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園雅集圖》的宋代禮儀文化表現探究目錄TOC\o"1-2"\h\u21080緒論 331262一、宋代雅集文化概述 32478二、馬遠及《西園雅集圖》 416067三、《西園雅集圖》所表現的宋代文士雅集之禮 519172(一)美酒飲食表現的雅量高致 524662(二)宴飲樂舞表現的酣暢盡致 632431(三)詩詞唱和表現的瀟灑自在 78964(四)琴棋書畫表現的閑情雅致 79624(五)風景園林表現的山水逍遙 917945四、《西園雅集圖》表現宋代文士雅集之禮的評述 1018190總結 1119252參考文獻 11摘要:宋代文人群體多層次分布廣泛,依托各種社會關系與機緣,參加集會,使得宋代文人雅集的活動形式各異內容豐富。北宋王詵邀請了當時以蘇東坡為首的十六位文人名士在此一聚,并邀請大畫家李公麟將這次雅集畫了下來,名為《西園雅集圖》,后來馬遠又對《西園雅集圖記》進行了再創作。《西園雅集圖》可以被看作是文士內心精神世界的完整呈現,其間展示了宋代文人雅士深遠的文化情結,全面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真實的生活態度與理想追求。本文就借《西園雅集圖》,來分析宋代文士雅集之禮。全文共分為四個大章,首先對宋代雅集文化進行簡單概述,然后對馬遠及《西園雅集圖》進行介紹,闡述選取馬遠《西園雅集圖》作為文本分析的原因,隨后美酒飲食、宴飲樂舞、詩詞唱和、琴棋書畫、風景園林五個方面具體分析《西園雅集圖》所表現的宋代文士雅集之禮,最后對此進行總結評述,希望論文的研究對研究宋代文化及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有所幫助。關鍵詞:宋代文人;《西園雅集圖》;雅集;文化生活;審美情趣緒論隨著宋代社會變革的進行,整個社會呈現一種開放、包容、理性的風氣,文人士大夫雅集活動的群體不再是同一階層身份,而是延伸至商人、富民、平民等社會各階層。在雅集活動中,文人士大夫仍作為主導,表現出文人特有的自信與優越,但又不失和諧,體現了雅集群體的平等性。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十分豐富,除傳統的琴、棋、書、畫外,還有品茶、古玩鑒賞、賞花、聽曲等,他們時常聚集在一起,吟詩作畫,宴飲酬唱,稱為“雅集”,被譽為“千古第一盛會”的“西園雅集”正是如此。由于文人畫當道,“西園雅集”故事成為畫家們喜歡的題材,尤其李公麟、馬遠等人以駙馬王詵十六名士“西園雅集”為藍本創作的《西園雅集圖》,更成為新的繪畫典范。宋元豐初,駙馬都尉王詵邀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蔡肇、李之儀、李公麟、晁補之、張耒、秦觀、劉涇、陳景元、王欽臣、鄭嘉會、圓通大師游園。李公麟為之作《西園雅集圖》,米芾又為此圖作記,即《西園雅集圖記》。史稱“西園雅集”。常見的四種繪本分別是李公麟創作的水墨畫、米芾創作的扇面畫、馬遠創作的絹本淡設色畫、以及石濤創作紙本設色畫。后人稱《西園雅集圖》展示了宋代文人‘雅致’的生活特色和藝術魅力,米芾也說‘觀此畫的人不應只看畫技,更應關注畫中這些名士的風采’,這些名士所所展現的雅集之禮。在宋朝文人這里,他們安放心靈的方式,是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營造一個風雅的空間,雅集既是他們交游的方式,也是他們提升生活品質的途徑,是他們審美情趣的集中表達。一、宋代雅集文化概述雅,即中正,美好,合乎規范;集,意味會合,相匯聚。歲月悠然,余韻流風,芷兮雅集,就是一場以雅為訴求,以集為形態,尚雅之人以雅情、行雅事的聚會式體驗。在古代,雅集是文人、文士進行文化生活的一種常見方式,以慶賀、交誼為名義,以游藝、玩樂為目的,亦是一種雅文化傳統的自信和演繹。每一次雅集,都會有一個興由,春分立夏,中秋冬至,迎來送往,友朋離別,都可以成為雅集的因由。“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吟詠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由于集會活動參與主體的文人特質,使集會上升到“雅”化的層次。雖然不同時代,“雅”的含義也不盡相同,但雅集一直乃歷代文人所津津樂道之事,首創“文士雅集”圖像,當推東晉時期的顧愷之,據《歷代名畫論》記載,顧愷之曾作有《陳思王詩圖》,北宋末年,文人畫當道,“西園雅集”故事再次成為畫家們喜歡的題材,李公麟、馬遠等人的《西園雅集圖》更成為新的繪畫典范,在繪畫中描繪了文人雅士的生活。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為繁盛的宋王朝,掛畫、點茶、焚香、插花,是宋人雅集中常常出現的“四般雅道”,實質上正是以各種形態對美好生活的踐行和分享。二、馬遠及《西園雅集圖》介紹本文準備選用南宋馬遠所作的《西園雅集圖》,原因有以下幾點:一、雖然都是參照西園雅集故事繪制出的這一長卷,但從圖中所出現的人物看,同李公麟所繪《西園雅集圖》已經有所不同,時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馬遠所處的時代和西園雅集的時間比較接近,可以看出南宋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同時再現了北宋末年十六名士雅集的具體情形。二、雖然有人說馬遠的這幅作品是臨摹前人的,但從繪畫的技巧和本質表現來看,此畫并非臨摹,乃是再創作,即使有參考李公麟的作品,但精神面貌和繪畫技法已經與傳說中的李公麟的白描技法相差太遠,不可混為一談。三、從馬遠《西園雅集圖》的構圖以及表現出來的風格特色來看,不同于北宋末年李公麟所處時代的審美崇尚和風格特色,馬遠將自己最擅長的江浙山水特征融入了畫面,畫面中物象非常豐富,甚至細微的小草也被一一加以刻劃出來,樹木雜卉多以夾筆寫出,山石以大斧劈皴法為之,極顯江南方勁瘦硬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特色,將“邊角之景”以及“水墨蒼勁”的技法有機地融合起來,與李公麟所在的北宋末期的畫風拉開了很大的距離,頗具南宋時代的特色,可以成為時代的代表作。因此本文選用馬遠所作的《西園雅集圖》為代表。馬遠,字遙父,號欽山,南宋四大畫家之一。光宗、寧宗時歷任畫院待詔,其先輩均任畫院畫家。馬遠的《西園雅集圖》共分四段,右面起首近景部分作翠竹垂柳、溪水石橋,書童正下船搬運物件而來情形,一小童在舟中正欲撐篙而去,對岸行旅則驅驢緩緩而行。轉過溪橋竹林坡岸,便是王駙馬的西園,文人高士此時已經沉浸在雅集的興會之中。首先是蘇軾形象的出現,作蘇軾居前策杖徐徐過橋情形,面容沉郁而凝重,似乎有無限心事,兩小童一攜琴、一捧扇相隨。第三段為眾人觀看米芾揮毫作書的情形,諸文友或立或坐,凝神圍觀,共有文士僧侶十四人,侍女、書童等七人,這一段顯然為全卷的高潮所在。最后一段則作彈琴、策杖獨行、遠望文士情形,當為米芾所記載的三位高士形象,后有兩童正燒火烹茶。馬遠將作書者改為米芾,而將蘇軾以單獨策杖徐行的形象出現,顯然有抬高蘇軾的因素在,后段數人則改為三人,米芾題壁以及其他二位名士談話的形象均已不存,并且將十六位名士變為十八名士,侍女、書童的人數也大大增加。人物形象更加凝煉、事件更加集中的效果。三、《西園雅集圖》所表現的宋代文士雅集之禮(一)美酒飲食表現的雅量高致宋朝人講究優雅別致的生活,他們喜歡百忙里偷閑去瓦肆街坊里喝茶、飲酒作賦。生活就像瓷器一般精致,娛樂方式多種多樣。他們從來不會虧待自己,為了節省時間,早餐都會出去吃。吃完早餐便在街市中看大人小孩子玩游戲或者自己去茶棚里看斗茶、斗酒、吟詩。可觀,宋朝人飲酒方式真的是無所不有,這也就慢慢促成了飲酒的風氣,創造了繁榮的酒文。文化意蘊深厚的飲酒風氣及雅致生活:酒變成人們感情的慰藉,酒成為人際交往的橋梁和紐帶。宋朝對酒十分重視,人們酒宴極多,酒樓酒店大批涌現,極大促進了酒類的生產和技術革新。飲酒時的內容、玩法形式多樣,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飲酒習俗極為盛行。尤其喜歡喝“花酒”和“行酒令”。最常見的酒令有投壺、射覆、酒籌、酒牌、文字令,此外還有擊鼓傳花、手勢令、旌旗令、小酒令等等。同時茶事,是雅集文化中安頓這一方天地的核心所在:茶之始,本為飲品,卻在歷史不斷地發展中被融入了中國文人的生活態度、藝術品位,內核更有連接于儒、釋、道三家之生命哲思。茶禮舉其倫理,茶藝得其涵泳,茶道直入一味,自社會、自美學、自修行,有心者原都可從茶而入;而茶事之舉,從茶器、茶空間到行茶,處處皆為茶人內心之映現,而茶人亦由此映現以修整內心,從而既在茶中涵詠,又在茶中得到生命的提升。宋人點茶最講究時機,水一定要燒到微沸初漾的時候沖點到茶具中才最好,水太老或太嫩都不能達到理想效果。而且為了將茶葉和水更好的交融在一起,還需要打茶,所使用的工具稱為“茶筅”,大部分用竹制,也有金、銀、鐵等較貴重的材質。經過茶筅用力的打擊,茶水就會慢慢出現泡沫。沫餑和水紋出現的快慢是衡量茶優劣的重要標準,若沫餑潔白,且水紋晚露而不散者為上。據《宋史》記載,宋朝時期的茶葉大致可以分為兩類,“茶有兩類,曰片茶,曰散茶”。因社會階級的不同,宋人在飲茶習慣也不同,皇帝、士大夫階層以及其他上層社會群體多是以飲用片茶為主,普通老百姓則飲用散茶。宋代文人雅士杯酒作樂、吟詞遣懷,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出山游玩,喝酒喝茶吟詩作對,借酒遣懷,在暮春的時候和友人聚會,即興作詞一首,談天論地,聊人生感悟,表現宋代文人雅量高致的情趣。(二)宴飲樂舞表現的酣暢盡致宋朝有著具有時代特征色彩的宴飲文化,宴飲流程很多大致被分為三個部分:“前筵”、“后筵”和“尾聲”。這三個部分幾乎是所有的宴席會遵循的流程。前兩個部分都是親朋好友一起喝酒聊天,談家常的過程,應酬賓客,也有很多欣賞歌舞的活動,到了尾聲的時候就是進行奉茶、奉湯的流程。宴席座次按宋人以右為尊的習慣,會安排長者坐在宴席的右側位置。而一般的飯堂也是坐北朝南,右手的位置剛好就是整間飯堂的西側,則符合東翁西賓的規矩。在宋朝的飯局上開局了不可放肆,更不能一上菜就動筷,宋人講究“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宴席正式開始,主人首先舉杯說祝酒詞,客人也起立。再按客人的尊卑依次喝下這杯酒,這樣算作一巡。在宋朝的宴會上少不了禮樂的伴奏,主人在敬酒的時候,若是禮樂不停,主客都要一直端著酒杯直到聲樂畢,由此也可看出宴席間的隆重。一輪即為一巡,過了一巡方可動筷,主人先動,賓客才能吃。邊吃還要便回敬酒,直到過了三巡或五巡,宴會才可自由發揮。宴飲詞的產生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有著非常親密的關系,宴飲詞在整個宴席當中一直貫穿始終,主賓客的酬唱都與填詞緊密相連。樂舞助興常見于宴飲雅集之中,起到調節宴集氣氛,表達人們的感情的作用。宴飲雅集中的樂舞可分為自娛與他娛兩類,自娛多盛行于唐代,這也體現出唐代粗獷豪放的性格,而宋代主要是歌妓舞女的他娛,宴飲常燭光香霧,歌吹雜作,客皆恍然如仙游也,營造出一種夢幻癡迷的境界,表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游戲娛樂在宋代休閑氣氛中得以張揚,文人雅集中的游戲娛樂是休閑活動,更是文化現象。宋代投壺游戲風行,為文人士大夫所好。宋代盧鉞《投壺》詩曰:“離騷課罷便投壺,長日身心得自娛。”吳潛《憶江南》詩曰:“呼社友,長日共追隨。淪茗空時還酌酒,投壺罷了卻圍棋。司馬光更是撰寫了《投壺新格》,賦予投壺修身治心的文化內涵,可謂雅俗共賞的游戲娛樂活動。文人士大夫酒席雅集的娛樂活動繁多,游戲多是文人雅趣,需應答機敏、風趣詼諧。(三)詩詞唱和表現的瀟灑自在詩詞唱和作為文學創作和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從《西園雅集圖記》我們可以看到文人用詩歌唱和來作為主要的交流方式。文學集團的形成和文學流派的發展,都起到積極的影響和重要的作用。士大夫繼承先唐傳統,將詩歌唱和發展成為士大夫社交生活的常態,其唱和的主題、規則、方式、風格等,無不引領士人社會的唱和風氣,奠定了宋代詩歌唱和的基本形態,他們的唱和規范以及話語系統引領著整個社會唱和風氣與方向。唱和主題的選擇顯現出的是士人的視點與視野,唱和者對某一內容的頻繁關注以及各種互涉而差異性表達,會拓展深化此內容及其相關的文化內涵,詩歌唱和不僅要將已有文化濃縮在唱和之中,而且會通過唱和者的互相激發深化其相關的文化內涵。尤其是詠物唱和,唱和者們的博學以及才識、詩歌競技創變追求,聚焦在自然界的微物之上,每個詩人都見微知著地以各自的性情書寫,在多重而差異的表達中層層深入細細呈現,引人入勝地將讀者導入相關現場以及文化情境,比獨吟詩歌更具有文化厚度與質感。文人雅士通過對同一詠題、同一事物,通過彼此唱和來表達自我觀點與態度,增進彼此友誼。其形式豐富多樣,如依韻、次韻、接龍等。宋代著名的以詩詞唱和為主要內容的雅集活動如仁宗康定年間歐陽修、王洙、宋祁等七人春集東園詩詞唱和。宋祁《景文集》卷五中提到:“是集有三勝焉,地之時之...賓之三者先具,吾人所以擠天下細故,彷徉蕭散而自適其適也。”詩詞唱和雅集即興命題,宋祁得“筍”著力來描寫春季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的景象。詩詞唱和為主要內容的雅集體現在宴飲、交游活動之中,歐陽修自稱:“文僖公善待士,未嘗責以吏職,而河南又多名山水,竹林茂樹,奇花怪石,其平臺清.池上下,荒墟草木之間,余得日從賢人長者賦詩飲酒以為樂。”詩詞唱和,不拘形式,重在和意,激發文人的創作欲望與才華。(四)琴棋書畫表現的閑情雅致宋代琴棋書畫的根本屬性在于“雅”,是對傳統政治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刻意疏離或作次要輔助作用,所以最具高尚典雅文人氣質且最能反映文人審美情趣的“琴棋書畫”,成為了雅集必備的活動內容。“琴棋書畫”作為雅人四好,分別指琴瑟、圍棋、書法、繪畫四種藝術門類。文人是古琴音樂主要參與者,是文人士大夫階層特有的樂器。宋琰《山間偶成二絕》云:“山客一來塵想盡,水聲終日奏鳴琴”,又有北宋梅堯臣《張圣民席上聽張令彈琴》詩興大發所云:“一聽履霜霜滿足,再聽綠水聲緣谷”。不僅體現了琴瑟是雅集中的重要內容,還反映出宋代文人琴藝的高超水平。琴在宋人的生活中是普遍的,是宋代文人用來陶冶性情之物。借琴來抒發內心各種情感之物。宋代的很多皇帝都是古琴的熱愛者和收藏者,
如宋太宗趙匡義身邊有著被當時稱為“鼓琴天下第一”的朱文濟,
還將古琴的七根琴弦增加為九根。宋徽宗趙佶設立了“萬琴堂”,搜集南北名琴,其中就有唐代造琴名匠雷威造的“春雷琴”。名琴“復古殿”乃是宋琴中的翹楚,
最早作為宋太祖趙匡胤的掌上愛物,此琴形態柔美,音澤有力,時如鐵骨錚錚,又如青絲細縷,有御筆親題“御書之寶”篆刻于此琴之腹,視之為平復異族,建國昌盛之信物,代代相傳。
南宋時宋朝后世子孫于臨安建“復古殿”,在殿中撫琴慰藉故國難返之情,并親提“虞廷清韻”與“復古殿”于琴腹,是為琴名,也是借琴抒懷復國之情。棋,宋代是我國圍棋走向成熟、系統的開端,也是我國古代圍棋的第一次高峰,后經過千年的發展演化,圍棋戰術逐漸成熟和提高,對戰理論也趨于系統和完善。宋代李逸民編寫的《忘憂清樂集》正是集圍棋千年發展大成的第一部傳世經典。李逸民是宋代棋壇一代宗師,曾被欽點為翰林院棋待詔。“棋待詔”這一職務始于唐玄宗,宋代沿襲唐制,李逸民便是用他的《忘憂清樂集》記錄了宋代的棋弈盛況。宋代還出現了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經》,作者為北宋棋手、圍棋理論家張擬。宋代著名棋手還有山東濟陽人劉仲甫,字甫之。他是宋哲宗、宋徽宗時獨霸棋壇、所向披靡的大國手,居開封時為翰林院棋待詔,擅名20余年,人稱其技藝較唐代王積薪高“兩道”。他曾于1094年與名手楊中和、王玨、孫先會于彭城市樓聯棋,是我國最早的聯棋棋譜“成都府四仙子圖”。圍棋經歷朝完善,到宋代已與當今圍棋相吻合,文人士大夫雅集經常進行圍棋博弈活動。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對圍棋癡愛,“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戰罷兩奩收黑白,一枰何處有虧成”。超然于勝負,儒雅淡泊。書畫,文人雅集是諸多書畫名家施展的重要場所,書法與繪畫成為了文人士大夫生活中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歐陽修曾說:“自少所喜事多矣,終年以來,漸以廢去。或厭而不為,或好之未厭,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厭者,書也。至于學字為于不厭時,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賢者留意于此,不為無意也”。宋代書法,承唐繼晉,上接五代,開創一代新風。在延續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其一,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縛,而以自己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現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書風。蘇軾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黃庭堅的“凡書畫當觀韻”,強調“韻勝”,皆是此意。其二,有意將書法同其他文學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宋代書法大家同時又是文學家、畫家。蘇軾說“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他不僅認為書畫和詩一樣,是表現自我的手段,而且強調文學修養對提高書法藝術的作用。宋代的山水畫是古代山水畫創作的第一座高峰,
宋代的學者們都強調“格物致知”,也就是說講究追尋事物的根源。這種觀念也影響到了美術創作,于是就有產生了一大批強調寫生的畫家。這些畫家有個共同的特點,十分探究事物細節的描繪。比如畫家們發明各種山石皴法,研究設色技巧,極盡精微地描繪名山大川的體貌和內涵精神。宋代畫風的樹立是在北宋中晚期形成的,具體表現就是:繪畫的主題從人物轉為山水、花鳥,色彩從濃艷趨于水墨,境界從縟麗轉為空靈,技法從暈染轉為流動的線條。書法繪畫在宋代文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揮豪染翰一方面是賦詩吟諷的必備之事,另一方面又可標榜集會之雅趣。(五)風景園林表現的山水逍遙《西園雅集圖》除了人物,表現最多的就是景物,在《西園雅集圖》有大量的園林、高山、植物、插花等。宋代山水園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代表了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中的一個鼎盛階段。宋代在吸取前人的園林經驗和文化后,將宋代山水的詩詞、繪畫以及園林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寫意的山水園林文化,以及形成了新的文人審美觀念。文人士大夫階層看重清新脫俗的閑趣生活,從市井的喧囂中脫離出來,感受自然的魅力,體會在自然中的獨特心.境。而園林中的山水藝術也正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通過感受山、水等自然景物,形成自己的造園思想,并創造出符合其審美的山水園林,使其可逍遙在山林江河之間,得到心靈上的自在和滿足。在宋代園林景觀中利用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見樹當蔭,依山就勢,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園。在自然景觀規律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每種景觀要素。通過遵循水流的動態,山石的變化,樹木的長勢,輔以建筑和景觀構筑物為襯托,這不僅是宋代園林中的景象,更是文人墨客筆下詩詞、畫卷中所表現出的景象。宋代園林非常注意利用絢麗多彩、千姿百態的植物,并注意四季的不同觀賞效果。喬木以松、柏、杉、檜等為主;花果樹以梅、李、桃、杏等為主;花卉以牡丹、山茶、瓊花、茉莉等為主。臨水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叢等植物配置,不僅起綠化的作用,更多的是注意觀賞和造園的藝術效果。插花藝術脫胎于佛前供花的形式。供花獻佛是將鮮花作為裝飾或一種雅事的早期雛形。而宋代插花是一種普遍現象,從插花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插畫者的心境,可以直觀的反應出宋代的生活方式。插花藝術除了賞花,還有戴花、簪花、花宴、插花等文化習俗,這些文化在宮廷和民間都非常盛行,對于插花藝術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對于花材、顏色、結構、容器及意境都是有一定的要求,這種要求不是說插花要按照某種模式來,而是每種花都有它獨特的花語,花的顏色也是各種各樣。宋代的文人墨士推崇格物致知、修身養性的思想境界,希望在園林中能體現出自己的思想,并與其信仰契合。因此造園者將自身的情趣反映在山水園林中,使園林反映出其真實的藝術思想和生活認知。園林要素中的山石、水流、樹木等景觀,體現宋人超凡脫俗的造園思想。四、《西園雅集圖》表現宋代文士雅集之禮的評述宋代文人雅集的繁榮以宋代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為背景,逐漸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一部分,豐富的雅集內容反映出文人群體的特質與廣泛性,文人集會風氣的下移又不斷擴展了雅集的內容,使得集會更具文雅的氣質。雅集不再是交際與娛樂,更是文藝創作平臺。雅集活動產生了大量的文學繪畫作品,不僅推動了文學繪畫藝術的空前發展,更為深入了解宋代文人士大夫獨特審美精神提供了豐富資料。馬遠在《西園雅集圖》畫面中取得了人物形象更加凝煉、事件更加集中的效果。雖然圖像的主題是北宋末期的西園雅集故事,其實此卷作品已經是南宋文人士夫雅集的具體顯現,有著南宋時期文士雅集的真實情貌在其中了。北宋文事之盛,碩果累累,無過于元祐以后正式誕生的文人畫,影響后世近千年之久的諸多文人畫典范,亦在此時形成,“西園”作為文人文事的象征,也就具備了非同一般的意義。尤其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豐山實驗學校2025-2026學年三上數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愛的教育:心靈成長之路
- 行政事業單位與國有企業內部債權債務管理辦法解讀
- 2025屆寧夏回族吳忠市青銅峽市三上數學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說課:乘坐公交車社會教育
- 土地使用權買賣協議書
- 醫學專業藥理學科普知識測試卷
- 陶瓷行業智能化生產線與質量控制體系方案
- 騎電動車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建筑設計理念與規范實戰測試卷
- UL9540A標準中文版-2019儲能系統UL中文版標準
- 編輯或出版崗位招聘面試題與參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主要綠化樹種苗木質量(DB14-T 135-2005)
- 《售后服務體系》課件
- 售后服務人員培訓資料課件
- 肺真菌病護理病例討論
- 生命智能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房屋柜子定制合同模板
- 非遺漆扇扇子科普宣傳
- 用眼衛生(教學設計) 體育三年級上冊
- 小學六年級畢業班家長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