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土壤里有什么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科學-土壤里有什么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科學-土壤里有什么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科學-土壤里有什么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科學-土壤里有什么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壤里有什么》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

2.會描述、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3.能夠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植物和它們的遺體。

2.能夠建立土壤是個混合物的概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土壤和動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

2.愿意親近土壤。

二、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對土壤的探究能力。

2.進行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

三、教學準備

1.學生采集土壤:鏟子、方便袋

2.課件、放大鏡、白紙、酒精燈、石棉網、鐵皮、水、玻璃片、燒杯、玻璃棒等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一)導入,初步感知土壤與植物的關系:

師:(出示植物茂盛的圖片)這幅圖畫美嗎?

生:美!

師:是呀,綠油油的到處一片生機,它們在向我們展示著生命的美麗與神奇。你知道這些植物的下面是什么嗎?

生:土壤、大地……

師:對,是土地。(出示“土”字)知道“土”是什么意思嗎?說文解字中是這樣來解釋的“土,地之吐生物也”。這兩橫,表示地表下面的樣子,這一豎表示從土里生長出來的植物。土壤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土壤,看一看土壤中有什么?(板書課題:土壤里有什么)二、探究活動。活動一:觀察土壤里有什么。師:課前,老師和大家在校園的不同區域采集了土壤,首先,我們通過觀察法來研究土壤。請同學們將土壤放在白紙上,充分利用我們的觀察器官,認真觀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鏡、小木棒等工具,把從土壤中發現的東西分類放好。請記錄員將你們小組的發現寫到觀察報告單里,哪個小組完成了就端正坐好,讓老師看到!好嗎?

生:好!

師:開始吧!(學生觀察,老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說你們的發現!(一生舉手)恩,真勇敢!你們先來!大家說,小組在匯報時,其他小組應該干什么?

生:認真聽!

師:好!現在老師就當你的記錄員,開始吧!

生1:我發現土壤中有小樹枝、樹皮、樹葉!……

師:發現的可真不少!哪個小組還有不同的發現?

生2:土壤中還有沙子、石頭、蟲子皮………………

【板書:砂、黏土、動物、植物、雜物、】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發現!真不簡單!活動二:設計實驗繼續研究土壤的成分。1.師: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科學家在研究問題之前,一般要先進行假設和推測,讓我們也像科學家那樣先來猜想一下:土壤中可能有什么呢?(你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呢?)(選擇學生說出的土壤成分適當板書。生猜想:砂土、水、空氣、無機鹽、養分……

(板書:水、空氣、無機鹽、養分)

師:師:真不錯,大家也開始學著像科學家那樣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了。但科學不能停留在猜想假設上,那么怎樣知道土壤中是否有這些成分,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生:(做實驗)

1.設計實驗方案

師:對,做實驗,接下來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驗證空氣中是否會含有砂土、水、空氣、無機鹽、養分、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想一想,可以怎樣利用這些器材來研究土壤里有什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出你們的實驗方案(介紹實驗器材,講解酒精燈的使用)(生:小組內討論設計方案(教師巡視指導如何設計實驗)

師:都有方案了,誰來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設計的?

生1:我們組把土塊放入水中,看有沒有氣泡冒出,如果有,就說明土壤中有空氣;

生2:我們組用手捏一捏土塊,如果發粘就說明里面有水;

生3:我們把土壤放入燒杯中不停的攪拌,看看沉淀后有什么現象;

生4:我們用酒精燈加熱土壤,如果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就說明土壤中有養分,我從書上看到越是黑的土壤養分越多。

…………

師:同學們的方案真不錯,接下來讓我們根據實驗方案開始驗證吧。(肯定大家的設計方案,并出示溫馨提示)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開始吧2、分組實驗

生: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

3.匯報交流實驗現象和結論

師:現在請小組把你們的實驗結果到前面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我們組驗證的是空氣,把土塊放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有空氣存在;

師:他們說的怎樣?掌聲送給他們!

生:我們是沙土組,我們把土塊放入燒杯攪拌,靜止后發現分層了。下面是沙子,上面是細土;

師:你們觀察的很仔細,下面顆粒比較大,叫砂,上面顆粒較細,叫黏土。

師:養分組——

生:我們用酒精燈加熱鐵片上的土壤,看到冒熱氣,有一股燒焦的氣味。……

師:嗯。這種難聞的氣味就是土壤中的養分發出的,土壤中的養分主要是腐殖質。腐殖質是已死的生物體腐爛后在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而成的有機物質,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它的來源主要是植物的根莖葉和生活在土壤中的動植物尸體及排泄物。腐殖質在被加熱時后會發出難聞的氣味!

生:我們用滴管取上層清液滴在薄鐵片上,用試管夾將有水滴的薄鐵片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燒干水后,發現薄鐵片上會有一些“臟”的痕跡。說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質,如無機鹽等。師:看到大家像個小科學家那樣動手驗證了自己的猜想!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師:現在誰愿意完整地說一說,土壤中都有些什么呢?

生:土壤中有砂、黏土、水、空氣、腐殖質、無機鹽和一些雜物。

師:對,土壤就是這些物質的混合物。

三、德育滲透1.認識土壤與生命的關系

師:其實啊,除了今天我們觀察到的和驗證出來的,土壤中還有許多小生命哪!

來看這里!(出示圖片)

師:難怪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土壤就像我們的媽媽,她為動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

2、土壤的破壞

師:是呀,可是人類的許多活動都對土壤資源造成了破壞,大家來看——

(播放圖片)

師:看到這一幅幅畫面,你想說什么?

生1:我想說,請你們不要亂扔垃圾了,不要亂砍樹木了;

生2:看到土壤被破壞,我有點憤怒了!……

3、愛護土壤師:多么有正義感的孩子!老師也有點憤怒了。土壤對我們那么重要!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土壤?

生:愛護土壤,保護土壤!不要……

師:大家說的多好啊!我們相信,土壤媽媽有了我們這些環保小衛士,會越來越美麗。這樣我們就能和動物、植物一起在土壤媽媽溫暖的懷抱里健康快樂的生活了!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我們永遠記住主席的囑托: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保護土壤,人人有責。

四、.拓展延伸

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就到這里了。課后你們在搜集一些有關土壤的知識一起來和大家分享好嗎?

6.提醒:別忘了把這些土壤送回大自然中去喲。

六、板書設計:

7.土壤里有什么

砂黏土水空氣無機鹽腐殖質雜物

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土壤里有什么》學情分析孩子都有親近土地的天性,會對土壤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能夠說出植物在土壤中生長,知道土壤中有水分和養分。本校學生生活在農村,經常到不同的環境中玩,自然也就經常接觸土壤,可以說他們對于土壤是熟悉的。但是,作為四年級的小學生,在玩耍的同時可能從來沒有細心的觀察過土壤。或者,他們對所見到的土壤已經習以為常了,沒有深入的思考過。因此,也可以說他們對土壤又是陌生的。但是他們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就能激起他們對土壤的研究興趣。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年多的科學學習經歷,能對提出的問題設計簡單的實驗,有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已經學會了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但是還沒有熟練地掌握,還不能很好地運用這些方法進行科學研究。特別是我們學校,由于科學試驗儀器缺少,學生很少有親自操作實驗的機會,獨立實驗的能力也就非常差,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幫助。《土壤里有什么》效果分析《土壤里有什么》一課實踐性強,接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天性,可以與其他學科合理整合,可以盡可能多地融入一些教學理念。本課教師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課前帶領他們到校園里采集土壤,給他們一個相對開放的探索空間,并把這種探索分為帶到課堂中。

導入環節,老師通過一幅畫面讓學生感知植物的茂盛和生命的美麗,知道土壤給力它們生長的空間。通過對“土”的字源分析,知道“土,地之吐生物”,更加明確土壤與生命的關系,同時,也了解了土壤的分層結構。

科學探究部分,根據新課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我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都以學生為主題,整節課的思路為:“情境導入——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合作探究——得出結論”。這正是科學課程常用的模式.在往常,到這里這一課也就上完了。但劉老師注重讓學生接觸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本課從內容上,既屬于“生命與環境”的范疇,又屬于“地球與宇宙”的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的影響,了解人類活動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知道人類應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保持可持續發展。所以,在科學探究之后,劉老師又加上了生命與環境的內容,加上了十九大報告中設計的環保內容。通過這一部分更加深了學生對土壤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視。對學生德育滲透做的較到位。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土壤里有什么》教材分析《土壤里有什么》一課,是青島版版四年級《科學》土壤與植物,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是在學生對巖石、沙和黏土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自然中的土地進行了解。本課從內容上,既屬于“生命與環境”的范疇,又屬于“地球與宇宙”的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的影響,了解人類活動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知道人類應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保持可持續發展。本課的核心內容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觀察、實驗等多種手段,了解土壤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本課包含著科學探究、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內容,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藝術教育等也越來越被重視,所以,學科的整合也被提及到重要的地位。《土壤里有什么》一課實踐性強,接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天性,可以與其他學科合理整合,可以盡可能多地融入一些教學理念。

《土壤里有什么》評測練習

1.地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土叫做()

2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它是由

()

()、

()

()

()()

等成分組成的。

3.當好小法官。

(1)土壤中死的和活的動植物越多,土壤越肥沃。(

(2)把土塊放在水中攪拌,靜止后,上層粗粒主要是黏土,下層細粒主要是沙。(

(3)分析土壤中是不是含有腐殖質,應將土壤放在鐵盤里加熱。(

)(4)土壤埋藏在很深的地下,分布在海灘上、沙漠中,成沙粒狀。(

)《土壤里有什么》課后反思

孩子都有親近土地的天性,會對土壤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能夠說出植物在土壤中生長,知道土壤中有水分和養分。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年多的科學學習經歷,能對提出的問題設計簡單的實驗,有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土壤里有什么》一課實踐性強,接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天性,可以與其他學科合理整合,可以盡可能多地融入一些教學理念。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帶領他們到校園里采集土壤,給他們一個相對開放的探索空間,并把這種探索氛圍帶到課堂中。

本課包含著科學探究、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內容,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生命教育和環境教育、藝術教育等也越來越被重視,所以,學科的整合也被提及到重要的地位。

導入環節,我是通過一幅畫面讓學生感知植物的茂盛和生命的美麗,知道土壤給力它們生長的空間。通過對“土”的字源分析,知道“土,地之吐生物”,更加明確土壤與生命的關系,同時,也了解了土壤的分層結構。

科學探究部分,根據新課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我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都以學生為主題,整節課的思路為:“情境導入——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合作探究——得出結論”。這正是科學課程常用的模式.在往常,到這里這一課也就上完了。但是,生命與環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科學課程就要讓學生接觸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只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