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外交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歷史-外交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歷史-外交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歷史-外交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歷史-外交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交事業的發展》【教學設計】一、導入環節1、課前激趣播放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習近平握手的照片。2、導入新課:師接:可是,新中國建立后,水火不容的兩個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虎視眈眈二十余年。從隔絕狀態到交往頻繁,是怎樣的國際風云促成兩國的破冰之旅呢?今天我們通過三個篇章的探究,了解中美關系下的中國外交是如何發展的?二、課堂交流展示第一篇章揚眉吐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師出示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中國是在哪年哪次會議上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為什么說中國是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呢?學生回答,師點評。2.師出示材料,生思考討論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小組派代表回答,師點評。3.師總結:(出照片)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之后,一直支持聯合國按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項活動,在世界裁軍,環境保護,維和行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師過渡: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預示著美國封鎖、孤立中國的外交政策徹底破產。與此同時,美國也意識到中國作為新興力量在世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美僵局開始打破,一場破冰之旅勢在必行。第二篇章跨洋握手——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1.師出示尼克松周恩來握手照片,通過視頻了解是什么事件促成了破冰之旅。尼克松說:“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一個時代”“另一個時代”分別指什么?學生回答,師總結。2.生思考并討論中美關系為什么能在20世紀70年代得到改善?小組長做好總結,找小組代表起來發言。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從美國講,改善中美關系可增加美國對付蘇聯的實力,另外,美國已經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承認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從中國講,可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牽制來自蘇聯的威脅。師過渡:所以,中美建交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需要。3.要求生總結歸納: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師強調:《聯合公報》簽署是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并非意味兩國建交。4.師出示《中美建交公報》思考:從中美建交公報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關系最棘手的問題是什么嗎?中國堅持的立場是什么?生回答。5.師過渡:中美關系緩和之際,也刺激了長期追隨美國的日本政府,(出圖片)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緊接著,許多國家與中國紛紛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我國外交工作出現新局面。第三篇章再續輝煌——全方位外交1.師圖片及視頻展示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成就。2.生思考:我國外交事業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生回答,師總結。3.師講述: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砥礪前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外交開拓進取、攻堅克難,也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外交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踐行合作共贏理念,維護現有國際體系,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為實現民族復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三、課堂小結《外交事業的發展》【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自學、合作學習的能力,欠缺的是對知識的分析、運用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目標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提升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教師準備了豐富的文字材料和視頻材料,通過觀看視頻,師生交流,小組合作共同探究材料,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學生平時缺乏收集資料的能力,所以教師提前布置好任務讓學生收集新聞資料,目的就是讓學生關注時事,并用我們歷史的辯證思維去分析時事。《外交事業的發展》【效果分析】通過一節課的學習交流,學生們深刻理解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這與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和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密不可分。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第一篇章利用材料與視頻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艱辛,也通過讓學生回憶前面的知識,認識到我們與亞非拉國家之間是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第二篇章通過提供大量豐富的視頻資料,文字材料,助學資料等擴展學生視野,通過不斷的追問交流幫助學生理解中美關系的發展變化以及對外交新局面的影響。第三篇章是本節課升華拓展的一幕,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外交事業取得的重大發展。我在這個環節,播放數字故事介紹新時期我國外交成就,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靈。看到祖國這么強大,孩子們紛紛為祖國感到自豪,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這也是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外交事業的發展》【教材分析】本課主要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包含三部分內容: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中美、中日建交。3:全方位外交。中美持續了20多年的對峙局面,知道20世紀70年代初才有所改變。當時的國際形勢在發生著變化,而中國的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在與蘇聯的對抗中,緩和關系成為了中美之間的共同要求。由于乒乓外交,給了中美緩和關系的一個契機。基辛格訪華為尼克松訪華做了準備。雙方簽訂的《中美聯合公報》則標志著中國關系的正常化。中美關系的松動也促進了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可能。第26屆聯大經過表決通過了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等國提出的恢復中國合法席位的議案。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美關系的緩和以及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極大地沖擊了追隨美國的日本。日本也急于尋求和中國的交往。中日的建交也是中國在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提出的全方位外交,通過舉辦一系列的高級國際會議展現了中國的風采。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評測練習一、選擇題1.1971年,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升起,有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感慨地說:“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材料中的“轉折點”是指()A.中國代表出席萬隆會議B.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中美建交D.中日關系正常化2.會議為新中國打破封鎖的努力迎來了決定性轉折,它把蔣介石代表的政府,從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開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這次會議是()A.第24屆聯合國大會B.第25屆聯合國大會C.第26屆聯合國大會D.第27屆聯合國大會3.1972年,有人對尼克松說:“從1950年到1971年,華盛頓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國的還多。”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國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蘇聯干涉新中國外交C.中美之間沒有共同利益D.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4.如圖兩幅圖片分別是習近平主席與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現任總統特朗普會晤的照片,它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年來的中美關系。新中國成立以后,打破中美關系僵局的歷史事件是()A.抗美援朝戰爭的結束B.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5.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關系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兩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始于()A.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B.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C.1972年簽署《聯合公報》D.1979年簽署《中美建交公報》6.1979年美國總統卡特在白宮歡迎鄧小平時說:“我聽說,在這新年之際,是忘記家庭爭吵的時刻,也是團聚與和解的時刻。對于我們兩國來說,今天是團聚和開始新的歷程的時候,是久已關閉的窗戶重新打開的時刻。”“窗戶重新打開的時刻”實際指()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B.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C.中國重返聯合國D.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7.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中美建交公報》中的這段話說明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是()A.臺灣(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國家B.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有一個中國C.臺灣地位未定,不屬于任何國家D.支持中國武力收復臺灣8.一位學者評論:在中美《聯合公報》中,尼克松作了一個讓步,但它或許是達成一項和解最小的讓步,從長遠來看……增進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讓步”是指承認()A.朝鮮停戰協定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一個中國”的原則D.中國加入聯合國9.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觀察中國》中寫道:“1971年,我們第一批記者隨亨利·基辛格進入毛的中國。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會見毛澤東和周恩來,迎來了令人振奮的新時期。”這里的“新時期”指的是()A.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B.國際上出現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C.中美兩國確立戰略伙伴關系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0.周恩來在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時說:“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二十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來的大門終于打開了。”這里“友好往來的大門終于打開”的原因有()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②中蘇兩國關系的破裂③中美兩國共同的需求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1.如圖是1949-2008年中國與外國建交狀況曲線圖,新中國出現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A.中美關系的改善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C.蘇聯解體D.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12.1971年美國從中國進口490萬美元,出口則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國從中國進口額達3230萬美元,對華出口為6020萬美元。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中美兩國關系開始得到了改善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兩國順利建立了外交關系13.從1919年巴黎和會上遭到列強宰割到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圓滿舉行,表明我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影響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外交政策成熟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C.抗美援朝取得勝利D.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14.下列所示內容體現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亞洲基礎設施銀行成立二十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北京2014北京2015中國2016A.世界各國空前團結B.世界貿易自由化完全實現C.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D.中國現代化建設成就舉世矚目15.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有人用“梅開三度”來形容,你認為“梅開三度”包括()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提出“求同存異”方針③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⑤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二、非選擇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0世紀70年代時,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態勢,新中國開始走向世界政治舞臺……【揚眉吐氣】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飄揚【探究思考】(1)“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飄揚”說明了什么?對中國有何意義?【跨洋握手】材料二周恩來總理當年對美國總統尼克松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啊!”尼克松后來回憶與周恩來首次握手時也感慨地說:“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2)中美“25年沒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所說的“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的含義是什么?中美關系開始進入正常化階段的標志及意義是什么?【冰釋雪融】材料三1972年,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3)材料三中圖片反映的史實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中日關系?【探尋緣由】(4)新中國成立后,外交事業經歷了“逆境逢生”到“走向世界舞臺”,再到“朋友遍天下”的艱難而輝煌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外交事業取得令世人矚目成就的因素有哪些?16.(1)說明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登上國際政治舞臺。(2)原因:美國長期以來堅持敵視中國的政策。含義:中美結束了長期對立的僵局,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標志: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意義: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3)中日恢復了邦交正常化。和則兩利,爭則兩傷。順應歷史潮流,互惠互利發展。(言之有理即可)(4)因素:①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③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④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17.中美關系是大國關系的典型代表,具有全球性影響。材料一我愿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以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接納共產黨中國進入聯合國。依照聯合國憲章,一個國家必須愛好和平才具有進入聯合國的資格。十分明顯,中國不是。美國不應該尊敬一個海盜。——尼克松在《紐約每日新聞》發表談話(1960年11月4日)(1)材料一中尼克松反對中國進入聯合國的理由能不能成立?請列舉20世紀50年代表明新中國“愛好和平”的外交史實予以說明。材料二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十月二十五日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恢復我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立即驅逐蔣介石集團的提案。美帝國主義長期剝奪我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政策和企圖在聯合國內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宣告徹底破產。多年以來,許多友好國家一直為恢復我國在聯合國中合法權利進行不懈的努力,這次聯大表決的結果,反映了各國人民要求同中國人民友好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何勢力也阻擋不了這一歷史潮流。——摘編自《人民日報》社論(1971.10.28)(2)材料二中美國的“陰謀”徹底破產的標志事件是什么?根據材料二,分析美國“陰謀”破產的原因。材料三尼克松總統向迎候在機場的周恩來總理首先伸出手去,兩位領導人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周恩來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沒有交往啊!”(3)材料三與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對華態度有何變化?請寫出中美正式建交的時間。(4)漫畫“梅開三度”是對新中國20世紀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形象表達。你知道“梅開三度”指的是什么大事嗎?說明了什么?材料四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雙方要始終堅持合作共贏、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堅持不懈地推進兩國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設中美合作伙伴關系和探索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楊潔篪《紀念尼克松首次訪華座談會》(5)根據材料四,回答中美關系應該如何發展?(6)綜上可看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以嶄新的外交形象活躍在世界舞臺,取得了輝煌的外交成就。我國取得輝煌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兩點)17.(1)不能成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表明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2)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恢復我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立即驅逐蔣介石集團的提案。許多友好國家的支持;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3)變化:由敵視中國變為謀求與中國改善關系。1979年。(4)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5)合作共贏,友好交往,構建新型大國關系。(6)原因: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國家領導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獨特的外交藝術等。18.中美關系從對抗走向正常化。閱讀材料,請回答:材料一假手蔣介石(美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他們不僅能開辟巨大的中國市場,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商人夢寐以求的市場終于要成為現實了,10億亞洲主顧會大有助于避免另一次經濟危機。……也正是基于獨占中國市場的強烈欲望,美國積極支持蔣介石于二戰結束不久,發動了全面內戰。……(但后來他們支持的蔣介石集團被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打敗了)。——《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材料二196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外國研究機構康倫公司在《美國對亞洲的外交政策》的報告中說:中國“在過去的10年中幾乎在所有(與美國)的較量中取得了勝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加上美國的霸權地位(因蘇聯的爭奪和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之中)已無可挽回地(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處于相對衰弱之中。——《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建國初期美國為什么要敵視新中國?為此它采取了哪些敵視政策?舉一例說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在與美國的較量中取得的重大勝利。(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為什么要改善與中國的關系?請談談這一時期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大事。(3)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過程中,中美雙方發表了哪兩份公報?這兩份公報表明了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是什么?(4)中美關系能夠正常化的最因素是什么?18.(1)新中國的成立宣告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徹底失敗,使它失去了巨大的中國市場。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抗美援朝的勝利。(2)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在二十世界七十年代初美國的霸權地位因蘇聯的爭奪和深陷越南戰爭已處于相對衰弱之中。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中美聯合公報》和《中美建交公報》;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4)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外交事業的發展》【課后反思】一、優點:1、本節課涉及到的是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內容比較枯燥、零散。于是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力求整合,連成一條主線,分成了三個篇章。這樣整個教學結構線索明晰,非常連貫,使學生容易理解。2、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讓整節課生動有趣,爭取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