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數學教育教案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七篇
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怎么寫?學校數學是通過教材,教小伴侶們關于數的熟悉,四則運算,圖形和長度的計算公式,單位轉換一系列的學問,為學校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夠喜愛!
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的道理
2、把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正確的計算。
3、培育同學的概括力量。
教學重點:
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利用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教學難點:
小數點的移動。
教具學具:
小黑板、卡片、幻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卡片)
8.1÷34.84÷40.56÷43÷5
1÷80.75÷150.25÷50.045÷9
假如要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數│15│150││
├————┼——┼——┼——┤
│除數│5│50│500│
├————┼——┼——┼——┤
│商│││3│
└————┴——┴——┴——┘
依據表格,觀看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
今日這節課我們就要運用這個規律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想一想,除數是小數,能不能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讀題、審題、列式
56.28÷0.67
這道算式與前面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除數是小數),能直接計算嗎?能不能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方法a把米轉化成厘米計算。
方法b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注:小數點和0要同時劃去)
2、引導同學分組爭論:
a他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種方法更為有用?為什么?
0.6756.28
都擴大100倍利用左邊的幫助豎式邊提問邊板書
講清除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過程。
675628
3、師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計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的除數和被除數需同時擴大多少倍,該如何移動小數點?然后再計算。
5、自學例5
思索:a除數是0.725變成整數,小數點必需向右移動幾位?
b要使商不變,被除數10.44應怎樣?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這么辦?
(生講,師板書完成例5)
6、引導同學概括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移動幾位,()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然后根據()進行計算。(生齊讀)7、完成P20、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五1至4。
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精選篇2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30~51頁的“例1~例12”以及練習五~七。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因數和倍數,以及公因數和公倍數等內容。本單元內容大體分三段支配:第一段,熟悉因數和倍數,學習在1~100的自然數中有序地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全部倍數,以及100以內某個數的全部因數;探究2、5、和3的倍數的特征,學習推斷一個數是不是2、5或3的倍數,同時熟悉奇數和偶數。其次段,熟悉質數、合數和質因數,學習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第三段,熟悉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探究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熟悉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探究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最終,支配了全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同學已經熟悉了億以內的數,以及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本單元內容,又為后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以及分數四則運算打下基礎。
四、教學目標
1.使同學經受探究非0自然數的有關特征的活動,知道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全部因數,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全部倍數;知道2、5和3的倍數的特征,能推斷一個數是不是2、5或3的倍數;了解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的含義,會分解質因數。
2.使同學通過詳細的操作和溝通活動,熟悉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會求100以內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10以內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3.使同學在探究和發覺數學學問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閱歷,培育觀看、比較、分析和歸納的力量,感受一些簡潔的數學思想,進一步進展數感。
4.使同學在參加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育主動與他人合作溝通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活動的樂趣,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念。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倍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等概念的聯系和區分,把握求兩個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依據數的特點合理敏捷地確定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以及依據對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理解正確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
六、課時支配
因數和倍數…………1課時
2和5的倍數的特征………………1課時
3的倍數的特征……1課時
因數和倍數練習……1課時
質數和和合數………1課時
分解質因數…………1課時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2課時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2課時
因數與倍數整理與練習……………2課時
和與積的奇偶性……1課時
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同學觀看、操作等活動熟悉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把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同學在生活中進一步積累探究閱歷,增加空間觀念,進展數學思維。
3、同學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加數學的愛好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難點:理解長方風光、棱、頂點之間的關系,建立空間想象。
教學預備:
每生預備一個長方體,長方體框架;師預備教學道具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圖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兩個最簡潔的圖形,請你們快速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點,一條直線)
生:點、線
師:我的這個點和線都畫在一個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師:對,都畫在一個面上?,F在請你們拿出身邊的長方體,找一找長方體中的點、線、面。
師生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
二、新授
師:長方體中的線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長方體中的點也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頂點”。
師:我們現在初步了解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假如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長方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師:大家提出的既有關于面、棱、頂點數量的問題,又有關于它們之間關系的問題。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課件中給出的這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以下問題:
面1、長方體有幾個面?
2、每個面是什么外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長方體有幾條棱?
2、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1、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你還有什么新的發覺?棱是怎么形成的?頂點是怎么形成的?
師:我們先來解決一個最簡潔的問題,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8個
師:怎樣有序地數?
生:可以先依次數上面的四個,再依次數下面的四個。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呢?
生:6個
師:誰能有次序地數出這些面?
師:誰能用詳細的方位名詞有次序地數出來?
師:長方體有6個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師:還可以怎么數?
師:我們在第一單元學習了觀看物體,現在試著從一個角度觀看我手中的長方體,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生:3個
師:這三個面的對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總數。用這樣的方法也能數出長方體的面數。
師:每個面是什么外形?
生:長方形,有的長方體中也有正方形。
師: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別狀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長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師:你們說的前與后,左與右,上與下都是相對的關系,所以簡潔說就是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你們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我們是看出來的。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有看錯人的時候,所以用眼睛看出來的不肯定正確,你們有什么方法能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嗎?
生:可以把長方體拆開,拿相對的面對比,假如完全重合,就說明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師:你的方法真棒,那我們就一起來操作和證明一下。
師:相對的兩個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說明大家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我們來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兩個面,它們的面積相等,周長相等,長相等,寬也相等。
師:關于長方體的棱,你們知道有幾條嗎?
生:12條
師:誰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數出來?
請同學來數
師:剛剛那位同學的數法我再來展現一下,同學們認真觀看,他是分成幾組來數的?每組有幾條?
生:三組,每組有4條。
師:為什么要這樣數?
生:由于每一組中的棱長度是相等的。
師:哪些位置的棱長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對的棱
師:我們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師:的確,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
師展現長方體框架:假如這個框架中缺少了一條棱,你能想象出缺的這條棱的樣子嗎?為什么?
生:由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可以通過相對的棱想象缺的那條棱的樣子。
師:假如在一組相對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嗎?為什么?
生:能,可以通過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對的其他三條棱的樣子。
師:按這樣的道理,我們在每一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舊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我來試試去掉這些棱后,會是什么樣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師:這三根棱有什么特別?
生:它們相交于一個頂點。
師:對。這是三條特別特別的棱,我們把它們分別稱作長方體的“長”“寬”“高”。也就是說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在一個長方體中,我們通常把豎著的這條棱叫做“高”,正對著我們的棱叫做“長”,“長”旁邊的那條是“寬”。大家來指一指我手中的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同學指出在不同擺放的狀況下的長、寬、高,體會同一個長方體因擺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長寬高的變化。
師:依據相對的棱相等,所以“長”對面的棱也是“長”,“寬”對面的棱也是“寬”,“高”對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長方體有4條長,4條寬,4條高。共計12條。
師:假如讓大家利用小木棒來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思索一下需要幾組木棒,共幾根?在下面給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來組建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出示例題: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兩根5厘米。
生1:長8,寬3,高6
生2:長8,寬3,高3
生3:長6,寬3,高3
師:生2和生3搭建的長方體都是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特別長方體,想象一下,把長縮短到3厘米,這個長方體會變成什么樣子?
生:變成了正方體
師:對,變成了長、寬、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是正方體,正方體是一種特別的長方體
師:關于面、棱、頂點,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棱和面有什么關系?棱和頂點有什么關系?
生:兩個面相交的位置是棱,兩條棱相交的位置是頂點。
鞏固練習
書上例題1、2
小結
作業布置
練習冊《長方體的熟悉》
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精選篇4
設計說明
1、加強動手操作訓練,促進同學的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仿照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溝通是同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設計樂觀引導同學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強對用天平稱物和畫圖的動手操作訓練。使同學經受稱物、分輕重的過程,了解和思索稱物的不憐憫況,逐步把思維條理化、規律化,并想方法用圖示表示出來,從而促進同學規律思維的進展。
2、自主探究,體會優化思想。
本設計賜予同學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間,通過試驗、匯報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覺如何分份是優化“找次品”方法的關鍵,從而總結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圖示方法,滲透優化思想。
課前預備
老師預備ppt課件天平藥瓶
同學預備天平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愛好
1、你們每天上學通常要走哪條路?為什么要選擇這條路?
(生自主回答)
2、你們真聰慧,在平常做事的時候就能選擇最簡便的方法。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都有一種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我們把它叫最優化的方法。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優化的思想走進課堂。(師出示2瓶鈣片)
師:老師這里有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們能不能想方法幫我把它找出來呢?(生回答想法)
師:老師預備了一架天平。假如在天平左右兩邊的托盤里放上質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會平衡;假如一邊重一邊輕,那重的一邊就會沉下去,輕的一邊就會翹起來。今日我們就借助天平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同學依據次品的特點發覺用天平“稱”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稱出每個物品的詳細質量,而只要依據天平的平衡狀況對托盤兩端的物品進行推斷就可以了。
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師:同學們很簡單就從2瓶鈣片中把這瓶次品找到了,假如是3瓶鈣片,你還能從中找到這瓶次品嗎?同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試一試。
2、動手操作,匯報方法。
同學動手試驗后匯報。(先在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上1瓶鈣片,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假如天平不平衡,輕的那端就肯定是次品了)
3、總結歸納記錄的方法。
組織同學把用天平稱的過程用圖表記錄下來。
合作溝通,討論探討
師:同學們真聰慧,這么簡單就從3瓶鈣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實你們已經用自己的聰慧才智解決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問題。那么,例2又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呢?
理解題意,動手操作。
(1)先讓同學讀題,說說“至少”的含義。
(2)小組分工合作:用學具擺一擺,并嘗試用圖示和表格表示擺的過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法作記錄,1名同學填表)
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詳細情境和實際操作,培育同學綜合運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學問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育同學觀看、思索以及與同伴溝通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小塊方磚鋪滿某個平面。
教學難點:
計算鋪滿某個平面需要多少塊方磚,多少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小明家買了一套新居。近期,家里要裝修了。媽媽讓小明設計自己的臥房怎樣鋪地磚。今日就請同學們來幫小明出出辦法,和小明一起來討論一下鋪地磚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溝通。
(一)算臥房面積
1、買地磚之前要了解哪些相關學問?
2、小明臥房地面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你們能幫他算算他的臥房有多大嗎?
(二)分小組爭論,并填寫表格
所需地磚的數量,所需錢數
40厘米×40厘米
30厘米×30厘米
(三)匯報溝通方法
1、同學匯報溝通
2、得出結論
3、算一算
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同學上黑板板演。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四、全課總結
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精選篇6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向同學供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關心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溝通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數學學問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本節課抓住關鍵詞,把握自然數(0除外)按因數個數分類的數學方法,讓同學充分爭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經受質數和合數這一學問的發生進展過程,通過觀看、比較、分析、歸納,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更好地把握數學思想,提升同學學習數學的愛好,培育良好的學習態度。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班級下冊第23~24頁“質數與合數”。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同學把握“因數、倍數、奇數、偶數、2、3、5的倍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本單元涉及的概念多,“質數與合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運用較少,與同學的生活有肯定的距離,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內容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同學經受操作、觀看、發覺、概念歸納的數學化過程,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
2.把握整數按因數個數的分類法,理解和把握質數與合數的特征,能應用概念查找或推斷質數。
3.通過討論質數與合數特征的學習活動,體會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預備】
課件;練習紙每生一張。
【教學過程】
活動一: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
1.引導同學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數用整數、不用1”。
老師板書“1=”……“20=”,老師不言語,用手勢引導同學按要求說出乘法算式。
學情預設:同學中可能消失用1或小數的問題,師用手勢提示“不用1”“用整數”。
2.師:按“用整數、不用1”的要求無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數,我們叫它質數;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數,我們叫它合數。
老師依次在這些質數的前面填上“質數”、“合數”,同學自然而然的在老師板書時說出“質數”和“合數”。
【設計意圖】
“活動一”全過程老師基本不言語,只用手勢或神情來組織教學,給同學一個神奇感,在創設靜謐的氛圍中靜心體會質數與合數的區分。
活動二:爭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
1.師:“從這些乘法算式中,你發覺了什么?
學情預設:同學有可能說出質數都是奇數;對策:老師指出2是質數、15是合數;
合數可以寫出乘法算式;假如不用1,質數無法寫出乘法算式。
2.老師擦除“不用1”,同學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再進一步用因數的個數來探討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師:觀看因數的個數,你又發覺了什么?
從乘法算式中,同學很快并能清楚地發覺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而合數則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還有別的因數(至少三個因數)。
3.依據同學回答板書。
4.爭論:“1”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情預設:有的同學可能認為:1有兩個因數,一個是1,一個是它本身,1應當是質數;有的同學可能認為:1的本身還是1,所以1應當只有一個因數;有的同學可能認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把板書寫完整。
5.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樣的數叫質數?什么樣的數叫合數?怎樣推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設計意圖】
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同學經受操作、觀看、發覺、概念歸納的數學化過程,構建質數和合數概念。并嘗試依據因數的個數歸納出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學會運用質數和合數的特征進行推斷,充分感受到學問之間既有區分,又有聯系。
活動三:應用概念查找或推斷質數
1.連續查找30以內的其它質數。
2.做一做:出示數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將數字卡片填入質數與合數相應的集合圈里。
3.下面的說法正確嗎?說說你的理由。
⑴全部的奇數都是質數。()
⑵全部的偶數都是合數。()
⑶在1、2、3、4、5……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⑷兩個質數的和是偶數。()
【設計意圖】
通過不斷的查找、發覺與推斷質數的練習中,使同學意識可以用合理的方法來推斷,鞏固質數與合數特征的熟悉。
活動四:拓展延長深化概念
1.你知道他們各是多少嗎?(在小組內溝通各自的想法后匯報)
⑴兩個質數的和是10,積是21,他們各是多少?
⑵兩個質數的和是20,積是91,他們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質數是?最小的合數是?
2.在括號里填上質數:
8=()+()12=()+()28=()+()
3.數學小閱讀:哥德巴赫猜想。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剛才你們正在嘗試解決一道世界難題,做了一件很有價值的事,這個世界難題就是:是不是全部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呢?這個問題是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國的數學家都想攻克這一難題,但至今還未解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請同學們進行數學小閱讀:哥德巴赫猜想。課后,感愛好的同學們也可以查找相關書籍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
在適度拓展中,嘗試解決“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數學小閱讀中,讓同學了解數學進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同時留有空間,讓同學課后探究。
活動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班級數學教育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同學能夠運用所學學問,采納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同學獨立思索,合作溝通,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育同學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同學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同學能夠精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預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同學回答后老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日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同學試做.
②.同學匯報(可能狀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同學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航空航天高精度加工技術在復合材料應用中的挑戰報告
- 河北省張家口市禮縣實驗中學2025屆化學高一下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2025年高效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市場深度分析報告
- 2025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實踐案例報告001
- 2025至2030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馬丁靴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屆山東省泰安市第四中學高二下化學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5至2030連鎖書店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廣西中考語文試題卷(含答案)
- 放射科安全隱患自查報告
- 電工廠搬遷方案(3篇)
- 老年人眼科疾病
- 鋼板配送設計方案(3篇)
- 中醫基礎學課件護理情志
- 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 2025-2030中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不銹鋼蝕刻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肺炎診治和管理專家共識(2025)要點解讀
- (統編版2025)歷史七年級下冊新教材變化及教學建議
- 文化安全課件
- 蠶桑養殖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