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與景觀的融合_第1頁
城市文化與景觀的融合_第2頁
城市文化與景觀的融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文化與景觀的融合

1柳河縣的河流劉河位于吉林省東南部,位于長白山區與松遼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占地3289平方公里。柳河歷史悠久。從4000年前的西周肅慎氏至今,經千年朝代更迭,歷史滄桑,至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建縣,距今已近百年。一統河——流經柳河縣城區的主要河流;是柳河人民的母親河。近期由于一統河兩岸缺少管理和規劃,致使河道荒蕪,污水橫流、雜草叢生,為避水患,沿河兩側修筑了筆直的護岸。2規劃和設計范圍本次一統河規劃的范圍,西起柳興大橋,東至鐵路橋,全場6.6公里。3設計原則的確定(1)以《柳河縣總體規劃》為依據進行一統河規劃設計的原則;(2)防洪優先的原則;(3)環境優先的原則;(4)文化作為設計底蘊的原則;(5)功能決定尺度、三維立體設計的原則;(6)活動親水原則;(7)技術更新原則。4“三化”—規劃設計理念“以人為本,天地人和”。通過重新審視人與大地、河流之間的關系,我們重新契合人、自然、文化三者之間的平衡統一,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面。5規劃和設計目標(1)自然生態之一統河;(2)文化傳承之一統河;(3)生活游憩之一統河;(4)城市名片之一統河。6服裝位置一條情溢于山,趣寓于水,傳承著柳河發展文脈的“生態玉龍”。7景觀園的規劃根據一統河兩岸的用地性質和柳河的歷史文化,將一統河景觀帶概括為“一帶、三境、四區、十二園、二十二景。一帶:為沿一統河兩岸景觀帶。三境:為規劃后的一統河景觀帶達到的三種意境,即文化意境、山水意境和生態意境。四區:為歷史溯源景觀區、柳河文化展示區、詩意山水風情區和自然生態體驗區。十二園:是根據柳河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元素,形成的具有柳河特色的十二處景觀園,分別為“柳水尋源景觀園、滄桑百年景觀園、玄武遺風景觀園、墨染晴川景觀園、柳水醇香景觀園、碧水金田景觀園、龍崗煙芳景觀園、意境山水景觀園、詩意山水景觀園、印象山水景觀園、花月風荷景觀園、百樹爭春景觀園。二十二景:為“柳水之源、百年滄桑、歷史回眸、玄武遺風、瀚海華章、碧水晴帆、柳河水街、蓮舟醉晚、舉杯邀月、醇香悠遠、葡風春韻、碧水金田、龍崗煙芳、龍崗之魂、上善若水、碧湖秋色、賞春雅苑、鐘靈蘊秀、柳河印象、花月風荷、七色花塢、百樹爭春。”7.1追溯歷史街區位于一統河上游,柳興橋與軍民路之間,全長1.5公里。一統河是柳河城市與歷史的發源地。此區以追溯歷史,展現柳河的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為主題進行設計。展現歷史之一統河。規劃包括“兩園三景”:兩園:“柳水尋源”景觀園;“滄桑百年”景觀園。三景:柳水之源、百年滄桑、歷史回眸。7.2城市河道的設計目標位于軍民路和前進路之間,全長2.0公里。是城市最中心的位置。由于歷史的原因和防洪的需要,此段被建設成兩側高墻林立的溝渠,人們沒有活動的空間和休閑的場地,親水天性沒有得到滿足。本次規劃的重點除了對一統河城區段的總體設計外,最主要的就是在現狀河道的改造上,使之服務于百姓,服務于城市的各種功能,打造城市的形象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通過現狀分析和對城市的研究,我們確定了以柳河文化為主題設計此區。對柳河的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和提升,將之融入到城市的血液之中,使之變成城市固有的品質和內涵,從而提升柳河縣的城市魅力。規劃包括:五園十景。五園:“玄武遺風”景觀園;“墨染晴川”景觀園;“柳水醇香”景觀園;“碧水金田”景觀園;“龍崗煙芳”景觀園。十景:玄武遺風、瀚海華章、碧水晴帆、柳河水街、蓮舟醉晚、舉杯邀月、醇香悠遠、葡風春韻、碧水金田、龍崗煙芳。7.3意境山水風景園位于一統河中游,前進路和柳樹河之間,全長1.3公里。本段的防洪堤的設計采用二級灘地的形式。這樣就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景觀設計,形成濱水空間。柳河是山水城市,位于長白山北麓,南、北龍崗山之間,市區內有一統河、三道溝河和柳樹河,“兩山、三溪”可以說是柳河的寶貴自然財富。柳河已經將社會事業的發展目標定位為“打造山水宜居地。激情創業城”。所以我們根據柳河縣的山水特色,提出詩意山水的概念,將柳河縣的山水景觀進行提升,打造詩意山水文化名城。根據所要表達的意境的不同,此區分為三園六景。三園:“意境山水”景觀園;“詩意山水”景觀園;“印象山水”景觀園。六景:龍崗之魂、上善若水、鐘靈毓秀、碧湖秋色、賞春雅苑、柳河印象。7.4采用二級灘地形式位于一統河下游段,柳樹河與鐵路橋之間,全長1.2公里。兩岸為城市工業用地及規劃工業用地。本段的防洪堤的設計同樣采用二級灘地的形式。景觀的規劃以植物景觀為主,通過喬灌花的搭配,結合園路、小的廣場及亭臺,形成生態的空間。此區分為兩園兩景。兩園:“生態濕地”景觀園;“百樹爭春”景觀園。兩景:花月風荷、百樹爭春。8中心景觀區和濕地植被區以當地鄉土樹種為主要植物材料,層次式搭配,粗放式管理,多用地被植物少用草坪以節省養護成本。根據一統河設計景觀表達特征的不同,將全段分成三個類型區域:一般植被區、中心景觀區和濕地植被區。一般植被區:以體現各類植物的自然式搭配為主。植物種類涵蓋了喬木、灌木、地被、花卉、水生植物、常綠植物等各個種類。中心景觀區:位于城區中心段,以規則式種植為主,配合廣場空間營造現代城市氣氛。種植特點是規則與不規則的樹陣、模紋花卉、綠籬,以及能夠進行垂直綠化的各種藤本植物。此外室外花缽、花箱、花籃也是表達該區景觀效果的重要組成元素。濕地植被區:位于下游的工業區段,規劃濕地植被區有助于一統河發揮更大的生態效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