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教案_第1頁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教案_第2頁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教案_第3頁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教案_第4頁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數NO:______

教學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第一節——杠桿

內容

課題第一課時:認識杠桿1課型:|新授

ii、口-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認出杠桿。

課三|黑丁:2.知道杠桿的種類以及各種杠桿的特點。

|我.3.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程維ri.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構,熟悉有關杠桿的名稱:支點.

凄7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標目|2.通過實際應用理解并體會杠桿的作用。

:情感態”.通過了解杠桿的應用,進一步認識學物理是有用的。

準標:度與價?2.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值觀;3.從偉大科學家的身上,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認出杠桿。

重點2.知道杠桿的種類以及各種杠桿的特點。

教學1.理解方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難點2.通過實際應用理解并體會杠桿的作用。

教具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J

學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學習內容.過程安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修訂欄

一、激發興趣

師: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經有一句名

言,說如果給他一根硬棒和一個支點他可以撬聆聽

動整個地球。經科學研究證明,他辦不到這件思考

事,但他講的這個道理是正確的,只是他無法

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那

么他所說的硬棒到底有多厲害!愿和我一起來

探究它的奧秘嗎?

1.出示應用杠桿的一系列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提問:從這些圖片中你能

發現什么?

X上

觀察

思考

不論學生發現什么都應予以肯定,積極

鼓勵學生尋找各圖之間的共性或圖與圖之間的

共性。

2.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杠桿的共性。

①都有一個共同的可以轉動的固定點。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引出——支點。

②有沒有阿基米德要的硬棒一樣的東西。

引出——硬棒。小組交流

③要使上面的這些物體工作,要不要給它施加尋找共性

力?

引出力。

④在力的作用下,這根硬棒將會發生什么?

引出——轉動。

告訴學生這就是阿基米德要的東西,它叫杠桿。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杠桿。

不求和定義一樣,只要說得有道理,語句通順。

教師可給予一定的幫助。

二、探究新知

L指導學生自學課本。

出示自學要求:按照提綱

①杠桿的詳細概念。自學課本

要求學生與自己歸納的概念進行比較。找

出不同點,深化理解并記憶。

②尋找杠桿的五要素。小組內互說

要求畫下不懂的部分。留著集體討論交

流。尤其動力臂和阻力臂。獨立思考

2.討論交流畫下不懂的部

①你現在能用科學的語言說?說什么叫分留著交流

杠桿了嗎?

②杠桿的五要素有哪些?先自己說一說

提問:還有哪一個要素你不是太清楚?再小組交流

著重和學生交流動力臂和阻力臂。

強調:仔細理解定義!從支點到力的作用

線的垂直距離到底是哪一段!”深化理解

指導學生從上面的圖中選一幅自己最有弄清究竟

把握能畫對的圖,畫出它的動力.阻力.動

力臂和阻力臂。動手實踐

指名板演。行間巡視,及時輔導后進生。

集體就板演內容訂正。對照定義盡量使每

一個學生能一次理解動力臂和阻力臂及集體訂正

其畫法。

三、基本練習

下圖中那個是支點?誰是動力?誰是阻

力?誰是動力臂?誰是阻力臂?

指一指

說一說

組內交流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四、拓展練習

畫出下圖中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77

五、實踐應用

提問:觀察下面的兩幅圖,想一想:

1.觀察第一幅圖,想一想這根棒是向上用力容易

撬動石塊,還是向下用力容易撬動石塊?

提示:看一看支點是否相同,預習課本。答案就

在課本中。激發學生預習杠桿平衡的條件。

2.觀察第二幅圖,想一想大人為什么被小孩翹記題

起?要想大人翹起小孩,大人該怎么辦?那么誰是思考

動力?誰是阻力?誰是動力臂?誰是阻力臂?

提示:答案就在課本的下一節中。

明天我們一起來討論,請同學們做好預習。

1

通過實踐應用啟發學生預習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

課堂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小組內討論后匯報

總結

作業練習冊第2、5題獨立完成

設計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課時數NO:

教學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第一節——杠桿

內容

課題第二課時: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課型:新授

1.理解杠桿平衡的條件,并能用它分析解決簡單的有關杠桿平衡的

課知識與問題。

技能2.知道杠桿的種類以及各種杠桿的特點。

程維

1.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理解杠桿平衡的條件,并能用它

過程與

標目分析解決簡單的有關杠桿平衡的問題。

方法

2.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知道杠桿的種類以及各種杠桿的特點。

準標情感態1.通過了解杠桿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物理學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

度與價理的興趣。

值觀2.了解機械使用的歷史發展過程。認識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

!

1用。

教學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重點

教學

理解杠桿平衡的條件

難點

教具起子、鉤碼、支架、鉗子、剪刀、鑲子、托盤天平、刻度尺

學具

學習內容.過程安排

教師活動學星活動修訂欄

一、檢查預習情況

提問:觀察第一幅圖,想一想這根棒是向上用

力容易撬動石塊,還是向下用力容易撬動石

塊?思考

觀察第二幅圖,想一想大人為什么被小孩回答

撬起?要想大人撬起小孩,大人該怎么辦?

二、導入新課

借助預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杠

桿平衡的條件。

三、探索杠桿平衡的條件。

1.出示掛圖獨立思考

提問:如圖所示的一個平衡支架小組交流

在支點左端第三格處掛有兩個廠

鉤碼,要使支架平衡,支點右端

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提問:你能想出幾種方法鼠從中你能發現該規

律?

提示:畫一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能發先獨立思考

現什么?再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初步形成直覺:杠桿平衡的條件與動力.

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有關。

提問:那么杠桿平衡時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呢?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根據學生發言板書: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獨立發言

FIkF2L2

引導學生將公式變形為:4=2

理解記憶

廠24

2.檢驗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否正確。

在杠桿的左端的不同位置,掛上不同數量的鉤

碼,在杠桿的右端用彈簧測力計在不同的位置拉杠桿,

次數Li/cm

F/NF2/NLz/cm

觀察思考

使杠桿處于平衡位置,記下所有示數。填入上表。動手實踐

3.深化理解

師:剛才我們研究的是杠桿恰好處于水平狀態時的情

況,此時L=L,EFF2O很顯然這只是一種特殊情況,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一般的情況。

將鉤碼左端的一個固定位置,在右端用力向不同的方

向(非豎直方向)拉彈簧測力計,引導學生分析:

動力臂變小了,觀察動力的大小變化。從而得出一個

結論:若Li=U,貝IJF產F2;若L>>L2,則FKFz;若LKLz,

則艮汨。

(1)省力杠桿:L.>L2,FI<F2,費距離

(2)費力杠桿:LKU,FI>F2,省距離獲得結論

(3)等臂杠桿:LFL2,R=&,不省也不費距離理解記憶

四、實踐應用

1.已知Fi=10N,L2=20cm,F2=8N,求L=?

2.某同學分別用如圖所示的兩種方法挑著同?物

體行走。甲圖中肩膀受到的壓力()乙圖中肩膀

受到的壓力;甲圖中手施加的動力()乙圖中手

施加的動力。獨立練習

1p乙

五、拓展延伸

1.如圖有一木條,支點在中間時剛好平衡,現將

木塊的左端的一半鋸下放在剩余部分的上面,則木條小組討論

將()

2.一米長的杠桿,左端

掛80牛頓的物體,右端掛20牛頓的物體。要使杠桿

平衡,支點0應離左端組內交流

A多少厘米?如果兩端重力各增加10牛頓,要使杠桿

平衡,則支點應向哪個方向移動多少厘米?

3.如圖所示,等臂杠桿的兩端各掛一個質量相等

的實心銅球和鐵球,杠桿保持平衡。若將兩球同時沒

入水中,則杠桿()

小組合作完成

圖1")

A.仍保持平衡B.掛銅球的一端下沉

C.掛鐵球的一端下沉D.無法確定

4.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

F將杠桿緩慢地山A位置拉到B位置,在此過程中力F

的大小變化是()

A.變大B.變小C.不變D.先變大,后變小

獨立思考

想.............g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集體訂正

分析以上各題,進行訂正。

課堂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小組內討論后匯報

1總結

作業練習冊第3、5、8題獨立完成

設計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課時數NO:______

教學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第一節-杠桿

內容

課題第三課時:杠桿的應用課型:j新授

課知識與i.知道杠桿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技能2.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

程維3.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明扼要的計算。

1.通過觀察,了解杠桿的結構。

標過程與2.通過實驗,經歷“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過程。

方法3.通過分類,把握分類的基本原則。

準標

情感態1.通過獨立探究.討論交流,培養科學態度利實事求是的精神。

度與價2.通過了解杠桿的各種用途,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從而提高

值觀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

重點

教學甫趕林M年而家擇荷3稀吊扇向題示施行稀而而應而立竟i

難點

教具羊角錘、筷子、汽水瓶、各種起子、各種剪刀、鉗子、鑲子、釣魚竿、托盤天平等

學具

學習內容.過程竟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修訂欄

|一、溫故知新,

r

i1.分析右圖中拔釘子的錘子,指出它的支點.動力r

和阻力的作用點,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思考后回答I

52.提問:上節課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r

j其表達式是什么?爭

i3.杠桿有幾種類型?各有什么利弊?組內交流!

1板書:*

j當L=Lz時,Fi=Fz不省力,也不費力——等臂杠桿小組匯報;

J當LKLz時,F,>F2,費力——費力杠桿(省距離)

j當L>L2時,FKFz省力——省力杠桿(費距離)

j提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等臂杠桿(省力杠桿.

j費力杠桿)?

!二、實踐應用:

)1.討論天平.案秤.桿秤各屬于哪一種杠桿?

j(1)為什么天平平衡時,祛碼的質量等于被測物體的

j質量?小組討論

!(2)為什么利用桿秤(案秤)可用質量較小的秤坨稱

:量較大物體的質量?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f2I

天平案秤桿秤

2.提問:你還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

了杠桿?哪些物體是杠桿?是哪種杠桿?

出示下列物體的實物或圖片:I聯系實際思考

羊角錘.筷子.汽水瓶.各種起子.鉗子.鎰子.釣魚竿.\

托盤天平.手推車.老虎鉗.鐵皮剪刀.裁衣剪刀.筷子.I

掃帚.指甲剪等:

引導學生一起分析:I

(1)以上物體中屬于等臂杠桿的有:

你還知道生活中有什么等臂杠桿: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獨立思考

(2)以上物體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有:I

小組匯報

你還知道生活中有什么省力杠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3)以上物體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有:

全班開放討論

你還知道生活中有什么費力杠桿:

名W用途實物圉刀把長度刀口長度用力情況椅點

一次可算較

*cm?布■長■力

長一段有川

?次可,校

■吳發ft力聯系實際

寵的頭發

?舞里

長短

現的鐵皮獨立思考

*花枝長*曹力

小組討論

3.實際生活I

閱讀上面的這幅圖,思考:這幾把剪刀各有什么I

用途,這樣設計得合理嗎?為什么?I

獨立思考

4.應用杠桿I

如圖所示前后兩人抬一個大而均勻的木箱勻速上樓。1

(1)以木箱的重心為支點,畫出每個力的力臂,比較;組內交流

兩人用力,口()F后。I

(2)要使兩人用力相等,應怎樣抬?你有幾種方法?|

集體訂正

以上各題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

最后教師作重點評講。

課堂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小組內討論后匯報

總結

作業練習冊第2、6、8題獨立完成

設計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課時數NO:______

教學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第二節——滑輪

內容

課題第一課時:認識滑輪j課型:1新授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滑輪的結構,能區別定滑輪和動滑輪

課三2.理解滑輪的工作原理,會用這一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識與

3.能識別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滑輪

技能

程維4.經歷實驗探究過程,了解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定滑輪不

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標目1.通過觀察,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

過程與

2.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準標方法

情感態通過探索性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比較.分析.

度與價概括的能力,培養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值觀

教學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和特點。

重點

教學理解滑輪的工作原理,會用這一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

教具杠桿、兩只單滑輪、兩只雙滑輪、彈簧測力計、鐵架臺、細繩、鉤碼若干。

學具

學習內容.過程安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修訂欄

一、設置情境

提問:每周一升國旗時,國旗是如何被升上旗

桿的?

激發學生思考:旗桿的頂端有什么?獨立思考

引入滑輪,板書課題:滑輪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定滑輪的奧秘

引導學生思考:聯系升國旗想一想定滑輪有什

么特點?能說幾個說幾個。思考后議一議

提示:人是不是站在上面把國旗拉上去的呢?

它能不能和物體一起移動?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奧秘?下面我們就來仔細

的研究一下。出示定滑輪的有關圖片:觀察思考

////

/5r

全班交流

八F,!:!!A

F

甲乙丙丁

圖118定滑輪是等臂杠桿的變形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如圖11-8所示,甲圖是一個等臂

杠桿的示意圖。現在把等臂杠桿進行如下的等效變換:看圖思考

先把直棒加寬變形成一個圓輪,支點.動力.阻力.動力

臂.阻力臂均保持不變(圖乙),再把圓輪的邊緣挖一

個槽,這就變成了一個滑輪,最后把它固定使用就成

了定滑輪(圖丙)。認真聽講

使用定滑輪時,把重物系在繩的一端,將繩繞過滑輪

的槽,在槽的另一端用力拽繩子,如圖丁所示。無論

你橫著.斜著或豎直向下拉繩子,通過凹槽里繩子的作

用,都可將你的拉力轉變成向上的拉力,從而把重物

提起來。

從圖丙可知,定滑輪是繞軸轉動的,軸是定滑輪的支

小組交流

點。動力臂與阻力臂等長,均等于滑輪半徑。由杠桿

平衡條件F3=F2h可知,動力等于阻力。

由此可見,定滑輪的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

記錄

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但改變了用力方

向,使工作更方便。定滑輪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

的應用:如船員向下用力,可以升起船帆;向下拉動

窗簾的引線,可以使窗簾閉合或拉開;建筑工人站在聯系實際

地面上從不同角度用力,都可以將不太重的建筑材料

提升到高處。思考領會

提問:通過觀察你發現定滑輪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后總結板書:

定滑輪的特占:

(1)定滑輪,曲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使用

理解記憶

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但改變了用力方向,

使工作更方便。

(2)它是固定的,不能隨物體一起移動

2.探究動滑輪的奧秘

師:定滑輪經過人們長期的使用,感覺特方便,

后來又發現只要將定滑輪不固定,將物體和滑輪連在

一起移動會省一半的力!為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

研究一下,出示動滑輪的有關圖片:

觀察思考

F.

甲乙T

圖11-9動滑輪是*瑞二的變形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甲圖中將要移動的物體由繞

在滑輪上的左.右兩段繩子拉著,可見,使用動滑輪可觀察思考

以小一半力。從圖乙可知,動滑輪隨時繞懸繩與滑輪

的接觸點轉動,此點即為動滑輪的支點。再將動滑輪

加工壓縮變形成一根直棒,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

阻力臂均保持不變(圖丙),這樣動滑輪就成了變形的

杠桿(圖丁)。若拉線都是平行的時候,動力臂為輪的

直徑,阻力的二分之一,即使用動滑輪可省一半力。

由此可見,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記錄

桿,使用時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動一倍距離,且不

理解記憶

能改變力的方向。

提問:通過觀察你發現動滑輪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后總結板書:

動滑輪特點:(1)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

小組交流

倍的杠桿,使用時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動一倍距離。

回答

(2)動滑輪隨著物體起移動。

三、實踐應用

1.學校升國旗的旗桿頂上有一個滑輪,升旗篇

理解記憶

時往下拉動繩子,國旗就會上升。對折合滑1

輪的說法,正確的是()仇

A.這是一個動滑輪,可省力上F

B.這是一個定滑輪,可省力

C.這是一個動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獨立思考

D.這是一個定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

2.如圖所示,物體A重20N,滑輪重1N,繩重不

計,彈簧秤示數為25N,則物體B的重為_________N。

3.如圖,滑輪B是一個—滑輪,如果物體在水平

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F=

ION,則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的Ie

大小是_____。-----------

課堂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小組內討論后匯報

總結

作業練習冊第1、4、5題獨立完成

設計

"...............................................................................................................................................................................................................'f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課時數NO:______

教學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功

內容

課題第一課時:功I課型:I新授

1.理解功的概念,經歷實驗探究體驗做功的過程,理解做功的兩個

必要條件,并能正確判斷某個力是否做功。

課知識與2.知道功的公式,會對有關功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計算。

技能3.知道功的單位“焦耳(J)”,并能在計算中正確應用。

程維4.通過對實例的分析,體驗并能知道做功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

程。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標目1.通過觀察.討論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過程與

2.通過對實例的分析,體驗并能知道做功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

準方法

標程。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情感態了解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歷史,進一步增強物理學習的興

度與價趣,逐步形成獻身科學的意識。

值觀

教學1.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并能正確判斷某個力是否做功。

重點2.知道功的公式,會對有關功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并能正確判斷某個力是否做功。

難點

教具掛圖、小黑板等

學具

學習內容.過程安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修訂欄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利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有何特點?

用掃帚掃地省力嗎?省距離嗎?獨立思考

2.師:那有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斜面

將事先準備好的小車放在斜面下,用彈簧

測力計拉動小車,使小車在斜面上勻速滑動,

通過一定的距離。讓學生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

數和移動的距離。填入P”的表格。觀察思考

改變斜面的角度,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引導學生分析P”表格中的數據。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結論?小組討論

板書: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

2.認識功

學生自學功的定義。

提問:什么叫做功?

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是什么?自學

板書:①物體要受力的作用:

②物體要在力的方向匕通過一段距離。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撼物缽做功了嗎?

讓學生觀察Pm的圖片,思考:

誰做功了?為什么?

誰沒有做功?為什么?相互交流

1、學習功的計算公式

W=FS

強調:S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四.自學例題

指名板演,其它同學獨立完成。

板書:解:W=FS獨立完成

=Gh

=mgh

=10kgX9.8N/kgX3m

=294J集體訂正

答:陳杰對水桶做的功為294J.

集體訂正。

三、練習:

1、下列哪種情況做了功()

A.運動員將標槍投出去,運動員對標槍

B.人用力推石頭沒推動,人對石頭的推力。獨立思考

C.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滾動一段距離,桌面對小

球的支持力。

D.滑雪運動員從山頂滑下,重力對滑雪運動員說說為什么

E.提著桶在水平面上勻速前進

F.舉著杠鈴原地不動

G.用力推著小車前進

2.重100kg的小車.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勻

速前進10m后撤去拉力,小車滑行了5m停下來。指名板演

已知小車所受阻力為車重的0.3倍,則拉力對小集體訂正

車做的功為()Jo

課堂;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小組內討論后匯報

J總結J

作業練習冊第3、5、7、8題獨立完成

設計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課時數NO:______

教學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第四節——功率

內容

課題第一課時:功率課型:|新授

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H■*

課:二W

知識與2.知道功率的公式P二一二Fv,會對有關功率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計

t

技能

程:維算。

3.知道功率的單位“瓦特(W)”,并能在計算中正確應用。

標目經歷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

過程與

步驟。

方法

準標

情感態

i進一步形成樂于探究自然現象和11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

度與價習慣,增強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值觀

教學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重點

2.知道功率的公式P=1=Fv,會對有關功率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難點

2.知道功率的公式P=—=Fv,會對有關功率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計算。

t

教具表、米尺等

學具

學習內容.過程安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修訂欄

一、溫故知新

L提問:小明的教室在5樓,估測一下,小明

上樓做多少的功?獨立完成

2.深化:如果第一次上樓他用了1.5min,第二

次他上樓用了40s,則:兩次相比,做功相同

嗎?人的感覺相同嗎?做功的快慢相同嗎?獨立思考

師:那么做功的快慢用什么來表示呢?這就是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功率

二、學習新課

1、安排學生自學課本內容自學課本

2、提問:功率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什么叫功率?

它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單位是什么?小組交流

板書: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做功的多少。

它的計算公式是:P=w/t記錄整理

推導變形公式為:P=w/t=FS/t=F-V

W=Ptt=w/p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W=1J/S

lKW=1000w記憶理解

1MW=1O6W

3、指導學生了解功率的大小。

學生閱讀%的內容,了解功率的大小。閱讀深化

4、估測自己的功率。

指導學生課后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測自己

的功率:

①上樓小組交流

②引體向上

③俯臥撐

提問:從以上方法中選擇一種測自己的功率的

方法,思考一下:你應該測量那些量?用什么集體討論

工具?

指導學生認識:回答

①測自己在不同狀態時功率的大小一般不會

一樣。

?測的功率并非自己的最大功率.深化理解

強調測量時注意安全。

三、基本練習

1、完成WWW的第1.2兩題。獨立完成

四、拓展練習

1.小明用50N的力推著一個重力為300N的小

車在水平桌面上以2m/s的速度勻速行駛5秒,

求:①小明對小車做了多少功?獨立完成

②小明推車的功率為多少?集體訂正

課堂|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小組內討論后匯報

總結J.

i作業i練習冊第3、5、6題獨立完成

!設計!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課時數V0:_____

教學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一章第五節——機械效率

內容

課題第一課時:機械效率I課型:新授

1.經歷使用動滑輪的實驗探究過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

課總功。理解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

知識與

2.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學會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有關問題的簡

技能

程維單計算。

3.了解常用機械的效率,通過分析,了解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

標目

過程與

通過對機械效率的了解,認識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講究效率。

準標方法

情感態

度與價了解使用機械的歷史過程,認識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值觀

教學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及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

重點2.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并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有關問題的簡單計算。

3.了解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

教學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及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

難點2.了解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

教具滑輪組、斜面等

學具

學習內容.過程更排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修訂欄

一、復習

提問:

小明利用動滑輪將木料運上樓,對木料做功了

嗎?思考

這個功的大小與用繩子將木料直接提上樓相

等嗎?(引導學生從實際考慮)小組交流

師:這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機械效率。(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再次探究動滑輪

(1)直接用彈簧測力計提著一個重物測出它

的重力和移動的距離。記下數值。

(2)使用動滑輪將這個物體提高相同的高度動手操作

記下拉力和高度的數值。

(3)改變鉤碼的個數重復上述步驟。

比較使用動滑輪和不使用動滑輪做功數值的大小。

引導學生探究: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是什么?集體討論

指導學生認識:

①象剛才直接用手將鉤碼提到一定的高度是我們的

目的,所做的功叫有用功。記作W“川。理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②象剛才使用動滑輪提升物體時,需克服摩擦力做

功,還要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功,雖然這些功并非我

1們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我們把它叫做額外。理解有用功.額

;記作w欷外O外功.總功

③如果把手的拉力對動滑輪做的功叫總功,記作Ws。

則總功應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額外

2.指導學生認識機械效率

出示:下面有幾種衡量機械好壞的方法你認為那種:深化理解

好?:

1.做功越多的機械越好

2.做功越快的機械越好

3.做有用功比例越多的機械越好

指導學生討論后板書:集體討論

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機械效率=有用功/總功X100%

n=wwt|/w.Bxioo%

討論:w制與w總誰大?所以n的值應是多少?

板書:W制W。,所以

一般情況下: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40%——50%,理解記憶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80%。

3.探究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理解

提問: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

你認為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機械效率?

引導學生探討,給予必要的幫助。小組交流

板書: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下列因素有關或

①摩擦力②動滑輪的自重③重物的重量集體討論

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主要有;

①在滑輪的轉動軸中加潤滑油,以減小摩擦力

②減小動滑輪的自重

③使機械在滿載的情況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深化理解

!的比例。

4.練習:完成WWW第1.2題獨立完成

5.拓展延伸:完成練習冊第8.9.10.題小組合作學習

課堂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