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吉林省通化市重點中學火箭班高考歷史二模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48.0分)
1.有學者指出,春秋戰國時期一方面各區域間經濟、文化融合深化,另一方面各諸侯國爭
戰不斷,民眾苦不堪言。與此同時,“百家”雖然“異說”“百慮”,但“天下同歸”的旨
趣是一致的。據此可知當時()
A.爭霸戰爭推動經濟文化發展B.天下歸于一統漸成民心所向
C.百家爭鳴促使思想交融完成D.諸侯變法促進政治認同增強
2.漢武帝時,在中央設置司隸校尉督察京畿地區,職責與各州部刺史相似;又在丞相府內
設置司直,輔佐丞相糾舉不法;形成了御史中丞督司隸、司隸督丞相、丞相督司直、司直督
刺史、刺史督二千石以下至墨綬的局面。這些措施()
A.解決了社會主要矛盾B.促進了行政效率提高
C.限制了君主專制權力D.推動了監察制度發展
3.唐代之前,出于遠距離運糧成本的考慮,商人們奉行“千里不販汆”的行規。至北宋,
“富商大賈,自江淮賤市粳稻,轉至京師,坐邀厚利”,并涌現出定陶等一批商業重鎮。據
此可知,北宋時期()
A.區域經濟繁榮促進地域性商幫興起B.抑商政策廢馳影響商人的社會地位
C.水運交通發展推動長途販運的興盛D.城市商業繁榮導致經濟重心的南移
4.如圖為故宮博物院藏《塞宴四事圖》局部,描繪了乾隆皇帝舉行盛大宴會的場面,所謂
“四事”即伴奏、相撲、套馬和賽馬,畫面的中心焦點處即為相撲。該畫作可以用來說明清
代()
A.皇帝好惡決定社會風氣如何B.尚武精神受到統治階層推崇
C.宮廷繪畫注重畫面雍容華貴D.體育訓練提升軍隊戰斗實力
5.19世紀后半期,中國對西方學問的認識出現了從“夷學”到“西學”“新學”的演變。
上述演變反映出國人對
()
A.中西平等交往的渴望B.西方文化的心理變化
C.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D.資產階級文化的推崇
6.1912年《申報》載:“雖然今日之共和,徒有其表而已。人民既乏國民之常識,而于風
俗習慣尤未改革。”“于共和國之組織,若選舉,若會議,及其他人民對于國家種種應盡應
享之權利義務咸不諳熟。”“就大多數國民之心理觀之,則共和政體之發生,及依據于事實,
而非根本于原理。”這表明當時()
A.民主共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B.革命果實落入袁世凱手中
C.社會變革亟需開展思想啟蒙D.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
7.盧溝橋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通電提出“立即動員全國海陸空軍,準備應戰……我們要求
全國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衛戰爭”;洛川會議上進一步制定了“全國軍隊總動員”
和''全國人民總動員”的方針。這表明當時中國共產黨()
A.積極推動全民族抗戰B.贏得了輿論宣傳的主動權
C.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D.促成了國共兩黨合作實現
8.1977年I月2日的《人民日報》指出:“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決
不依賴外國技術,迷信外國技術,決不同外國搞聯合經營,也決不接受外國的貸款”。1978
年4月,對外貿易部部長李強在廣交會上再次強調這一原則。由此可見,這一時期()
A.思想解放任重道遠B.對外開放水平有所提升
C.國內經濟政策多變D.計劃經濟體制出現松動
9.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是在10世紀前后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初期的城市是封建主領地的一部
分,城市居民要向封建領主繳納賦稅和提供勞役,受封建領主司法和行政的管轄。12世紀,
在英國屬于國王所管轄領地的城市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2/3。當時英國這一狀況()
A.基于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B.有利于封建國王的統一事業
C.蘊藏著近代歐洲民主政治因素D.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王權力
10.有學者認為:在18世紀,科學和理性凌駕于價值之上,成為衡量萬物的標尺,價值在
理性肆無忌憚的擴張中被削弱甚至被吞噬了。該學者意在()
A.反思啟蒙運動B.抵制工業文明C.否定理性主義D.弘揚科學精神
11.馬克思認為,革命是特定民族國家內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是特定國家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發展到不可調和的表現。革命的發動與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
本國革命主客觀條件的成熟程度。這一觀點()
A.強調階級斗爭的不可調和B.基于人民群眾覺悟的提高
C.否定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D.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現實
12.如圖為1980?2018年不同經濟體GDP占世界總量比較統計。這反映出()
〃\\
99999999990000000000(年份)
8000000899*99。OOOO一i一一i、/
。2*68025680246802468
A.新興國家的地位顯著提升B.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在增強
C.發達國家經濟正逐漸衰退D.世界經濟的新秩序已建立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0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鴉片戰爭后國家主權思想開始在中國興起,縱觀國家主權思想在近代中國的發展和演變,大
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洋務運動時期,國家主權思想的主要理論資源和概念工具是
西方國際法,尤其是丁魅良所譯《萬國公法》,洋務派把《萬國公法》視為“彼此可相維系
而不可統屬之道”,在外交實踐中援引《萬國公法》維護國家主權;第二階段是戊戌維新時
期,維新派喊出了“興民權”的口號,梁啟超論證了民與國、民權與國權的密切關系:“國
者何?積民而成也……故民權興則國權立,民權滅則國權亡……故言愛國,必自興民權始”;
第三階段是辛亥革命時期……鄒容主張:“無論何時,政府所為有干犯人民權利之事,人民
即可革命,推倒舊日之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樂之心。”胡漢民認為,主權“即獨立權也,
其為獨立也,以對于外部不受干涉,為其活動之原則”。
——摘編自《中國近代國家主權思想的興起與演進》
(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近代國家主權思想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國家主權思想不斷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7世紀后期到18世紀中期,經過改革,英國建立了一套現代意義上的稅收體系。
在18世紀,關稅、消費稅和土地稅已經成為國家的常規稅收和主要財政來源,形成了穩定的
復合稅制;稅收征管方式也由包稅制轉為由政府直接征收,并逐漸實行科層化的管理;稅收
結構根據經濟發展和國家需要在不斷優化、調整,18世紀中期,稅收收入中以消費稅和關稅
為主體的間接稅比例己經超過了直接稅。這一穩健且高效的現代稅收制度對18世紀英國社會
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推動了英國現代國家建構的發展,而且為英國在持續的對外戰
爭中提供了財政支持和保障。
一一摘編自張榮蘇《論英國現代稅收制度的確立》
材料二:中國稅收法律體系近代化的步伐始自清末,盡管政權不斷遞娉與更迭,但近代稅制
改革卻表現出驚人的一致性,即都致力于以直接稅為主的新稅種的引入。晚清時期,各新稅
種的引入主要停留在觀念層面上。北洋時期建立了由直接稅和間接稅組成的稅制體系……同
時,不遺余力地增加新稅種,致使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人民群眾不堪
重負。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組建伊始,就非常關注其賴以維持生存的財稅問題……然而,中
國近代稅制改革的步伐被20世紀30年代的日寇侵華驟然打亂了整體步伐,隨著東南沿海……
淪陷,海關被侵,國民政府財政收入大幅度銳減……為籌措軍費彌補赤字,國民政府……加
緊苛捐雜稅的征收,結果導致稅源枯竭。
——摘編自梁鳳榮《新稅引入與中國稅收法律體系之近代化》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英國與中國近代稅制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進行稅制改革的原因及其影響。
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313imimI廿libHUiu<109tHtPH|,MP40pu|EPH
■■■■rtnuvninrninniiirniii)?
貼NHgEZMwq)i,刖)U朱人MUimMj
?9nmniniHiniifi?turrnnn
㈣ARAM
?"MUIMUHli?(Oil的輸N)"岫
MW(MlH)體)Wa力IIWN)
贏<niHK>(ini<r)tfK4op;n
傅)加yw--g俄i7"
IIWI)
[______________1
(IfctMthllR)(IM7?f)||1||C(K;t)V|l||n)H7M<F
tt'RHTRKOOMMl)??
IM<IMkl<*5|<WI淤I6134IIMMSIMOI碑HI6UHl?40IT%1刪IMA
__摘編自[美]丹尼斯?謝爾曼等《全球視野下的西方文明史》從材料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信息,
自擬一個具體的論題,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明確列出信息,論題明確具體,史
實準確無誤,表述邏輯清晰。)
答案和解析
I.【答案】B
【解析】A.材料不僅涉及爭霸戰爭推動經濟文化發展的內容,也提到民心思定,故A項錯誤;
B.根據材料“春秋戰國時期一方面各區域間經濟、文化融合深化,另一方面各諸侯國爭戰不斷,
民眾苦不堪言。與此同時,‘百家'雖然‘異說‘‘百慮',但‘天下同歸’的旨趣是一致的。”
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一方面促進了民族文化和經濟的交流,同時各派思想進行爭鳴,但
都希望構建一個和諧理想的社會,在社會動蕩下,民心思定,當時天下歸于一統漸成民心所向,
故B項正確;
C.“百家爭鳴促使思想交融完成”此表述過于絕對,故C項錯誤;
D.材料未涉及諸侯變法促進政治認同增強,故D項錯誤。
故選:Bo
本題考查了百家爭鳴,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以百家爭鳴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司隸校尉、刺史、司直都是監察體系的表現,推動了監察制度發展,D正確;
A說法絕對,排除;
B與材料無關,排除;
監察體系發展強化了專制,排除C。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代監察制度,要求學生結合古代監察制度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代監察制度,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隋朝修建大運河,溝通了南北,因此在宋代,商人遠距離販運糧食的現象增多,而且在
大運河延安出現了商業重鎮,這說明水運交通發展推動長途販運的興盛,C項正確;
商幫出現是在明清,排除A項;
材料并不能反映出商人的社會地位,排除B項;
D項顛倒了因果關系,排除D項。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北宋時期的商業,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宋朝時期水陸交通的發展接影響。
本題主要考查北宋時期的商業,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
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A.“決定”說法錯誤,排除;
B.根據“即伴奏、相撲、套馬和賽馬,畫面的中心焦點處即為相撲”分析可知,當時皇家宴會場
景涉及套馬、賽馬和相撲,體現了當時統治者推崇尚武精神,B正確;
C.材料強調的是“相撲、套馬和賽馬”,并非宮廷畫雍容華貴,排除;
D.材料反映的是宴會場景,不能看出軍隊戰斗力的提升,排除.
故選:Bo
本題側重于考查清朝的統治,解題關鍵信息是“即伴奏、相撲、套馬和賽馬,畫面的中心焦點處
即為相撲”。
本題側重于考查清朝的統治,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5.【答案】B
【解析】A.對西方稱呼的變化與中西平等交往的渴望無關,故A項錯誤;
B.根據材料“中國對西方學問的認識出現了從‘夷學'到‘西學''新學’的演變。”可知中國
從不了解西方,把西方等同于落后民族和國家到后來對西方增多了解,認識到其進步之處,說明
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增多,國人對西方文化出現心理變化,故B項正確;
C.材料所述演變反映了國人對西方文化出現心理變化,,并非對傳統文化的反思,故C項錯誤;
D.材料所述與資產階級文化的推崇無關,故D項錯誤。
故選:B。
本題考查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以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
力。
6.【答案】C
【解析】A.材料體現的是民眾對民主共和缺乏認識,因此A錯誤;
B.與材料主旨不相符,材料不涉及袁世凱,排除;
C.根據“雖然今日之共和,徒有其表而已。人民既乏國民之常識,而于風俗習慣尤未改革“、”就
大多數國民之心理觀之,則共和政體之發生,及依據于事實,而非根本于原理”等信息分析可知,
材料反映了民眾尚未完全接受民主共和觀念,因此強調社會變革需要開展思想啟蒙,C正確;
D.材料涉及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問題,排除。
故選:Co
本題側重于考查辛亥革命,解題關鍵信息是“雖然今日之共和,徒有其表而己。人民既乏國民之
常識,而于風俗習慣尤未改革“、”就大多數國民之心理觀之,則共和政體之發生,及依據于事
實,而非根本于原理”。
本題側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7.【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共發表的通電和洛川會議制定的“全國軍隊總動員”“全
國人民總動員”方針都體現了中共積極面對民族危機,推動全民族抗戰,故A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到輿論宣傳的主動權的爭奪,故B項錯誤;
材料不能體現中共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故C項錯誤;
當時國共兩黨還沒有實現合作,故D項錯誤。
故選:Ao
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時間,解讀材料信息,結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
過程分析。
本題考查中共對抗H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努力,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
力。
8.【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我們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決不依賴外國技術,迷信外國技
術”“決不同外國搞聯合經營,也決不按受外國的貸款”等信息可知,當時中國拒絕使用外國資
金和技術,思想解放阻力重重,A項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對外開放,排除B項;材料是對
外政策,不是國內經濟政策,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經濟體制,排除D項。
9.【答案】B
【解析】材料“12世紀,在英國屬于國王所管轄領地的城市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2/3”體現的是
英國國王對地方的控制力加強,這推動了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有利于封建國王的統一事業,B
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經濟形態的變化,排除A項;
材料體現的是逐漸走向中央集權,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項:
材料體現的國王權力的削弱,排除D項。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中世紀城市自治,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中世紀城市自治的相關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中世紀城市自治,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及論證、探討問
題的能力,難度中等。
10.【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價值在理性肆無忌憚的擴張中被削弱甚至被吞噬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
世紀即啟蒙運動時期,休謨關注人性,思考理性、真理和道德的關系,用人性和道德的復雜多變
質疑理性的標準作用,體現了思想家對啟蒙運動的反思,A項正確;
該學者論述的是價值與理性的關系,是在反思啟蒙運動,并非抵制工業文明,排除B項;
該學者發展了而非否定了理性主義,排除C項;
該學者是在反思科學與理性的影響,弘揚科學精神與“科學和理性凌駕于價值之上,成為衡量萬
物的標尺”等不符,排除D項。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啟蒙運動,需要考生掌握啟蒙運動的內容及其核心思想。
本題主要考查啟蒙運動,旨在考查學生閱讀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時空觀念、歷史
解釋的學科素養。
11.【答案】D
【解析】從材料“革命是特定民族國家內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
特定國家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發展到不可調和的表現。革命的發動與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本國革
命主客觀條件的成熟程度”可以看出革命活動要以各國的國情相結合,要符合社會發展的現實,
D正確;
ABC選項不符合題干的特征,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需要結合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如圖為1980?2018年不同經濟體GDP占世界總量比較統計”可知,亞洲新
興和發展中國家、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GDP在世界總量中的占比不斷增加,反映了新興經濟體的
實力不斷增強,有利于多極化的發展趨勢,排除B項;
部分新興國家的地位依然低下,排除A項;
材料只是體現一段時間內,發達國家占比下降,不等同于經濟正逐漸衰退,排除C項;
世界經濟的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D項。
故選:Bo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需要結合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特點來解答。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3.【答案】【小題1】變化:由洋務運動時期運用國際法挽利權的思想,到戊戌維新時期的興民
權以維國權思想,再到辛亥革命時期運用人民主權理論維護國家主權的思想。原因:近代中國民
族危機的加深;國人對列強侵華認識的深入;西方近代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小題2】影響:推動近代中國由封建王朝向民主共和的近代民族國家轉變;促進了近代中國救
亡圖存運動的發展;有利于人民的思想解放。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國家主權思想的變化。第(1)問,提煉概括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
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時代背景分析作答;第(2)問,結合材料中中國近代國家主權思想的變化
內容及所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影響分析作答。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國家主權思想的變化,側重于考查考生閱讀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以及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
14?【答案】【小題1】英國:穩健推進;確立以關稅、消費稅和土地稅為核心的復合稅制;開征
直接稅,大力推行間接稅。中國: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空氣動力學與飛行原理 課件 1.3-1.4 通航空器及其分類
- 豐田思考法分享
- 空氣動力學與飛行原理 課件 5.1 主旋翼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解讀
- 瓣膜功能損傷機制
- 頒獎典禮主持詞5篇
- 安全生產月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 安全應急預案方案【7篇】
- 老年癡呆護理指南
- 臨潭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期中考試數學試卷
- 可信數據空間解決方案星環科技
- 2025-2030IVD原酶料市場發展態勢剖析及未來需求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臺燈控制系統的設計14000字【論文】
- (高清版)DB13(J)∕T 8557-2023 建設工程消耗量標準及計算規則(房屋修繕建筑工程)
- 2024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城鄉公交服務有限公司招聘(1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年中國智能眼鏡行業市場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全國高考物理試題及答案
- 無人機飛行器編程基本知識試題及答案
- 國有企業違法犯罪課件
- 鉗工安全測試題及答案
- 預制菜加工采購合同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