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神疾病與刑事責任
從馬克諾頓原則談起馬克諾頓原則的由來1843年5月,英國工人達尼埃爾?馬克諾頓射殺了首相羅伯特?比爾;行刺前,馬克諾頓已患有明顯的精神疾病,長期存在妄想和被害狂的癥狀;英國的法學理論對馬克諾頓刺殺首相的行為持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A必須追究刑事責任,B不應追究刑事責任;陪審團認定馬克諾頓基于精神疾病而刺殺首相的事實,法官最終判決宣告馬克諾頓不承擔刑事責任;判決同時表明,刑事審判應當嚴格區分純粹精神病學意義上的精神病和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精神??;必需對精神病學意義上的精神病和刑事責任意義上的精神病加以嚴格區分,構成馬克諾頓原則的核心思想馬克諾頓原則對當時歐洲各國刑事責任理論形成了巨大的沖擊,被看成是一種經典性的責任主義理論原則。馬克諾頓原則的基本內容一、患有無法理解自己行為性質的精神疾?。╱ndersuchadefectofreason,fromdiseaseofthemind)二、對于自己行為的本質和性質的無知(asnottoknowthenatureandqualityoftheacthewasdoing)三、有所知曉但無法了解自己的錯誤(hedidnotknowthathewasdoingwhatwaswrong)精神疾病與刑事責任能力一、精神疾病與刑事責任的相互關系,表現在疾病種類、發病時間、嚴重程度、責任能力的有無、責任能力的大小等各個方面,迄今為止刑法理論和精神病學理論都無法形成計量性的、實驗性的和實證性的判斷標準,精神疾病與刑事責任的關系的判斷往往只能委任于精神鑒定專家。二、通常,精神?。╬sychosis)的判斷需要遵循以下三項原則:
1.行為與一貫精神活動的非一致性(縱向對比原則)
2.行為與同儕(peers)行為的非一致性(橫向對比原則)
3.無造成行為的特定客觀因素(要素排除原則)二、精神癥狀的基本類型
精神癥狀即精神疾病的具體表現,精神癥狀在精神疾病的臨床診斷上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根據精神癥狀還能判斷精神疾病的嚴重程度。
1.感知障礙
(1)錯覺(illusion)—對于外部刺激的錯誤感受
A缺乏外部感知條件B錯誤情緒作用
C疲勞與意識障礙
(2)幻覺(hallucination)—無外部刺激的感知體驗
A幻聽,分聲音幻聽和言語幻聽兩類,后者具有診斷意義,常見于精神分裂癥;B幻視,可見無意義的色彩、光點或形象,常見于譫妄和精神分裂癥;C幻嗅與D幻味,兩種幻覺往往同時存在,多為令人不快的感覺,偶見于精神分裂癥;E幻觸,多為觸摸感、針刺感、觸電感,偶爾也有性接觸感。
2.思維障礙
(1)思維形式障礙
A思維奔逸(flightofideas)—聯想(表現為音聯[rhyming]或意聯[punning])速度明顯加快,大量概念連續涌現而無法表達,系狂躁癥的典型表現。
B思維遲緩(slownessofthought)—與思維奔逸明顯相反,聯想緩慢,思流不連貫,系抑郁癥的典型表現
C思維貧乏(povertyofthought)—缺乏概念聯想,對刺激只能進行表面的反應,對于提問只能作出最直接的應答,系慢性精神分裂癥的主要表現。
D贅述癥(circumstantiality)—敘述缺乏思維主線,強加不必要的細節,無法扼要表達,無法改變表達方式,常見于癲癇性格者和粘滯性格者。
E持續言語(perseveration)—多次重復簡單的敘述,無法分辨問題的次序,回答第二個提問的方式是首先多次重復第一個提問,常見于器質性精神病和緊張型精神分裂癥。
F思維中斷(thoughtblock)—表達思想時思路突然中斷,無法連接,或者連接的是其他內容,提示無效,并能排除疲勞、神經癥狀引起的思維中斷。
G聯想散漫(looseningofassociations)—無目的地、非連貫性地,由一個概念聯想起另一概念,無法據以判斷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嚴重的聯想散漫稱為“詞語雜拌”(wordsalad),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表現。
H象征思維—象征與現實嚴重混淆,而所使用的象征概念,他人無法理解,常見于精神分裂癥。
I詭辯思維—熱衷于對無實際意義的概念或命題進行辯論,所得結論與論據之間無邏輯聯系。
(2)思維內容障礙思維內容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妄想。在精神病學中,妄想指的是一種病態的信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A妄想是一種個別的心理現象,集體的信念即使嚴重錯誤,也非精神病學意義上的妄想;
B妄想表現為“堅信不疑”,但在疾病初期或痊愈之前,病人對妄想的內容不一定堅信;
C妄想僅表現為信念,并不絕對影響其行為;
D妄想可能與事實相符,但有關的信念無確切的來源,無現實的依據。
(I)妄想形式分類
可分為原發性妄想(primarydelusion)和繼發性妄想(secondarydelusion)兩類。原發性妄想突然發生,妄想的內容與處境無相互聯系;繼發性妄想來源于實際的體驗,或來源于前一妄想。
(II)妄想內容分類
A迫害妄想—自覺遭受迫害,如感覺被人誹謗、被人跟蹤等,迫害妄想伴有幻覺,多為精神分裂癥。
B關系妄想—也稱牽連觀念,無意義的事物被自覺為特殊意義的事物,即將無關的事物牽連于自己,關系妄想常為其他妄想的前奏。
C夸大妄想—自覺自己非常,自覺自己具有特殊的才能,或自覺自己特別富有,常見于精神分裂癥和器質性精神病。
D自罪妄想—將細小的錯誤視為巨大的犯罪,始終感覺對不起家人、對不起社會,常常感覺到自己已不配繼續生活,覺得自己應當遭受重罰,常伴有自殺、自傷行為,常見于抑郁癥。E疑病妄想—自覺自己患有重病,如癌癥、心臟病、腦瘤等,雖經檢查證實無病,但拒絕接受無病的診斷結論,常常繼續纏醫,常為中老年患者的癥狀,偶見于精神分裂癥。
F嫉妒妄想—多為性伴侶嫉妒,如無端懷疑配偶不忠,常采取跟蹤等方法企圖證實自己的猜想,即使無法證實也同樣堅信不移,有時拌有報復行為。
G鐘情妄想—多發于女性,常自認為自己被偉大的男性熱戀,如被著名歌星、影星、體育明星、政治家所愛,雖經證實對方并不愛她,但仍然堅信不移。
H影響妄想—自覺不能自主,自覺自己被某種外部力量全部控制,如被電波或某種神秘設備所控制,或被鬼神所控制,影響妄想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癥狀。I思維妄想—自覺自己的思維并不完全屬于自己,自認為即使不暴露思想,別人也能窺知,常見的思維妄想類型有:(a)思維插入(thoughtinsertion),認為自己的某些思想是他人由外界插入的,自己的頭腦已被他人利用;(b)思維抽?。╰houghtwithdrawal),認為自己的思想已被外力抽取,腦子因此突然變成了真空,常伴有思維中斷現象;(c)思維播散(thoughtbroadcasting),認為自己的思想可被別人直接察覺,如認為自己的腦內已被安裝竊聽器,或者相信“傳心術”或其他的神秘方法可以傳播其思想。
(3)強迫觀念也屬于一種妄想,主要的癥狀為:明知自己的想法、沖動、印象不盡合理,但仍然反復出現、反復發生作用而無法克制,但強迫觀念并不認為思想是外界插入的。強迫觀念的內容多為令人不快的現象,如怕臟、怕染病、怕雜亂、怕行為失禮、怕兩性性行為、怕信仰發生動搖、怕患致命疾病等。
3.情感障礙
(1)情感性質性改變
A情緒高漲—表情喜悅、語音響亮、動作增多、自我感覺良好。其中,帶感染性的、可以理解的情緒高漲,常見于狂躁癥;表現不可理解、自得其樂的情緒高漲稱為“欣快”(euphoria),常見于器質性疾病或醉酒狀態。
B情緒低落—與情緒高漲相反,患者表情憂郁、語音低微、動作減少,常自覺前途渺茫,自責己罪,嚴重的情緒低落可導致自殺,或導致生理功能的抑制,是抑郁癥的主要癥狀。
C無端焦慮—無客觀因素作用,無端產生焦慮情緒,自覺惶惶不安,精神高度緊張,常伴有心悸、出汗、發抖等植物性神經系統癥狀,嚴重的急性焦慮稱為“驚恐發作”(panicattack),常伴有嚴重的心血管癥狀。D特別恐懼—恐懼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體驗,對于恐懼的正常反應是抵抗或逃避(fightorflight),恐懼通常來源于危險的處境或面臨極端的不利。由錯覺、幻覺或妄想引起的恐懼具有明顯的病態,常伴有明顯的植物性神經系統癥狀,如冒汗、心跳氣急、四肢發抖、大小便失禁等。
(2)情感波動性改變
A情感不穩—情感反應極易變化,與外部刺激和外界環境無明顯的聯系,可由一個極端突然波動至另一極端,常見于器質性精神障礙。
B情感淡漠—對任何事物都缺乏必要的情感反應,即使同自己的利益密切關聯,同樣無動于衷,是單純性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癥狀。
C易激惹性—極小的利害沖突即能引起極強烈的情緒反應,極易暴怒,持續時間較短,常見于人格障礙患者和偏執性精神病。
(3)情緒協調性改變
正常的情緒反應應與本人的處境或心理狀態相互協調,性質或強度與此相反的情緒反應即協調性改變。其中,情緒表現與內心體驗相反的,稱為“情緒倒錯”,常見于精神分裂癥;情感反應幼兒化,與實際的年齡明顯不符的,稱為“情感幼稚”,多見于癔病或嚴重癡呆患者。
4.意志障礙
(1)意志增強—在病態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堅持特定的行為,具有極強的頑固性的癥狀稱為意志增強,如迫害妄想患者的不斷控告、嫉妒妄想患者的堅決跟蹤,疑病妄想的四處求醫等,均屬意志增強。
(2)意志減弱—與情緒淡漠、情緒低落有關的、缺乏主動與進取精神,做任何事都不能堅持到底的意志表現,即所謂的意志減弱,常見于抑郁癥和慢性精神分裂癥。
(3)矛盾癥(ambivalence)—又稱雙價癥,具體的表現為:對于任何簡單事物的決定都表現出猶豫不決的態度,如對于遇見友人是否要握手、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更方便等,都表現出強烈的猶豫,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癥狀。
(4)易暗示性—思想、態度、行為極易受他人暗示的支配,特別容易受其崇拜的或信賴的人的暗示,但對方的行為并不一定具有暗示性,受暗示后行為往往不加思考,盲目跟從自覺的暗示,正常人也具有一定的易暗示性,但更多見于癔病。
5.舉動與行為障礙
(1)精神運動性興奮
A協調性興奮—舉動、行為增加與其思想感情相互協調的精神運動興奮,如激動興奮、狂躁興奮等。B不協調性興奮—舉動與行為的增加與其思想感情不相協調,如緊張性興奮、精神分類癥患者的愚蠢性興奮、不協調行為明顯增加等。
(2)精神運動性抑制
A木僵—舉動與行為明顯減少,常保持一種固定的姿勢,最嚴重的木僵稱為“僵住”,常不言、不動、不食,表情固定,對刺激缺乏反應,大小便潴留;較輕的木僵稱為“亞木僵”,往往喚之不應、問之不答、表情呆滯,但無人時能自動進食,能自覺大小便。木僵常見于精神分裂癥,嚴重抑郁癥患者也可出現較輕的木僵。
B蠟樣屈曲—身體各部位的屈曲可任人擺布,即使讓其擺成極不舒服的姿勢,也能堅持很長的時間,身體受人擺布的過程類似于蠟人的制作,常見于精神分裂癥,常發生于木僵之后。C違拗癥——對外界的要求和刺激持明顯對立的態度,分為主動違拗癥和被動違拗癥兩類:主動違拗癥的主要表現是以相反的行為抗拒命令或要求,如要求坐則偏要站、要求講話則偏偏閉口等;被動違拗癥的主要表現則以消極的不行為拒絕命令或要求,并無相反的抗拒行為。
(3)本能行為異常
人類的本能(instinct)可簡單歸納為保存生命的本能和保存種族的本能兩類,具體的本能行為有飲食、睡眠、躲避危險、主動性交等,反本能的行為即本能行為異常。
A自殺—屬保存生命本能障礙,但存在大量的例外常見的自殺原因有:(I)遭受外部強大的壓力;(II)感情一時性強烈沖動;(III)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揚言自殺,最后弄假成真;(IV)由各種精神疾病引發,主要是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B飲食障礙—(I)食欲減退,特殊類型的食欲減退為神經性厭食癥;(II)食欲亢進,無原因的經常性的暴飲暴食,多見于精神發育遲緩和精神分裂癥;(III)拒食癥,精神病人常因幻覺、猜疑、意識模糊、木僵而拒絕飲食;(IV)異食癥,嗜食非食物或不常食用的食物,如嗜食泥土、石灰、腐敗物等,癡呆患者因判斷能力的喪失而亂食,并非異食癥。
C睡眠障礙—(I)失眠;(II)嗜睡;(III)睡行癥(舊稱夢游癥),主要表現為夜間睡眠一段時間后起床活動,但行動呆板、意識恍惚、能含混應答,行動后繼續入睡,但次日不能回憶,多見于癔病患者。
D性功能障礙—性本能為保存種族的本能,性功能障礙可由性器官疾病或脊髓疾病引起,但更多的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主要類型有陽萎、陰冷。
(4)特殊行為異常
A刻板舉動—無目的地、不間斷地重復特定的簡單動作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CDMA無線MODEM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3,4-二甲基苯胺數據監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鞋業連鎖店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鋁鏈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迷你卡車輪胎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藥品臺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網狀閥片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碳鋼焊接管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動速控拋光拉絲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靈巧型光功率計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剖宮產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
- 2024北京海淀區高一(下)期末英語試題和答案
- 韶關拆除廠房施工方案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及月調度記錄表
- 企業員工心理危機干預
- 330kV變電站運營維護管理方案
- 拋石擠淤及基礎大開挖施工方案
- 《動火作業安全培訓》課件
- 兒童相機市場的發展趨勢分析
- 守護生命之窗-氣管切開患者護理
- 2022年6月天津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化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