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概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_第1頁
第一節 概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_第2頁
第一節 概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_第3頁
第一節 概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_第4頁
第一節 概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概述

作為創作方法,在西方文學中古已有之。但作為文藝思潮,則主要產生和繁榮于十九世紀初期,一般泛指十八世紀末至1830年這段時間,開始是法國大革命,結束是法國七月革命。此后,在某些國家仍有斷斷續續的發展。但作為主流已讓位于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了。

社會歷史狀況:是歷史大變革的動蕩時期,主要矛盾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斗爭。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以暴力手段推翻了波旁封建王朝,這大大鼓舞了各國的進步力量,一時間反封建斗爭,資產階級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不但德國俄國意大利如此,甚至波蘭,匈牙利,希臘等弱小國家也都紛紛燃起爭取自由和民族獨立的斗爭烽火;就是在資本主義秩序已基本確立的英國,由于勞資矛盾的加劇,也發生了以搗毀機器為特征的自發的工人運動。1825年由俄、奧、普等國組成神圣同盟打敗了拿破倫帝國,使波旁王朝得以暫時復辟。但只維持了15年,在1830年7月26日至28日的三天中,就又被人民群眾摧枯拉朽的推翻了。這標志西歐資本主義對于封建主義的斗爭取得了最后勝利。1848年,爆發了席卷歐洲的大革命,自此以后,歐洲其他國家也先后向資本主義過渡,社會主要矛盾也轉變為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

歷史趨勢: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最終勝利。

歷史特點:新舊交替。19世紀歐美的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1、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產生的社會文化原因:

首先,它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是法國大革命的自由精神在文學上的表現)。①法國大革命標榜的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迅速傳遍歐洲,深入到人們的意識中。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的要求。對個人獨立和極端自由的強調,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②《人權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競爭的法則,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耽于好夢和幻想。③對貴族來說,大革命使他們失去了天堂,而對于資產者,小資產者來說,法國革命后的現實也使啟蒙思想家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歸于破滅。一種普遍的悲觀頹唐、失望苦悶的情緒在各階層中悄悄滋生。這種社會心理為浪漫主義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④法國大革命對一些作家直接產生了影響。其次,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歐美浪漫主義文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①德國古典哲學的基調是唯心主義,它的理論體系本身就是哲學領域的浪漫主義。其夸大主觀的作用,強調天才、靈感和主觀能動性等等,甚至把主觀精神提到派生物質世界的地位。②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則看透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和不合理,從而勾畫,鼓吹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幸福的空想的烏托邦。這些都為浪漫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第三,上個世紀的啟蒙運動實際上也為浪漫主義的出現作了準備。就流派的演變來說,浪漫主義是對17世紀以來占文壇主導地位的古典主義的“反抗”,而這面反抗的旗幟最先是由啟蒙作家樹起的。萊辛,狄德羅的“市民悲劇”;菲爾丁的“散文滑稽史詩”。18世紀英國感傷主義文學,法國盧梭的“主情文學”和德國狂飆突進文學對浪漫主義思潮的產生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它們崇尚感情,強調個性自由,迷戀大自然,可以說是浪漫主義的先導。

盧梭:“我們因為感情而顯得偉大了”,“啊,感情啊,沒有受到你的撞擊的人有著怎樣的鐵石心腸啊!”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思想特點第一、個性解放是其高舉的旗幟,以反對社會對人的精神束縛和壓迫,這是其宣揚的時代精神。對個人獨立和極端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浪漫主義運動從本質上來講,目的在于把人的人格從社會習俗和社會道德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古典主義、啟蒙文學第二、從民主的立場,或者從留戀舊制度的立場,抨擊封建制度或者資本主義的罪惡現象。資產階級所傾向和貴族傾向兩類作家(積極、消極)。人道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第三、酷愛描寫中世紀和以往的歷史。但并不重視是否反映歷史的本質面貌,他們往往擷取歷史的一個小插曲,在此基礎上任憑作者自由馳騁。司各特、雨果、大仲馬。第四、偏重于描寫自然風光,厭惡資本主義文明和現實,標舉盧梭“回歸自然”的主張。自然風景是與內心活動有密切聯系的,他們不是為了風景而欣賞風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特點

第一、強調個人感情的自由抒發,有強烈的主觀性。浪漫派作家認為古典主義宣揚的理性束縛了文藝,于是把抒發感情置于首要地位。布瓦洛:“首先必須愛理性;你的文章永遠只憑理性才能獲得價值和光芒。華茲華斯:“一切好詩都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喬治桑與福樓拜的爭論。與之相聯系,浪漫主義還標舉想象,與傳統的摹仿說相反,追求獨創,表現。抒情的、理想的。第二、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突破文學描繪現實的范圍。重視民間文學——擷取題材,學習表現手法。采用民間口語民歌韻律創作。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首創詩體小說,抬高抒情詩的地位。第三、浪漫主義文學慣用對比和夸張,重視丑的美學價值。雨果。浪漫作家喜歡強烈的藝術效果,喜歡異乎尋常的情節,描寫異乎尋常的事件,刻畫異乎尋常的性格,喜歡氣氛緊張,色彩濃烈,為了取得驚人的效果,在某些作家那里,恨不能把一說成十,把一滴水變成汪洋大海。第四、憂郁感傷的情調為浪漫派作家所愛好。對于社會的不滿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德國是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發源地。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具有濃厚的唯心主義思想和宗教色彩。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浪漫派(耶拿派)。1798年,施萊格爾兄弟在耶拿創辦刊物《雅典娜神殿》,形成一個文學中心。重要的作家還有:諾瓦利斯、蒂克。施萊格爾兄弟是浪漫主義理論家。諾瓦利斯則是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宗教色彩很濃。被海涅稱為“死亡詩人”,因為他歌頌死亡。

我寬恕嫉妒,但絕不寬恕悲哀——

啊,我說不出我怎樣沉湎于變形的狂喜,沉湎于美麗的獻身死亡的感覺!啊,我的兄弟!可不是嗎?從認識死亡——

欣然把它擁抱的時日已經來臨,那時人人會覺得,生不過是愛的預兆,死則是新婚之吻,而肉體的腐爛是愛噴出的熾漿,它以一個丈夫的深情在婚房里脫掉我們的衣裳。情人蘇菲早逝,把諾瓦利斯投入了絕望的深淵。在談到愛人之死時,他說:“這也是我的墳墓,我全部的歡樂和希望,我的生命和愛情也一起埋葬在這里了。”在為悼念情人所作的《夜的頌歌》一詩中,諾瓦利斯寫道:“用精神的熾焰焚化我的肉體吧,我好更輕快、更親切的和你結合在一起,永遠過著新婚之夜。”中期浪漫派(海德爾堡浪漫派)。1805年以后形成。代表有布倫塔諾、阿爾尼姆和格林兄弟。重視收集中世紀以來的民歌和民間傳說。重要的作品:布倫塔諾和阿爾尼姆合編的民歌集《男孩的神奇號角》;格林兄弟合編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格林童話)。后期浪漫派。1809年以后,以柏林為中心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創作格調日漸提高。小說霍夫曼善用荒誕離奇的情節來反映現實,著名作品有《金罐》、《雄貓穆爾的人生觀》。他是德國浪漫派中對歐美文學影響最大的一位作家。沙米索出身于法國貴族,他是德國浪漫派中更多進步傾向的作家。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作家是亨利希·海涅。1833年發表《論浪漫派》,結束了浪漫主義在德國文學中的統治地位。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在19世紀的頭30年里,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是歐洲成就最高的文學。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較早,工業革命最先發生,資本主義社會的消極因素最先得以表現。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具有僨世疾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傾向。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是所謂“湖畔派”三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他們對法國大革命是先支持后反對,對資本主義文明及人與人之間的現金交易關系極為反感,接受了盧梭“回歸自然”的口號。作品中具有很強的“自然崇拜”傾向。1798年由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謠集》以及1800年華茲華斯為其所寫的序言的出版,標志著英國浪漫主義文藝運動的開始。1815年左右,英國詩壇上崛起了另一代浪漫派詩人。其主要代表有拜倫、雪萊、濟慈。他們將英國浪漫主義推向了高峰。這三個詩人跟“湖畔派”詩人大不相同。他們始終忠于法國革命的理想,反對專制暴政,同情人民的苦難,支持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傾向。但在表現手法上又各有特色。雪萊(1792-1822)生于貴族之家,在牛津大學求學期間因發表《無神論的必然性》而被開除。著有長詩《麥布女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