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瀾滄江流域自然條件 1概述瀾滄江發源于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瑪以西4km的高地,河源海拔5388m。源頭河段稱加果空桑貢瑪曲,南流至尕納松多后稱扎曲,在西藏昌都與右岸昂曲匯合后稱瀾滄江。再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與寧靜山之間,然后穿過云南西部和云南南部,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有31km河段在中緬邊境,至南臘河口流出中國國境后稱湄公河。瀾滄江全長2161km(中緬邊境河段31km),平均比降2.12%。,流域面積16.74萬km2。昌都以上為上游,昌都至四家村為中游,四家村以下為下游。青海省境內河段長454km,區間流域面積3.87萬km2,落差1548m,平均比降3.4%;西藏自治區境內河段長480km,區間面積3.85萬km2,落差1255m,平均比降2.61%;云南省境內河段長1227km,區間流域面積9.02萬km2,落差1780m,平均比降45%,國界處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60億m3。瀾滄江水系主要由干流和眾多的支流組成,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蓋曲、麥曲、金河、沘江、黑惠江、羅閘河、小黑江、威遠江、南班河、南拉河等。昂曲是瀾滄江最大支流,發源于青海省雜多縣結多鄉唐古拉山北麓瓦爾公冰川,海拔5664m。南流人西藏巴青縣境稱松曲,又東流人青海省境稱解曲,轉東南流圣囊謙縣吉曲鄉8km后進入西藏,稱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匯人瀾滄江。河長約500km,流域面積16774km2,天然落差1898m,平均比降3.8%。,多年平均流量186m3/s。黑惠江是瀾滄江在云南境內最大的支流,瀾滄江第二大支流,全長334km,落差1402m,平均比降4.2%。,流域面積11970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155m3/s。2流域自然特征2.1地形地貌瀾滄扛流域,南北縱跨北緯21°?34°。,東西橫跨東經94°?102°,地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呈條帶狀,上、下游較寬闊,中游則狹窄,流域平均寬度約80km,其中溜筒江?功果橋河段平均寬度僅為36km,流域內地形起伏劇烈,地形復雜。上源北與長江上游通天河相鄰;西部與怒江的分水嶺為他念翁山及怒山,其間,德欽縣境內梅里雪山海拔6740m;東部與金沙江和紅河的分水嶺為寧靜山、云嶺及無量山。上游屬青藏高原,海拔為4000?4500m,山地可達5500?5000m,區域內除高大險峻的雪峰外,山勢平緩,河谷平淺。中游屬高山峽谷區,河谷深切于橫斷山脈之間,山高谷深,兩岸高山對峙,山峰高出水面3000多m,河谷深窄,河床坡度大。下游分水嶺顯著降低,一般在2500m以下,地勢趨平緩,河谷相對開闊平緩。2氣候、水文瀾滄江流域由北向南縱跨緯度13°,地勢高亢,山巒重疊,起伏變化大,導致流域內氣候差異很大,氣溫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遞增,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降水量越少。瀾滄江流域跨越幾個氣候帶,源頭地區(青海南部)屬高寒氣候,地勢高、氣溫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氣溫-3。。?3°C,最熱月平均氣溫6C?12C,年降水量400mm?800mm。瀾滄江西藏地區,屬高原溫帶氣候,氣溫由北向南遞增,井有明顯的垂直變化。海拔3000m以下河谷,氣候干熱,年平均氣溫10°C以上,最熱月氣溫18°C以上;海拔3000m?3500m地帶,最熱月平均氣溫15C?18C;海拔3500m?4000m,最熱月平均氣溫12C?15C。年降水量400mm?800mm,山區潮濕河谷干燥。瀾滄江中游滇西北區,屬亞熱帶,高山峽谷,海拔多在3000m以上,高山超過5000m,峰谷相對高差超過1000m。氣溫垂直變化明顯,氣溫由北向南遞增,年平均氣溫12C?15C,最熱月平均氣溫24C?28C,最冷月平均氣溫5C?10C。年降水量1000mm?2500mm,西多東少,山區多河谷少。瀾滄江下游滇西南地區丘陵和盆地交錯,氣溫由北向南遞增,屬亞熱帶或熱帶氣候。平均氣溫1C5?22C,最熱月平均氣溫20C?28C,最冷月平均氣溫5C?20C,年降水量1000mm?3000mm,由北向南遞增,河谷降水小于山區。全流域屬西南季風氣候,干、濕兩季分明,一般5?10月為濕季,11月至次年4月為干季,約85%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濕季,而又以6?8月為最集中,3個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暴雨多發在7、8兩月。上游暴雨較少,中游暴雨強度較大,為流域的主要暴雨區。流域徑流以降水為主,地下水和融雪補給為輔。上游區地處青藏高原,氣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較多,上游河段河川徑流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約占年徑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補給。中下游河段兩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巔有終年積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徑流量比重較小,中游區隨著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補給減少,河川徑流補給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補給。下游河段處于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區,受季風影響,降水豐沛,河川徑流降水補給為主,降水占年徑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補給。3地質瀾滄江流域地質上屬特提斯一喜馬拉雅構造域,是古特提斯洋域分布的主體地帶。這一地區在漫長的陸核形成、板塊運動、板內活動和陸內匯聚的地質演變階段中,經過大洋俯沖、擴張、關閉,板塊漂移、碰撞、縫合,陸地擠壓、隆起、沉陷等錯綜復雜的地質構造活動,由中國南;—東印支板塊和青藏一西印支板塊這兩大板塊區中的東印支板塊、昌都——蘭坪——思茅板塊焊接而成。各板塊之間有結合帶和平移帶相連。板塊運動和地殼變化導致流域區內超常巖石圈和巖石圈斷裂,形成流域區內的斷裂構造。主要斷裂帶有:北瀾滄江斷裂帶,西起青海省雜多北西,向南延經囊謙、妥壩、芒康西而止于云南省德欽以西附近。除昌都北至察雅之間偏離瀾滄江以東約10?15公里外,其余均沿瀾滄江河谷展布。此斷裂切割很深,深部構造背景清楚,屬深斷裂。類烏齊一登巴斷裂,在西藏自治區境內,西起類烏齊北西,向南延至登巴附近。屬區域性斷裂。查隆塘一劍達(溫泉)斷裂,在西藏自治區境內北瀾滄江斷裂帶東面,屬區域性斷裂。昌寧一勐省斷裂,在云南省境內。北起昌寧北,南止勐省,屬區域性斷裂。南瀾滄江斷裂,在云南省境內。北起蘭坪以西的瀾滄江河谷,南經永平西、云縣北,過景洪向南西延入緬甸境內,為深斷裂。無量山斷裂,在云南省境內。北起蘭坪,南經景東西、鎮沅西到思茅西南止,為區域性斷裂。李仙江斷裂,在云南省境內。北起鎮沅,南止康平,為區域性斷裂。北東向斷裂,由南往北包括瀾滄一新平斷裂、南汀河——大姚斷裂、雅江——鹽井斷裂、道孚——芒康斷裂和色達——八宿斷裂,均為區域性斷裂。瀾滄江——清邁斷裂帶,北段是云南省昌寧——孟連裂谷帶,南段分布于云南省景洪一泰國清萊—泰國清邁西側一帶。以超巖石圈及巖石圈斷裂為主。受板塊構造體制的演化控制,流域區內發生了多次巖漿活動,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巖漿構造帶,每種類型的巖漿構造帶又有其特定的組合和地球化學特征。同一板塊活動部位上,多期形成的巖漿帶疊加,即為現今保存的構造巖漿帶。流域區自西向東分布有如下8個主要的巖漿構造帶。雜多、金沙江、紅河喜馬拉雅堿性巖帶在中國境內。帶內正長巖、正長斑巖、堿性輝長巖、堿性超基性巖、暗橄云煌巖等呈群分布,并發育與斑巖有關的銅鉬礦化和金、銀、鉛、鋅礦化,常伴有喜馬拉雅期粗面巖、堿性玄武巖溢出,可能屬大陸裂谷作用的結果。瀾滄江——孟連蛇綠巖帶在昌寧一一耿馬一一孟連一帶有初始裂谷型堿性玄武巖及由超鎂鐵巖、鎂鐵巖、基性火山巖、復理石、硅質巖組成的蛇綠巖套分布。景洪一清邁構造巖漿帶臨滄巖基南部流沙河有晉寧期花崗巖體,Rb-Sr等時線年齡值715±40Ma;清邁一達府前寒武紀變質巖中,有屬正變的花崗片麻巖、葉片狀花崗閃長巖及由鎂鐵質巖變質形成的角閃巖分布,其上并為寒武紀輕變質地層不整合接觸。巖帶北延為唐古拉山花崗巖帶,南延為馬來西亞東部會錫花崗巖帶。綠春一桑怒構造巖漿帶現今位于哀牢山一黑水河板塊結合帶西南側,是一個多期強烈活動的構造巖漿帶,早期古島弧始于元古代,在馬江河谷見有該期洋脊玄武巖及裂谷型玄武巖。華力西至印支期島弧,繼承早期島弧發展,晚二疊至早三疊世為初始洋內弧發展期,在馬江斷裂中有由橄欖巖、輝長巖、閃長巖、玄武巖及細碧巖組成的蛇綠巖帶;印支期為島弧碰撞型巖漿帶強烈活動時期,從北西向南東,在綠春等地有富鉀鋁過飽和系列的黑云母二長花崗巖、鉀長花崗巖、堿性二長花崗巖及淺色花崗巖分布,Rb-Sr等時線年齡在230?211Ma,同碰撞期尚有流紋巖、英安巖及基性熔巖(馬江)等火山巖與花崗巖共生;燕山期有滯后型陸相酸性火山巖噴出及小型酸性巖墻呈線狀展布;喜山期有板內張裂期石英正長巖、霓輝輝石)正長巖等堿性班巖雜巖體分布,Rb-Sr等時線年齡為37-21Ma。在地球演化歷史中,特提斯海洋曾經歷過不同的打開與閉合過程,控制了該區域古生代以來的地層沉積、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特提期海洋打開時,促使洋殼兩側的陸地分離,區內出露的晚古生代(距今4億年前)以來比較完整的古生物地層記錄,反映了這里曾經是廣闊的特提斯古海洋的組成部分;由超基性巖(如蛇綠巖、橄欖巖)、基性巖(如輝長巖、輝綠巖、枕狀玄武巖、細碧巖等)與深海相沉積(如放射性硅質巖)組成的蛇綠巖,反映出這里曾經是類似于現今大洋中脊附近洋殼的環境;特提斯海洋的閉合,最終驅動著印度板塊沖向歐亞板塊,區域從大洋深海環境演變成大洋島弧、多島洋盆環境,再演變成大陸環境、高原環境;持續的碰撞活動,使這一地區大規模地抬升并產生強烈的構造變形,類型多樣、成分復雜的巖漿類巖石(包括火山巖類、淺成巖類、深成巖類)記錄了這里各時期巖漿活動的規模和特點,反映了不同階段的演化模式;區內的變質巖、混雜巖、構造巖與地層、巖石中的褶皺、斷裂、節理、劈理等構造變形及不同地塊間的深大斷裂系統,反映出這里曾遭受洋殼的消亡、地層的壓縮、地塊的拼合、地殼的降升等地質歷史過程,兩個大陸的強烈擠壓,將這里的巖石擠碎、揉皺、變質,并引發大規模的巖漿活動。僅供個人用于學習、研究;不得用于商業用途。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urdenpersonlichenfu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Pourl'e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adesfinspersonnelles;pasadesfinscommerciales.TO^bKOgnq刀Qge",KOTopbieucno刀b3yQTC9g_nqo6yueHU9,uccnegoBaHu忻uHego刀*hbiucno^b3OBaTbcabKOMMepuecKuxi^e刀只x.以下無正文僅供個人用于學習、研究;不得用于商業用途。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urdenpersonlichenfu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