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社會語言學的基本概念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學習目標1.理解并掌握變體和語碼的異同2.掌握語言和方言的定義及方言的分類3.了解語標的定義,培養正確的語言價值觀4.掌握言語社區的定義
5.理解言語交際能力對語言教學的影響當前第2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第一節變異、變體、變項變異與變化
一般認為變異是共時的,屬社會語言學;變化是歷時的,屬歷史語言學。語言學家過去曾經認為語言變化是不可能被直接觀察到的,只有對比一種語言不同歷史時期的兩種狀態之后才能發現哪些部分產生了變化。現在社會語言學家通過對語言變異的研究,發現語言的歷時變化就產生并體現在語言的共時變異之中。所以,以拉波夫為先驅,語言學家開始把語言變異與語言變化結合起來,即研究“進行中的變化”。當前第3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
20世紀西方語言學界的主流語言學派——結構主義和轉換生成語法——總是把語言作為一個同質體來研究,在研究中追求齊整性、對稱性和規律性,害怕語言中出現什么“雜質”,害怕語言中的“變異”。同質體(homogeneoussystem)當前第4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有序異質體
orderlyheterogeneoussystem
以拉波夫的老師威因里希為首的社會語言學家提出語言是一個有序異質體。“有序異質”,核心是“有序”。語言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變異,比方說,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發元音a決不會是完全相同的;一個河南人說普通話,也決不會跟上海人一個樣子。但語言的這種表面上的混亂蘊含著深刻的有序性,形式上的不規則現象實際上對應著社會行為的某種規則現象。對有序之變異的研究是研究的一種更高境界。當前第5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言變異
指不同社會群體或個人在語音、詞匯、語法、語段特征、敘述語體的組織結構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語言差異。當前第6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同質和異質任何學科的初級階段都需要把所研究的對象限定在一個確定的范圍內,使研究對象有一個穩定的、靜態的、沒有變異的、易于觀察的基礎,這就是研究的同質化。在同質化的基礎上對語言所作的研究稱為同質語言研究。索緒爾三次凈化就是排除異質,只進行同質研究。所謂異質研究,就是將語言和言語、內部和外部、歷時和共時結合起來研究。語法:配價語法、格語法、生成語義學、語義特征分析。語用:系統功能語法。音系:有序異質模型。當前第7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郝德森談“變體”(上)
如果人們把“語言”看作是一種包括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現象,那么,語言變體這一術語可用以指它的不同表現形式,這就像人們可以把“音樂”視為一種普遍現象,由此區別開不同的“音樂變體”一樣。使某種語言變體區別于另一語言變體的因素,就是它所包括的語言項目。
當前第8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郝德森談“變體”(下)
因此,我們可以把語言變體定義為:具有相同的社會分布的一組語言項目。這一定義允許我們把以下任何一種情況都稱做“語言變體”:英語、法語、倫敦英語、足球解說所用的英語、亞馬遜河西北部地區某一特殊長形房屋的成員使用的語言、由特定人使用的那種語言或那些語言。當前第9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使用“變體”的好處(一)
首先,使用“變體”這一術語可以避免使用像語言、方言、地方話、土話等等先入為主地具有價值判斷的名稱。這些名稱不但缺乏準確的定義,而且在具體的使用場合往往還包含著世俗的偏見。語言、方言、地方話、土話等對社會語言學來說,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區別,社會語言學家要能夠客觀地對待自己的研究對象,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所以他們的出發點要盡量不受非科學的流行觀念的影響。“變體”這一中性詞有利于社會語言學家保持其客觀的立場。
當前第10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使用“變體”的好處(二)
其次,“變體”這一概念的抽象性有助于研究的理論性和準確性。在現實世界的錯綜復雜的變異現象面前,應用這一概念使得研究者可以有效地限定范圍,謹慎準確地做出結論。
當前第11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
我們可以講某一個“女性語言變體”,指某一社區中女成員常用的一組語言形式。如果沒有“變體”這一術語,在界定有關的語言現象時將會碰到很多困難和不便。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使用該變體的女性并不是只在一個完全女性的社區中交際,“女性變體”作為一個語言體系,也不僅僅包含著完全不同的語言形式,故稱之為“女性語言”并不合適;但是有關語言現象確實是語言和社會中值得研究的問題,需要研究,當然就需要有適當的標記。使用“變體”的好處(二)當前第12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使用“變體”的好處(三)
第三,使用“變體”可以避開爭議。有的時候,研究的目標就是要解決一個變體到底是“方言”還是“語言”的地位問題,在做出結論前,既然該變體是“方言”還是“語言”是有爭論的,那么“變體”作為標記單位自然是避開這些爭論的好辦法。
當前第13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變體和語碼
變體有時候可能會被誤解為是從屬于某種更標準的語言的一個變種,所以有人認為它也不能算是完全中性的。因此許多社會語言學家又采用語言代碼(code)—簡稱語碼—這一純粹中立的術語,與語言變體替換使用。當前第14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三種變體
社會語言學家把跟地域有關的變體稱為地域變體;把跟說話人的身份(包括年齡、性別、社會地位、職業等等)有關的變體稱為社會變體;把跟使用語言的場合和行業領域有關的變體稱為功能變體。功能變體可分為兩類,即語體(style)和語域(register)。當前第15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所謂“語體”
“語體”又叫風格或語體風格,是指說話者由于交際方式和交際場合的不同而發生的語言變異現象。語體根據交際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題,根據交際場合不同可以區分為親近語體、隨便語體、一般語體、正式語體和禮儀語體等。當前第16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所謂“語域”
“語域”是指語言社群在一定的言語交際場景(特別是職業生活領域)中使用的具有群體特征和場景特色的語言變體,如教師在授課、教導學生時使用的教師語言,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活動中使用的法律語言,新聞語言等。當前第17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體與語域的區別
語體主要是針對個人的言語活動而言的,比如兩個人見面的招呼語,“幸會,幸會”是正式語體,用在莊重的場合,而“高興死我啦,你怎么才到”表明兩個人關系親密,這是非常隨便的語體。語域則屬于社會語言的變異現象,是與一定的語言社群相聯系的,并且總是出現在特定的交際場景中,如教師語言要在課堂上使用,法律語言多在法庭上和別的司法語境中使用。當前第18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新聞語域
錢志安曾利用香港城市大學“華語六地語料庫”1995—1996年的語料,比較研究報紙新聞標題語言與新聞全稿或一般書面語,發現新聞標題有三大特點:第一,雙音節詞匯占絕大多數,單音節詞匯很少;第二,實詞占絕大多數,虛詞很少;第三,地理名詞較多。當前第19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新聞標題對漢語語法的影響(一)
報紙尤其是標題講究簡明,所以只要不影響人們的理解,標題中的虛詞經常省略,這是標題中虛詞少的原因。由于現在傳媒發達,某些省略現象隨著媒體愈傳愈廣,影響也愈來愈大,可能會對現代漢語語法帶來一定的影響。當前第20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新聞標題對漢語語法的影響(二)標題:胡錦濤握手艾滋病人正文:慰問時,胡錦濤主動同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談。(2004年12月1日《大河報》)標題:中國開漁節,放生海龜感恩大海正文:在盛大的開幕式暨祭海儀式上,象山漁民放生海龜,表達對大海的熱愛和感恩之情。(2004年9月15日《大河報》)當前第21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新聞標題對漢語語法的影響(三)標題:感恩節:究竟誰在感恩誰?正文:感恩節應該是商家向我們感恩!(2002年11月25日《金陵晚報》)標題:江青四次發難鄧小平。正文:從1974年春到1975年秋,江青伙同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連續四次喪心病狂地對鄧小平惡意發難。(2004年8月總第55期《大河文摘報》)當前第22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動賓加賓”現象
約會女朋友、備戰奧運會、投資大陸、躋身四強、分流下崗人員、獻身教育事業、爭議亞洲第一隧道等。以前人們曾經認為這種用法是不規范的,現在基本上都能接受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經常說“見面你”、“見面老師”之類的話,以前和現在基本上都是認為這是不規范用法,我們認為將來這種用法可能會被人們接受的。當前第23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變項和變式
跟“變體”這個概念有關的還有“語言變項”和“變式”兩個概念。“語言變項”指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不同表現形式的某個語言項目,該語言項目的不同的表現形式是該變項的變式。如普通話合口呼零聲母w是一個變項,可以表示為(w),(w)在不同情況下的兩個發音w和v則是它的兩個變式。當前第24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第二節語言與方言
語言是什么?這是千百年來哲學家、語言學家始終沒有停止追問的一個問題,但是至今還沒有一個結論性定義。這也說明了語言問題的復雜性。當前第25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天問:語言de定義(一)A.交際工具類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列寧《論民族自決權》語言既是交際的工具,又是社會斗爭和發展的工具。
——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
語言是通過任意產生的符號體系來傳遞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個純粹人類的和非本能的方法。
——薩丕爾《語言論》當前第26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天問:語言de定義(二)B.結構系統類語言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語言是一種社會制度。
——同上
語言是有規律、有制度的語言事實,它是潛性的,是一種集體的契約,是社會化的制度。
——同上當前第27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天問:語言de定義(三)C.能力、行為和活動類語言是說本族語的人理解和構成合乎語法句子的先天能力。
——喬姆斯基
語言是真正意義下的理論理智的行為,因為語言就是理論理智行為的外部表現。
——黑格爾語言是以傳達思想和感情為目的的人類活動。
——葉斯帕森當前第28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天問:語言de定義(四)D.綜合類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當作用于人與人的關系的時候,它是表達相互反應的中介;當作用于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時候,它是認知事物的工具;當作用于文化的時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載體。
——許國璋當前第29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天問:語言de定義(四)
作為思維工具、交際工具、文化載體的語言,是一種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的和非體系特征的,處在不斷地從無序運動過程之中的、動態平衡的、多層次的音義相結合的復雜符號體系。
——王希杰當前第30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
天問:語言de定義(四)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天賦能力和習得機制,一套聲音符號系統和文字符號系統,邏輯符號系統和規則符號系統;是交際的工具、思維的工具和認知的工具,文化的載體和信息的載體;是具有普遍性與多樣性、有限性與生成性、任意性與約定性、穩定性與變異性、經濟性與規范性、開放性與發展性、人文性與自組織性的社會化的復雜系統。
——蔡富有當前第31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社會語言學之語言定義
社會語言學家沃德霍比照其“社會”的定義而把“語言”定義為:“語言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的成員所說的話。”由于社會語言學“優先考慮的是言語而不是語言,是功能而不是結構”,是主要研究語言在社會中的變異的,所以這一定義對社會語言學而言是簡明而有用的。當前第32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關于“方言”
傳統意義上的“方言”僅指語言的地域變體。例如,一般認為漢語分為七大方言體系:北方話、吳語、湘語、贛語、閩語、粵語和客家話,這些地域變體構成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語言變體——漢語。對于中國的方言的研究還在不斷進行,新的方言分支以及各種次方言、次次方言的重新劃分等等都在不斷地提出,在這種情況下,采用“變體”這一中性概念對于下結論前指稱研究對象時和進行多層次的描寫時都會比較方便。現在,語言學界通常把方言分為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兩種,也即語言的地域變體和社會變體。
當前第33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
我國最早、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方言學著作是漢代揚雄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東漢應劭簡稱其為《方言》。值得注意的是,從揚雄的《方言》直至19世紀末,漢語里的“方言”這個詞,既包括現在意義的漢語各方言,也包括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語言,甚至被用來指稱國外的語言。“絕代語”的釋義和
“別國方言”
關于《方言》當前第34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揚雄的《方言》
它的體例是先列舉詞條,然后分別說明通行情況。如第一卷第一條:“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方言》對所記詞匯,往往注明“通語”、“某地語”、“某地某地之間語”、“轉語”等。“通語”即當時通行的語言,“某地語”即當時某個地方的方言,“某地某地之間語”即通行區域比通語小而比某地語大的方言,“轉語”則是由于時間和地域上的不同而語音發生變化的詞。《方言》對所記詞匯大都說明通行區域,可從中大體了解漢代方言分布的輪廓。當前第35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方言的地理分界——同言線
方言地圖上的界限叫“同言(語)線”,用以表示某種方言特征的分布境界。例如,漢語方言地圖上可以劃出一條入聲界限:一邊有入聲,一邊無入聲。如果許多同言線重疊或接近,這就形成了同言線束,表明什么地方是最重要的方言邊界。在確定方言區后,就可繪制方言分區地圖了。當前第36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言和方言的判定的語言標準
兩個標準:語言標準和社會標準。語言標準一般指語言能否互相聽懂,即語言的互通性。單靠這一標準是不行的。如:1、荷蘭語和高地德語之間存在著一連串相通的地方話。
2、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標準語的通話程度較高。
3、廣東話、客家話、閩南話和北京話等之間根本不能互相通話,我們仍認為它們是同一種語言。當前第37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社會標準
社會標準一般與民族或國家政區有關,多數語言學家認為社會政治標準是更為重要的標準,有人形象地說,判定一種語言變體是一種語言還是一種方言就要看它是不是有一個海軍。在許多情況下,語言標準和社會標準是統一的。當前第38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羅賓斯:“方言”指稱的三種情況
不同的但說話者不經專門訓練就能彼此聽懂的幾種語言形式;
B.在政治上統一的地區內通用的幾種語言形式;
C.有共同的文字系統和書面古典作品的人們所說的幾種語言形式。當前第39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社會方言社會方言:指一種語言隨著社會階級、性別、職業和年齡等社會范疇的不同而出現的各種變體。如:A.“學生腔”“官腔”——因職業不同而形成的社會方言。B.“語言代溝”——年輕人經常使用的網絡語言在有些年長的人,尤其是老年人看來有點“匪夷所思”,如大蝦(網絡高手)、東東(東西,一說比較好的東西)、美眉(妹妹,指女朋友)、GG(哥哥,指男朋友)、斑竹(版主)、7456(氣死我了)等等。…………當前第40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社會語言學的方言研究
社會語言學家認為,來自不同地區的同一社會群體的人們在語言上所表現出來的相似性,較之來自同一地區的不同社會群體的人們在語言上所表現出的相似性要大得多。
社會語言學既研究地域方言,也研究社會方言。游汝杰、鄒嘉彥認為社會語言學是方言學發展的新階段。當前第41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第三節語標什么是語標?
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都能反映出人的群體特征,如近年來電視節目中出現的農民工形象大都操一口讓人聽來很可笑的口音,這就是利用語言來顯示一個人的社會身份。
社會語言學關心所有對人有標記作用的語言或語言成分。所謂具有標記作用,指的是這些語言或語言成分可以表現人的社會特征、交際者之間的社會關系、交際情景、交際目的、語境、語言風格等。社會語言學把具有標記作用的語言或語言成分叫做語標。當前第42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標種種(一)
語標可以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可以是一種方言,也可以是一種語言中的一些要素,諸如詞匯、語音、語法等等。如:12世紀早期,英語開始繁榮,但在此之前的二三百年里,法語是歐洲最有聲望的語言。當時,外交、高雅藝術和高雅文化的用語都是法語——事實上可以這么說,當時法語是整個西方文明之用語。因此英語的使用者癡迷于在其口語和文章中“綴飾”以從法語中借來的詞和短語,用以炫耀他們懂這種有聲望的語言。在這里,對英國人來說,法語就是一種標志高貴身份的“語標”。
當前第43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標種種(二)
中國社會過去在官場上的人在官場上講官話,回到家里講自己的方言,這官話和方言也是語標,因為這是一種身份的標志。有些人通過賣弄語言而顯示身份,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撇洋腔”,“洋腔”是一種語標。
來自農村的同學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己在學校說普通話,但是放假回家一般要改說家鄉話,一方面是為了交際的方便,還有可能就是害怕被家鄉人說自己燒包、撇洋腔。當前第44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標表明價值判斷
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1767—1835)和施萊歇爾(1821—1868)等都曾經認為語言有高級低級之分,屈折語最高級,粘著語次之,孤立語最為低級,這一觀點對我國語言學界有很深的負面影響。但最近幾十年,語言學家大量地研究了世界上的語言,尤其是對印第安人原始部落的研究,表明語言本身無所謂優劣。因為所有的語言不僅同樣復雜而又成系統,而且在表達能力方面也沒有什么不同。它們都能很好地為交際服務。用一種語言可以表達的,用別的語言也可以表達。每一種語言都可以滿足說這種語言的人的需要。語言無優劣當前第45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言評價的偏見(一)
《孟子·滕文公上》記載:楚人許行向滕文公游說,主張回到他們向往的初民社會。孟子知道后斥責許行,說它是“南蠻鴂舌之人”。南蠻是北方人對南方人的貶稱,“鴂”是伯勞鳥。孟子的意思是說許行這個人說話像鳥叫,不知道他說的到底是什么。把別人說話看作鳥叫,孟子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現在,北方人稱南方人為“南蠻子”,而南方人說北方話“侉”。某種話“好聽”、“難聽”、“軟”、“硬”、“土”、“可笑”等等的說法幾乎人人都遇到過。當前第46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
在美國的紐約、芝加哥、底特律等大都市里,居住著許多從南方遷移過去的黑人,他們在這些大都市里處于社會的底層,到處遭受歧視,于是本來明明是南部方言的特色,例如ain’t相當于tobe+not或tohave+not(如heain’tgotit=hehasn’tgotit),但這些方言特色在這些大都市卻成為了一種社會標記,誰這么說話就意味著誰缺乏文化教養。語言評價的偏見(二)當前第47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言差異≠語言優劣
語言之間有差異,但是差異并不能表明好壞。語言之間的差異僅在于你不得不說什么,而不在于你的語言比別的語言高級。例如,英語有復數形式,而漢語沒有;英語有時態的變化,而漢語沒有;漢語中有大量的量詞,有補語,而英語沒有。我們不能據此判定漢語比英語好還是英語比漢語好。那么,我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語言好壞的價值觀念是從哪里來的呢?當前第48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偏見來自社會
事實上,這種觀念不是來自語言,而是來自社會。語標這一概念已經表明:語言在某種意義上是人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人們的身份地位不同,人們就會有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和文化價值觀,對語言的價值判斷,就是建立在這種社會和文化價值觀基礎上的判斷。當前第49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俺想學普通話
郭女士在日常工作交際中,也深刻體會到標準普通話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水準,而發音不太準的她想找一個短期普通話培訓班學習。
2004年11月23日《大河報》
“普通話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水準”,并不是說普通話本身就比方言高級,比方言好,“普通話”的這種價值,是我們這個社會所賦予的。當前第50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第四節言語社區
言語社區——speechcommunity,該詞又被翻譯為:言語社團言語社群言語集團言語共同體這是社會語言學中廣泛運用的一個術語。當前第51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言語社區的必要性
社會語言學家調查和研究的對象是使用中的語言和語言的使用者,而且他們所關注的是反復發生的而不是偶然出現的言語模式,是群體的而不是個人的言語行為。可是世界上的語言現象和使用語言的人千差萬別、紛繁復雜,如果不劃定一個調查和研究的范圍的話,研究者簡直無從下手去對觀察到的情況進行抽樣調查和定量分析。言語社區是社會語言學家進行調查的基本單位當前第52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言語社區:雖不成熟但前途光明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語言學家就一直在嘗試對言語社區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直到目前,言語社區理論還沒有全面、成熟起來。
南京大學徐大明教授最近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他認為:言語社區理論一旦全面成熟地發展起來,必然成為社會語言學的核心理論,而且會在普通語言學理論中取得重要的地位。布龍菲爾德拉波夫甘伯茲當前第53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言語社區的定義
言語社區就是一個講話人的群體,其內部的某種同一性構成了與其他群體的差異而區別于其他群體,其大小要按照研究的需要和抽象的程度來劃分。它是社會語言學家對語言使用者進行分析時所采用的基本單位,或者說是研究者提出的構想。當前第54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確定言語社區的主要標準(一)
第一,有相同的語言變項的運用特征。(r)音變項(如car、four等詞語)在紐約的運用特征是:地位高的人比地位低的人保留的
r
多,白人比黑人多,女人比男人多。而在倫敦,不保留
r
音才是最權威的讀音。所以紐約和倫敦不屬于一個言語社區。
當前第55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確定言語社區的主要標準(二)
第二,有一定的交往密度。一般說來屬于同一個言語社區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地區或地點,常有言語交際的機會。處于不同的地區,沒有一定的交際密度,即使有相同的語言變項的運用也不能視為一個言語社區。
當前第56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確定言語社區的主要標準(三)
第三,主觀認同度。屬于同一個言語社區的人,對本社區有自我認同的意識。例如一個城市方言雖然有新派和老派之分,但是新派和老派都認同他們使用的是同一種方言,他們可以構成一個言語社區。如果兩個人群互相不認同,就不能構成同一個言語社區,例如江西境內客家話和贛語交界地區就不構成同一個言語社區。
當前第57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第五節言語交際能力語言能力言語交際能力喬姆斯基海姆斯當前第58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語言能力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認為人類生來就具備掌握母語的能力,所謂語言能力(linguisticscompetence)就是指人習得母語的能力。一個兒童能夠從有限的語法規則出發,生成許多他從來沒有聽過、說過的句子,這種能力是天生的。
當前第59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海姆斯:語言世界的兩個組成部分
海姆斯認為語言世界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半是語言能力,屬于心理范疇;一半是語言運用,屬于社會范疇。由于喬姆斯基研究的對象是“純而又純”的“擬想的人”,所以喬姆斯基只注意到了前一半。基于此,海姆斯提出了“言語交際能力”的概念。當前第60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海姆斯:言語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一)
⑴語法性——懂得什么樣的話合乎語法。
這一點是說在語言形式上是不是有可能。比如:“我們今天到鄭州大學學習堂去看電影。”這句話符合語法,沒有語言形式上的問題。如果說:“我們到鄭州大學學習堂今天去看電影”就不符合漢語語法。這是在語言形式上正確與否的問題。當前第61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海姆斯:言語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二)⑵可接受性——懂得什么樣的話能被人接受。
這一點是說,雖然某一個句子符合語法,但是人們在心理上并不接受,如這樣一個長句子:“我昨天看到的那個男孩的父親的朋友是我爸爸的朋友的親戚的兒子。”這個句子在語法上沒有任何問題,可是這樣的句子在實際生活中使用得非常之少。當前第62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海姆斯:言語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三)⑶得體性——懂得什么樣的話適合什么樣的場合。當前第63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海姆斯:言語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四)⑷現實性——懂得某一種語言形式真正實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一點是指有的句子雖然語法上可行,人們在心理上也接受,也符合說話的場合,可是在某一個特定的言語社區中,使用的頻率很低,或者不使用。比如,美國人常常在周末的時候對朋友說:“Haveaniceweekend!”這句話在漢語中也可以說:“祝您周末快樂!”這句話語法上沒錯,人們也接受,但在中國社會中這句話“市場”并不大,使用頻率很低。當前第64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言語交際能力的實質
言語交際能力是指說話人在社會交往的各種環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換句話說,社會語言學中的言語交際能力就是言語得體性能力。這種能力是后天形成的,是人們在社會交際中逐漸學會的能力,或者是通過教育獲得的能力。海姆斯企圖建立一種新的理論,把語言結構、語言運用和社會生活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當前第65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言語交際能力”的影響
“言語交際能力”這一概念一提出,很快就在外語教學界引起了共鳴和反響。第二語言教學領域形成了一個以語言功能和意念項目為綱、培養學習者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之能力的教學法——交際教學法。近年來,言語交際能力理論已經成為社會語言學、語言教育學、應用語言學,以及不少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學語言是學能力當前第66頁\共有75頁\編于星期六\16點發展完善的“言語交際能力”(一)
很多學者都對“言語交際能力”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并基本達成了共識——言語交際能力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它包括所有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和技能,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⑴語法能力。類似于傳統的語言能力,指對語言形式和規則本身的掌握,是準確理解和表達話語字面意義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致包括語音、拼寫、詞的組成、詞匯、句子結構、語義知識和聽說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