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成長之路新本課件_第1頁
教育家的成長之路新本課件_第2頁
教育家的成長之路新本課件_第3頁
教育家的成長之路新本課件_第4頁
教育家的成長之路新本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家的成長之路2013.5一、改革時代呼喚教育家涌現溫家寶總理提出要讓教育家來辦學。《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武敬修等編《中國教育大系·歷代教育名人志》收入歷代教育名人2847人。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收入中國教育人物,古代1080人,近代290人。沈灌群、毛禮銳主編《中國教育家評傳》收入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教育家50人。2006年教育部公布“共和國老一代教育家”20人。中國歷史上教育家涌現的三個高峰期:春秋戰國:儒、墨、道、法……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兩宋:胡瑗湖學、王安石新學、周敦頤濂學、邵雍象數學、張載關學、二程洛學、朱熹閩學、陸氏兄弟的陸學、胡氏父子的湖湘學、陳亮和葉適的事功學……近現代:……變革的時代是教育家大量涌現的時代!為什么?提出課題;提供條件;創造機遇。二、什么樣的人可以稱作教育家1919年,28歲的陶行知發表《第一流的教育家》,把當時教育家分成三種:政客的教育家、書生的教育家、經驗的教育家,但都不是第一流的,第一流教育家必須:“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1、創造性地應對和解決時代所提出的課題,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推進者大凡被稱為教育家者,一定是在面對時代的挑戰時,能夠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回應,進而形成獨特的理論和實踐模式。黃炎培1913年發表《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之商榷》;1917年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1918年創辦中華職業學校;1925年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要解決的課題:興辦新式學堂50年、實行新學制10年,新學堂培養的人才對社會生計發展貢獻有限,甚至表現很差。蔡元培擔任民國首任教育總長,提出“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設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1912年臨時政府正式公布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要解決的課題:養成共和國民健全的人格,取代清末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張之洞《勸學篇》:“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要解決的課題:要不要學習西方?如何學習西方?成為近代中國處理學習西方與保存民族文化傳統關系的經典性見解。(維新派嚴復的反駁:“體用合一”;牛之體如何馬之用?)梁啟超提出“開民智”——興辦學校——普及教育。一系列的設想:提出宗旨;建立學制;實施師范教育;開展女子教育……要解決的課題:洋務派求強不成,究竟如何強國?孔子對教育對象和培養目標的新主張:“有教無類”;“學而優則仕”。要解決的課題:經濟發展引發社會和政治變革,社會發展問題上人道、民本思想得到強調,政治上從“親親”向“賢賢”轉變而提出“舉賢才”主張。2、廣泛吸取中外歷史上的文化遺產,是民族和人類優秀教育傳統的繼承者教育家不是憑空出現的。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理論和實踐的推進,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實現的。梁漱溟中國的問題是文化失調;中國問題的根子在農村;中國的出路是鄉村建設;鄉村建設的方法是建立鄉農學校,實行管、教、養、衛結合。西洋崇尚個性伸展,積極進取“意欲向前”;印度宗教情緒強烈,“翻轉向后”以求解脫;中國遇事安分,向自身內求“調和持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自稱是將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翻了半個筋斗而提出的理論。蔡元培所述“五育”中,公民道德教育倡導自由、平等、博愛,來自法國,并認為類似于義、恕、仁;世界觀教育立足“現象世界”但又超越“現象世界”而以追求“實體世界”為目的,來自康德學說;美感教育破除人我之分,是實現“實體世界”的橋梁,來自歌德、習勒學說。朱熹是中國歷史上成果最多的學者之一,可謂博大精深,全部著作1436萬字,涉及經、史、子、集四類;其中既有學術著作,也有通俗讀物甚至蒙學教材;思想的形成則吸取了佛、道學說;在科學方面也有造詣。3、思想與實踐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民族和人類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講出了真正有成就的教育家所具有的超越時空的影響力。孟憲承《大學教育》中概括“大學三理想”:“智慧的創獲,品性的陶镕,民族和社會的發展。”對應著大學的三項任務:研究、教學、推廣。王安石提出系統的人才(干部)培養思想:教、養、取、任。教:加強學校教育,培養實用人才;養:饒之以財,約之以禮,裁之以法;取:察其言、觀其行、試之以事;任:任其專,久其任。管子理光社長大竹武雄的經營理念:“與其種田,不如植樹;與其植樹,不如樹人。”中國的古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孔子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自稱最欣賞孔子的兩句話:“有教無類”;“子不語怪、力、亂、神。”“忠恕”之道——“道德黃金律”:“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消極—底線)“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積極—高標)——“推己及人之道”1793年法國憲法中《人和公民的權利宣言》第六條:“自由是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權利之事的權利;其原則為自然;其準則為正義;其保障為法律;其道德界限則存在于下述箴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95年法國憲法中《人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宣言》,義務部分第二條:“人和公民的一切義務均來自下述銘刻在所有人心中的兩條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恒施于人。”三、教育家應具備的素質1、有豐富的教育實踐從數量上說,是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甚至是畢生從事;從質量上說,是堅持探索性的工作。馬卡連柯(蘇聯教育家)從1920-1935年,組建了高爾基工學團、捷爾任斯基公社,從事少年違法者和流浪兒童教育,撰寫了《教育詩篇》《塔上旗》,提出集體主義教育理論(為了集體、通過集體、在集體中教育),成為著名教育家,被認為開創了工讀教育。裴斯泰洛齊(瑞士教育家)38歲辦孤兒院,收留孤兒與流浪兒童,教以耕種、紡織,學習讀寫算;之后先后辦過多所學校,晚年在伊佛東學院辦學達20年;提出“教育心理學化”思想,通過實物教學,首次將教育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提出教育必須順應自然的理論,提出并實踐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思想……段力佩從1950-1986年任上海育才中學校長,之后擔任顧問10年,創造了“育才經驗”:50年代:“緊扣教材,邊講邊練,新舊聯系,因材施教”;(十六字經驗)70年代:“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法)80年代:“自治自理,自學自創,自覺體鍛”。(“三自思想”)2、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溫家寶總理曾經提出過“窮人的經濟學”概念,表達他立志為中國的農民和人民大眾辦事的愿望;一部人類教育歷史,也幾乎可以稱之為“窮人的教育學”,即人類教育的發展,差不多體現了一代代教育家為“窮人”能夠受教育的不懈努力。陶行知“為了窮孩子,甘做駱駝”;“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辭去大學教授,全力投入平民教育、鄉村教育,將全家搬到鄉下,辦曉莊師范。后來又辦山海工學團、辦育才學校。耗盡家產,以賣文、講演維持學校……晏陽初耶魯大學畢業,赴法國為勞工服務;1920年從事平民教育運動;1929年舉家遷居定縣從事“定縣實驗”,提出“給鄉下佬辦教育,我們先須從鄉下佬學”,“我們欲‘化農民’,我們須先‘農民化’”;曾入選20世紀影響世界的十大人物”,1949年后長期在東南亞從事平民教育。張載“民吾同胞,物我與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存,吾順事;歿,吾寧也”。3、有獨立的人格精神擁有特立獨行的人格,是教育家能從眾多教育工作者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獨立的人格精神在教育家的成就中表現為兩方面:不向權貴低頭,不向權威低頭。陶行知曉莊師范辦出了社會聲譽,蔣介石曾私訪,陶行知并未感到受寵若驚;育才學校辦出了社會影響,陳立夫表示可以給予經費支持,但學校須得改為國立,陶行知予以拒絕。梁漱溟懷疑晏陽初的鄉村教育理論:中國農村患了四種病癥——愚、貧、弱、私,所以提出四種教育——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公民教育;認為四大病癥只是癥象,未及病根,病根是為何愚面益愚、貧而益貧、弱而益弱、私而益私?病根是中國農村在資本主義侵入和掠奪下,經濟破產、精神破產。朱熹創立理學,一種更為平民化的思想意識形態,為當政者所忌;其學說在生前是遭禁的,連科舉考試,政府規定,考生一定要在試卷開頭寫上“不是朱學”、“不是偽學”;卻絲毫不愿茍且。王守仁年青時信奉朱熹學說,后來發現其學說“務外遺內”,即強調外界對人的影響,丟失了人的內在自覺;提出以“致良知”為核心的“心學”。4、有出眾的教育智慧教育事業是充滿了智慧的事業,那是由教育工作對象的特點所決定的,因為對象是處在發展變化中的,對象是各不相同的。而在教育家身上尤其體現出智慧的特點。顧泠沅(上海“青浦經驗”的創造者)曾說過“人生三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依舊是山,見水依舊是水。”王守仁“致良知”:“良知”人所固有,教育的過程是發掘人內在自覺的過程,所以提議:“先做個愚夫愚婦方能與人講學。”墨子魯國國君很煩惱:兩個兒子,一個“好學”,一個“好分人財”,都很喜愛,但選哪個為太子呢?以此請教墨子。墨子明確表示:我也不知道。就象釣魚的人拿魚餌讓魚吃,但目的不是喂魚。所以應當“合其志功而觀焉。”5、有不懈的探索精神為什么是陶行知?為什么是黃炎培?成為教育家,是由于他們的堅持不懈。陳鶴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后,在南京鼓樓幼稚園進行幼兒教育實驗,制定了第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幼兒園課程標準;寫出中國第一本兒童心理學著作、家庭教育著作;理論研究的實驗基礎——對其長子從出生到808天的堅持觀察、記錄。顧泠沅“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十年推廣”,區域性、大面積提高青浦縣數學教學水平;30年光陰,100多本筆記本,攻讀了一個碩士學位、一個博士學位。劉金海(上海“成功教育”的創造者)上海閘北八中——上海棚戶區的一所普通中學校長,學校曾經被稱為“差生集中營”,探索形成“成功教育”經驗,已成為優質教育資源,成為一所國際知名的中學。6、有嚴謹的專業精神大凡教師,只要從教有一定年份,就會擁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但為什么只有少數教師成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沒有專業精神。專業精神體現于兩方面:以科學的態度工作;善于將經驗上升為理論。顧泠沅青浦經驗的四條原理:情意;序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