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體征的測量ppt_第1頁
生命體征的測量ppt_第2頁
生命體征的測量ppt_第3頁
生命體征的測量ppt_第4頁
生命體征的測量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命體征的測量骨一科劉嬌生命體征的內容脈搏體溫血壓呼吸它們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論哪項異常都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時某些疾病也可導致這四大體征的變化

一體溫(T)

水銀體溫計

電子體溫計

紅外線測溫儀部位平均溫度

正常范圍口溫37.0℃36.3~37.2℃肛溫37.5℃36.5~37.7℃腋溫36.5℃36.0~37.0℃

正常體溫腋測法: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擦干腋窩汗液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于腋窩頂部,囑患者屈臂過胸,夾緊體溫計囑病人不能亂動10分鐘后讀取

正常人的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生理情況下,早晨略低,下午或運動和進食后稍高。老年人體溫略低,婦女在經期前或妊娠時略高。異常的體溫

1.體溫過高37.4—38℃為低熱

38—39℃為中度發熱

39—41℃為高熱

41℃以上為超高熱體溫升高多見于肺結核、細菌性痢疾、支氣管肺炎、腦炎、瘧疾、甲狀腺功能亢進、中暑、流感以及外傷感染等

2.體溫過低當體溫低于35℃時稱體溫不升多見于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甲狀腺功能減退,重度營養不良,在低溫環境下中暴露太久等。發熱過程及表現發熱過程

特點主要表現體溫上升期產熱大于散熱

皮膚蒼白,干燥無汗,畏寒,甚至寒戰高熱持續期產熱和散熱在較高水平上趨于平衡

面色潮紅,皮膚灼熱,口唇干燥,呼吸脈搏增快,頭痛,頭昏,食欲不振,全身不適退熱期散熱大于產熱大量出汗皮膚潮濕臨床中常見的四大熱型

稽留熱間歇熱弛張熱不規則熱稽留熱體溫持續在39-40℃以上達數天或數周,日波動不超過1℃。見于傷寒、大葉性肺炎高熱期。間歇熱體溫驟然升高至39℃以上,持續數小時或更長,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個間歇,體溫又升高,并反復發作,即高熱期和無熱期交替出現。常見于瘧疾等。弛張熱體溫常在39℃以上,日波動超過2℃,體溫最低時仍高于正常水平以上。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及化膿性感染等。不規則熱發熱無一定規律,且持續時間不定。常見于流行性感冒、可見于結核病、支氣管肺炎等。測量體溫的注意事項(1)測量前清點體溫計數量。檢查體溫計有無破損,水銀柱是否都在35℃以下。(2)測量前20—30分鐘應避免劇烈運動、進冷熱飲料,做冷熱敷、洗澡、坐浴、灌腸等。(3)嬰幼兒,意識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測體溫時,護理人員應守候在患者身旁(4)發現體溫與病情不符時,應當復測體溫脈搏正常值二脈搏(P)1歲以下130—150次/分2-3歲110—120次/分4-7歲80-10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異常脈搏

1速脈成人脈搏≥100次/分生理情況情緒激動、緊張、劇烈體力活動(如跑步、爬山、爬樓梯、扛重物等)氣候炎熱、飯后、酒后等病理情況發熱、貧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2.緩脈成人脈搏≤60次/分顱內壓增高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3.脈搏消失(即不能觸到脈搏)多見于重度休克多發性大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測量脈搏的方法最常選用橈動脈搏動處先讓病人安靜休息5—10分鐘,手平放在適當位置,坐臥均可。檢查者將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并齊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橈動脈處,壓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動脈搏動為宜,數半分鐘的脈搏數,再乘以2即得1分鐘脈搏次數測量脈搏的注意事項

偏癱患者應測健肢異常脈搏、危重患者需測1min脈搏弱難測時,用聽診器聽心率1min脈搏出現短絀時,應由2人同時測量,記錄方法為“心率/脈率”脈搏短絀病人的測量三呼吸(R)成人16—20次/分1歲以下30—40次/分2-3歲,25—30次/分兒童的呼吸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逐漸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數與脈搏次數的比例為1∶4

呼吸頻率的改變

1.呼吸增快(>24次/分):見于情緒激動、運動、進食、氣溫增高。異常者見于高熱、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貧血等。

2.呼吸減慢(<12次/分):見于顱內壓增高,顱內腫瘤,麻醉劑、鎮靜劑使用過量,胸膜炎等。

呼吸深度的改變深而大的呼吸為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尿毒癥時的酸中毒

呼吸淺見于藥物使用過量、肺氣腫、電解質紊亂等。測量呼吸的注意事項(1)由于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識控制,所以測呼吸時不應讓患者察覺(2)小兒及呼吸異常者應測1min(3)呼吸微弱或危重患者,可用少許棉花置于鼻孔前觀察棉花被吹動的次數,測1min

四血壓(BP)流動的血液對單位血管壁所產生的側壓力即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

大多數成人使用的血壓計袖帶長24cm、寬12cm

血壓正常值(成人安靜時)收縮壓90—140mmHg(12.0-18.7kpa)舒張壓60—90mmHg(8.0-12.0kpa)換算kPa×7.5=mmHg;

mmHg×0.13=kPa

身體不同部位右上肢高于左上肢(10-20mmHg)下肢血壓高于上肢(20-40mmHg)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為脈壓差脈壓差正常值

(30~40mmHg)脈壓增大:常見于主動脈硬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動靜脈竇,甲狀腺功能亢進脈壓減小:常見于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環衰竭血壓異常

1.高血壓:是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增高而言的。成人的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稱高血壓。臟器無癥狀,屬原發性高血壓病;如出現心、腦、腎等其他器官病變的屬繼發性高血壓病。2.臨界性高血壓:收縮壓(140—160mmHg)舒張壓(90—95mmHg)

3.低血壓:收縮壓≤(90mmHg),舒張壓≤(60mmHg)測量血壓方法血壓測量法一般選用上臂肱動脈為測量處,保持血壓計零點與被測肢體肱動脈及心臟處于同一水平位置臥位時平腋中線,坐位時平第四肋,血壓計袖帶松緊以一指為宜,袖帶下緣距肘窩2-3厘米保持測量者視線與血壓計刻度平行,做到“四定”血壓注意事項首次就診應測量左右上臂血壓,以后通常測量高度數一側,必要時加測下肢的血壓。影響其他:情緒、運動、冷熱敷、沐浴等情況,如有上述活動需休息20-30min.生命體征測量的操作流程一儀表服裝,鞋帽整潔,儀表大方二接到醫囑二人核對三評估到病房評估病人核對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腕帶,自我介紹:您好,我是您的責任護士,我是***,一會兒我要給您測量生命體征,包括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您不用緊張,是否有高血壓病史.基礎血壓多少.在三十分鐘內您沒有劇烈運動、進行冷熱敷、吃過涼過熱的食物?有沒有淋浴?檢查腋下有無破損、傷口、出汗;檢查測量脈搏部位肢體活動度,有無皮膚破損,檢查被測量血壓側肢體有無偏癱、功能障礙、皮膚有無損傷;操作環境是否安靜光線充足護士回治療室后,六部洗手法洗手四報告評估結果床號,姓名,診斷,于今日入院,遵醫囑給予測量生命體征,患者神志清楚,能正確回答問題,肢體活動自如,皮膚完好,半小時內無劇烈活動,未有高血壓病史,基礎血壓是?,腋下無汗,皮膚無破損,患者同意并配合此項操作,操作環境整潔,安靜,安全,光線充足(報告后洗手)五準備用物準備:清潔干燥治療車、快速手消、大治療盤:容器兩個(一個是清潔容器、一個為盛放使用后體溫計)、紗布、手表(有秒針)、體溫計(水銀柱已甩至35°并檢查)、、檢查并擦干體溫計

血壓計、聽診器,記錄單、筆-----檢查血壓計、聽診器(口述)

六操作過程1核對并向病人解釋,給予舒適、安全臥位,并注意保暖

2體溫測量:協助患者解開衣物,擦干腋下,將體溫計水銀端放置于病人腋窩深處貼緊皮膚。解釋:體溫計請您夾好,您不要動,過十分鐘以后我會給您取出體溫計,現在給您測量脈搏

3測量脈搏:

協助患者手臂放松,手臂向上,護士將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端放在病人的橈動脈表面,計數30秒。

4測量呼吸:

測量脈搏后手仍然按在病人的手腕上,觀察患者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一呼一吸為一次,計數為30秒。5測量血壓:

協助患者取臥位或坐位(被測肢體的肱動脈、心臟、血壓及零點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坐位時平第四肋,臥位時平腋中線)

協助患者暴露被測肢體

打開血壓計開關,驅盡袖帶內空氣,正確捆綁袖帶于測量部位(袖帶下緣距肘窩上2-3cm;袖帶松緊度,以可以放心一指為宜),聽診器胸件置于肱動脈搏動處,輕加壓(操作者蹲下,使目光與水銀柱平行)松開氣門勻速緩慢放氣,速度以4mmHg為宜,同時聽搏動音并雙眼平視水銀柱下降所指刻度,當聽到第一聲搏動,所指刻度數值為收縮壓,繼續放氣當聽到聲音突然減弱或消失時,所指的刻度為舒張壓協助患者安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