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和:細讀《雷雨》_第1頁
陳思和:細讀《雷雨》_第2頁
陳思和:細讀《雷雨》_第3頁
陳思和:細讀《雷雨》_第4頁
陳思和:細讀《雷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陳思和:細讀《雷雨》07-06-2511:49(選自《南方文壇》2003年第5期。陳思和,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作協副主席。陳先生所倡導并進行了卓越實踐的文本細讀理論,無論對今天學術界的風氣轉向還是對語文教育的指導提升,都可說是功不可沒。)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我們今天所說的“世界文學名著”,通常有兩種含義,一種就是西方文學名著。我們討論巴爾扎克、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普希金,這當然是世界文學名著。但是在我想來,還有另外一個概念,全世界是一個整體,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達到一流水平的文學著作,都應該成為“文學名著”。我們過去通常認為“世界文學名著”一定是外國文學,中國跟世界好像是對立的,就是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如果討論世界文學的話,那么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優秀人類文化遺產都應該成為我們這個世界的文化名著。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文學名著跟外國文學名著是同等的,是在一個層面上來對話,中國的文學同樣可以列入世界文學名著的行列。而且,通常在一般人的眼睛里,說像《紅樓夢》、《儒林外史》、李白杜甫的詩、關漢卿的戲劇是世界文學名著,大家還是能夠認可,那么對于現代文學呢?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中國現代文學,它是在整個西方社會思潮、在西方文學的影響之下,開始從事自己的文學創作,是在世界文學的大格局下產生的。比如,魯迅、曹禺、巴金、老舍等,當我們討論這些作家的時候,常常會講這些作家曾經受到過西方文學的影響。今天我們要講曹禺的《雷雨》,一講《雷雨》大家馬上會想到,《雷雨》曾經受到過像歐洲的偉大戲劇家易卜生、美國戲劇家奧尼爾的影響等,都會舉出一系列的例子來證明中國的現代文學是在西方文學的影響下產生出來。那么,在別人的影響下形成自己的文學創作,這樣的作品能不能成為世界文學名著?我想還是可以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受到國外的文學影響。20世紀以來,人類信息溝通特別頻繁,在這樣一個時代,很難區分某一個國家、某一個地域的獨特的思想,很多問題都是連成一片的,都是在一個世界性的文化現象當中產生出來。比如,曹禺的《雷雨》中表現的人性壓抑、亂倫都是世界文學所共有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文學雖然是后起的,但同樣在自己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中,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對世界性主題的回應。比如說我們講一個大家庭的崩潰。大家庭的崩潰全世界都有,德國托瑪斯.曼寫過《布登博洛克一家》,英國高斯華爾綏寫過《福爾塞世家》,波蘭萊蒙特寫過《農民》,這樣一系列的世界性的文學名著;但是,在中國就會形成像曹雪芹的《紅樓夢》、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它有自己非常獨特的社會環境,表現出對這一主題的獨特的挖掘。我覺得這就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世界性因素。正因為它能夠對應世界性的主題和文化現象,所以中國現代文學完全有這個資格、有這個能力達到世界一流名著的水平。所以我就斗膽把曹禺的《雷雨》放到這樣一個講壇上去介紹。我一點沒有妄自菲薄。我一直覺得,中國像魯迅的小說,像曹禺的戲劇,完全可以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什么是文學的標準?文學的標準只能有兩種,第一,是對人性刻畫的深度和人性所展示的豐富性。世界一流的文學,人性展示一定是豐富的,而不是單調的;第二,衡量一部文學作品的優秀與否,主要是看它表達這樣一個主題的時候對于自己民族的語言運用得好不好,能不能將本民族的語言達到最大限度的豐富性與包含性。有很多好的主題,可是它語言用得疙疙瘩瘩的,這樣的作品就很難評價它好。所以,我想,人性的深度和豐富性,以及語言的包容量和豐富,這是衡量文學的主要標準。那么,在這兩個要求下,我認為,曹禺先生當時23歲時候寫的《雷雨》,完全能夠達到一個世界一流的水平。《雷雨》的問世及其寂寞《雷雨》發表的過程有點曲折。這是報端都有介紹的,但傳來傳去并不準確。曹禺當時是清華大學的學生,才二十出頭。他寫出劇本以后交給了他的好朋友、《文學季刊》的主編之一靳以。靳以拿去給這個雜志的另一個主編鄭振鐸看。鄭振鐸是一位資深學者,但他一下子不能判斷作品的優劣,就說它“寫得有點亂”,當然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人寫出來的劇本難免有點亂,靳以就把這個作品放下來,他怕別人說他是朋友徇私,不好意思再拿出來發表。不久,巴金從上海到北京,與靳以住在一起,靳以把劇本拿出來交給巴金讀。巴金一看之后非常感動,馬上推薦給主編,這樣《雷雨》才發表在1934年出版的《文學季刊》上。發表以后,這個作品也沒有社會上的反響。第一次上演《雷雨》是在日本,是一批留日學生在神保町一個大學的禮堂里,結果演出引起了轟動,然后再回到中國,引起中國的反響。這很奇怪,與曹禺的其他劇本發表情況正好相反,《日出》當時上演以后,天津《大公報》連續發了兩個專版,請了南方、北方的一批名作家去討論,是轟轟烈烈的,《雷雨》剛剛問世的時候相對來說是比較寂寞。這種寂寞就影響了對這個作品的理解。一部作品發表以后總是需要有批評家去闡釋和宣傳,然后被別人慢慢認可。《雷雨》是非常難以被評論家接受和宣傳的,它講的是亂倫,連曹禺自己都說不清楚。《雷雨》出單行本的時候也定了一篇序,承認“這些解釋有的我可以追認——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惡’”。“追認”這個詞是什么詞是什么意思?那可想而知,作者在創作時,腦子里也是一團混沌,也不清楚寫的是什么東西。由于批評家沒有辦法去很好地分析、宣傳、推薦它,所以這部作品的命運跟《日出》完全不一樣。《日出》的主題非常清晰,它通過陳白露這個交際花的命運,寫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社會,所以一發表就受到普遍歡迎。曹禺自己都有點模糊了,他好幾次都說到,《雷雨》寫得太緊張,里面讓人喘不過氣來,編得太像“戲”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太技巧化,比較“做”。曹禺這個說法影響了很多研究者,我看到很多討論曹禺劇作的學者都是這樣認為,《雷雨》太巧合,到了《日出》,曹禺才真正走向成熟,有的甚至說,曹禺早期學的是莎士比亞,到了《日出》就開始學契訶夫,層次更高了。但是,在我看來,《日出》是不能跟《雷雨》比的,《雷雨》在中國整個戲劇史上,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也沒有一個作品能夠跟它比的。好就好在,《雷雨》是一部誰也說不清的作品。一部偉大的作品必然是體現人性的極其豐富,那人性太豐富就說不清楚,正因為說不清楚,它才成為一部說不盡的偉大的藝術作品。蘩漪與周沖:人性的兩極曹禺本人說過:“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個模糊的影像的時候,逗起我的興趣的,只是一兩段情節,幾個人物,一種復雜而原始的情緒”,其中,“在《雷雨》里的八個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較覺真切的”(《雷雨》序),一個是蘩漪,這是作品中最惡毒、最激烈、性格最豐富的女人;可是,另外一個形象是誰呢?是周沖,是這個作品里最平淡、最單純、最沒有角色的一個小孩子。這兩個人物引起了他的沖動,就使他創作了這樣一個劇本。這不像有些作家,先要確立主題思想,寫下劇本大綱,清清楚楚,然后一句句編臺詞。他是僅僅以一種沖動,在他腦子里活躍的兩個人物,寫下了這部作品。周沖給人的感覺是一身白,單純得像小天使,而蘩漪是一身紅,激烈如火、像魔鬼一樣的女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對比,在人性之間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張力,通過兩極,窺探了人性的豐富和人性的深度。因此他寫了這部作品。寫到最后,曹禺先生自己都感到透不過氣來,于是他又寫下了一個序幕,一個尾聲,來平息自己的感情。這就是一位作家創作時的真實思想。再看這部作品的主題。很多人在評論《雷雨》時,都會認為它描寫了一個大家庭的沖突,暴露大家庭的罪惡。在我看來,這部作品最難以啟齒的問題就是人性犯罪。作品中寫了三種亂倫:一是周萍和蘩漪的亂倫。在一個大家庭中,老夫少妻,相差20歲,丈夫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每天忙于公務;年輕的妻子在封閉的家庭中非常苦悶。在故事發生前幾年,丈夫前妻的兒子從鄉下回到了這個家中,就是周萍,純樸的周萍帶了滿身的鄉土氣息來到了這個家中,為蘩漪帶到了清新的空氣,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已經預備好棺材,安安靜靜地等死,一個人偏把我救活了”,人性的欲望因此復蘇,于是她愛上了這個年輕人,便發生了這種不可逆轉的人性的罪惡——后母和丈夫前妻的兒子發生了亂倫的情欲。這也帶出了第二宗亂倫罪。隨著周萍逐漸長大,亂倫的恐懼也逐漸膨脹,同時,周萍受不了蘩漪——一個30多歲的女人有許多要求,很瘋狂的愛,他想擺脫她的控制,擺脫罪惡的感覺。為了擺脫這種罪惡,他愛上了一個18歲的小丫頭,單純、樸素的四鳳。不諳世事的清純丫頭與半是瘋狂的半老徐娘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周萍當然舍棄蘩漪,而去愛那個小丫頭。但是,四鳳和周萍是同母異父的兄妹,兩人不僅相愛,而且四鳳已經懷孕,周萍從第一輪罪淪到了第二輪罪,即血緣的亂倫。這比前一個犯罪更嚴重。前者是家庭亂倫,這種家庭關系還是可以解體的,而第二輪犯罪是無法解體的。這是導致故事全部悲劇的原因。最后四鳳的死,其實是自殺,她只能是這樣,在當時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你讓她怎么辦,她有著不得不死的理由。周萍也只能自殺了。他與蘩漪奸情被揭發還能夠逃走,還能夠通過愛四鳳來擺脫。可是當他發現事情結果非但沒有拯救自己,反而陷入了更深一輪的罪孽后,他也別無選擇,只能選擇死路。故事發展到這里,就有悲劇不得不發生的理由。這里看上去很復雜,實際上完全符合邏輯推理,這就是悲劇的力量。悲劇的發生需要很多情節的推動,但其結果是必然的。家庭的亂倫、血緣的亂倫,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悲劇?按照傳統的說法,上輩子人造的孽,報應到了下一輩人的身上。周樸園年輕時和老媽子的女兒梅侍萍(魯媽)的相愛并且有了兩個孩子:周萍和魯大海。但是,剛剛生下魯大海的時候,周樸園家里就逼著他趕走了梅侍萍,魯大海因為剛生下來覺得養不活了才允許她抱走。很多年后,故事中的人物在命運的安排下重新碰面,30年前的故事再次發生。這引出了第三宗罪主仆之間不正常的戀情,結果始亂終棄,女方被遺棄,導致不可收拾的悲劇。《雷雨》通過一系列的罪完成了對人性的拷問。而這一系列的罪都和人的情欲有關。人的情欲的三道扭曲——主人和仆人關系的扭曲、后母和前夫之子間關系的扭曲、兄妹間關系的扭曲,構筑了三個悲劇,即社會悲劇、家庭悲劇、倫理血緣悲劇,構成了這部作品所有的沖突,導致了最終的悲劇結局。《雷雨》通過這三道情欲被扭曲,拷問人性深處的罪惡感。這個故事的說不清楚的地方也就在這里。故事太豐富了,內容太含糊了,社會沖突,家庭倫理、血緣關系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異常豐富的悲劇。所有的人都不能夠去清晰地分析這個作品。因此我們只能抓住今天我們能夠分析的東西去理解它。《雷雨》中一共只有八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有其豐富的性格,從而構成了整部作品的沖突。至今為止,優秀的評論家分析《雷雨》都是從分析人物著手。只有通過對人物的不同理解,才能進入對作品的不同理解,形成對作品的多元解釋。《雷雨》中最早引起作者創作沖動的是兩個人物:周沖和蘩漪。周沖是一個極其單純的人,在這部作品中最沒有性格,是一張白紙,整個人如同在夢中。在舞臺上他是一身白,正處于做夢的年紀——17歲,然后腦子里想的是“白色的帆張得滿滿的,像一只鷹的翅膀斜貼著海面在飛,飛,向著天邊飛”,他對四鳳有著朦朧的愛,但不強烈。他覺得所謂愛情就是要幫助別人,因此也會拿出零花錢給四鳳讀書。他也愛自己的父母,現在看來,周沖其實是一個幼稚的孩子。他是最不成熟、最簡單的人物,看上云可有可無,但其實是非存在不可的。我覺得周沖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曹禺自己的影子。要一個二十幾歲的初長成的青年,窺探如此豐富、嚴酷的命運和人性,壓力實在太重。曹禺在窺探人性時充滿了恐懼。所以他必須用一個小孩子的眼光去看整世界,來保持舞臺上的感情平衡。在整個悲慘污穢的故事中,有一個天使存在,有一個純潔無瑕的人存在;他是這個黑暗王國中的一道光明。污穢、殘酷的社會背景中有一點朦朧的理想存在其間,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絲理想存在,這部戲劇照樣成立,但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壓抑的,沒有一點亮色。雖然四鳳也是一個花季少女,但加上她身上的罪孽比誰都重。一個無辜的女孩承擔了最沉重的罪惡。所以整個社會就會讓人感到喘不過氣。這么黑暗的社會一定需要一點明亮,就像西方文學作品中的小天使形象一樣。周沖也是非死不可的,單純的理想在黑暗的社會中不可能繼續存在下去,最美好的東西也會消失。但他的去世意義和四鳳、周萍有所不同,四鳳、周萍都是自殺,而周沖為了救四鳳而犧牲自己。周沖的形象有些像無辜的羔羊,為了拯救別人獻出了自己。他是整部作品中最高尚的人。如果沒有周沖,《雷雨》的藝術境界都要低一個層次;有了周沖,整部作品就趨于一個完美的境界。蘩漪的悲劇在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蘩漪,這是毫無疑問的。《雷雨》是一部悲劇,打開這部悲劇的鑰匙在(魯媽)手中。本來周樸園把30年前的悲劇掩蓋得非常嚴實,但其中有一個破綻,就像在萬里無云的天空中,遠遠地飄來一個黑點,逐漸近了,變成烏云,開始電閃雷鳴,然后傾盆大雨,最終毀滅世界。這個故事當中一開始不存在問題,但是蘩漪因為跟四鳳爭奪情人,特意叫來了魯媽,一開始大家就知道四鳳的媽媽要來了,這之后會發生些什么?是一個懸念。事實上,這個家庭的矛盾就是當魯媽慢慢從遠方來到了周家而逐漸引發的。魯媽就像是一把鑰匙,一層層開啟了所有的矛盾與悲劇,但在開啟悲劇的過程中,魯媽始終處于被動,因為開這把鑰匙的手是蘩漪,家庭中所有悲劇都是蘩漪釀成的。蘩漪有自己的原則,她愛周萍,但周萍想要離開她,她才要梅侍萍到周家來。沒想到魯媽來了以后,發現這就是她30年前待過的周家,也發現了她的兒子和女兒的亂倫關系。之后轉移到魯媽的家里,周萍私自與四鳳見面,這時蘩漪趕到,反鎖了窗,使周萍暴露在眾人面前。當時大家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除了魯媽,有一場就是她逼著女兒對雷雨發誓,“永遠不見周家的人”,否則“天上的雷劈了我”。這也與最后四鳳的死遙相呼應。這場戲寫得非常激烈。我覺得這段戲把《雷雨》所有緊張、殘酷的主題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魯媽的逼迫、四鳳的毒誓也都因為蘩漪反鎖了窗,結果導致了整個隱情爆發。這對姑娘心靈的折磨非常非常殘酷,魯媽明明知道女兒愛這個少爺,可是只有她知道他們是兄妹,他們是不能相愛的,所以她不得不用這種起毒誓的方法來束縛女兒。沒想到,一步錯了就步步錯,最后導致無法挽回的大慘劇。這第三幕的矛盾發展中蘩漪是關鍵性的。第四幕,又回到客廳。四鳳覺得自己已經沒辦法了,一定要跟著周萍走,周萍也無所謂了,決定帶了四鳳要走了,連魯媽也同意了,她說:“你們這次走,最好越走越遠,不要回頭。今天離開,你們無論生死,永遠也不許見我。”她明明知道他們是兄妹倆也不管了,保護女兒要緊,她畢竟是個母親,覺得女兒到了這個程度,寧可讓他們一走了之。這個時候,好像問題是可以解決了,可是蘩漪又像魔鬼一樣出現了,因為蘩漪的原則是不讓周萍走。她走投無路到連自己母親的廉恥都不顧了,居然把這個小天使周沖拖出來,說:“你難道見著自己心上喜歡的人叫人搶去,一點兒也不動氣么?”但是,周沖這個天使根本就不會去搶的,他看到那么丑惡的場景,就心痛地說:“我忽然發現……我覺得……我好像我并不是真愛四鳳。”這個時候,蘩漪無可奈何,就把周樸園引了出來,說:“我請你見見你的好親戚。”她只是想通過周樸園來制止周萍和四鳳的出走,沒料想周樸園本來做賊心虛,一看這個場景,以為是他和梅侍萍(魯媽)30年前的奸情暴露了,他想先發制人,因為周樸園永遠不錯的,永遠是個道德君子,所以他趕快想轉為主動,就對周萍說“不要以為你跟四鳳同母,覺得臉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倫天性。”結果得到了相應的效果,最受不了的就是四鳳,她沒想到她所愛的人是她的哥哥。這個時候悲劇就一發而不可收拾。舞臺上的蘩漪這個人完全是值得我們同情的。作為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心如死灰時突然得到了一個愛情,她要死死抓住這根救命稻草,為此她毀滅這個世界都在所不惜,她最后連自己作為母親的臉面、太太的臉面都不要,甚至于她跟周萍說到:“甚至于你要把四鳳接來——一塊兒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你不離開我。”她已經把自己降格到這么一個卑賤的地步,惟一的目標就是希望自己的戀人不要走,但周萍還是要走。所以,從蘩漪本人的悲劇性的性格來說,我是非常同情這個人的。我覺得在外國文學史上也找不到這么好的人物,作為一個女性,她為了獲得自己的幸福,已經把自己放到腳下去踩了,用這樣的方法來挽回已經失敗的愛情,可是最后還是挽回不了。但是,也就是這么一個可憐人,她每走一步,身邊就好像有一團火在燃燒,每走一步,就毀滅掉一些東西。最后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到這個地步,整個悲劇爆發出來。她都是無意的,因為在蘩漪眼睛里的只有周萍,她只希望通過她的方法把周萍拉住,可是導致的悲劇卻是整個家庭的崩潰,三條人命。所以,這個故事,我覺得好就好在這里,蘩漪具有雙重人格,一方面她受欺負受得最深,她身上融注了幾千年來中國婦女被壓迫的苦難的地位,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的人物,就是把“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形象推到了極致。在西方的文學名著里面,像《罪與罰》里面也有一個妓女,她一生像抹布一樣,到處被人擦被人踩,西方作家往往在這么一個人物身上賦予了一種神圣的光芒,這個人被欺凌、被壓迫,遭遇各種苦難,可是這個人的人性是神圣的,雖然是個妓女,甚至是個殺人犯,可實際上是個神,最后靈魂是要升上天堂的。西方有一個基督教的背景,基督教的傳統,是講究贖罪的,講究歷盡苦難,最后得到靈魂的升華。所以在西方文學里面,這樣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女性形象,她往往就是一個苦難的象征,她承受了各種各樣苦難以后,她的靈魂就會升華,她會變得非常偉大,以忍受來完成對這個世界的創造。可是在中國,在一個二十幾歲的中國作家就不是這樣來寫的,蘩漪一方面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歷經了苦難,可同時這個人又是一個魔鬼,她恰恰是災難性的,每走一步,災難就往前推一步,她不是故意的,可是,這個悲劇就這么發生。所以這個人身上同時承擔了一個“圣者”和一個“魔鬼”的雙重的個性。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命題。在《雷雨》里面,作家寫梅侍萍被趕出周家是27年前,因為魯大海是27歲,蘩漪在27年前只有8歲,不可能嫁給周樸園,所以周樸園是為了另外一個女人才把梅侍萍趕走。這個女人是誰?這個劇本里一點都沒有談過,只知道她有點錢,也不知道她姓什么叫什么,有沒有生過孩子,是怎么死的,整個就是空白,在這個家庭里面一點東西都沒有留下。周沖是17歲,我們假定蘩漪結婚以后第一年生孩子,那就是18年,蘩漪是17歲嫁給周樸園的,應該說還是個小姑娘。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這個家庭里面,周樸園對蘩漪是沒有感情的。一個年紀比她大20歲的男人,周樸園已經至少經歷了三個女人,至少生過兩個孩子了。所以他的感情世界是相當渾濁的,與一個17歲還是一張白紙的小姑娘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元稹詩云“曾經滄海難為水”,17歲的蘩漪是很難走進37歲的成年人周樸園的心靈的,那等于說她被排除在愛情的門外。這樣,一直到30歲左右,她才認識了周萍。這十三四年對一個女人來說,折磨是非常之大。整個故事沒有寫這一點,曹禺在這個劇本里只用了一個細節,就是吃藥,因為說她有神經病嘛。可是,這個藥很苦,她不想喝,男人一定要她喝,還叫周萍、周沖跪在她面前請求她喝。最后她沒辦法,就連著眼淚強咽著喝下去。然后她就對周萍說:“我希望你明白方才的情形。這不是一天的事情”,“十幾年來像剛才一樣的兇狠”。大家可以理解,這吃藥是一個象征。從象征來說,藥是苦的。她在這個家里,就像我們過去說黃連苦一樣。但轉換為實際場景來說,我認為蘩漪確實是有神經病的,只是當時還處在一個比較輕度的狀態,她還是會歇斯底里,會大喊大叫,特別是在這個被扭曲的家庭里面,她一方面義無反顧地愛上周萍,另一方面又要應付這么一個大家庭,鬼鬼祟祟地這么過日子,這個人的精神能不崩潰嗎?在傭人看來,家庭在鬧鬼;在丈夫看來,老婆是有神經病。對神經病患者當然不能好言好語,所以就可以用強制的手段,來壓制她,要她吃藥。所以她說:“你知道你走了以后,我會怎么樣?”她被他們所有的人都看成是神經病,這個家是沒法過了。所以,蘩漪實際上是一個瘋女人,蘩漪在這么一個苦難當中被整個扭曲,最后總的爆發出來,已經有瘋了這種感覺。那么,也正是因為她這種歇斯底里,這種瘋狂,才使周萍受不了。一個二十幾歲的男孩子,對前途還展開非常美妙的想象,卻整天跟著一個半老不老的瘋女人,他當然受不了,當然想擺脫蘩漪。我覺得,我們演電影,演戲,把蘩漪演得很漂亮,這是不符合事實的。蘩漪不應該很漂亮,蘩漪就是一個很偏執半瘋狂的女人,只有這樣的女人才能達到厲鬼似的變態的性格,那么才會導致后來所有悲劇的推論。蘩漪在那兒就有一種不可捉摸的力量,這種力量使每個人的努力都是枉然的。蘩漪追求是追求她的人性,可是她所有的做法都是違犯了人性的本質,這種互相矛盾的追求最后導致每個人的努力都付之東流,每個人都走向了他的反面。這個作品里面,蘩漪從一開始到最后,她就是想拉住周萍,最后沒有拉住;周萍一心一意就是想擺脫蘩漪,追求四鳳,最后也失敗了;四鳳一心一意就是想跟著周萍走,也失敗了;魯媽一心一意就是想把四鳳帶走,結果也帶不走;周樸園一心一意想維持這個家庭的幸福、體面,最后周樸園的理想也破滅了;魯貴想靠著這個富貴家庭白吃白喝,也破滅;包括魯大海罷工斗爭也失敗了。這個作品里所有的人都是朝自己的反面在變化。這個不可琢磨的變化,就是蘩漪一手造成的,所以蘩漪實際上既是一個破壞的惡魔,又是一個審判者,她使每個人的努力都變成徒然。所以,我覺得,如果要進入《雷雨》,只能抓住蘩漪,蘩漪是這個作品里最重要的人物。由于她的動力,才開啟了魯媽這把鑰匙,才使這個矛盾一點一點地暴露出來,最后整個悲劇爆發。我覺得,這兩個人物的個性,一個蘩漪的,一個周沖的,看上去好像是兩個極端,由于這兩個極端把所有人的性格矛盾都張揚開來,使整個劇本里面所有的人物性格都發生了變化。本來是單調的,現在都變得豐富了,本來是單面的,現在卻被多面體多層次地來展示。所以《雷雨》這個作品特別不容易把握得住。周樸園對梅侍萍有沒有愛?我再舉一個人物為例:周樸園。《雷雨》里有一場戲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周樸園跟梅侍萍(魯媽)30年以后的見面,這是非常精彩的一個片段。這個片段,我們過去往往是從一個社會階級的觀念出發去分析一個少爺跟一個丫環什么關系?那似乎一定是黃世仁和喜兒的關系,其實《雷雨》寫得并不是那么回事,你們看這個作品就看得出來。首先,周樸園是愛當年的梅侍萍的,我認為,他們是真心相愛的,而且他愛梅侍萍愛得刻骨銘心。我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周樸園在愛梅侍萍以前是不是還愛過其他人,在這個戲里所看到的,周樸園第一個愛的是梅侍萍,而且他們相愛不是一天兩天,不是偶然地一次喝醉酒,把一個丫環給強奸了,然后生了一個孩子。你看,他們兩個人老是回憶“三十年以前”,可是剛才我提醒過:梅侍萍被趕走是在27年以前。那么,也就是說,周樸園和梅侍萍,一個少爺和一個老媽子的女兒的戀愛的時間最起碼是3年。而且,魯媽出場的時候是47歲,27年以前被趕走,她是20歲,也就是說,她與周樸園相愛正好是四鳳現在的年齡,17歲到20歲,這段時間是人生最美好的時間,她跟一個有錢的少爺相戀相愛,兩個人同居了3年,生了兩個孩子。我絕對不相信這兩者之間是一個階級壓迫的關系,或者是什么少爺誘惑丫環的關系。梅侍萍不是偷偷摸摸地躲在家里給他生孩子,是在周家生的孩子啊,而且他們有自己的房間,有自己的環境布置,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客廳的布置,就是當年梅侍萍在他們家里生活的環境,梅侍萍被趕走以后,周樸園保持了梅侍萍當年的所有家俱和所有擺設,連梅侍萍當年生孩子不敢吹風要關窗這個習慣都保存下來了。好幾次蘩漪說“熱”,要開窗,仆人就說,“老爺說過不叫開”,為什么?已經死掉的大太太過去是怕開窗啊。你可以想象,梅侍萍在周樸園的身邊的時候,她受寵愛到什么樣的程度。所以,我認為周樸園把梅侍萍趕走以前,他們是有很深的愛情的。由于這樣的愛情才使周樸園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痛苦。這種痛苦就使他后來跟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女人,包括蘩漪的愛情變得索然無味,第二個女人是最委屈的,這個女人嫁給他也不知道是干嘛的,后來就糊里糊涂死掉了,完全可以想象是在郁郁不樂的情況下去世的,連孩子都沒有生出來。第二個是過了十年以后,蘩漪再嫁給周樸園,當時又是17歲,好像周樸園盡喜歡17歲的女孩,只生了一個孩子,蘩漪后來慢慢地就發瘋了。周樸園除了梅侍萍以外,后面兩任妻子都是不幸福的。那你可想而知,周樸園真的是一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人,他巨大的心靈的創傷,這種愛情的創傷,其實是不能磨滅。由于他心中的愛不能磨滅,就使他不能很無礙地融入到后來兩個女人的愛情生活當中去,他不是見一個愛一個的人,不是看到新人忘記舊人的人。正因為這樣才導致了后面兩任妻子的悲劇。那么,我們再回過來問,誰導致了這樣一個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是誰一定要把梅侍萍從當年周府趕出去的?這里我們可以歸結到一個封建家庭的制度。曹禺沒有講清楚,但是,我想有一個問題,如果梅侍萍僅僅滿足于做一個有錢人家少爺的妾,這個悲劇是不會發生的。在那個多妻制的社會里面,一個有錢的人先養一個丫頭作為妾,然后再娶一個正房的妻子多的是。在一個封建家庭里,它容許自己的弟子,那些地主少爺外面去亂搞,花天酒地,也容許跟丫環生幾個孩子,我們看過像《妻妾成群》之類的,但是,絕對不容許一個丫環做有錢人的太太。我們說門當戶對嘛,所以他必須去娶一個門當戶對的有錢的人來做他的太太。只有一種可能才會導致這個悲劇,就是梅侍萍不愿意在這個家庭里作妾,一個丫環想升格做正房的妻子,只有這種情況在封建家庭里是不被允許的,也只有這種可能使這個家庭使用毒招,把她連孩子一起趕走。當然,這個罪惡不一定由周樸園來承擔。所以他的家里一直保持著她的生活習慣,擺著她的照片,等等,我們不能說這是虛偽的,是因為他無可奈何,倒退30年,周樸園也就是二十四五歲的人,他上面還有老爺子,還有大家庭,真正掌握命運的也不是周樸園本人。那么在這里我們能夠得到兩個信息。第一,我們感受到一個封建家庭的罪惡到底出在哪里?而在這個罪惡的過程當中,不僅魯侍萍是犧牲者,周樸園也是犧牲者。第二,只有一種可能,當梅侍萍不愿意把自己處于一個妾的地位,她才會面臨被這個家庭趕出去,這個家庭不承認她,甚至也不承認她的兒子。那么,假如這個情況是成立的,我們就可以看到,梅侍萍的品德是非常高貴的,這也是這個作品一直提到的,四鳳對魯貴說:“媽不像您,見錢就忘了命”。因為她媽媽是一個很清高的人,絕對不肯跟人家茍合的人。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梅侍萍的個性,她不愿意處于一個被壓迫的或者說屈辱的地位。我們不能說她想嫁給一個少爺就是品質不好,但是,她不愿意處于一個屈辱的地位,不愿意做這個少爺家庭里面的一個小妾,不愿意去跟別人分享愛人的愛情,這我覺得完全可以理解,后來她對子女的教育,對子女的態度,對魯貴的態度,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寧折不彎的、非常堅強的女性。這個女性跟蘩漪相比,蘩漪就不及她,蘩漪為了拉住自己的情人,寧可容忍周萍讓四鳳一起來住,她也能接受。怎么來讀周魯相會這一幕?分析到這里,我們就可以解釋下面這一幕了。我把這一幕看成是像當年陸游和唐婉的故事一樣。他們自己是相愛的,是因為社會環境、各種個性因素導致了這個家庭的破裂,所以周樸園心里是有深深的歉意,這種歉意結果害了他后來的兩任妻子,他心里還是沉浸在梅侍萍的感情中,所以,他為什么叫四鳳把兩件舊衣服拿出來?這就是懷舊嘛。每當蘩漪鬧得他心煩的時候,他又想到了梅侍萍,又想看看梅侍萍的遺物。這細節發生前就是他要蘩漪吃藥,蘩漪不肯而大吵一場。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一個老頭子,自己家庭生活一點不幸福,一個妻子神經兮兮的,他惱火,又發不出來,看看妻子發了一通脾氣以后,他想想還是前面一個老婆好,這種心情很正常。然后,你可以看到,他在家里一直保持了梅侍萍當年的生活環境,家俱的擺設,包括生活習慣,就說明他心里一直沒有忘。我們后來很多學者用階級分析的眼光來看,周樸園是個壞蛋嘛,他是虛偽的,他要騙人,所以他這么做。他是吃飽了這么做!如果他虛偽,他根本用不著這樣騙人,這很累嘛!這只有出于自己內心的愛情,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心里沒有這種巨大的傷痛,他沒法理解周樸園,也沒法了解這樣一種心理。正好那個時候魯媽到了這個家。蘩漪不知道這個情況,就隨便拿了件雨衣給周樸園,周樸園說不是這件雨衣,我要找另外的,就碰到了當年的梅侍萍。這一段非常精彩!當周樸園看到魯媽的時候,他腦子里就馬上想起當年的情人,可是他當然是認為自己情人已經死了嘛,不會想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當年的梅侍萍,但因此就勾起他的懷舊情緒,所以他就問她,“你貴姓”;“你好像有點無錫口音”;“三十年前,在無錫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我想打聽打聽”。他是這么問起來的。魯媽早就知道他就是周樸園,魯媽是非常希望他認出她來,可是她也不敢認,所以這兩個人就開始打啞謎。打啞謎過程中,周樸園忽然發現跟這個傭人話說太多了,趕快要把它收回來。周樸園開始說:“一個年輕小姐,……有一天夜里,地投水死了”。魯媽就故意刺他說,“她不是小姐”,“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是“因為不名譽的事情被人家趕出來的”。那么他說“我們想把她的墳墓修一修”。你看,這兩個人說話,周樸園是越來越沉浸在懷舊的感情當中,而魯媽在刺激他的時候,實際上也情不自禁地陷入到懷舊當中。最后周樸園說:“你先下去,讓我想一想”。實際上老頭子要孤獨,要一個人獨自去懷舊,去回味自己的感情。可是魯媽那個時候就不可能悄然而走。如果真的是像我這樣解釋的,她以前是寧折不彎,抱了這樣一種堅強的心情離開這個家庭的,可是經過30年,她對于周樸園本人沒有什么恨,當她發現周樸園到現在還在想念她,她就忍不住了,故意要把自己的身份亮出來,“老爺那種綢襯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后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的?”等等,身份就暴露了,周樸園就“徐徐立起”,顫著聲:“哦,你,你,你是——”大家發現嗎?這時候的魯媽說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話,她說:“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我當時讀了這句話很感動,真是精彩啊!一個婦女已經相隔了30年,人事滄桑,已經做了幾十年老媽子,已經變成了一個老太婆了,可是在她以前的情人面前,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已經老得連你也認不出來”,她心疼的是我已經那么蒼老了,變得那么難看了,連你是我那么親的人也認不出了,“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當年的侍萍一定是以漂亮吸引了周家大少爺的。曹禺真是絕了,怎么能寫出這樣好的話!可是就在那個時候,周樸園突然說了一句很煞風景的話“你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