成ARMA(p,q)模型(即自回歸移動平均模型),其表達式為:Yt=?1Yt-1+?2Yt-2+…+?pYt-p+ut+θ1ut-1+θ2ut-2+…+θqut-q。經過d階差分變換后的ARMA(p,q)模型稱為ARIMA(p,d,q)模型,估計ARIMA(p,d,q)模型的具體步驟與ARMA(p,q)模型相同,只是在估計之前要確定原序列的差分階數d,并對Yt進行d階差分。(2)ar模型和ma模型可根據序列的自相關圖ACF和偏自相關圖PACF進行判斷。如果ACF拖尾,PACF截尾,且當滯后期>P時,PACF=0,則為AR(p)模型;如果ACF截尾,PACF拖尾,且當滯后期>q時,ACF=0,則為MA(q)模型;如果ACF與PACF均是拖尾的,則為ARMA(p,q)模型。5(3)arma模型一般采用赤池信息準則AIC(Akaike,1973)和施瓦茨貝葉斯信息準則SC(Schwarz,1978)。對于ARMA(p,q)模型,AIC定義為AIC=Inσ^2+2(p+q+1)Τσ^2+2(p+q+1)T,SC定義為SC=Inσ^2+(p+q+1)ΤΙnΤσ^2+(p+q+1)TInT,其中σ^2是ut方差的估計值,T為樣本容量。較小的AIC值或者SC值所對應的模型更加可取。(4)ue65c隨機性檢驗一是通過t檢驗完成對模型參數估計值的顯著性檢驗,二是檢驗ARIMA(p,d,q)模型的平穩性,即模型的特征根的倒數是否皆小于1,三是對殘差序列的隨機性進行檢驗,主要使用伯克斯-皮爾斯(Box-Pierce,1970)提出的ue67c統計量。構造統計量,其中T為樣本容量,rk表示用殘差序列計算的自相關系數值,K為自相關系數的個數,p表示模型自回歸部分的最大滯后值,q表示移動平均模型部分的最大滯后期。若ue67c<X2a(K-p-p),則接受原假設,即殘差序列不存在自相關,擬合的模型合適;若ue67c>X2a(K-p-p),則拒絕原假設,即殘差序列存在自相關,擬合的模型不合適。2.中方出口雙邊貿易數額的計算本文采用的樣本范圍為1978—2008年共計31年的中法雙邊貿易總額數據,在建模時留下2008年實際數據用于計算預測精度。由于中法兩國的貿易統計口徑不同,按法方統計口徑的雙邊貿易總額數據一般大于按中方統計口徑的數據。可獲得的中方口徑統計數據為1984—2006年,用于設定時間序列模型樣本范圍過小。為了保證統計口徑的統一性與完整性,下文全部采用按法方統計口徑的雙邊貿易總額數據,來源于聯合國貨物貿易數據庫SITCRev.1。3.雙邊貿易總額的平穩性檢驗圖1顯示,1978—2008年間,中法雙邊貿易總額除在1982年和1984年出現輕微回落外,其余年份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雙邊貿易總額的增長態勢呈現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78—1986年,雙邊貿易總額一直在14億美元以下,增長比較緩慢;1987—2002年為第二階段,雙邊貿易總額增速開始加快,其中11年的增長率都達到10%以上,總額由1987年的19.51億美元增至2002年的139.66億美元;自2003年則進入第三階段,呈現高速增長,尤其是2003年增長率達到44.8%,雙邊貿易總額接連突破200億美元、300億美元、400億美元、500億美元大關。從雙邊貿易總額序列的變化特征看,這是一個非平穩序列。為了減少異常樣本點以及殘差的非正態分布和異方差性,先對樣本序列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記為InY。進一步,采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er)單位根檢驗方法來檢驗變量InY的平穩性,選擇不含有常數項和時間趨勢項,由SC準則確定滯后階數(K=7),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檢驗結果顯示,DF=2.546,大于在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說明InY序列存在單位根。將其做一階差分,然后對ΔInY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仍然存在單位根。再對ΔInY序列作差分,Δ2InY的ADF檢驗結果說明,二階差分序列Δ2InY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接受不存在單位根的結論,即Δ2InY?I(0)是平穩序列。因此可以確定InY序列是二階單整序列,即InY?I(2)。4.靜態模擬預測在利用ARIMA模型進行預測時,有兩種方法:一是靜態模擬預測方法,該方法使用所有滯后變量的實際發生值;二是動態模擬預測方法,對發生在第一個預測期之前的變量滯后值使用其歷史數據,對隨后的值則使用模型本身的預測值進行模擬,可以給出真正的多時期預測。模型6的對應表達式可以寫為Δ2InYt=-0.897Δ2InYt-1+ut-0.937ut-2,首先使用該模型對2008年的中法雙邊貿易總額進行靜態模擬預測,并與實際值進行比較,結果如表6所示,預測相對誤差為2.73%,說明該模型的預測效果較為理想。進一步,按照模型6的測算設計進行未來3年中法雙邊貿易總額的外推動態模擬預測。表7顯示,根據該模型的預測,中法雙邊貿易總額將在未來3年中保持每年100億美元以上的增長,持續攀高,接連突破600億、700億、900億美元大關,這說明中法雙邊貿易的發展潛力巨大。四、結論和政策建議1.模型構建及模型預測(1)本文對中法雙邊貿易互補性的經驗實證研究表明,在1998—2007年這段時序中,中法產業貿易互補性顯著,綜合貿易互補性較強且呈現逐年增強的趨勢。在貿易互補指數顯著的產業中,中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而法國以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為主。其原因在于,中國的比較優勢主要還在于勞動力要素的豐裕及勞動力價格的低廉,法國則在技術和資本。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和李嘉圖——克魯格曼模型,無論一國處在何種發展水平上,總有某種比較優勢,如果兩個國家都集中力量生產各自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并進行交換,則將使交易雙方獲得比交易前更大的利益,提高雙方的福利水平。需要說明的是,貿易互補性一般用于刻畫兩國產業間貿易,限于篇幅,本文對于中法兩國產業內貿易的研究尚未涉及,這也是本文今后的擴展研究方向。(2)根據動態模擬預測方法,通過利用1978—2008年時序數據建立ARIMA模型對中法雙邊貿易總額潛力進行測度,本文得出中法雙邊貿易總額在未來3年中將保持每年100億美元以上的高速增長,大有潛力可挖。因此,對于中法雙方來說,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實施積極的貿易政策、創造良好的貿易環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2.關于政治建議(1)中法兩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對外貿易是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兩國之間良好的政治關系將為雙邊經貿關系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而相互之間理解的欠缺、體制的差異和政治經濟利益的分歧將給經貿關系的深入帶來巨大障礙。中法兩國在人文、觀念、社會制度、宗教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但在歷史與文化方面也有許多共性。中法兩國相互借重的戰略需要,將推動雙邊關系更加密切,發展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系。正如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所說:“法中友誼具有戰略意義,盡管兩國關系會不時出現一些問題,但具有戰略意義的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