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心素養目標】第14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課時一等獎創新教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4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義及其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2.理解本文從正反兩方面運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論證方法。
3.感受科學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樹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樂于動手實驗的科學品質。
核心素養:
文化自信:通過學習《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樹立格物致知精神及樂于動手實驗的科學品質。
語言運用:培養學生主動積累詞語和精彩語段,豐富知識儲備,了解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能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有效溝通,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思維能力:自讀課文,抓住過渡段、關鍵句、關鍵詞等,理解作者觀點,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審美創造:通過理解、欣賞文章中的語句,培養學生發現美和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導讀】
科學家丁肇中在演講中,針對傳統教育下中國學生的現狀,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強調無論是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還是在個人行動上,都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感受了他演講時嚴密的邏輯,清晰的思路?,F在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來看看作者是如何讓演講更富有說服力的。
【自主學習】
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章運用的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引用論證
第2段引用《大學》,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學》中對“格物致知”目的的介紹,解釋“格物致知”真正意義被埋沒的原因。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課文第3段結合《大學》中的理論,分析了格物致知真正意義被埋沒的原因;
第6~10段從理論上記述了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13段記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
對比論證
中國傳統教育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強調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內心體驗和自我檢討,與科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的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的對比;
王陽明“格”竹子失敗的事例,與通過科學實驗了解竹子性質的事例進行了對比,突出新的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實地實驗。
【問題探究】
1.“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中“眼光”“勇氣”“毅力”這三個詞語的位置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不能調換。一個成功的實驗,首先需要靠“眼光”尋找正確的目標;然后靠“勇氣”開展實驗;實驗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就需要有“毅力”堅持不懈。這三個詞語存在先后邏輯關系,因此不能調換。
2.第11段中“大都”“往往”“常?!边@幾個詞能否刪掉?為什么?
不能。指在一般情況下,不包括特殊情況,體現了語言的準確嚴謹性。“大都”指存在普遍現象;“往往”“常常”突出了中國學生在研究工作中的能力低,從反面論證了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3.“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中“唯一”一詞為什么不能刪去?
“唯一”一詞指出要想尋求真理,除了對事物進行客觀地探索,別無他路,強調了實踐和探索的重要意義。
4.第12段作者舉自己的經驗為證,有什么好處?
①在演講中“現身說法”,真實而親切,有助于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取得更好的效果。
②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從反面深刻地揭露了傳統的中國教育的弊病,論述了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更具說服力。
③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作者求學時代的經歷對于廣大青年學子來說,本身就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參考意義。
5.為什么說當今社會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學術不可缺少,而且對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第一,傳統的中國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二,科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第三,這是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必不可少的。
【課堂演講】
下面讓我們進入演講現場。想一想,丁肇中先生在大會堂的現場是怎么演講的。
我們選擇最后一個自然段,這一段演講詞如果給你,演講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一個儒雅的科學家,一個有風度、有內涵的科學家,一個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的科學家,你的每一句話都要體現他的特點。誰來試試?
(學生展示演講)
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學術不可缺少,而且對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也是不可少的。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就是說,不論是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還是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現在世界和社會的環境變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過去認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己有判斷力。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幾千年前經書里說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演講小訣竅:
1.語氣語調:平和,中速。用平直的語調表達嚴肅的觀點、冷靜客觀的分析,結尾處用升調、強調的語氣表達出作者的號召和希望。
2.重音節奏:對于段落中的關聯詞、關鍵詞要重讀,讀出作者闡述時的層次感,如“不但、而且、不論、還是、不能、也不能、應該重視、第一、第二”等詞語;
3.表情體態:在講到這些關鍵詞時,可以配合一些手勢。眼神要堅定,才能清楚傳達作者對中國學生的希望和信心。
【對比閱讀】
在演講的針對性、演講語言、演講的風格等方面,《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與《最后一次講演》有什么異同?
相同點:
針對性強。針對演講對象、演講場合、演講的主題選擇了恰當演講內容。
不同點:
《最后一次講演》——
是即興演講,作者情感愛憎分明,極富號召力和感染力,體現了革命性。
VS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是在莊重場合的正式演講,客觀理性、思路嚴謹,層層推進,符合科學家身份特點。
【課堂小結】
這篇演講詞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觀點,以王陽明和作者的實例為論據,針對傳統教育下的中國學生的弱點,論證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號召中國學生要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這樣才能對世界有所貢獻。
【寫作特點】
1.層層推進,思路清晰。
本文題目就是中心論點。開頭緊扣題目,由“格物致知”的出處引出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我國古代對“格物致知”并不重視的原因分析,接著作者從實驗過程的兩個特點、中國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作者自己的親身經驗三個方面著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兩個意義,并發出號召。
2.多種論證方法有機結合。
(1)引用論證。如開頭引用《大學》,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含義。
(2)舉例論證。如借王陽明“格”竹苦思,后因頭痛而失敗的事例,論述傳統儒家對實驗的態度是把探察外界誤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安全管理方案(參考模板)
- xx河流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項目數字化方案(范文)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申請報告(模板范文)
- 鄉村振興戰略下能源電力行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教案
- 五年級學期學習計劃(34篇)
- 2025年光學纖維面板系列項目發展計劃
-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 5《身體的“聯絡員”》 教科版
- 中暑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 2025年大流量羅茨鼓風機項目發展計劃
- 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檢測八年級語文試卷
- 統編版(2024)一年級語文上冊拼音1《a o e》精美課件
- 雙氧水罐罐區安全設計規范
- 2024-2029全球及中國福利管理系統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新標準英語小學五年級下各模塊習題
- 開票稅點自動計算器
- 中華護理學會成人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團標解讀
- 2022-2023年人教版八年級化學上冊期末測試卷(及參考答案)
- DLT 5175-2021 火力發電廠熱工開關量和模擬量控制系統設計規程-PDF解密
- 全國中醫優才計劃
- 排風工程全過程BIM建模與協同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