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4單元家鄉文化生活4.3參與家鄉文化建設課時作業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高中語文第4單元家鄉文化生活4.3參與家鄉文化建設課時作業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高中語文第4單元家鄉文化生活4.3參與家鄉文化建設課時作業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高中語文第4單元家鄉文化生活4.3參與家鄉文化建設課時作業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高中語文第4單元家鄉文化生活4.3參與家鄉文化建設課時作業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參與家鄉文化建設基礎積累練下面是某班同學在本市報紙上搜集的資料,根據要求完成題目。江山市現有19個鄉鎮(街道),295個行政村,已建成鄉鎮一級的文化廣場4個(新塘邊鎮、壇石鎮、賀村鎮、峽口鎮),村一級的廣場66個,功能較全并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廣場5個(鳳林鎮白沙村、鳳林鎮政棠村、大陳鄉早田畈村、四都鎮傅筑園村、賀村鎮永興塢村),目前投資最大的文化廣場約120萬元(鳳林鎮白沙村),投資最小的不足10萬元。計劃擴建提升的文化廣場66個,近期計劃建設鎮、村兩級文化廣場178個。1.下列各項是該班同學對材料中有關文化廣場建設現象的討論,你認為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種廣場建設給村民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文化舞臺,凸顯了鄉村文化建設的新景觀。B.這種廣場建設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村民的精神狀態,提升村民文化生活的質量。C.這種廣場建設強調了地方特色文化,能增強村民的認同感,提升鄉村凝聚力。D.這種廣場建設雖然數量不少,但內涵不足,應規定鎮、村兩級文化廣場最低投資標準。2.下列各項是該班同學對文化廣場建設提供的建議,其中意見不合理的一項是()A.將本地歷史名人、民間故事等鄉土元素融合到文化廣場建設中。B.提升廣場的服務功能,讓廣場不僅是村民鍛煉的場所,還是求知的地方。C.進一步擴大面積,提高亮化、美化水平,向城市廣場看齊,突出視覺空間效果。D.修建文化墻、宣傳櫥窗,聚集文化資源,定期開展文化活動,鼓勵村民參與。3.與下列詩句描寫的中國傳統節日對應正確的一項是()①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宋·歐陽修)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③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王安石)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維)⑤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唐·孟云卿)A.①元宵節②中秋節③端午節④寒食節⑤重陽節B.①中秋節②元宵節③春節④寒食節⑤端午節C.①元宵節②中秋節③春節④重陽節⑤寒食節D.①中秋節②元宵節③端午節④重陽節⑤寒食節4.根據文章內容,填寫下面結構思維導圖的空缺部分。答:5.當前,鄉村文化還存在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例如:賭博風氣嚴重,農村30%的農民通過打撲克、搓麻將賭錢;從事迷信活動,認為“信鬼神可以不用治病,有神保佑就好”。針對這類情況,請你就鄉村文化建設給出三條建議。答:素養提升練一、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堅持全面動員與有序推進相結合。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是一個①、不斷養成的過程,對待鄉村文化振興,我們既要保持②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也不可③,一味追求快,搞成新的“大躍進”。工作中,要堅持規劃先行,時間服從質量,④,久久為功。堅持黨政主導與農民主體相結合。(),讓農民“熱起來”,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積極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濃厚氛圍。要切忌簡單代替農民選擇,調動億萬農民最大限度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①②③④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鄉村文化振興靠的是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和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兩方面B.鄉村文化振興不僅要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更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C.鄉村文化振興既要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又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D.不僅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更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對鄉村文化振興很重要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答:(二)語言文字運用Ⅱ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前不久,已定居海外的張先生回到家鄉紹興,想去看看他們祖輩在這里生活的場景。可是很遺憾,村莊已拆遷,村莊原址矗立著即將完工的高樓。張先生想拍照留念都不行,因為高樓掛的是新名稱,原來村莊的名稱已經不再保留。4.假如你是紹興某校的學生,向紹興地名委員會了解事實情況。下面三種提問方式,你覺得哪一種最好?說說你的理由。①有些人認為,拆遷后村莊都沒有了,就沒必要保留村莊名稱,保留也沒有任何價值,你怎么看?②××您好,拆遷后村莊名稱的保留是一個很值得關心的話題,您能不能談談自己的看法?③××您好,我之前跟您聯系過,跟您說了張先生回故鄉紹興遇到的事,估計您對張先生的遺憾也有所了解。關于部分村莊拆遷后村莊名稱是否保留,我很想知道,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答:5.請你以“最是村名是鄉愁”為主題,給紹興地名委員會寫一封建議書,力求保留村莊名稱。答:二、課外拓展深練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材料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尋找失去的家園”成為一種旅游時尚。古村古鎮旅游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遺跡等受到游客喜愛。但是旅游開發中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矛盾、傳承與商業化的博弈等,也給景區發展帶來了諸多限制。如何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實現古村古鎮的可持續發展?烏鎮對此做了有效的探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為“烏鎮模式”。烏鎮的具體做法可歸納為“遷、拆、修、補、飾”五個字。“遷”,搬遷歷史街區內必須遷移的工廠、大型商場、部分現代民居;“拆”,拆除不協調建筑;“修”,用舊材料和傳統工藝修繕破損的老街、舊屋、河岸、橋梁等;“補”,恢復或補建部分舊建筑,填補空白,連綴成整體;“飾”,各類電線、管道全部地埋鋪設,空調等現代設施全部遮掩。這“五字法”較好地恢復和保持了古鎮的原真風貌,是烏鎮的創意之舉。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烏鎮旅游開發的重要內容。景區專門開設30余個展館、工場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敘昌醬園、烏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續百年傳統的老作坊,親自參與古老的工藝品制作流程,仿佛自己已回到那遙遠而古老的年代。水上社戲、高桿船技、花鼓戲、皮影戲等傳統藝術展演眾多,書場戲臺等分布于景區的不同節點,游客可以駐足觀看,也可以參與體驗。拳船表演、堂會表演、打更體驗等,通過演藝、互動等多種形式展示民間傳統生活方式,讓茅盾筆下的家鄉風情鮮活地展現出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民間壽俗、婚俗等,既是傳統文化的凝練,也為人們開啟了體驗古鎮生活的路徑。歷史文化的傳承不是簡單的保留復制,古村古鎮文化旅游區一方面要傳承經典,另一方面還要融合現代元素,對文化資源進行提升。如張藝謀導演的印象系列文化實景演出,以真山真水為演出舞臺,以當地文化、民俗為主要內容,以演藝界、商業界大師為創作團隊,創造了全新的演出形式,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為中國旅游業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轉型提供了一種新模式。材料二浙江省是中國民宿業發展的先行者,截至2017年年底,該省民宿達16233家,參與就業創業農民近10萬人。“國家級生態縣”麗水市云和縣民宿業日漸崛起,散發著“磁吸魅力”。從2013年政府主推,到近兩年村民主動要求,云和縣以閑置農房、鄉土文化、綠水青山為“本”,興起民宿產業。以閑置農房為底色,2013年,云和縣開始鼓勵鄉村發展民宿業;至2016年,云和縣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使閑置農房有了“換顏”的條件。人們善用空閑農房,將山水之間充滿田園野趣的“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還原為天然憩息之所。在云和縣,帶有當地特色的民宿大量出現,如雨后春筍。據調查,中國農村約有四分之一的住房處于閑置狀態,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使老房子有依托,湖光山色更有活力。伴隨民宿熱浪,民宿粗放式管理、同質化等問題也不斷出現。在“千店一面”的背景下,2018年7月,云和縣正式發布《云和云居六頭民宿要求與評價》團體標準,這是全國首例民宿團體標準。該標準對民宿的基本要求、等級劃分、品牌使用等進行了統一規范。“六頭”指門頭、灶頭、床頭、木頭、石頭、田頭。“六頭民宿”與其他民宿最大的不同在于植入了地方文化,形成了系統、規范的民宿體系。在海拔300米的赤石村,18幢風格迥異的獨棟木屋——“云棲木屋”依山而建,與之渾然一體。其建設靈感源于云和縣本地的木玩文化。此外,抗戰文化、船幫文化等諸多本土文化也與木玩文化交相輝映。坐擁山光水色、“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云和縣的生態畫卷,而這畫卷只是“浙江綠谷”麗水市的縮影:蓮都區復活古村落興起民宿業;青田縣以華僑特色推動民宿業;景寧縣以畬族風情帶動民宿業……多年來,麗水市立足生態稟賦,以本土特色為根基,“爭奇斗艷”地發展民宿產業。據統計,目前該市已有農家樂民宿4000余家,從業人員4.7萬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30.2億元,同比增長31%。(取材于項菁的文章,有刪改)材料三盡管地處長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但擁有760多年歷史的南潯古鎮歷史風貌仍得以完整保護。其保護特別重視“以人為本”,目前仍有約7300戶、20000名原住民枕水而居,實現了傳統文化生態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其積淀的傳統文化也歷久彌新,滋養后人。千年古橋、百年民居,以一鎮之規模,坐擁超過20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這是南潯古鎮的一大特色和優勢。懿德堂、尊德堂、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眾多大氣宅第和典雅園林有序分布,當年名門大族的氣勢猶可窺見一斑。古鎮北部富有江南特色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間樓”依河岸分布,騎樓的進深、界墻的設置、石庫門的規模、門額的裝飾以及河埠的樣式等不盡相同,各具特色又互通一脈。騎樓建在路面上方作居室,下方地面留出供路人行走,體現的正是當地人“讓了一尺地,借得一方天”的大度氣質。對古鎮的保護始于20世紀50年代,從80年代開始,各方主動保護意識逐漸增強。2011年,南潯區成立古鎮管理委員會,并于2016年啟動古鎮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當地還展開區域整體水系與生態修復,還原古鎮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鄉特色。通過建筑保護與開放,古鎮名人崇文重商、信義向善、開放包容、敢闖進取的價值觀念和處世哲學,也重新煥發了生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早晨,潯溪中學的教室里傳來陣陣讀書聲,學生朗誦的正是《禮記》中的《大學》片段。學校深入挖掘南潯古鎮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開設拓展性課程,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得以更好地親近歷史,傳承古人思想精髓。靜水流深,優秀的精神文化財富在南潯正無聲傳遞,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南林花園,家風長廊前經常有社區居民駐足觀看。“孝老愛親”“鄰里和睦”“誠信做人”等平實的話語在長廊內集中展示,這些都是小區內居民的家風家訓。國務院參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馮驥才認為,古鎮保護不應背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的初衷,要讓被中華文明滋養的每一個現代人,都能建立起與歷史、國家、他人之間緊密的文化聯系,擁有建立在深厚歷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氣。暮色四合,小鎮逐漸結束了一天的喧鬧,重歸靜謐。騎樓下,連綿亮起的燈籠延伸向遠方,在燈影的流轉中,偶有行人悠然踱過,低聲細說著水鄉古鎮的變遷……適度開發的南潯古鎮保留了原汁原味,江南“大家閨秀”的優雅風姿猶在眼前,人文積淀觸手可及。因為保護與發展得力,南潯古鎮近年先后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等榮譽,并成為國內首個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鎮。(取材于何玲玲、魏一駿等人的文章,有刪改)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民間壽俗、婚俗等,拋棄了部分傳統文化,卻為人們開啟了體驗古鎮生活的路徑。B.麗水民宿業蓬勃發展印證了云和的“磁吸魅力”。C.合理利用閑置農房就是將湖光山色轉化為資本。D.南潯古鎮成為國內僅有的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鎮。7.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推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根據材料一,推知高公生糟坊、敘昌醬園、茅盾筆下的家鄉風情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B.根據材料一,推知高桿船技、花鼓戲、皮影戲、拳船表演、堂會表演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據材料二可知,木玩文化在云和縣民宿業的發展中一枝獨秀。D.據材料二可知,云和縣系統、規范的民宿要符合“六頭民宿”的標準。8.材料三中南潯古鎮的保護重視“以人為本”。下列語句分為四組,其中做法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以人為本”觀點的一組是()①始建于明代的北京皇家糧倉如今成為一座文化會所,承辦多種商務活動。②介休張壁古堡深入挖掘軍事文化、星象文化、可汗崇拜文化、宗教文化。③地處漢魏故城遺址的河南洛陽平樂村發展起農民牡丹畫產業,聞名全國。④云南團山村將部分民居第一進院落對外開放,第二進院落保留居住功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閱讀材料一,古村古鎮成為旅游熱點的原因有哪些?答:10.“鄉村振興戰略”是當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分條概述振興鄉村的可行途徑。答:三參與家鄉文化建設基礎積累練1.答案:D解析:“內涵不足”說法片面,材料中“功能較全并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廣場5個”表明這些廣場有文化內涵。“規定最低投資標準”不當,不符合實際,因為建設的文化廣場應根據鎮、村實際情況和經濟條件而定。2.答案:C解析:C項不合理。鄉村廣場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不宜向城市廣場看齊,搞大面積之類的建設。3.答案:C解析:注意各節日的風俗。①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詞,元夕即元宵節;②“共嬋娟”是中秋節;③“新桃換舊符”是春節;④“登高”是重陽節;⑤“子推”是寒食節。4.答案:①節日文化的調節與改進②節日文化具有多方面功能③修改舊節日5.答案:①改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②狠抓群眾文化活動,大力豐富節日文化,有序組織縣劇團、藝術團常年深入基層為群眾演出,組織文藝演唱、送書下鄉隊、電影放映等活動,帶動和活躍基層文化生活。③加快農村體育文化的建設和宣傳,組織農民開展體育活動。素養提升練1.答案:潛移默化時不我待一哄而上穩扎穩打解析:①潛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其他方面的感染、影響而發生變化。“不斷養成的過程”強調風氣慢慢發生變化的過程,填“潛移默化”。②時不我待:時間不等人,指要抓緊時間。根據后文語境“緊迫感”可知,填“時不我待”。③一哄而上:沒有經過認真準備和嚴密組織,一下子行動起來;比喻做事沒有計劃、沒有組織,大家亂糟糟地開始行動。根據后文語境“一味追求快,搞成新的‘大躍進’”可知,填“一哄而上”。④穩扎穩打:穩當而有把握地打仗(或做事)。語境“堅持規劃先行,時間服從質量……久久為功”說明是有把握、有步驟地工作,填“穩扎穩打”。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準確的能力。語段強調鄉村文化的振興,所以括號處應以“鄉村文化振興”為主語,排除D項;本段第一句話雖然講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應該將“黨政主導與農民主體相結合”,但從后面的文字來看,這一段強調的是農民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括號處應突出農民這一作用,從A、B、C三個選項來看,只有含有“不僅……更……”的關聯詞的句子突出了農民的重要作用。故選B項。3.答案:要切忌簡單代替農民選擇,最大限度調動億萬農民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兩處錯誤:一是狀語位置錯誤,應將“最大限度”放在“調動”之前;二是語序錯誤,應是“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4.答案:③最好。①缺少必要的禮貌。②帶有傾向性,且沒有突出問題的價值。5.答案:提示:建議書一定要寫出保留村莊名稱的理由和保留方式;理由應充分,方式應合理。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項,曲解文意,“拋棄了部分傳統文化,卻為人們開啟了體驗古鎮生活的路徑”錯,材料一第四段說的是“既是傳統文化的凝練,也為人們開啟了體驗古鎮生活的路徑”。C項,曲解文意,“合理利用閑置農房就是將湖光山色轉化為資本”錯,材料二第二段說的是“人們善用空閑農房,將山水之間充滿田園野趣的‘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D項,“僅有的”錯,材料三最后一段說的是“南潯古鎮……成為國內首個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鎮”。7.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能力。A項,“茅盾筆下的家鄉風情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錯,材料一第三、四段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烏鎮旅游開發的重要內容”“景區專門開設30余個展館、工場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敘昌醬園、烏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續百年傳統的老作坊,親自參與古老的工藝品制作流程”“拳船表演、堂會表演、打更體驗等,通過演藝、互動等多種形式展示民間傳統生活方式,讓茅盾筆下的家鄉風情鮮活地展現出來”,由此可知,“茅盾筆下的家鄉風情”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和論據關系的能力。①②承辦商務活動,挖掘星象文化、宗教文化都是現代生活快節奏化的表現,違背了“傳統文化生態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其積淀的傳統文化也歷久彌新,滋養后人”的宗旨。所以,排除帶有①或②的選項,這樣就排除A、B、D三項。9.答案: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②旅游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③建筑風格古色古香。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